首页 > 2024 ( 第 2033 页)

ICS33.030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24-2012 基于P的融合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24-2012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2 5CPM业务需求 4 6CPM总体架构 5 6.1概述 5 6.2CPM开放业务架构 5 6.3技术依据 5 6.4CPM能力平台的架构 6.5功能实体 6.6外部功能实体 17 6.7CPM接口 19 6.8安全 22 7基本流程 23 7.1CPM用户发送CPM消息 23 7.2CPM消息递送报告(消息发送不成功的情况) 25 7.3 CPM离线消息处理26 7.4CPM文件传输 27 7.5 CPM用户邀请另一个CPM用户进行会话 30 7.6 CPM用户发起一个临时群组会话 31 7.7 CPM用户获取群组信息 32 7.8 CPM消息互通 33 7.9CPM大消息传送 3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场景 41 附录B(规范性附录)CPM业务需求60 参考文献 77 I 建筑321-一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24-2012 前言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了OMA-AD-CPM-V10-20101012-C、OMA-RD-CPM-V1_0-20101012-C、 OMA-TS-CPM_System_Description-V1_0-20101012-C编制,与以上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中,满 足OMA-RD-CPM-V10-20101012-C中对融合消息业务的需求,遵从OMA-AD-CPM-V10-20101012-C中 定义的OMA CPM架构,并依照OMA-TS-CPM System Description-V1_0-20101012-C中定义的业务流程.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 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波、王姗姗、吴伟、梁刚、卢艳、孙扬、丁欣、彭锦.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30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23-2012 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 技术的电信业务能力开放平台技术要求 Requirement to REST based tele service open platform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23-2012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开放平台概念及总体功能 3 6系统架构要求 3 6.1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技术的电信业务能力开放架构 3 6.2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技术的电信业务能力开放平台(REST TOP)的系统结构8 7业务流程要求 9 7.1概述 9 7.2管理流程9 7.3能力调用流程 14 8计费和向计费系统提供的信息要求 19 8.1计费要求 19 8.2向计费系统提供的信息要求 19 9网管要求 20 9.1管理方式 20 9.2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20 10安全性要求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使用流程(示例) 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服务水平协议(SLA)列表26 参考文献 27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23-2012 前言 本标准是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电信业务能力开放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 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电信业务能力开放平台技术要求; 一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点击拨号业务; 一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短消息和多媒体消 息业务; 一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搜索业务; 一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微博业务.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管晓培、王亚晨、俞承志、吴伟、刘晓靖、黄峥.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22-2012 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 for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H.248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22-2012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缩略语 1 3H.248协议结构 1 4测试结构 1 5H.248MGC测试项目 2 5.1 ServiceChange 2 5.2各种包的定义和应用 22 5.3描述符的定义和应用 45 5.4通配符的应用 64 5.5定时器的应用 67 5.6错误码 72 5.7杂项 76 5.8安全 82 6H.248MG测试项目 83 6.1 ServiceChange 83 6.2各种包的定义和应用 115 6.3描述符的定义和应用 115 6.4通配符的应用 115 6.5定时器的应用 115 6.6错误码 116 6.7杂项 128 6.8安全129 I 建筑321一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22-2012 前言 本标准是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如下: 一YD/T1292一2011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 一YD/T2422-2012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测试方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晓琳、武静、林杨波.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S01.040.35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21-2012 域名注册协议主机供应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host mapping protocol in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protocol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21-2012 目次 、前言 IⅡ 引言 II 1范围 1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2.1术语和定义 1 2.2缩略语 2 3协议概述 2 4协议要求 2 4.1域名对象和主机对象的关系 2 4.2对象属性2 4.3EPP命令映射 4 4.4形式语法 7 4.5中文化规定 { 附景A(资料性附录)例子3 9 参考文献 I 建筑321一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21-2012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域名系统越来越成为影响互联网稳定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而域名注 册服务为域名系统提供数据源并进行域名管理,对整个域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十分有必要为域名注册服务中的各技术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以便为域名注册系统的安全稳定 运行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保证.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域名注册”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1.《域名注册总体技术要求》 2.《域名注册审核要求》 3.《域名注册数据存储技术要求》 4.《域名注册系统服务水平要求》 5.《域名注册服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6.《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7.《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8.《域名注册协议主机供应技术要求》 9.《域名注册协议基于TCP的传输技术要求》 10.《域名注册协议可扩展供应协议技术要求》 11.《域名注册协议域名供应技术要求》 12.《域名注册协议联系人供应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健康、孔宁、沈烁.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1.040.35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9-2012 域名注册协议联系人供应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tact mapping protocol in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protocol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9-2012 目次 前言 I 引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2 4协议概述 2 5协议要求 2 5.1对象属性 2 5.2数据元素和属性的公开 4 5.3EPP命令映射 5 5.4形式语法11 5.5中文化规定 11 景A(资料性附录)例子2 参考文献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19-2012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域名系统越来越成为影响互联网稳定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系统.而域名注 册服务为域名系统提供数据源并进行域名管理,对整个域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十分有必要为域名注册服务中的各技术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以便为域名注册系统的安全稳定 运行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保证.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域名注册”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1.《域名注册总体技术要求》 2.《域名注册审核要求》 3.《域名注册数据存储技术要求》 4.《域名注册系统服务水平要求》 5.《域名注册服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6.YD/T2245-2011《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7.YD/T2246-2011《域名注册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8.YD/T2421-2012《域名注册协议主机供应技术要求》 9.《域名注册协议基于TCP的传输技术要求》 10.《域名注册协议可扩展供应协议技术要求》 11.YD/T2420-2012《域名注册协议域名供应技术要求》 12.YD/T2419-2012《域名注册协议联系人供应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健康、孔宁、沈烁.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4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6-2012 公众P网络可靠性 IP快速重路由技术要求 Reliability for pubilc IP network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IP fast reroute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6-2012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P快速重路由概要 2 5IP快速重路由机制一LFA 2 6故障场景及其检测技术 3 6.1故障场景 3 6.2故障检测技术 4 7备份下一跳计算 4 7.1计算方法 .4 7.2基本无环条件 5 7.3节点保护备份下一跳 5 7.4广播链路和NBMA链路 5 7.5 ECMP和备份 ..6 7.6LFA选择程序 6 7.7LFA类型 6 8故障情况下备份路径的应用7 9故障恢复 10路由/协议方面 10.1LDP模式 7 10.2IS-IS 7 10.3OSPF 7 10.4BGP下一跳同步 8 10.5组播考虑 11安全考虑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FRR在P公众网络中的应用分析 9 参考文献 13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 .jz321.net YD/T2416-2012 前言 .本标准是公众网络可靠性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1.YD/T2373-2011《公众P网络可靠性总体技术要求》 2.YD/T2175-2010《公众P网络可靠性标记分发协议(LDP)平滑重启动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3.YD/T2176-2010《公众P网络可靠性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IS-IS)平滑重启动技术要求及 测试方法》 4.YD/T1702-2007《公众IP网络可靠性P快速重路由技术框架》 5.YD/T2416-2007《公众P网络可靠性P快速重路由技术要求》 6.《公众IP网络可靠性RSVP-TE平滑重启动技术要求》 7.《公众P网络可靠性双向转发检测(BFD)机制的技术要求》 8.《公众P网络可靠性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技术要求》 本标准主要参考国际标准IETF RFC5286整理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国辛纯、谭伟、沈旺.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5.100.30 L7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5-2012 基于shim6的Pv6站点多归属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ultihoming shim protocol for IPv6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5-2012 目 次 前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shim6协议综述 5 4.1概述 5 4.2shim子层的位置 5 、: 4.3总体操作 6 4.4上下文标签 8 4.5上下文分叉 8 4.6API扩展 8 4.7shim6安全 8 4.8sbim控制报文的概述 -9 4.9扩展头顺序 9 5报文格式 10 5.1概述 10 5.2共同的shim6报文格式 10 5.3shim6净荷扩展头格式 10 5.4共同的shim6控制头 11 5.5I1报文格式 12 5.6R1报文格式 13 5.7I2报文格式 14 5.8R2报文格式 15 5.9R1bis报文格式 17 5.10I2bis报文格式 18 5.11更新请求报文格式19 5.12更新确认报文格式 21 5.13保活(Keepalive)报文格式22 5.14探测(Probe)报文格式 22 515出错报文格式 26 5.16选项格式 27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jz321.net YD/T2415-2012 6一台主机的概念模型 34 6.1概述 34 6.2概念数据结构 34 6.3上下文的状态机状态 35 7建立ULID对的上下文 36 7.1概述 36 7.2上下文标签的惟一性 36 7.3定位符验证 36 7.4普通上下文的建立 37 7.5同时的上下文建立 37 7.6上下文恢复 38 7.7上下文的混淆 39 7.8发送I1消息 40 7.9重传I1消息 40 7.10 接收I1消息 40 7.11发送R1消息 41 7.12 接收R1消息和发送I2消息41 7.13 重传I2消息 42 7.14接收2消息 42 7.15 发送R2消息 43 7.16 对上下文混淆的匹配 43 7.17接收R2消息 43 7.18 发送R1bis消息 7.19 接收R1bis消息和发送I2bis消息 45 7.20重传I2bis消息 45 7.21接收I2bis消息和发送R2消息45 8处理ICMP出错消息 46 9ULD对上下文的拆除 48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120.01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4-2012 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data exchange via peripheral interface of mobile terminal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4-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4测试用程序及测试用udx文件1 4.1测试用程序 1 4.2测试用udx文件 5支持数据交换场景要求的测试 2 5.1测试方法 ◆◆◆◆◆◆◆◆一 2 5.2预期结果 2 6数据交换代理功能要求的测试方法3 6.1数据交换的支持能力要求 3 6.2数据交换文件的生成、解析正确性要求 3 7数据安全要求的测试方法 3 7.1测试方法 3 7.2预期结果 4 8数据冲突的测试方法 4 8.1测试方法 4 8.2预期结果 4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14-2012 前言 本标准是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a)YD/T1760-2012《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b)YD/T2414-2012《数字移动终端外围接口数据交换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高雄、张薇、匡晓炬、史德年、何桂立、陈国乔.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99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3-2012 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演进架构的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五阶段) 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 2GHz W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 requirement and Test methods of evolved architecture RAN equipment (Phase 5)-HSPA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3-2012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1 4E-HSPA Node B设备技术要求 3 4.1概述 3 4.2E-HSAP Node B.功能要求5 4.3性能 7 4.4业务 7 4.5E-HSPA Node B设备性能 7 4.6接口要求 7 4.7操作维护(0&M)要求 7 4.8同步要求 7 4.9环境要求 .7 4.10电源和接地 7 4.11电磁兼容能力 7 4.12安全要求 7 5E-HSPA Node B设备测试方法8 5.1概述 8 5.2基本功能测试 8 5.3UE接入类型支持 63 5.4业务承载能力测试 63 5.5无线指标测试 63 5.6环境适应性测试 63 5.7操作维护测试 63 5.8安全性能测试 63 5.9电磁兼容性测试 63 6E-HSPA Node B Iur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63 参考文献 64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13-2012 前言 本标准是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第五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 称预计如下: a)YD/T2349-2011《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第五阶 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b)YD/T2350-2011《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第五阶 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c)YD/T2413-2012《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演进架构的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 要求和测试方法(第五阶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d)YD/T2351-2011《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Iub/Iur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五 阶段)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2349-2012《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五阶段)增强型高 速分组接入(HSPA)》; f)2413-2012《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五阶段)增强型高 速分组接入(HSPA)》 一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99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2-2012 NCDMA双卡双通 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of WCDMA dual card dual active digital mobile station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2-2012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2 4术语和定义 2 5 WCDMA/WCDMA(含WCDMA/GSM(GPRS)双卡终端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2 5.1 WCDMA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2 5.2GSM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2 5.3双卡终端的业务和功能测试 2 6、性能测试 12 6.1 WCDMA模式下的性能要求12 6.2GPRS/GSM模式下的性能要求 12 7卡接口测试 13 8终端耗电性能测试 13 9音频测试 13 10环境和可靠性测试 13 11电磁兼容测试 13 12移动台电气安全性能测试 13 13比吸收率(SAR)的测试方法 13 14电池和充电器测试方法13 14.1电池 13 14.2充电器及接口特性 13 15外观包装和装配检查3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12-2012 前言 本标准是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a)YD/T2411《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 b)YD/T2412《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诺基亚通信有限 公司、摩托罗拉(北京)移动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智江、顾旻霞、于英涛、宋丽梅、张俊、李笑郁、严斌峰、侯玉华、韩玲、 匡晓烜、朵灏、石美宪、杜志敏、李俨.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99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11-2012 NCDMA双卡双通 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WCDMA dual card dual active digital mobile station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11-2012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2 4术语和定义 2 5 WCDMA/WCDMA(含WCDMA/GSM(GPRS)双卡终端技术要求2 5.1 WCDMA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要求 2 5.2GSM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要求 2 5.3双卡终端的业务和功能要求 3 6性能要求 8 6.1 WCDMA模式下的性能要求 8 6.2GPRS/GSM模式下的性能要求 8 7卡接口 8 8终端耗电性能 8 9音频要求 8 10环境和可靠性要求 8 11电磁兼容要求 8 12移动台电气安全性能 8 13比吸收率(SAR)的要求 8 14电池和充电器要求 8 14.1电池 8 14.2充电器及接口特性 8 15外观、包装和装配要求 I 建筑321-一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11-2012 前言 本标准是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a)YD/T2411《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 b)YDT2412《WCDMA双卡双通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诺基亚通信有限 公司、摩托罗拉(北京)移动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智江、顾旻霞、于英涛、宋丽梅、张俊、李笑郁、严斌峰、侯玉华、韩玲、 匡晓烜、朵灏、石美宪、杜志敏、李俨.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20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04-2012 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基站 Energy efficiency metrics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mobile munication equipment Base station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04-2012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节能参数 2 4.1参数 2 4.2基站的功耗 2 4.3基站的输出功率3 4.4基站的输入输出功率比 4 4.5分布式基站的射频拉远单元输入输出功率比 4 4.6分布式基站的主设备单位载扇功耗 4 4.7电源的交流直流转换损耗 4 5参考测试模型 5 5.1GSM基站 5 5.2TD-SCDMA基站 6 5.3 WCDMA基站7 5.4CDMA基站 8 6节能参数的测量 6.1测试环境 9 6.2供电要求10 6.3测试系统和参考点 10 6.4输出功率误差 11 6.5仪表要求 11 6.6测试方法 11 6.7测试数据记录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节能技术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节能参数计算示例16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04-2012 前言 YD/T2404-2012《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基站》是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a)YD/T2404-2012《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基站》; b)《移动通信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终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 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 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星、陈永欣、王丽、金磊、李志军、刘申建、李轶群、贺琳、周桦、 钟振聪、李国红、赵孝武、陈栋、沈东栋、胡海宁、吴慧、夏欣、贺敬.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40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03-2012 以太网交换机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Energy efficiency parameter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Ethernet switch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03-2012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1 4测试基本要求 2 4.1测试环境 4.2测试设备 2 5设备能效参数定义与测试方法 2 5.1固定端口交换机 2 5.2支持扩展插槽的交换机 4 4 33模块化交换机 参考文献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03-2012 前言 “通信网络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与“通信机房及其基础设施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系 列标准以及“通信终端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系列标准共同构成“通信产品和系统运营使用阶段的 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标准体系. 本标准是“通信网络设备节能参数与测试方法”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如下: 1.路由器节能参数与测试方法; 2.以太网交换机节能参数与测试方法; 3.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4.以太网服务器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迈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浩洁、徐涛、王孝明、杨雪仁、方晖、史庆飞、张立新.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5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02.2-2012 接入网技术要求 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第2部分:物理层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 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XG-PON) Part 2: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PMD)layer requirements (ITU-T G.987.2:2010 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XG-PON): Physical media dependent (PMD)layer specification MOD)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02.2-2012 目次 前言 I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1 4ODN配置 2 5XG-PON的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3 5.1线路速率 3 5.2XG-PON1所选择的FEC编码 3 5.3物理媒质及传输方式 5.4线路码型4 5.5工作波长 4 5.6XG-PON1物理媒质相关(PMD)层参数 4 5.701和0处的发射机 6 5.801d/0n和0rd/01之间的光通道9 5.90rd和01u的接收机 9 6XG-PON1ONU的X/S容忍度12 6.1概述12 6.2通用WDM配置 12 7上行物理层开销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物理层开销时间的分配14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02.2-2012 前言 《接入网技术要求10 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1部分:总体要求; 一一第2部分: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 一一第3部分:传输汇聚(XGTC)层要求. 本部分为《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TU-TG.987.2:2010《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物理媒质 相关(PMD)层规范》,本部分与ITU-TG.987.2:2010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一删除了ITU-TG.987.2中关于业务的第7章; 删除了ITU-TG.987.2中关于SNI和UNI的第8章; 一删除了ITU-TG.987.2中的9.1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武 汉邮电科学研究院、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俊玮、陈洁、程强、刘谦、郑京、张德朝、邵岩、王波、林薇、 周惠琴、张德智、李滔、董博.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50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02.1-2012 接入网技术要求 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 第1部分:总体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 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XG-PON)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ITU-T G.987.1:2010 10-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XG-PON): General requirements MOD)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02.1-2012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缩略语 3 5XG-PON系统概述 4 5.1XG-PON参考配置4 5.2共存环境下ODN的结构 6 5.3G-PON和XG-PON1的波长分配 7 5.4UNI和SNI 8 5.5XG-PON光网络分层结构 9 6业务能力要求 10 6.1业务类型10 6.2最大/平均信号传输时延 10 6.3最大以太网帧长 10 6.4同步特性和指标10 6.52048kbit/s电路仿真专线 10 6.6VoIP质量 6.7服务质量(QoS) 11 7物理层要求 11 7.1光纤特性 11 7.2工作波长 11 7.3比特率 11 7.4光功率预算 12 7.5分路比 12 7.6光纤距离 12 8系统级要求 12 8.1节能要求 12 8.2认证/鉴别/加密 12 8.3动态带宽分配(DBA) 12 8.4人眼安全 8.5业务功能 12 8.6保护倒换 13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02.1-2012 9管理维护要求 13 9.1网管要求 13 9.2ONU的管理 14 9.3PON的监测 14 10其他要求 15 10.1环境要求 15 10.2电源要求 15 10.3电气安全要求 15 参考文献 16 I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040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401-2012 1Pv6技术要求 多接口业务流切换管理 IPv6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 flows handoff management among multiple interfaces 2012-12-28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401-2012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I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术语与定义 1 3.2缩略语3 4基本框架 4 5主要设备技术要求 5 5.1LN设备技术要求 5 5.2CN设备技术要求w 6 5.3FHMS设备技术要求 6 5.4其他设备技术要求7 6消息格式定义 7 6.1FHTS采用的相关标准消息定义 8 6.2FHTS消息定义格式 8 7FHTS工作流程 14 7.1初始化处理流程14 7.2多接口业务流切换的处理流程17 21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401-2012 前言 本标准是“Pv6协议”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预计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1)YD/T1341-2005IPv6基本协议一—IPv6协议(IETF RFC2460:1998 MOD) 2)YD/T1915-2009Pv6技术要求—移动Pv6快速切换 3)Pv6技术要求一Pv6路由器重编号协议(IETF RFC2984:2000 NEQ) 4)IPv6技术要求一IPv6反向邻居发现协议(IETF RFC3122:2001 NEQ) 5)IPv6技术要求—Pv6路径最大传输单元发现协议(IETF RFC1981:1996 NEQ) ..6)Pv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7)轻型双栈(DS-Lite)技术要求 8)Pv6组播地址分配技术要求 9)可聚合全球单播Pv6地址分配技术要求 10)Pv6技术要求—支持计算机移动部分 11)YD/T1442-2006Pv6网络技术要求一地址、过渡及服务质量 12)YD/T1343-2005Pv6邻居发现协议一基于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IETF RFC2461:1998MOD) 13)Pv6邻居发现安全性技术要求 14)YD/T1344-2005Pv6地址结构协议一—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15)YD/T1612-2007Pv4网络向Pv6网络过渡中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16)YD/T2029-2009基于软线技术的互联网Pv6过渡技术框架 17)YD/T1635-2007 Pv6网络技术要求一—面向网络地址翻译(NAT)用户的Pv6隧道技术 18)YD/T1656-2007采用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扩展(BGP-MP)的基于Pv6骨干网的Pv4网 络互联(4over6)技术要求 19)Pv6技术要求多接口业务流切换管理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如下事实,声明符合本标准时,可能涉及到7.2中与《用于通信网络系统 的自适应业务流切换方法及相应服务器》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180.20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42-2011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 Reliability test method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ed in telemunications 2011-12-20发布 2011-12-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42-201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要求 1 4.1试验项目类型 1 4.2试验设备 1 4.3试验环境 1 4.4抽样方案 2 4.5试验报告 2 5详细要求 3 5.1符合性试验 3 5.2机械完整性试验 5 5.3环境试验 13 5.4物理特性试验9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342-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过程,参考了下列标准: —EC60068-2-2:2007环境试验第2-2部分:试验一试验B:干热; —EC61000-4-2:200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一MIL-STD-883H:2010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 一Telcordia GR-468-CORE:2004用于通信设备的光电子器件通用可靠性保证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赵先明、杨电、宋梦洋、梁臣桓、武成宾、杨晓帆.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120.10 M42 YO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8-2011 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Q泡沫聚乙烯 绝缘、铜包铝管内导体、皱纹铜管外导体 射频同轴电缆 Telemunication cable foamed polyethylene dielectric copper-clad aluminum tube inner conductor corrugated copper tube outer conductor 50 ohm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able for wireless munications 2011-12-20发布 2011-12-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8-201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产品分类 2 3.1电缆型号 2 3.2产品标记 2 4要求 3 4.1电缆结构 3 4.2内导体 3 4.3绝缘层 4 4.4外导体 5 4.5护套 5 4.6电缆性能要求 6 4.7电缆制造长度 1 5试验方法 7 5.1内导体试验方法 7 5.2绝缘的试验方法 8 5.3外导体的试验方法 9 5.4电缆护套的试验方法 9 5.5电缆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9 5.6电气性能试验 11 6检验规则 12 6.1出厂要求 12 6.2产品检验 12 6.3出厂检验 12 6.4型式检验 13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4 7.1标志 14 7.2包装 14 7.3运输和储存 14 I 建筑321--标准查询下载网 .jz321.net YD/T2338-2011 前言 本标准参考了YD/T1092-2004《通信电缆一无线通信用502泡沫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 体射频同轴电缆》及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资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江苏双赢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华兴、马文华、胡亚希、袁卫文、蓝燕锐、涂修宇、龙永会、陆件东.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 M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6.2-2011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part 2:NMS system function 2011-12-20发布 2011-12-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6.2-2011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技术要求 4 4.1系统总体要求 4 4.2软件技术要求 5 4.3系统自管理要求 5 4.4人机界面要求 6 4.5管理能力要求 6 4.6性能要求 6 4.7DCN要求 .7 5管理功能要求 7 5.1EMS管理 7 5.2拓扑管理 7 5.3配置管理 9 5.4故障管理 26 5.5性能管理 32 5.6安全管理 35 6DCN要求 37 6.1DCN的组成 37 6.2DCN的保护 37 6.3DCN的性能 37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336.2-2011 前言 本部分是《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部分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该部分标准的结构及 名称预计如下: 1)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2)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NMS系统功能 3)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3部分:EMS-NMS接口功能 4)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4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5)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5部分:基于IDL/瓜OP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6)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6部分:基于XML技术的EMS-NMS接口信息模型 本部分与YD/T2374-2011《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YD/T2336.1-2011《分组传送网 (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等标准配套使用.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洪涛、王郁、王烨、金伟、张国颖、徐云斌、禹亮、蒙向阳、张丽雅、 邓万球、张映、张励、王颖.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 M6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335.2-2011 800MHz/2 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业务开通管理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基于SOAP协议的信息模型设计 800MHz/2GHz cdma2000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 provision management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2:SOAP based information model design 2011-12-20发布 201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2335.2-2011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缩略语 3概述 4接口设计 2 4.1操作映射 2 4.2操作参数映射 2 5基于SOAP协议的接口数据模型及功能设计的WSDL/XML定义3 I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jz321.net YDT2335.2-2011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800M/2 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开通管理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1)800M/2 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开通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1部分:信息模型 2)800M/2 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开通管理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SOAP协 议的信息模型设计 本部分为其中的第2部分. 本标准参考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项目第二组(3GPP2)的X.S0004-000、X.S0011-001、X.S0011-002、 X.S0011-005规范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琳峰、易学明、吴敏清、陈久雨、王燕川、李文璟、朱戈、成明、张恩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