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23-2018 中国海洋观测站(点)代码.pdf
ICS 07.060 A 24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23 -2018 代替HY/T023-2010 中国海洋观测站 (点)代码 The codes of Chinese oceanic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stations 2018-06-13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023-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结构与编码原则 4.1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结构 4.2海洋站、石油平台编码原则 4.3历史及现有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 5岸基雷达站代码结构与编码原则 5.1岸基雷达站代码结构 5.2岸基雷达站编码原则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国海洋站代码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国岸基雷达站代码表 16 HY/T02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Y/T023-2010《中国海洋站代码》,本标准与HY/T023-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中国海洋站代码》改为《中国海洋观测站(点)代码》; -增加了中国岸基雷达站代码结构和编码原则(见第5章); 增加了中国岸基雷达类型代码表(见表1); 洋站/测点(见附录A); 一增加了中国岸基雷达站代码表(见附录B).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锦坤、范文静、杨扬、苗庆生、韦广昊、骆敬新、刘玉龙、董明媚、张冬生、 岳心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Y/T 023-1992、HY/T 023-2010.
山 HY/T 023-2018 中国海洋观测站(点)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海洋观测站(点),包括海洋站(点)、石油平台的站代码、站名代码及区站号,以及 岸基雷达站的站代码编码原则和编码方法.
本标准仅包括中国大陆(内地)海洋观测站(点)代码相关内容,未包括中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海洋观测站(点)代码相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站(点)、石油平台、岸基雷达站等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及资料的标识、记录、传 输、处理、存储、交换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Y/T094-2006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站(点)oceanic station 进行长期、定点、连续海洋观测、监测的岸基、海岛和平台测站(测点).
3.2 岸基雷达站radarstation 设立在岸上的利用电磁波沿海面绕射传播特性而工作,可以全天候超视距对海洋环境(风、浪、流) 进行连续观测的测站.
3.3 站代码code of station 用于标识海洋观测站(点)的代码.
3.4 站名代码namecodeof station 海洋站数据文件中,用于标识海洋站名称的代码.
3.5 区站号stationnumber 在海洋站实时数据文件和文件名中,用于标识海洋站的代码.
4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结构与编码原则 4.1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结构 4.1.1站代码结构 1 HY/T 023-2018 政区划代码,第二层即后两位为本行政区内海洋站、石油平台的顺序编排码.
4.1.2站名代码结构 海洋站、石油平台的站名代码为等长三位码,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4.1.3区站号代码结构 海洋站、石油平台的区站号代码采用两层结构,为等长五位码,由数字组成,第一层即前两位为区号 代码,第二层即后三位为本区内海洋站、石油平台的顺序编排码.
4.2海洋站、石油平台编码原则 4.2.1海洋站、石油平台命名原则 海洋站、石油平台命名以建站所在地的最小行政区域命名.
4.2.2站代码编码原则 海洋站、石油平台的站代码从左至右第1位、第2位,为海洋站、石油平台所隶属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行政区代码的前两位,行政区代码按照HY/T094-2006表1中的规定,具体行政区代码为天津 12,河北13,辽宁21,上海31,江苏32,浙江33,福建35,山东37,广东44,广西45,海南46,北极87,南 极88;第3、4位为海洋站、石油平台顺序编排码,基本原则是按行政隶属关系,沿海岸线的自然走向顺 序编号,新增海洋站、石油平台在其所属行政区域海洋站、石油平台编码后顺延;当行政区内海洋站、石 油平台的数量超过99个时,其编排码采用数字和英文字母编码.
4.2.3站名代码编码原则 海洋站、石油平台的站名代码由站名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组成.
当海洋站、石油平台站名汉语拼音的 首字母不足三位时,由左至右依次使用站名中每一个汉字的韵母字母补齐至三位长度,且采用同一个汉 字首字母和韵母字母相连的方式排列;超过三位时,由右至左依次删减首字母至三位长度;当两个或两 个以上海洋站、石油平台的站名代码相同时,由右至左依次删减站名代码的字母,并使用相应汉字的韵 母逐一替换,直至站名代码不再重复.
4.2.4区站号编码原则 海洋站、石油平台的区站号从左至右第1、2位为区号,代表海洋站、石油平台所隶属省(自治区、直 辖市)或极地,具体区号为辽宁01,天津02,河北03,山东04,上海05,江苏06,浙江07,福建08,广东 09,广西10,海南11,北极15,南极16;后3位为顺序编排码,编码方法与站代码的顺序编排码编码方法 相同.
4.2.5海洋站、石油平台变更的编码原则 停止观测的海洋站、石油平台,原站代码、站名代码和区站号不再赋予其他海洋站、石油平台.
海洋 站、石油平台的站址变迁或恢复建站,沿用原站代码、站名代码和区站号.
新建的海洋站、石油平台,编 制新的站代码、站名代码和区站号.
4.3历史及现有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 历史及现有海洋站、石油平台代码按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 /T 0273-2019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第1部分:风暴潮.pdf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273 -2019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第1部分:风暴潮 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marine disaster- Part1:Storm surge 2019-12-20发布 2020-02-01实施 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0273-2019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原则 4.1综合性 2 4.2可靠性 4.3因地制宜 4.4分尺度 5工作程序 5.1资料收集 5.2风险评估 2 5.3风险区划 5.4成果制图 3 5.5报告编制 3 6技术要求 6.1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6.2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3市(县)尺度评估和区划 7成果管理 10 7.1审查与验收 10 7.2成果汇总与管理 10 7.3更新.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要求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风暴潮脆弱性关系表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溃堤参数确定法 18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可能最大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附录F(规范性附录) 不同等级强度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计算方法 21 附录G(规范性附录)应急疏散图制作说明 23 参考文献 24 HY/T 0273-2019 前言 HY/T0273(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分为5个部分: 第1部分:风暴潮; 一第2部分:海浪; 第3部分:海啸; 第4部分:海冰; 一第5部分:海平面上升.
本部分为HY/T027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东海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钦政、石先武、国志兴、王喜年、龚茂瑜、卢美、王宇星、陈甫源.
HY/T 0273-2019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第1部分:风暴潮 1范围 HY/T0273的本部分规定了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原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以及成果 管理.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省、市(县)尺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7839警戒潮位核定规范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50663-2011核电厂工程水文技术规范 HY/T058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文潮astronomicaltide 由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潮力所引起的潮汐.
[GB/T15920-2010,定义2.5.20] 3.2 风暴潮storm surge 由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感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面引起的局部海面振荡 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注: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升高现象称为风暴增水,简称增水: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 降低现象称为风暴减水,简称减水.
[GB/T19721.1-2017 定义3.1] 3.3 最大风慕湘peak surge 一次风暴潮过程中的逐时增水的最大值,也称为最大风暴增水.
[GB/T19721.1-2017,定义3.2] 3.4 风暴潮灾害disaster of storm surge 风暴潮、天文潮和海浪等因索相互叠加作用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统称.
HY/T 0273-2019 3.5 警戒潮位warningwaterlevel 防护区沿岸可能出现险情或潮灾,需进人戒备或救灾状态的潮位既定值.
[GB/T17839-2011,定义3.2] 3.6 承灾体exposure 承受灾害的对象.
[MZ/T027-2011,定义3.6] 3.7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of storm surge disaster 综合考虑风暴潮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能力等,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评价估算的过程.
3.8 风暴潮灾害风险区划risk zoningof storm surge disaster 基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对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基于空间单元的划分.
4工作原则 4.1综合性 综合考虑风暴潮灾害的演变过程、孕灾环境、成灾机制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经济状况、行政区划 等,开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4.2可靠性 对资料来源、数据精度及数据质量等有明确的描述,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应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 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对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应进行足够的验证,保证精度满足评估的要求.
4.3因地制宜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区城风暴潮灾害的实际特点,选择适用的风暴潮灾害种类,一般都 应进行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温带风暴潮的区域,应开展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4.4分尺度 根据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分为国家、省、市(县)尺度;各尺度的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 及评估成果等应有区分而又相互衔接.
5工作程序 5.1资料收集 根据风险评估和区划的尺度,收集和整理评估区域历史灾害、承灾体、基础地理、社会经济现状、沿 海开发利用和社会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收集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开展补充调查,保证 数据的现势性.
5.2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区域风暴潮灾害特点,确定致灾因子,评估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在省、市(县)尺度根据社会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pdf
ICS 07.060 A 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418 -2020 风暴潮 等级 Gradesof storm surge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41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剑希、梁森栋、李涛、刘秋兴、吴少华、博赐福、付翔、李明杰、刘仕潮.
GB/T39418-2020 引言 《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灾害统计数据表明,风暴潮灾害占全部海洋灾害损失的90%左右.
编制本标 准有利于规范 风暴潮评价、风暴潮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和社会经 济建设.
GB/T 39418-2020 风暴潮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暴潮强度等级、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以及风暴潮灾度等级的划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风暴潮预报、风暴潮评估、相关信息发布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20-2010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 GB/T17839-2011警戒潮位核定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风暴潮storm surge 由于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振 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注:风暴潮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升高现象称为风暴增水,简称增水:风暴测中局部海面振荡或非周期异常 降低现象称为风暴减水,简称减水.
[GB/T 19721.1-2017 定义 3.1] 3.2 最大风暴潮peak surge 一次风暴潮过程中的逐时增水的最大值,也称为最大风暴增水.
[GB/T 19721.1-2017 定义3.2] 3.3 警戒潮位warningtidal level 一种潮位闺值,当潮位达到这一阀值时,沿岸可能出现险情,须进人戒备状态,预防潮灾的发生.
[GB/T 19721.1-2017 定义 3.3] 3.4 风暴潮强度intensity of storm surge 一次风暴潮过程中最大风暴潮的大小程度.
3.5 风暴潮灾度hazard degree of storm surge 风暴潮的可能致灾程度,其量值采用风暴潮强度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计算和划分.
GB/T 39418-2020 4等级划分 4.1划分原则 风暴潮等级(风暴潮强度等级、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和风暴潮灾度等级)划分遵循科学性、合理性 和适用性的原则.
4.2风暴潮强度等级 依据最大风暴增水的大小将风暴潮强度分为特强、强、较强、中等和一般五个等级,分别对应1、Ⅱ、 Ⅲ、IV和V级,见表1.
表1风暴潮强度等级 等级 I(特强) Ⅱ(强) (较强) K(中等) V(-般) 最大风暴增水h./cm h >250 200<h ≤250 150<A ≤200 100<A ≤150 50≤A ≤100 4.3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 4.3.1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 验潮站当时使用的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时,依据最大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潮位值的量值将高潮位 超警戒程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Ⅲ和I级,见表2. 表2警戒潮位值为单一值时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 等级 I(特别严重) I(严重) Ⅲ(较重) I(-般) 最大高测位超警戒测位值A/cm A ≥150 80≤h <150 30≤A<80 0≤A <30 4.3.2警戒潮位值为四值 验潮站当时使用的警戒潮位值为蓝色警戒潮位、黄色警戒潮位、橙色警戒潮位、红色警戒潮位四值 时,依据最大高潮位达到或超过的警戒潮位等级,将高潮位超警戒程度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 四个等级,分别对应I、Ⅱ、Ⅲ和IV级,见表3. 代表站的核定四色警戒潮位无黄色警戒潮位值的,无等 级IV;无橙色警戒潮位值的,无等级Ⅲ. 表3警戒潮位值为四值时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 等级 I(特别严*重) (产重) Ⅲ(较重) IV(-般) 最大高 超过红色警戒潮位值 达到或超过红色警戒测位 达到或超过橙色警或潮位 达到或超过黄色警戒潮位值, 潮位值 70 cm 及以上 值,且超过值小于70cm 值,未达到红色警戒潮位值 未达到橙色警戒测位值 4.4风暴潮灾度等级 4.4.1代表站选择 风暴潮灾度计算中,依据代表性验潮站达到的风暴潮强度等级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进行计算,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222-2020 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指南.pdf
ICS 07.060 F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22 -2020 多效 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指南 Design guidelines for 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222-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海水取水及预处理 6多效蒸馏装置设计 7产品水存储设施 8浓盐水排放 9冷却海水排放 10废水处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防腐技术要求及推荐材料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主要检测仅表参数 参考文献 10 GB/T3922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山东大学、众和 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德阳市中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达喷射真空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骄英能 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鼎吴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庆春、谢春刚、赵河立、吴水波、王金燕、胥建美、尹立辉、张令品、刘艳辉、 邢玉雷、吕宏卿、苗超、韩克鑫、王可宁、蔡榕、王雷、张海伦、贾磊、崔有贵、唐刚、曲向民、陈强、叶志文、 杨炼、彭志刚、张石琼、吴跃、朱乔宏、严建华.
GB/T 39222-2020 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多效蒸馏海水涉化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海水取水及预处理、多效蒸馏装置 设计、产品水存储设施、浓盐水排放、冷却海水排放和废水处理方面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Y/T203.2-2016海水利用术语第2部分:海水淡化技术 3术语和定义 HY/T203.2一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HY/T203.2-2016中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1 海水淡化seawater desalination 脱除海水中的盐分,生产淡水的过程.
[HY/T203.2-2016 定义2.6] 3.2 蒸馏淡化distillation desalination 含有盐类的水溶液加热到沸腾时,水蒸发咸水蒸气,盐类留在溶液中,蒸汽经冷凝后得到淡水的 过程.
[HY/T203.2-2016,定义3.1] 3.3 多效蒸馏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MED 由多个蒸发冷凝单元串联组成,其中蒸汽在传热管一侧冷凝生成淡水,同时释放的热量使传热管另 一侧的海水蒸发生成二次蒸汽,并进人下一单元重复对海水进行上述蒸发冷凝的过程.
3.4 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采用多效蒸馏进行海水淡化的工艺流程.
注:由海水取水、预处理、多效蒸馏、产品水存储、浓盐水排放、冷却海水排放、废水处理等组成.
3.5 原海水raw seawater 从海水水源地获取的未经处理的海水.
3.6 物料海水feed seawater 在多效蒸馏装置中用于蒸馏淡化的海水.
GB/T 39222-2020 3.7 最高盐水温度topbrine temperature:TBT 在多效蒸馏装置中物料海水的最高燕发温度.
产品水product water 由多效蒸馏装置生产出的电导率小于20gS/cm的淡化水,其不包括外界输人蒸汽的凝结水.
浓盐水brine 经淡化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比原海水总含盐量高的水.
[HY/T203.2-2016,定义2.4] 3.10 加热蒸汽heating steam 外界输人的用于蒸镐淡化的蒸汽.
[HY/T 203.2-2016 定义3.10] 3.11 蒸汽热压缩thermalvapor pression;TVC 以一定压力的蒸汽为动力引射多效蒸馏淡化过程中较低压力的蒸汽,从而对低压蒸汽加温加压实 现重复利用的过程.
3.12 造水比gained output ratio;GOR 单位时间内产品水质量与加热蒸汽质量之比.
[HY/T 203.2-2016 定义3.23] 3.13 吨水耗电量specific power consumption 注:单位为kWb/t. 4总则 4.1-般原则 4.1.1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宜满足产水量要求,多效蒸馏装置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4.1.2在加热蒸汽参数允许条件下,多效蒸馏海水涉化系统优先采用蒸汽热压缩设备.
4.1.3根据产水要求、设备及外部条件确定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负荷变化范围,变化范围宜按50%~ 110%设计.
4.1.4多效蒸馏海水涉化装置的产水电导率不大于20μS/cm,产水温度宜低于40℃.
产水水样参见 GB/T5750.2的方法进行采集,采集的水样电导率参见GB17323的规定进行检测.
4.1.5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吨水耗电量的设计值小于1.6kWh/t,吨水耗电量的实际值参见 GB/T3354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4.1.6对于具备浓盐水综合利用条件的地区,宜优先考虑对浓盐水进行综合利用.
4.2热源条件 4.2.1根据现场可提供的加热介质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来确定热源条件,在满足装置运行的前提下 优先采用低品位热源.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221-2020 反渗透海水淡化阻垢剂阻垢性能试验 周期浓缩循环法.pdf
ICS 07.060 F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21 -2020 反渗透 海水淡化阻垢剂阻垢性能试验 周期浓缩循环法 Determination for performance of scale inhibitors for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Recurrent condensation cycle test method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22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百发海水涉化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丽丽、薛伟、成国辰、焦春联、陈冲、杨兴涛、李珂、王维珍、尹建华、靳亚鹏、 吴水波、白岩、胡洪营、张玉博、江善虎、巫寅虎、张星星.
GB/T 39221-2020 反渗透海水淡化阻垢剂阻垢性能试验 周期浓缩循环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周期浓缩循环法测定反渗遗海水淡化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原理、试验用水和试剂、 试验装置、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及绘制结果曲线.
本标准适用于以周期浓缩循环法对反渗透海水淡化阻垢剂阻垢性能的测定.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 GB/T23954反渗透系统膜元件清洗技术规范 GB/T33584.1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1部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GB/T33584.3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3部分:氯化物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阻垢性能scal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药剂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性无机盐在金属表面沉淀、结垢的能力.
3.2 循环运行recycle operation 膜组件产水和浓水均回流至进水调节水箱的运行模式.
3.3 浓缩运行concentrateoperation 膜组件产水不回流,浓水回流至进水调节水箱的运行模式.
3.4 循环周期recyele period 产水和浓水全部回流至进水调节水箱,并稳定运行一定时间的过程.
3.5 周期浓缩循环recurrentcondensationcyele 以循环运行一浓缩运行为一测试周期,运行后若无结垢现象,进人下个循环周期,直至结垢,结束运 行的循环模式.
GB/T 39221-2020 9 浓缩倍数cycleofconcentrate 浓水与反渗透第一循环周期初始进水含盐量的比值.
注:改写GB/T 23248-2009定义 3.7. 3.7 浓缩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 相邻两个测试周期进水调节水箱中海水浓缩倍数的差值.
3.8 回收率recovery 反渗透产水量与给水总量之比.
4原理 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通过添加氢氧化钠(NaOH)调节海水pH值,并经过周期浓缩运行,促使反 渗透进水在膜表面加速成垢,添加不同阻垢剂后成垢的时间和程度不同.
5试验用水和试剂 5.1试验用水宜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实际工况原水经预处理后的海水,进水水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进水水质要求 浊度 SDI(15 min) 余氯 总铁 NTU mg/1 mg/L pH <1 <5 <0 1 <0 1 3~10 5.2除另有规定,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应使用分析纯试剂且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 及以上水的规定, 5.3在条件不足时宜结合实际海水水质主要成分进行配水,同时应对配制水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 确认. 5.4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8g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L,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6试验装置 6.1装置组成 6.1.1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原水储水箱、原水泵、进水调节水箱、控温系统、进水泵、高压泵、加药设备、保 安过滤器、反渗透膜组件、监测仪表、控制系统、管道及阀门等,装置组成图参见附录A. 6.2原水储水箱 6.2.1原水储水箱进水应符合表1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进水水质要求. 6.2.2原水储水箱应采用耐海水腐蚀的材质,如:S31603不锈钢、玻璃钢及钢衬橡胶等. 6.2.3原水储水箱上宜设置电导率及液位的监测仪表. 2 GB/T 39221-2020 6.2.4原水储水箱有效容积应不小于一次试验所需的最大海水体积. 6.3进水调节水箱 6.3.1进水调节水箱应能够接纳原水储水箱出水、反渗透组件回流产水及浓水,并能够对其搅拌和温 度调节. 6.3.2进水调节水箱应采用耐海水腐蚀的材质,如:S31603不锈钢、玻璃钢及钢衬橡胶等. 6.3.3进水调节水箱宜设置电导率、pH、温度、浊度及液位的监测仪表. 6.3.4进水调节水箱有效容积应不小于500L,且大于系统水容积及进水泵最低起泵液位的要求. 6.3.5进水调节水箱应配置进水管、产水回流管、浓水回流管、排空管、取样管等. 6.3.6进水管、产水回流管及浓水回流管应延伸到箱内有效液面以下,且应避免设置在泵吸人口周围. 6.3.7进水调节水箱上应设置机械搅拌装置,搅拌有效功率宜大于8W/m”. 搅拌浆材质宜采用耐海 水腐蚀的不锈钢. 6.3.8进水调节水箱上的搅拌装置宜可调节转速. 6.4保安过滤器 6.4.1保安过滤器的过流能力应与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产水能力匹配. 6.4.2保安过滤器材质宜采用耐海水腐蚀的不锈钢,过滤精度不应小于5μm. 6.5反渗透膜组件 6.5.1反渗透膜组件宜采用海水反渗透膜及压力容器,反渗透膜材质及性能应与实际工况相同. 6.5.2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应不小于8.3MPa. 6.5.3压力容器的进出水口布置方式应便于系统安装及膜组件更换. 6.6水泵 6.6.1各水泵流量、压力及功率应符合设置点的运行要求. 6.6.2各水泵过流部分的材质宜采用耐海水腐蚀的不锈钢. 6.6.3各水泵宜选用立式泵. 6.6.4高压泵应选用柱塞泵,且最大连续出口压力不应小于8.0MPa. 6.7监测仪表 6.7.1监测仪表应适用于海水水质特点及变化,长期运行应安全可靠. 6.7.2压力测量仪表应配置压力缓冲器,其量程满足设置点的最高压力要求,测量精度等级不宜大于 1.0% 6.7.3温度测量仪表量程应满足0℃~100℃,测量精度不宜大于土1℃. 6.7.4流量测量仪表量程应满足设置点的最大流量要求,最小分值小于控制值的土2%. 6.7.5海水电导率测量仪表量程应满足10mS/cm~150mS/cm,测量精度土0.01mS/cm.产水电导 率测量仪表量程应满足1μS/cm~3000μS/cm,测量精度±1μS/cm. 6.8控制系统 6.8.1高压泵前后应分别设置低压保护开关、高压保护开关,自动保护高压泵运行. 6.8.2浓水管与产水管宜设置流量控制阀,以控制反渗透装置运行. 6.8.3应设置高温报警装置,最高温度设定在4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9219-2020 海水淡化水后处理设计指南.pdf
ICS 07.060 F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19 -2020 海水淡化水后处理 设计指南 Design guides for post-treatment of desalinated seawater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219-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原则 5总则. 6矿化 7pH值调节 8消毒 311: 9药品储存与投加 与01 参考文献 GB/T39219-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青岛百发海水 淡化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城建设计院、浙江长兴求是膜技术 有限公司、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华新鼎盛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水波、吴云奇、王付杉、苗超、刘艳辉、葛云红、王可宁、韩克鑫、胥建美、 赵河立、吕庆春、高丽丽、久岚颖、白雪、胡梦婷、常瑜、杨兴涛、王留锁、张希建、牛丽婷、张建中、李珂、 张星星、李越彪.
GB/T 39219-2020 海水淡化水后处理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海水涉化水后处理设计的设计原则、一般规定、矿化、pH值调节、消毒、药品储存与 投加、控制与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的设计其他淡化工程后处理系统的设计 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125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HY/T203.2海水利用术语第2部分:海水淡化技术 3术语和定义 GB/T50125和HY/T20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淡化水desalinatedwater 经淡化厂脱盐工序处理后直接取得的水.
3.2 后处理post-treatment 对淡化水进行的以进人输配水管网为目的的水质处理过程.
3.3 矿化remineralization 往淡化水中添加矿物质的水质调节过程.
3.4 石灰饱和器lime saturator 制备饱和石灰水的设施,用于调控淡化水的pH值、硬度和碱度.
3.5 石灰石接触器limestonecontactor 溶解石灰石填料的设施,用于调控淡化水的pH值、硬度和碱度.
3.6 出厂水finished water 经淡化厂工序处理后即将进人输配水管网的水.
4设计原则 4.1综合考虑上游海水淡化工艺特点、出厂水外供要求等因素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海水淡化水后 GB/T 39219-2020 处理工艺及参数选择.
4.2综合考虑海水淡化工程整体规划布局、出厂水外供条件等因素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海水淡化 水后处理系统设施布置,当分期建设时设计宜预留扩建条件.
4.3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设计时宜掌握所选用设备、材料、药剂、填料等的供应情况.
4.4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的扩建或改建设计时宜优先考虑合理利用原有设施.
5总则 5.1工艺设计 5.1.1根据淡化水水质、处理规模和出厂水外供要求,选择合理工艺和设备.
5.1.2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基本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淡化水 矿化 pH值调节 消毒 出厂水 图1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基本流程示意图 5.1.3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的进水(淡化水)水质见表1.
表1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进水(淡化水)水质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银度 40 pH 值 - 5 5~8 5 挥浊度 NTU 耗氧量(COD法以O:计) mg/1. ≤3 溶解性总固体 mg/1 500 5.1.4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所产出厂水的水质参见GB5749的规定,其中与矿化有关的水质指标根 据当地输配水管网条件和矿化工艺特点经试验比较后确定细化范围.
5.1.5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排放的废水参见GB8978的规定.
5.1.6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选用的材料参见GB/T17219的规定.
5.1.7海水淡化水后处理系统投加的药剂参见GB/T17218的规定.
5.1.8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的产水量计算时需扣除自用水量.
5.1.9海水涉化水后处理系统的设计参见GB50013的有关规定.
5.2设备布置 5.2.1石灰饱和器、石灰石接触器设备布置在室外时,顶部宜设置顶棚或顶盖.
5.2.2石灰饱和器宜设检修爬梯,相邻石灰饱和器设备的顶部宜有连接通道,并设置防护栏杆.
石灰 石接触器宜设检修爬梯,顶部设防护栏杆,水池(箱)顶部设防护栏.
5.2.3石灰饱和器、石灰石接触器附近留出堆放填料的空间.
5.2.4石灰饱和器、石灰石接触器布置在房间内时,设置检修用起吊设施,并留出检修场地,室内设置 通风设施.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7439-2019 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pdf
ICS 45.040 S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439 -2019 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 预应力 混凝土简支梁 Precast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imply-supported beam ofhigh-speedrailway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439-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检验方法 10 5检验规则. 6标志与制造技术证明书 19 7储存及运输 20 附录A(规范性附录)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试件数量 2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管道压浆材料试验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制造技术证明书示例 28 GB/T3743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铁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 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斌、徐升桥、胡所亭、邓运清、苏永华、高策、王乐然、魏峰、任为东、马林、葛凯、 班新林.
GB/T 37439-2019 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 混凝土简支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 制造技术证明书、储存及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铁路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以下简称“预制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97普通螺纹公差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T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836.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 GB/T8077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T20221无压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B/T5067钢铁制件粉末渗锌 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22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TB/T2092简支梁试验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TB/T2922.1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 TB/T2922.3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 TB/T2922.4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 TB/T2922.5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 TB/T2965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 TB/T3193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TB/T3274铁路混凝土梁配件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条件 TB/T3275铁路混凝土 TB1042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37439-2019 3技术要求 3.1产品类型及基本要求 3.1.1预制梁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多片式T梁及其他截面形式梁.
3.1.2预制梁应按批准的图纸制造.
3.2原材料要求 3.2.1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
3.2.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中混合材料仅 限于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
水泥碱含量不应大于0.60%,比表面积应为300m²/kg~350m²/kg,熟料 中C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3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河砂,细度模数应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 应大于0.5%,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4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岩碎石,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母岩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 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其余技 术要求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5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应进行碱活性试验,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
受条件限制采用骨料的碱一 按TB/T3275的规定进行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
不应采用具有碱- 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3.2.6减水剂及引气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7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采用性能稳定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除磨细矿渣粉比表面积宜为 400m²/kg~500m²/kg外,其余性能指标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8混凝土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TB/T3275的规定.
3.2.9混凝土(含封锚混凝土及防水层保护层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引人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 材料总量的0.06%,SO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
3.2.10压浆材料不应使用碱含量超过0.75%的膨胀剂或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不应掺人含氯盐 类、亚硝酸盐类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3.2.11预应力钢绞线的各项性能除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外,钢绞线弹性模量的差值尚应满足同 批不大于5GPa、各批不大于10GPa的规定.
3.2.12钢筋性能除应符合GB/T1499.1、GB/T1499.2的规定外,每延米重量与公称重量偏差应小于 3.0%,HRB400钢筋碳当量应不大于0.50%,HRB500钢筋碳当量应不大于0.52%.
钢筋生产不应采 用余热处理(高压穿水)工艺.
3.2.13钢配件用普通碳素钢应符合GB/T700的规定.
3.2.14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TB/T3193的规定.
3.2.15桥面和梁端的防水材料应符合TB/T2965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2.16防水层的保护层应采用聚丙烯睛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网C40细石混凝土,并符合TB/T2965的 规定.
3.2.17预应力筋预留管道应采用抽拔橡胶棒或金属波纹管成孔.
横向张拉预留管道宜采用钢管成孔.
3.2.18金属波纹管性能应符合JG225的规定.
3.2.19抽拔橡胶棒应无表面裂口、表面热胶粒、胶层海绵.
胶层气泡、表面杂质痕迹长度不应大于 3mm、深度不应大于1.5mm,且每米不应多于一处;外径偏差土4mm;不圆率应小于20%;硬度(邵氏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7270.3-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pdf
ICS 01.140.20;07.06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270.3-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 地图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 Vectormap ofmarinefundamental geographicfeature- Part3:Symbol exchange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270.3-2018 前言 GB/T37270《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分为3个部分: 一第1部分:符号设计;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
本部分为GB/T3727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同济大学、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覃如府、叶娜、陈靓瑜、高静霞、洪峰、储高生、孙杰、庄勇、张峰、刘阳、黄雅馨、 冒小丹、戴清清.
GB/T 37270.3-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 1范围 GB/T37270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中点、线、而状符号交换格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底图中不同符号制作与应用软件间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符 号格式交换工作.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70.1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第1部分:符号设计 3一般规定 3.1格式 符合格式交换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XML)对矢量地图符号进行描 述,遵循XML1.0中规定的格式和语法.
3.2规则 符号格式交换规则见表1.
表1符号格式交换规则列表 序号 符号 说明 1 (> 表示一个标记的开始 2 是根元素,标识一个具体的符号库.
该元素包含“Name"和"Version"属性, 其中"Name"属性值标识符号库名称,"Version"属性值标识符号库版本号.
在格式交换过程 中,(OceanSymbols)对应于一个RDBMS构建的矢量地图符号数据库,其“Name”和 "Version"属性相当于数据库名称和数据库版本号.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7270.2-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pdf
ICS 01.140.20;07.06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270.2-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2部分:符号库 设计 Vectormapofmarinefundamentalgeographicfeature- Part 2:Symbol database design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270.2-2018 前言 GB/T37270《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符号设计;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
本部分为GB/T37270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娜、洪峰、庄勇、覃如府、高静霞、陈靓瑜、孙杰、张峰、储高生、刘阳、黄雅馨、 冒小丹、戴清清.
GB/T 37270.2-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 1范围 GB/T37270的本部分规定了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符号库设计的原则、符号分类编码和符号库 结构设计.
本部分适用于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底图中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符号库设计工作.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270.1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第1部分:符号设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矢量地图符号库symbol database of vector map 存储矢量地图符号信息的数据集.
4符号库设计原则 矢量地图符号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a)完整性:结构完整、便于使用; b)通用性:有通用的数据格式和接口; c)实用性:能管理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符号; d)扩展性:支持海洋基础地理要素在现有符号和编码基础上进行扩充.
5符号分类编码 5.1符号类型 按照GB/T37270.1的规定,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5.2符号分类 按照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类型对符号进行分类,符号分类参见附录A.
5.3符号编码 5.3.1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符号编码分为三部分:矢量标识符、符号类型编码和符号分类编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7270.1-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1部分:符号设计.pdf
ICS 01.140.20;07.060 A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270.1-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 地图 第1部分:符号设计 Vectormapofmarinefundamentalgeographicfeature- Part 1:Symbol design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1部分:符号设计 GB/T 37270.1-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8年12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61659 GB/T 37270.1-2018 前言 GB/T37270《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符号设计; 第2部分:符号库设计; 第3部分:符号格式交换.
本部分为GB/T3727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同济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娜、陈靓瑜、高静霞、覃如府、庄勇、孙杰、张峰、刘阳、黄雅馨、冒小丹、戴清清.
GB/T 37270.1-2018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矢量地图 第1部分:符号设计 1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比例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底图要素显示使用.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19中国海图图式 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T32067海洋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基础地理要素marinefundamentalgeographicfeature 海洋领域中通用性强,共享需求大,且具有空间数据特征,可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 单元.
3.2 矢量地图符号vectormap symbol 在信息系统里表示显示对象空间形态、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
3.3 矢量地图vector map 由矢量空间数据和矢量符号构成的电子地图.
3.4 符号类型symboltype 代表矢量符号类别,表示客观事物空间分布状况分类的矢量符号类别.
4符号设计原则 矢量地图符号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a)象征性:符号应能够象形表达海洋基础地理要素;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pdf
ICS 07.060;27.180 F1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999 -2018 海洋波浪 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 Requirements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wave energy power station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699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鑫、王静、韩林生、李芝凤、李雪临、段云棋、郭毅、王兵振.
GB/T 36999-2018 海洋波浪能电站环境条件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波浪能电站海上场区、海底电缆管道路由、陆上站区的环境条件要求以及与环境 相关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波浪能电站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行.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6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GB/T12763.2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17502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5060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TS165海港总体设计规范 JTJ275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NB/T31006海上风电场钢结构防腐蚀技术标准 ASTMD6990评估船体涂覆系统的耐生物附着性和物理特性的标准规程(Standard practicefor evaluating biofouling resistanc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marine coating systems) IEC/TS62600-100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和其他水流能转换设备第100部分:波浪能发电转 换设备功率特性评估(Marine energy-Wave,tidal and other water current converters-Part 100: Electricity producing wave energy converters-Pow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EC/TS62600-200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和其他水流能转换设备第200部分:潮流能发电转 换设备功率特性评估(Marine energy-Wave,tidal and other water current converters-Part 200: Electricity producing tidal energy converters-Pow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6896.4-2018 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4部分:摄像、照明与云台.pdf
ICS 07.060 N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896.4-2018 轻型有缆 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4部分:摄像、照明与云台 Light dutyremotely operatedvehicles- Part 4:Vdieo lighting and pan&tilt unit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896.4-2018 目次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要求 :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识和随机文件 9包装、运输及贮存 GB/T 36896.4-2018 前言 GB/T36896《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机械手与液压系统; 第3部分:导管螺旋桨推进器; 一第4部分:摄像、照明与云台.
本部分为GB/T36896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和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SAC/ SWG1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浙江大学、杭州 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曦、郑曼辉、牟长青、顾临怡、张培培.
GB/T 36896.4-2018 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4部分:摄像、照明与云台 1范围 GB/T36896的本部分规定了水下机器人的摄像、照明与云台的产品分类、主要参数、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摄像机、照明灯及其配套云台的设计、生产、采购、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896.1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第1部分:总则 GB/T5433日用玻璃光透射比测定方法 GB/T19658反射灯中心光强和光束角的测量方法 GB/T26178光通量的测量方法 GA/T1127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 GA/T112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下LED灯underwater LED lamp 发光二极管类型的工作在水下环境中的光源.
3.2 水下卤素灯underwaterhalogenlamp 充有卤族元素气体、工作在水下环境中的白炽灯.
3.3 测量型水下摄像机underwaterrangefindercamera 在输出视频信号的同时也给出目标物相对坐标、工作在水下环境中的摄像机.
3.4 水下云台underwaterpan&tilt 工作在水下环境中可搭载仪器的转动机构.
4分类 4.1水下摄像机根据成像色彩分为水下彩色摄像机和水下黑白摄像机;根据功能分为观察型水下摄像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36896.3-2018 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3部分:导管螺旋桨推进器.pdf
ICS 07.060 N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896.3-2018 轻型有缆 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3部分:导管螺旋桨推进器 Light dutyremotely operatedvehicles- Part3:Tunnelthruster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6896.3-2018 目次 1范围. 2规范 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组成 5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识和随机文件 9包装、运输及贮存 GB/T 36896.3-2018 前言 GB/T36896《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机械手与液压系统; 第3部分:导管螺旋桨推进器; 第4部分:摄像、照明与云台.
本部分为GB/T36896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和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SAC/ SWG1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宇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顾临怡、张培培、牟长青、葛彤、李智刚.
GB/T 36896.3-2018 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第3部分:导管螺旋桨推进器 1范围 GB/T36896的本部分规定了水下机器人的导管螺旋桨推进器(以下简称推进器)的产品分类、主 要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水下机器人导管螺旋桨推进器的设计、生产、采购、试验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896.1轻型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第1部分:总则 GB/T4201平衡机的描述检验与评定 GB/T9239.1一2006机械振动恒定(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 检验 GB/T9239.2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2部分:平衡误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导管螺旋浆tunnelpropeller 在螺旋桨的周围添加导流管,利用导流作用增加螺旋桨的推力.
4分类和组成 推进器根据动力源不同分为电推进器和液压推进器.
其组成分别如下: 一电推进器由电机、控制器、导管螺旋桨和水下压力补偿组成,通过电机驱动; 一液压推进器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阀控制、导管螺旋奖、定量或变量液压马达驱动组成,通过液 压马达驱动.
注:本部分提到的推进器,如未指明具体类型,则所述条件同时适用于电推进器和液压推进器.
5要求 5.1外观与结构 要求如下: a)导管螺旋桨推进器结构应结构科学、布局合理、操作方便、便于维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244-2018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pdf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行业标准 HY/T244 -2018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 Standardsystemfor oceanographicinvestigation 2018-07-09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44-2018 目次 前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结构 4.1层次划分原则与构成 4.2编号方法. 4.3结构图 5海洋调查标准体系明细表 5.1基础通用标准明细表 5.2海洋环境调查标准明细表 5.3海洋资源调查标准明细表 14 5.4海洋经济和文化调查标准明细表 16 5.5海洋调查装备应用标准明细表 18 5.6海洋调查资料和样品管理标准明细表 20 6海洋调查标准体系标准统计表 24 参考文献 HY/T24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4)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 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监测 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旭文、李家彪、高学民、吕小飞、戴德君、胡伟、姚子伟、马志刚、张元标、杨燕明、 汪小勇、王春生、石学法、李守军、李培英、李兵、李丙瑞、马毅、任广波、杨振、龚跃华、林龙山、邵宗泽、 路文海、张家辉、李守宏、张涛、高翔、张选明、刘志杰、类彦立、卜文瑞、王鹏、吴春芳.
HY/T244-2018 引言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是编制该领域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主要依据;是一定范围内包括现有、应 有和预计制定标准的蓝图,将指导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海洋调查标准化工作.
编制本标准是海洋调查 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HY/T 244-2018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结构、标准明细表和统计表.
本标准适用于制修订海洋调查标准的规划和计划,也适用于该领域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016标准体构建原则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3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调查oceanographic investigation 对海洋现象进行观测测量、采样分析和数据初步处理的全过程.
3.2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 for oceanographic investigation 海洋调查领域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3.3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表standard system table for oceanographic investigation 海洋调查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照相互间的层次关系组合的图表,是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表述形式.
4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结构 4.1层次划分原则与构成 按照GB/T13016的规定,结合海洋调查工作的特点,海洋调查标准体系表分为三个层次: a)第一层次是海洋调查基础通用标准,包括海洋调查领域的基础标准和术语标准.
b)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下位类,即门类标准,根据海洋调查对象、调查装备和调查成果划分5 个门类标准: 1)海洋环境调查; 2)海洋资源调查; 3)海洋经济和文化调查; 4)海洋调查装备应用; 5)海洋调查资料和样品管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5-2013 海流和潮流能力分布图绘制方法.pdf
ICS07.040;07.060;27.180 A79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5 -2013 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 绘制方法 Drawing method of ocean current energy and tidal current energy distribution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155-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绘图基本要求 5工作底图的要求 6分布图绘制 7成图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HY/T15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辉奋、赵世明、武贺、杜小平、张榕.
HY/T 155-2013 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的绘图基本要求、工作底图的要求、分布图绘制以及成图质量 控制等方面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89一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20257.3-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 形图图式 GB/T20257.4-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 地形图图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海流能ocean current energy 海水流动产生的动能.
[GB/T19834-2005,定义8.11] 3.2 潮流能tidalcurrentenergy 海水周期性的水平往复运动所蕴藏的动能.
3.3 海流能量分布图distributionofocean currentenergy 以海流能流密度值或者海流能功率值描述海流能量分布特征所绘制的图.
3. 4 潮流能量分布图distributionof tidalcurrentenergy 以潮流能流密度值或者潮流能功率值描述海流能量分布特征所绘制的图.
4绘图基本要求 4.1坐标系 应采用CGCS2000坐标系.
HY/T 155-2013 4.2深度基准 应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
4.3比例尺 应采用1:50000、1:100000、1:250000、1:1000000其中一种比例尺.
4.4投影 应采用墨卡托投影.
4.5分幅与编号 4.5.1分幅 应符合GB/T13989一2012中第2章的规定.
4.5.2编号 应符合GB/T13989-2012中第3章的规定.
5工作底图的要求 5.1资料的收集类型 5.1.1地图资料 地图资料应采用不小于成图比例尺的数字化电子地形图和海图.
5.1.2辅助资料 辅助资料可采用数字化专业测图资料,包括海岸带滩地地图、行政区图、海洋工程图等.
5.2资料的使用原则 收集的资料应保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应分析资料的统一性程度,不统一的资料应转换 一致.
5.3工作底图绘制要素 5.3.1海岸带及海域要素 海岸带及海域要素应选取海岸线、岛屿.
5.3.2陆地水文要素 陆地水文要素应选取河流、湖泊.
5.3.3境界要素 底图比例尺为1:50000、1:100000时,境界要素选取应符合GB/T20257.3-2006中4.6的规 规定.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4-2013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资料要求.pdf
ICS07.060 A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 154 -2013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 技术资料要求 Technicaldatarequirementofdelimitationofcontinentalshelfand exclusiveeconomiczone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15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勇、方银霞、许莉莉、黎明碧、郭小勇、汤钰婧、李芳、汤海荣.
HY/T 154-2013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资料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工作涉及的技术资料的种类、要求以及归档.
本标准适用于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划界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陆架continentalshelf 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注: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nmile,则扩展到200nmile的距离.
3.2 专属经济区exclusiveeconomiczone 沿海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nmile.
3.3 大陆坡脚footofthecontinentalslope 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化最大之点.
3.4 领海基线baseline ofterritorialsea 用规定方法给出的用以测算领海宽度的内边界线.
[GB/T15918-2010,定义5.1.16] 3.5 领海基点territorialseabasepoint 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领海基线而形成的直线基线转折处的各点.
[GB/T15918-2010,定义5.1.15] 3.6 相反证明evidence to thecontrary 当坡度变化最大之点的地形地貌证据不足以或无法可靠地确定大陆坡脚位置时,沿海国利用地质 和地球物理证据来确定大陆坡脚位置.
1 HY/T 154-2013 4技术资料种类 4.1划界基础资料 划界基础资料应包括:数据、地图和海图,以及地图和海图对应的坐标系统、深度(高程)基准和投影 方式.
4.2大陆架划界技术资料 大陆架划界需要提交的技术资料应包括: a)领海基线朝海200nmile界线: 1)划定200nmile界线所用的领海基点和领海基线(图件和数据); 2)20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b)大陆坡脚: 1)划界区域的测深数据和测深图; 2)测深参数表; 3)确定大陆坡脚的剖面位置图(图件和数据); 4)用于确定大陆坡脚的水深剖面图; 5)以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化最大之点确定的大陆坡脚的位置资料(图件和数据); 6)重力异常相应的专业图件及数据; 7)磁力异常相应的专业图件及数据; 8)岩石学和沉积物资料(图件和数据); 9)莫霍面埋深图; 10)洋陆过渡带分布图; 11)以相反证明方式确定的大陆坡脚的位置资料(图件和数据); 12)最终采用的大陆坡脚的分布图(图件和数据).
c)大陆坡脚朝海60nmile界线: 1)60nmile外推所用的大陆坡脚位置资料(图件和数据); 2)大陆坡脚外推60nmile的界线地图和数据.
d)百分之一沉积厚度线: 1)用于确定沉积厚度的多道地震测线(图件和数据); 2)用于确定沉积厚度的单道地震测线(图件和数据); 3)地震剖面图的测量参数表; 4)用于确定沉积厚度的地震原始剖面、解释剖面图和数据; 5)用作速度分析的图件和数据; 6)时间与深度换算所依据的速度分析表; 7)沉积厚度数据和沉积物等厚度图; 8)用于确定沉积厚度的深度剖面图、解释剖面图和数据; 9)用于划分百分之一沉积厚度点的坡脚点位置(图件和数据); 10)百分之一沉积厚度公式线(图件和数据).
e)领海基线朝海350nmile界线: 1)划定350nmile界线所用的领海基点和领海基线(图件和数据); 1)沉积基底之上沉积厚度至少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百分之一沉积厚度线.
2 HY/T154-2013 2)35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f)2500m等深线朝海100nmile界线: 1)划界区域的测深数据和测深图; 2)测深参数表; 3)2500m等深线(图件和数据); 4)2500m等深线外推10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g)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协议划定的界线(图件和数据).
h)大陆架外部界限: 1)划定界限所用的领海基点和领海基线(图件和数据); 2)200nmil界线(图件和数据); 3)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协议划定的界线(图件和数据); 4)最终采用的大陆坡脚位置资料(图件和数据); 5)大陆坡脚朝海6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6)百分之一沉积厚度公式线(图件和数据); 7)兼用距离公式线和沉积厚度公式线确定的最终公式线(图件和数据); 8)35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9)2500m等深线朝海10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10)兼用距离限制线和深度限制线确定的最终限制线(图件和数据); 11)大陆架外部界限(图件和数据).
4.3专属经济区划界技术资料 专属经济区划界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包括: a)用于划定界线的领海基点和领海基线(图件和数据); b)200nmile界线(图件和数据); c)海岸线的位置和长度(图件和数据); d)与划界有关的海岛资料; e)国家间协议划定的界限(图件和数据); f)两国间最终的海上界限(图件和数据); g)需划界的专属经济区水域的资源和开发情况资料.
5划界技术资料的要求 5.1划界基础资料要求 划界基础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坐标系统采用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 b)投影方式采用墨卡托投影; c)图件比例尺的大小应保证图载信息清晰可见.
5.2大陆架划界技术资料要求 5.2.1测深数据技术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测深数据主要包括单波束测深数据、多波束测深数据; b)新采集的测深数据按GB/T12763.10的要求执行; c)历史数据宜提供详细的数据采集组织信息(主要包括采集单位、航次、时间、区域、调查船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pdf
ICS07.060;13.060 Z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3 -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 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 酶试验 Detectionofmutagenecityinseawater andsedimentsamplebySalmonella typhimurium/mammalsmicrosomalenzymetest(Amestest)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153-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5仪器设备 6试剂和材料 菌株选择、鉴定和保存 样品采集和保存 9 分析步骤 10结果判定. 11结果计算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菌株生物学特性鉴定标准及标准诊断性诱变剂 参考文献 8 表A.1菌株生物学特性鉴定标准结果 表A.2标准诱变剂测定结果及表示方法 表A.3推荐用标准诱变剂 HY/T15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金辉、刘材材、徐韧、程祥圣、邬益川、邬建勇、张勇、项凌云、陈东.
HY/T153-2013 海水、沉积物中致突变性的测定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和沉积物中致突变性测定所需的样品采集、处理、试验、分析、计算等的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和沉积物的致突变性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193.4-2003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复突变reversemntation 细菌在化学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野生型.
3.2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Salmonellatyphimuriumreversemutationtest 利用一组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沙门氏菌碱基对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 质所诱发的组氨酸缺陷型回复突变到野生型的试验方法.
4方法原理 人工诱变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突变型(即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在有 组氨酸的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
但如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中有致突变物存在时,则沙门氏菌突变型 可回复突变为野生型(表现型),因而在无组氨酸培养基上也能生长,故可根据菌落形成数量,检查受试 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使沙门氏菌突变型产生回复突变,代谢活化系 统可以用多氯联苯(PCB)诱导的大鼠肝匀浆(S-9)制备的S-9混合液.
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 微粒体酶试验检测海水或沉积物的致突变性.
5仪器设备 本试验应包括以下仪器设备: HY/T153-2013 a)低温高速离心机:温度4C,转速12000r/min; b)超低温冰箱:一80C,或液氮罐; c)洁净工作台; d)恒温震荡培养箱:37C±1℃; e)恒温水浴锅:40C士1℃; f)蒸汽压力锅:121C士1℃; g)K-D浓缩器; h)匀浆器; i)氮吹仪; j)蒸馏回流装置; k)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他情性材质密闭容器:25L; 1)采泥器; m)培养Ⅲ:直径90mm; n)其他实验室常用设备.
6试剂和材料 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肉汤琼脂培养基、底层培养基、顶层培养基、0.8%氨苄青霉素溶液、0.1%结 青霉素-四环素平板培养基、组氨酸-生物素平板培养基、二甲基亚矾(DMSO)(光谐纯)、S-9辅助因子 (混合液试剂)、10%S-9混合液、活化系统(S-9或S-9混合液)的制备按GB15193.4-2003中第4章的 要求执行.
除非另作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培养基成分无诱变性,水为蒸馏水或等效纯水.
所用试剂应 避免高温处理.
7菌株选择、鉴定和保存 7.1菌株选择 采用两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8、TA100.
TA98可检测各种移码型诱变剂;TA100可 检测引起碱基对置换的诱变剂.
7.2菌株鉴定 7.2.1菌株鉴定要求 菌株特性应与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标准相符(见附录A中表A.1).
突变型菌 的某些特性易丢失或变异,遇到下列情况应鉴定菌株的基因型: a)在收到培养菌株后; b)当制备一套新的冷冻保存株或冰冻下燥菌株时; e)当每Ⅲ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超出表A.1所规定的正常范围时; d)当对标准诱变剂丧失敏感性时; e)使用主平板传代时; f)投入使用前.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2-2013 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pdf
ICS07.060;13.060 Z.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2 -2013 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 砷形态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法 Speciation of trivalent arsenic andpentavalentarsenicinseawater byatomicfluorescencespectroscopy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152-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交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芳、马永安、李玲辉、边静、王伟、刘志高、李莉.
HY/T 152-2013 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无机形态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 备、样品采集与处理、样品的测定、结果计算和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的无机形态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06一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3方法原理 3.1测定三价碑 海水样品中存在的三价砷被硼氢化钾溶液转化为砷化氢气体,经氢气作载气将其导人原子荧光光 谱仪的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碑元素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测定原子砷的荧光强度,以计算相 应样品中三价砷的浓度.
3.2测定五价砷 海水样品中存在的五价砷经硫豚-抗坏血酸混合预还原试剂转化为三价砷后,被硼氢化钾溶液转化 为砷化氢气体,经氢气作载气将其导人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砷元素特种空心阴极 灯作激发光源,测定样品中总砷的荧光强度(包括三价砷和五价砷),后通过差减法计算五价砷的浓度.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二次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4.1硼氢化钾(KBH) 4.2氢氧化钾(KOH) 4.3氢氧化钠(NaOH) 4.4浓盐酸(HCl,c=12mol/L) 4.5三氧化二砷(AsO):经105C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注:三氧化二砷有剧毒.
4.6砷酸氢二钠七水合物(NaHAsO7HO) 4.7浓硝酸(HNO,c=14mol/L) 4.8盐酸(119):取50mL浓盐酸(4.4)于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1000mL.
1 HY/T152-2013 (2.5土0.1)g氢氧化钾(4.2)的水溶液中,用水稀释至500mL.
使用前配制.
250mL,得到100g/L硫脲-50g/L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
使用前配制.
4.110.5mol/L柠檬酸水溶液:称取(52.6士0.1)g柠檬酸(CHgO HO),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500mL. 杯中,用10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以1mol/L稀盐酸溶液调节至近中性,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混匀保存.
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4.14100.0μg/L三价砷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0.5mL三价砷标准储备液(4.12)于500mL玻璃容 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
使用前配制.
4.15100.0μg/L五价砷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0.5mL五价砷标准储备液(4.13)于500mL玻璃容 量瓶中,用水定容,摇匀.
使用前配制.
4.16硝酸溶液(1十9):在玻璃器血中放置适量水,后取少量硝酸缓慢倒人水中,边加边慢慢搅拌,待冷 却后继续加人硝酸(4.7),硝酸与水的比例为1:9.
4.17硝酸溶液(1999):取适量硝酸溶液(4.16),缓慢加水稀释至100倍.
4.18人工海水配制:称取(26.7士0.1)g氯化钠(NaCl)、(2.3士0.1)g氯化镁(MgCl6HO)、(3.2± 0.1)g硫酸镁(MgSO7HO)、(1.1±0.1)g氯化钙(CaCl)、(0.2±0.01)g碳酸氢钠(NaHCO)、(0.7± 0.01)g氯化钾(KC1),分别用水溶解后,转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配制人工海水所 用试剂为优级纯或由分析纯进一步纯化制得.
5仪器和设备 5.1采样瓶:聚四氟乙烯采样瓶,250mL.
5.2孔径0.45μm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
5.3氩气钢瓶:氢气纯度99.9%.
00~000000~00~00~ 5.5棕色容量瓶:25mL、100mL、500mL、1000mL,GB/T12806-2011.
5.6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 5.7砷元素空心阴极灯 5.8超声清洗器 5.9采水器 5.10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和设备 6样品采集与处理 6.1海水样品的采集 6.1.1采样瓶的清洗 采样瓶(5.1)在使用之前按10.1的规定清洗,取样前应避免污染.
采水器在使用之前用清水洗净,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2 HY/T 152-2013 6.1.2采样和保存 采样过程按照GB17378.3的规定执行,保存时间不应超过一周.
6.1.3空白样品 配制人工海水(4.18)作为空白样品.
6.2样品的处理 6.2.1三价砷样品的处理 海水样品经孔径0.45μm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5.2)过滤后,量取15.00mL海水样品置于25mL 棕色容量瓶中,加人0.5mol/L柠檬酸水溶液(4.11)5.0mL,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匀得到三价砷样品 溶液,待测.
6.2.2总砷样品的处理 海水样品经孔径0.45μm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5.2)过滤后,量取15.00mL海水样品置于25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入1.25mL浓盐酸(4.4)和5mL硫豚-抗坏血酸混合溶液(4.10),用水定容至刻度,充分 待测.
7样品的测定 7.1仪器测定条件 仪器测定条件参见附录A.
7.2样品测定 按照7.1设定的仪器测定条件,分别测定按6.2处理过的三价砷样品溶液和总砷样品溶液各自的 荧光强度,同时测定样品空白的荧光强度.
根据三价砷样品溶液荧光强度和空白的荧光强度差值对照 三价砷标准溶液工作曲线计算三价砷样品溶液浓度CAI);根据总砷样品溶液荧光强度和空白的荧光 强度差值对照总砷标准溶液工作曲线计算总砷样品溶液浓度CA.
然后按照8.1、8.2和8.3的方法计 算海水样品中三价砷和五价砷的浓度.
7.3绘制工作曲线 7.3.1三价砷标准溶液工作曲线的绘制 (4.14)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别加人0.5mol/L柠檬酸水溶液(4.11)20.0mL,用水定容至刻度,摇 匀,得到浓度分别为0.00μg/L、0.50μg/L、1.00μg/L、2.00μg/L、4.00μg/L、8.00μg/L、10.00μg/L 的三价砷系列标准溶液.
按7.1设定的仪器测定条件测得三价砷标准空白荧光强度(I)和标准系列各点的荧光强度(I).
然 后用I减去I.
得到IF)为纵坐标,以三价砷标准溶液的浓度值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得到线性回归 方程,并计算线性回归系数.
三价砷标准溶液工作曲线参见附录A中表A.1.
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1-2013 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的检测血细胞法.pdf
ICS07.060;13.060 Z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1 -2013 海洋微藻 中溶血毒素的检测 血细胞法 Detection of hemolytic toxinsinmarinemicroalgae-Erythrocytelysis assay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行业标准 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的检测血细胞法 HY/T151-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18千字 2013年6月第一版2013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5465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HY/T15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暨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芹、杨维东、黄楚光、徐志斌、高阳、彭颖慧、上官茂森、林端、方宏达、吴进孝、 董燕红、陈嘉辉、吴玲玲、曲念东、刘洁生.
HY/T 151-2013 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的检测血细胞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血细胞法检测海洋微藻中溶血毒素活性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海水中海洋微藻细胞中溶血毒素的检测,也适用于实验室培养的海洋微藻细胞 中溶血毒素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HY/T069-2005赤潮监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微藻marinemicroalgae 海水中粒径大于2um的浮游植物.
3.2 溶血毒素hemolytictoxins 一类主要由微藻产生能够导致机体红细胞及其他真核细胞裂解的糖脂类物质,其主要作用于敏感 细胞的细胞膜脂质部分.
3.3 溶血活性hemolyticactivity 溶血毒素溶解血细胞的效力.
3.4 溶血单位hemolyticunits 用来表述溶血毒素活性的量纲.
1个溶血单位相当于在1mL反应系统中(含柠檬酸缓冲液 0.15mL、0.5%的兔血红细胞0.80mL和溶血毒素粗提液0.05mL),在37C水浴30min使红细胞溶 解50%时所需溶血毒素的量,相当于(1.30士0.39)μg洋地黄皂昔.
3.5 血细胞法erythrocyte lysisassay 针对溶血毒素破坏、溶解血细胞的特性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以溶血单位为量纲来定量溶血 毒素的溶血活性.
3.6 赤潮水样redtidewater 微藻细胞浓度达到或超过HY/T069-2005规定的基准浓度的海水样品.
1 HY/T151-2013 3.7 非赤潮水样non-redtidewater 微藻细胞浓度未达到HY/T069一2005规定的基准浓度的海水样品.
4原理 利用氯仿、甲醇和水体积比为13:7:5的提取液萃取微藻细胞中的溶血毒素,经减压蒸馏浓缩后, 再以甲醇溶液溶解残留物,得溶血毒素粗提物;用粗提物溶解血细胞,同时配置洋地黄皂苷标准系列溶 液绘制工作曲线,结合粗提物的溶血情况计算溶血毒素的活性.
5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作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是蒸馏水或者等效纯水.
5.1氯仿(CHCL).
5.2甲醇(CHO).
5.3柠檬酸(CHO HO).
5.4洋地黄皂苷(CHO,99%).
5.5氯化钠(NaCl).
5.6柠檬酸钠(CHNaO2HO).
5.7葡萄糖(CHO). 5.8曲拉通X-100(CHO).
5.9医用肝素钠注射液[(CHNSNa)2,5000IU/mL].
5.10提取液:氯仿、甲醇和水体积比为13:7:5.
5.11柠檬酸溶液(2mol/L):称取柠檬酸(CHO,HO)42.0g,置于200mL烧杯中,用水溶解后 移人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要时可水浴加热),移人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13柠檬酸缓冲液:称取0.8532g氯化钠(NaCI),2.1680g柠檬酸钠(CHNaO 2HO),4.5180g 葡萄糖(CHO),置于50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用柠檬酸溶液(5.11)调pH值至7.0,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5.14兔血红细胞溶液(0.5%,体积比):取健康新西兰兔新鲜血液10mL,加人微量医用肝素钠注射 液,以12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弃上清液,加人柠檬酸缓冲液(5.13),轻轻摇匀后再次同条件离 心,去上清液,反复三遍,直到上清液无色,根据离心后血细胞体积,用柠檬酸缓冲液(5.13)配成0.5% 血细胞溶液,当天使用.
6仪器设备 6.1分光光度计:需有540nm的吸收波段.
6.2烘箱.
6.3超声波细胞粉碎仪:配直径为2mm的变幅杆,超声功率可达200W.
6.4天平:感量0.1g.
6.5分析天平:感量0.1mg.
6.6光学显微镜:配有可放大倍数为40倍、100倍的物镜和目镜.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pdf
ICS 07.060;13.060 Z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50 --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 红外吸收法 Determinationoforganiccarboninseawater bynondispersiveinfraredabsorption spectrometry 2013-04-25发布 2013-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150-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负责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连忠廉、何晓媛、刘景钦、倪志鑫、辛海虹、张纯超、黄楚光、方宏达、蔡伟叙、 曲念东.
HY/T 150-2013 海水中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中总有机碳、溶解态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测定.
总有机碳和溶解态有机碳 的检出限为0.02mg/L,颗粒态有机碳检出限为0.006m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12808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有机碳totalorganic carbon;TOC 单位体积海水所含有机物中碳的含量.
3.2 溶解态有机碳dissolvableorganiccarbon;D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的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碳.
3.3 不可吹扫有机碳non-purgeable organiccarbon;NPOC 海水在酸化和吹扫/鼓泡去除无机碳后所含有机物中碳的含量.
3.4 颗粒态有机碳particulateorganiccarbon;POC 通过孔径0.45μm滤膜过滤海水时,留在滤膜上的有机碳.
4方法原理 总有机碳(以下简称TOC)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 -总碳-无机碳(TC-IC)法:水样被导人总碳(以下简称TC)燃烧管中,通人高纯氧气将样品中含 碳物质氧化为CO后,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TC含量.
将同一水样经磷酸 溶液(5.8)酸化,于常温下将样品中无机碳酸盐酸化生成CO2,经非色散红外检测器检测,测 1 HY/T150-2013 定水样中无机碳(以下简称IC)含量.
TC减去IC即得水样中TOC含量; 不可吹有机碳(以下简称NPOC)法:用盐酸溶液(5.7)先酸化水样,然后通高纯氧气鼓泡 3min~5min除去IC,测定水样中TOC含量.
此方法宜用于IC含量比TOC含量大于3倍 的样品.
溶解态有机碳(以下简称DOC),先将水样用玻璃纤维虑膜过滤,滤液中TOC含量即为水样中 DOC的含量.
颗粒态有机碳(以下简称POC),将水样经玻璃纤维虑膜过滤后的滤膜在65C下干燥至恒重,经浓 盐酸熏蒸12h,再于65C下干燥至恒重后,高温燃烧,将样品中的含碳物质氧化为CO,经非色散红外 检测器检测,测定水样中POC含量.
5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或等效纯水(25℃下电导 率小于2×10-S/m).
5.1碳酸钠(Na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预先在280℃干燥1h,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5.2碳酸氢钠(NaHC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使用前置于装有无水硫酸钠(5.4)的干燥器中干燥2h.
5.3邻苯二甲酸氢钾(CHK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预先在115C下干燥2h.
5.4无水硫酸钠(NaSO).
5.5氯化汞(HgCl).
5.6葡萄糖(CHO).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应先在60℃~80C烘干2h~3h,再升温至105℃,干燥1h以上,在干 燥皿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5.7盐酸溶液(2mol/L).
量取166mL盐酸(p=1.19g/mL,优级纯)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5.8磷酸溶液(25%).
分析纯或以上级别纯度的磷酸与水按体积比例1:3配制(IC反应液).
5.9TC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
准确称取2.1250g邻苯二甲酸氢钾(5.3),用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 匀,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5.10IC标准储备溶液(1000mg/L).
准确称取4.4100g碳酸钠(5.1)和3.5000g碳酸氢钠(5.2),用水溶解并转移至1000mL容量瓶 中,稀释至标线,混匀,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5.11TC标准系列溶液.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该标准系列溶液中TC浓度分别为0、1.00mg/L、2.00mg/L、4.00mg/L、 6.00mg/L、8.00mg/L,使用时现配.
5.12IC标准系列溶液.
分别移取0、0.25mL、0.50mL、1.00mL、1.50mL、2.00mLIC标准储备溶液(5.10)于6个250mL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该标准系列溶液中IC浓度分别为0、1.00mg/L、2.00mg/L、4.00mg/L、 6.00mg/L、8.00mg/L,使用时现配.
5.13高纯氧气(纯度:99.9995%).
2 HY/T150--2013 5.14滤膜:玻璃纤维滤膜.
6仪器与设备 6.1总有机碳分析仪,具有非色散红外检测器.
6.2天平,精确至0.1mg.
6.3采样瓶:棕色玻璃瓶.
6.4棕色容量瓶:250mL、1000mL,GB/T12806A类.
6.5一般实验室常备仪器及设备.
7采样与保存 7.1采样 应按GB17378.3和GB17378.4的规定采样.
采样前用现场海水冲洗采样瓶两遍,样品采集完后 迅速盖上瓶盖.
7.2保存方法 水样采集后应在24h内完成分析.
如超过24h,采用以下方法保存: 按GB17378.4的规定于每20mL水样加人3~4粒HgCl固定水样,然后摇晃样品瓶至溶解 为止(80次左右); 一一将采集到样品的样品瓶立即于一20℃下冷冻保存; ~测定POC的水样,应现场经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滤膜于一20C下冷冻保存.
8分析步骤 8.1绘制工作曲线 TOC和DOC工作曲线:调试仪器至稳定,依次注入浓度为0、1.00mg/L、2.00mg/L、4.00mg/L、 6.00mg/L、8.00mg/LTC标准系列溶液(5.11),仪器绘制出TC工作曲线图.
再注人浓度为0、 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IC标准系列溶液(5.12),仪器绘制出IC 工作曲线图.
每个曲线工作点平行测定2次~3次.
标准曲线应进行零点回归处理.
(5.6)进行测定,仪器绘制TC工作曲线图,并加以保存.
8.2样品测定 TOC和DOC测定:待仪器稳定后,开始测定.
仪器根据样品浓度自动选择进样体积.
先测定样品 的TC值,再测定样品的IC值.
当IC含量超过5mg/L时,宜采用NPOC法.
对悬浮物含量较高的水 样,充分摇匀后静置30min,取上清液测定.
POC测定:待仪器稳定后,测定GF/F滤膜样品的TC值,由式(1)计算出水样中POC含量.
9结果计算 将测得数据记人表A.1和表A.2中,由样品的吸光值计算出样品中有机碳量;以式(1)计算样品中 有机碳浓度.
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44
45
46
…
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