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47 页)

ICS07.060;13.020.10 Z02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34-2018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统计规范 Specificationformarineenvironmentalmonitoringdatavolumesstatistics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34-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统计程序 5统计指标及方法 ...... 5.1报表类型数据统计指标及方法 5.2非报表类型数据统计指标及方法 6统计报告编写内容基本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监测要素及监测指标名称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统计表
HY/T23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 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路文海、曾容、向先全、杨翼、黄海燕、王秋璐、李潇、隋伟娜、袁媛、刘鹏霞、 石荣贵、许艳、张健.

HY/T234-2018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统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的统计程序、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的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460海洋数据应用记录格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在设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监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人 海物质资料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

3.2 报表类型数据table data type 具有表头记录和数据记录形式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

注:表头记录用于存放监测基本信息,数据记录用于存放监测指标的监测信息.

3.3 非报表类型数据non tabledatatype 不具有表头记录和数据记录形式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音频以及遥感、空间数 据等.

4统计程序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的统计程序如下: a)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划分:根据统计类型,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分为报表类型数据和非报表类型数 据.

报表类型数据包括水文气象、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等监测数据,按照GB/T12460执行; 非报表类型数据包括图片、视频、音频以及遥感、空间数据等.

b)报表类型数据,应确定数据统计的时空范围,开展数据整理、分类、标准化处理和质量控制,形 成一定时空范围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集,统计指标及方法见5.1.

c)非报表类型数据,统计指标及方法见5.2.

d)编写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统计报告.

HY/T 234-2018 5统计指标及方法 5.1报表类型数据统计指标及方法 5.1.1基于监测指标的统计 监测指标是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最具体的测定项目,也是海洋环境监测数据最小的分类单 元,监测指标名称参见附录A中表A.1.

基于监测指标的统计是后续开展监测要素及监测任务统 计的基础.

基于监测指标的统计,应对监测数据集中的监测指标分别进行统计.

统计项包括单位时间内 实施监测的监测区域数(A)、监测站位数(B)、监测频次(C)、监测站次(D)、数据个数(E)五项.

统 计表格参见附录B中表B.1,计算方法如下: 监测区域数的计算见式(1): A = a 式中: A 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监测的监测区域数,单位为个; I一数据集中监测区域的个数; a-实施监测的监测区域数,当第:个监测区域对应的该项监测指标值不为空时取值为1,反之 取值为0.

监测站位数的计算见式(2).

B 式中: B-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监测的监测站位数,单位为个; J一数据集中监测站位的个数; 实施监测的监测站位数,当第个监测站位对应的该项监测指标值不为空时取值为1,反之 取值为0.

监测频次的计算见式(3).

C=max(c) 式中: C-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监测的监测频次,单位为次/统计单位时间,统计单位时间即为该监测 数据集的时间范围; cu第j个监测站位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的监测频次,单位为次/单位时间.

监测站次的计算见式(4).

D = C1k .(4) 式中: D一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监测的监测站次,单位为次/统计单位时间; C一第j个监测站位对该项监测指标实施的监测频次,单位为次/单位时间.

数据个数的计算公式见式(5).

E, (5)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23.100.60 J 77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33-2018 超滤膜性能检测方法 第1部分:总则 Testmethods ofultrafiltrationmembraneperformance- Part1:General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33-2018 前言 HY/T233《超滤膜性能检测方法》分为如下9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超滤膜外观和规格尺寸检测方法; 第3部分:超滤膜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第4部分:超滤膜分离透过性能检测方法; 一第5部分:超滤膜亲水性能检测方法; 一第6部分:超滤膜耐氧化性能检测方法; 第7部分:超滤膜耐酸碱性能检测方法; 一第8部分:超滤膜耐污染性能检测方法; 一第9部分:超滤膜耐热性能检测方法.

本部分是HY/T23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天津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隋军、庞永超、张晓慧、罗嫣、于涛、于小焱、赵虹、解利昕、唐小珊.

HY/T 233-2018 超滤膜性能检测方法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HY/T233的本部分规定了超滤膜性能检测方法的检测设备一般要求、检测过程、检验项目和检验 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有机材质的中空纤维、平板、管式超滤膜的性能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8.1-2008计量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对单一质量特 性和单个AQL的逐批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 GB/T20103-2006膜分离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0103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0103-2006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超滤膜ultrafiltrationmembrane 由起分离作用的一层极薄表皮层和较厚的起支撑作用的海绵状或指状多孔层组成,切割分子量在 几百至几百万的膜.

[GB/T 20103-2006,定义5.1.1] 3.2 断裂拉伸强度breakingelongationforce 中空纤维超/微滤膜断裂强力与其线密度的比值.

[HY/T 213-2016 定义3.3] 3.3 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atbreak 由断裂产生长度的增量对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初始长度的百分率.

[HY/T213-2016,定义3.3] 3.4 爆破强度bursting strength 在膜面上施加垂直于膜面的流体压力,膜开始破裂时的临界压力.

3.5 弯曲强度flexural strength 膜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达到规定挠度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1
HY/T 233-2018 3.6 纯水透过率purewaterpermeability 按规定的流速、温度、压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纯水透过量.

[GB/T20103-2006,定义5.1.3] 3.7 截留率retention 超滤膜脱除特定组分的能力,以百分率表示.

3.8 切割分子量molecularweightcutoff 超滤膜在规定条件下对某一已知分子量物质的截留率达到90%时,该物质分子量为该膜的切割分 子量.

[GB/T 20103-2006,定义5.1.4] 3.9 最大孔径maximumpore size 与滤膜最大孔等效的圆形毛细管直径.

[GB/T20103-2006,定义5.1.5] 3.10 平均孔径mean pore size 膜表面孔径的平均值.

[GB/T20103-2006,定义5.1.6] 3.11 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 膜中不同孔径的孔数占膜总孔数的比率.

[GB/T20103-2006,定义5.1.7] 3.12 接触角contactangle 在空气、液滴、超滤膜三相交点处所作的空气-液滴界面的切线与被测样品和液滴交界线之间的 夹角.

3.13 短时氧化剂耐受限度short-termoxidanttolerancelimitofmembrane 在规定时间内,膜保持其物理、化学、分离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耐受可产生初级自由基的物质对其产 生氧化作用的能力.

3.14 氧化剂耐受限度oxidant tolerancelimitofmembrane 在特定条件下,膜保持其物理、化学、分离性能不变,耐受可产生初级自由基的物质对其产生氧化作 用的能力.

3.15 一般运行pH范围general rangeofpH 指膜在实际应用时,在不影响其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所允许的pH运行范围.

3.16 化学清洗pH范围pHrangeofchemicalclean 在利用化学药品与膜表面污染物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清洗过程中,所允许的pH运行范围.

2
HY/T233-2018 3.17 耐污染性anti-foulingperformance 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污染物在膜表面或膜孔壁上产生不可逆的沉积导致的通量连续下降的能力.

3.18 最高操作温度maxoperatingtemperature 指膜在实际应用时,在不影响其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可耐受的最高运行温度.

4检测设备一般要求 超滤膜性能检测所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具备提供相关检测方法中规定的检测条件的能力,整套 检测设备应检定(校准)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5检测过程 5.1样品检查 检查样品的外观和测量样品规格尺寸.

5.2膜样制备 样品检查合格后,根据性能指标检测要求将样品制备成相应的膜样.

5.3膜样预处理 对于需要进行预处理的膜样,应按照各检测方法规定的膜样预处理方法进行.

5.4性能指标检测 除另有要求外,性能指标检测应按照各检测方法进行.

6超滤膜检验项目 针对超滤膜的外观和规格尺寸、力学性能、分离透过性能、亲水性能、耐氧化性能、耐酸碱性能、耐污 超滤膜检验项目和检验项目分类详见表1.

表1超滤膜检验项目和检验项目分类 超滤膜型式 性能指标 检验项目 平板式 中空纤维式 管式 外观 外观 o o o 膜厚度 . 规格尺寸 膜内径 . 膜外径 二 .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32-2018 海水冷却塔测试规程 Specificationfor acceptancetestofseawatercoolingtower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32-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试参数和测试条件 5测试准备 6海水冷却塔热力性能测试 7海水冷却塔噪声测试 16 8海水冷却塔飘水率测试 17 9评价结果 18 10测试报告 22
HY/T23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化工程沧州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连强、李雪、高金城、李子龙、李治洁、王印忠、尹建华、彭昕.

HY/T232-2018 海水冷却塔测试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噪声和飘水率的测试程序,以及参数测量、数据处理和结果 评价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湿式机力通风和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的验收测试.

非验收性质的海水 冷却塔测试可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烟塔合一”的海水冷却塔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85电声学声级计 GB/T7190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T23248-2009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水冷却塔seawater cooling tower 用于海水冷却过程的一种构筑物.

海水被输送到塔内,通过海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质交换,达到 降低水温的目的.

[GB 23248-2009,定义3.4] 3.2 飘水率driftingratio 单位时间内从冷却塔上方飘出的水量与进塔水量之比.

注1:在海水冷却系统中也称盐雾飞溅量.

注2: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GB/T23248-2009,定义3.5] 3.3 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mechanical draft seawater cooling tower 靠风机进行通风的海水冷却塔.

[HY/T203.1-2016,定义6.3] 3.4 自然通风海水冷却塔natural draft seawatercoolingtower 靠塔内外的空气密度差或自然风力形成的空气对流作用进行通风的海水冷却塔.

HY/T 232-2018 [HY/T 203.1-2016 定义 6.4] 3.5 容积散质系数coefficientof transfer mass 表示海水冷却塔淋水装置单位体积的热质交换能力的特性数.

注:常以符号K,表示,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小时[kg/(m”h)].

[HY/T 203.1-2016,定义6.15] 3.6 冷却数number of transfer units;NTU 表示海水冷却塔内包括喷淋区、淋水填料区和填料下的雨区在内的淋水装置的热、质交换能力的特 性数.

注:常以符号Ω表示,无量纲.

[HY/T 203.1-2016 定义 6.14] 3.7 淋水密度water drenching density 单位时间内通过每平方米淋水填料断面的水量.

[HY/T203.1-2016,定义6.12] 3.8 环境空气干、湿球温度ambientairdry-wetbulbtemperature 在海水冷却塔上风向,不受出塔空气回流影响条件下测得的空气干球、湿球温度.

3.9 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inlet air dry-wetbulbtemperature 在海水冷却塔进风口处测得的空气干球、湿球温度.

3.10 气水比air/waterratio 进入海水冷却塔的干空气与循环水的质量流量之比.

注:常以符号入表示,无量纲, [HY/T 203.1-2016 定义 6.13] 3.11 海水冷却塔热力性能曲线thermal performance curves of seawater cooling tower 表示海水冷却塔的淋水填料的性能和体积所确定的冷却数Ω与气水比入的一条关系曲线Ω= f(x),在双对数直角平面坐标系中为一直线,其特征是当入增大时Ω相应增大.

[HY/T 203.1-2016,定义 6.16] 3.12 海水冷却塔工作特性曲线working performance curve of seawater cooling tower 表示由设计气象参数和进出海水冷却塔水温所确定的冷却任务与气水比之间的关系曲线Ω'= f(x).

在双对数直角平面坐标系中为一曲线,其特征是入增大Ω'相应减小.

[HY/T 203.1-2016 定义6.17] 4测试参数和测试条件 4.1测试参数 4.1.1测试时间 新建或改建的海水冷却塔在投人正常运行后,应及时完成其热力性能、噪声和飘水率等的单项或多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13.060.01 Z17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31-2018 藻类总脂的提取和测定 Extraction anddetermination ofthe total lipidinalgae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3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佰娟、李倩、郑明榭、郑立、韩笑大刘涉、朱明壮、陈发荣.

HY/T 231-2018 藻类总脂的提取和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藻类中总脂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藻类中总脂提取和测定.

其他藻类中总脂提取和测定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方法原理 藻类样品中的脂类化合物,经甲醇氯仿混合溶液提取后,用重量法测定.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4.1氯化钠(NaCl). 4.2无水硫酸钠(NaSO). 4.3氯仿(CHCl). 4.4甲醇(CHOH).

4.5液氮.

4.6甲醇氯仿混合溶液:按照甲醇氧仿体积比211配制,在使用前配制.

4.71%氯化钠溶液:称取1g氯化钠(3.1)溶解于水并定容至100mL,有效期1个月.

5仪器和设备 5.1电子天平:感量0.1mg.

5.2粉碎机.

5.3超声波清洗器(200W).

5.4氮吹仪.

5.5离心机(8000r/min). 5.6烘箱. 5.7冷冻干燥器.

5.8研体.

5.9分液漏斗.

5.10具塞离心管.

HY/T231-2018 5.11鸡心浓缩瓶.

6总脂的提取及测定 6.1藻粉的制备 藻类经冷冻干燥器(5.7)干燥24h.

干燥后大型藻经过粉碎机(5.2)粉碎过80目筛,微藻直接进行 5.2步.

6.2提取 6.2.1用电子天平(5.1)称取藻粉药0.2g,放人研体(5.8)中,加人 液氮(4.5)反复研磨2次~3次,每次 5min,用7.0mL甲醇氯作限合溶液(h6)分2次~3次将研腐后的藻粉转移至离心管(5.10)中. 6.2.2将离心管置于 超声波清洗器(5.3)超声提取5min后,置于离心机5.5)中6000r/min离心 15min,收集上清有 机相溶液;离心剩余的残渣用1.5mL甲醇氯仿混合容液(46)超声提取2次,每次 5min,合并有机 ,转 至分液漏斗(5.9)中.

6.2.3在分法隔斗 加人2.5mL氯仿(4.3)和3.0mL1%氧化钠溶液(4.7,混与,静置分层,回收 下层.

6.2.4加25m氯仿于原上中层控液中再萃取 次刊加25mL氯仿于原上、中层被中再萃取一 次,合并层液4加人无水植酸钢爵水,置于已称重的鸡主浓缩(5士中,用氨吹位(4.4)吹扫至 近干. 6.3总脂测定 鸡心装缩连敢置烘箱(56中50 C烘干至恒重,于电子天平(你量得到总脂和鸡心浓缩瓶的总 质量, 7结果的计算 总脂的质量分数 按下列公式计算: (I) 式中: m 干藻粉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m 鸡心浓缩瓶质量,单位为克 m 总脂和鸡心浓缩瓶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8精密度 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大于两次测定结果算数平均值的10%,以大 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的10%的情况下不超过5%为前提.

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大于两次测定结果算数平均值的15%,以大 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数平均值的15%的情况下不超过5%为前提,
HY/T231-2018 参考文献 [1].thesprucepets./defining-micro-and-macro-algae-292408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13.02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9-2018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结构确证方法 Structure confirmationmethodofmarinebioactivematerial of certifiedreferencematerial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行业标准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结构确证方法 HY/T 229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字数26千字 2018年11月第一版201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33684定价 1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HY/T22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专、方华、陈伟珠、袁玲玲、张怡评、谢全灵.

HY/T 229-2018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结构确证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结构的确证程序、确证内容、确证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结构的确证.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marinebioactivematerial 对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影响的海洋生物组分或代谢产物,来源于海洋生物或其衍 生物且分子量小于1500Da.

2.2 结构确证structure confirmation 经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准确无误地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过程.

2.3 波谱分析spectrum analysis 主要是以光学理论为基础,以物质与光相互作用为条件,建立物质分子结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 关系,从而进行物质分子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构象异构和分子结构分析和鉴定的方法.

2.4 对照品reference substance 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校正检定仪器性能的对照物质.

2.5 标准样品reference material;RM 一种或多种规定特性足够均匀和稳定的材料,已被确定其符合测量过程的预期用途.

[GB/T 15000.3-2008,定义3.1] 2.6 手性化合物chiralpounds 如果一对分子的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 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手性对应异构体,有手性对应异构体的化合物称为手性化合物.

3结构确证 3.1结构确证程序 3.1.1一般目标化合物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结构确证: a)质谱或高分辨质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根据碎片峰及裂解规律推导部分结构 信息; b)核磁共振谱的氢谱、碳谱和其他的原子谱,以及相关的二维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
HY/T 229-2018 c)红外光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官能团; d)紫外光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饱和、不饱和、共轭信息; e)元素分析确定目标化合物各元素的组成比例,推导分子式及纯度信息.

3.1.2手性化合物除按3.1.1规定的程序进行分析外,还应按以下其中一种程序确定目标化合物的手 性构型: a)圆二色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立体构型; b)比旋度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立体构型.

3.2结构确证方法 3.2.1有对照品的目标化合物 3.2.1.1对于一般目标化合物面言,可以先采用HPLC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分析,通过保留时间比对, 对化合物进行初步定性.

或者将一般目标化合物和对照品在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谱图的比对,若两者间的谱图完全一致,则可确定目标化合物与对照品为同一物质.

3.2.1.2对于目标手性化合物面言,除了将目标手性化合物和对照品在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 谱、质谱的比对之外,还需要进行圆二色谱比对或比旋度数值比对,若目标手性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数 据、质谱数据、圆二色谱、比旋度数值或X-Ray单晶衍射的Flack值与对照品的数据完全一致,则可确定 目标手性化合物与对照品为同一手性化合物.

3.2.2无对照品的目标化合物 3.2.2.1对于一般目标化合物应按照3.1的要求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

一般目标化合物的质 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高分辨质谱均应符合目标化合物的特征信息,方能确证 其分子结构,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取得一致.

3.2.2.2对于手性化合物,应按照3.1.2的要求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

其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 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高分辨质谱、圆二色谱、比旋度或X-Ray单晶衍射均应符合目标化合物的特 征信息,方可确定其分子结构,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取得一致.

3.3化合物其他信息确证 固体性状的目标化合物应测定其熔点、水分含量、热重分析、溶解性能;液体性状的目标化合物应根 据制备工艺测定其折光率、溶剂残留、溶解性能.

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化合物的结构确证方法 4.1质谱分析 按目标化合物的已知性质选择离子源: a)对于极性强的目标化合物,如肽,糖,核苷等,宜采用ESI(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lonization)电离源,选择正离子模式或负离子模式; b)对于低极性热稳定的目标化合物,宜采用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tmosphericPressure ChemicalIonization)电离源,选择正离子模式或负离子模式; c)对于易于气化的目标化合物,宜采用El(电子轰击离子源,Electronimpactionsource)电 离源: d)对于高极性、大分子量、难挥发或热稳定性差的目标化合物,宜采用FAB(快原子轰击电离源, Fast atombombarbment ionization)、FD(场解吸电离源,Field desorption)电离源.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13.060.01 Z17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8-2018 藻类脂肪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fatty acids in algae-gas chromatography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祥 行业标准 蕴类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Y/T 228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net.cn 总编室:(010)68533533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设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0.75字数16千字 2019年1月第一版2019年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33980定价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010)68510107
HY/T22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佰娟、李倩、郑明刚、郑立、韩笑天、刘涛、朱明壮、陈发荣.

HY/T 228-2018 藻类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藻类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藻类中脂肪酸的测定.

其他藻类中脂肪酸的测定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仅注用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方法原理 藻类样品中的脂肪酸,经氢氧花理导溶液电化和盐酸甲商器液里酷化经正已培提取后,用气相 色谱法测定!

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试剂购寿分折纯,水为GB/T 65之规定的 级水 4.1试剂 4.1.1氢氧化钟 KON 4.1.2盐酸(HCI) 4.1.3氯化钠(NaCl 4.1.4正已烷(CH) 将纯.

4.1.5甲醇(CHOH):色谱纯 4.1.6无水硫酸钠(NagSO):400C构烧4h.冷却后密闭保存 效期1个月.

4.2试剂配制 4.2.1饱和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称取40g氢氧化钾溶解在100mL甲醇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室温 下可放置2个月.

4.2.2盐酸甲醇溶液(1mol/L):量取10mL盐酸溶解在110mL甲醇中,混匀,室温下可放置2个月.

4.2.3饱和氯化钠溶液:称取360g氯化钠溶解在1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澄清备用,室温下可放置2 个月.

4.3标准品 4.3.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纯度大于99% 4.3.2十一碳酸甲酯标准品,纯度大于99%.

HY/T228-2018 4.3.3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

4.3.4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品(可根据需求购买),纯度大于99%.

4.4溶液的配制 4.4.1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内标溶液(0.15mg/mL):准确称取15mg十一碳酸甘油三酯(4.3.1)至 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冰箱4C避光冷藏保存,有效期1个月.

4.4.2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1mg/mL):准确称取100mg脂肪酸甲酯标准物质(4.3.4)于100mL 容量瓶中,用正已烷定容,贮存于一20C冰箱,有效期3个月.

4.4.3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10pg/mL):取出适量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4.3.3)移至10mL 容量瓶中,用正已烷定容,配制成脂肪酸甲酯标准物质浓度为10ug/mL溶液.贮存于一20C冰箱,有 效期3个月.

5仪器和设备 5.1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2电热恒温水浴锅:控温范围25C~100C,控温精度士1℃ 5.3电子天平:感量0.1mg.

5.4粉碎机.

5.5具塞离心管.

5.6容量瓶.

5.7研体 6分析步骤 6.1藻粉的制备 藻类经冷冻干燥24h.

干燥后大型藻经过粉碎机(4.4)粉碎过80目筛,微藻直接进行6.2. 6.2皂化 用天平称取藻粉约20mg,放人研体(5.7)中,准确加人0.2mL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内标溶液 (4.4.1),加人液氮反复研磨2次~3次,每次5min,用6.0mL饱和氢氧化钾甲醇溶液(4.2.1)分2次~ 3次将研磨后的藻粉转移至具塞离心管(5.5)中,混匀.

将离心管放人60C水浴锅内加热处理60min, 每隔10min取出振荡5s~10s.处理结束后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

6.3甲基化 皂化后的试样加人4mL1mol/L盐酸甲醇溶液(4.2.2).混匀,将离心管放人60C水浴锅内加热 处理20min,每隔10min取出振荡5s~10s.处理结束后取出离心管冷却至室温. 6.4萃取 甲基化后的试样准确加入1mL正已烷,加人3mL饱和氯化钠溶液(4.2.3),将管盖拧紧,涡旋振 荡2min,静置3min~5min待溶液分层后,取大约0.5mL上层正已烷,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进行气相 色谱分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13.02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 227-2018 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tovulnerable area assessmentofsealevelriseimpacts 2018-02-13发布 2018-05-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27-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估区域与评估单元 5评估资料 2 6评估方法 7评估成果 8资料和成果归档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海平面上升分析预测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考虑沿海地区防御能力的海平面上升可能影响范围分析方法.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与脆弱性关系参考表 18 附录F(资料性附录)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成果图件要求 21 附录G(规范性附录)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报告格式 22
HY/T22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响、段晓峰、王慧、高志刚、刘克修、付世杰、范文静、张建立、袁文亚、李程、 李文善、潘嵩.

HY/T 227-2018 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评估的内容、资料、技术方法、成果形式以及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区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914.1海洋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21139一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HY/T056-2010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业务规范 HY/T058一2010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 HY/T134一2010海平面观测与影响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平面变化sealevel change 指由洋盆地形状况、海水总质量和海水密度改变引起的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变化.

3.2 海平面上升sealevelrise 指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平均海平面高度抬升的现象.

3.3 海平面上升影响impactsof sealevelrise 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海平面上升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适应状况可能产生的作用 与造成的各种后果及结果的变动程度.

3.4 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ofsealevelriseimpacts 指一定时期内某个系统应对海平而上升不利影响能力的强弱程度.

3.5 海平面上升影响脆弱区vulnerable area of sealevelriseimpact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6-2017 载人潜水器作业工具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forworkingtoolsofmannedsubmersible 2017-07-20发布 2017-11-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26-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一般要求 4设计技术要求 5测试检查要求 参考文献
HY/T22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国家海洋标 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威、丁忠军、汤国伟、杨磊、杨雷、马志刚、周玉斌、唐嘉陵、傅文韬、杨一帆、 张奕、齐海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3-2017 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选拔要求 医学部分 Criteriaforthe selection ofmanned submersiblepilotin training medical part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23-2017 目次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外科 4内科. 5耳鼻喉及口腔科 6眼科. 7神经科 8妇科(女性) 9辅助检查 10特殊检查 11精神健康. 12神经行为功能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选拔BMI对照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听力图测定结果 附录C(规范性附录)心理运动能力测试项目测试方法 附录D(规范性附录)立体视觉图检测 附录E(规范性附录)深度知觉仪检测
HY/T22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上海交通 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保华、王成胜、高翔、李正光、王志毅、石路、汪国琴、陈国民、马志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2-2017 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培训大纲 Training Outlinesfor theMannedSubmersiblePilotinTraining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22-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总体要求 4培训内容 4.1职业素养培训 4.2体质体能与心理训练 ...... 4.3基础理论培训. 4.4载人潜水器理论与技术培训 4.5载人潜水器操作技术训练 4.6海上作业实习 4.7实艇操控培训 5培训学时安排
HY/T22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协会办公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 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忠军、高翔、傅文韬、唐嘉陵、张奕、赵月霞、李正光、刘保华、胡震、叶聪、吴斌、 刘芳、石路、汪国琴、贺志豪、马志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13.020 Z06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20-2017 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delineatingsource seawater protection areasfordesalination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2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 院、漳州市古雷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水波、赵河立、冯厚军、吕庆春、苏立永、李露、胥建美、久岚颖、王孟科、 左丽明、叶月妹、何少华.

HY/T220-2017 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一般要求、划分方法、报告编写和最终定界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产饮用水为目的的集中式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 分.

分散式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source seawaterprotection areasfor desalination 为防止海水淡化水源污染、保证海水淡化水源水质和淡化水饮用安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 的一定面积的海域.

3.2 集中式海水淡化centralized seawater desalination 自海域集中取水,服务人口不小于1000人或产水总规模不小于300m²/d的海水淡化设施.

4一般要求 4.1海水淡化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 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4.2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的设置应纳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海域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海水 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的设置应纳人有关海区海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3在海洋功能区划分中,应综合考虑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相邻地区不得影响对方海水淡化水源 地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

4.4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的海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重点纳人地方海洋环境管理体系.

5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5.1一级保护区 5.1.1划定一级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海水淡化水源的基本卫生安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水质各项 指标应满足GB3097中第二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N 92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9-2017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数据存储格式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data savingformat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1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4)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文俊、陈学恩、牟长青、宗桂华.

HY/T219-2017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数据存储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数据存储的数据文件类型要求、数据文件命名要求、数据组成 及数据命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数据存储格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65-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24558-2009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HY/T042-2015海洋仪器设备分类、代码与型号命名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7665-2005、GB/T24558-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 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量分层水介质后向散射信号的频移信息,并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获取水体流 速剖面的水声仪器.

3.1.2 换能器阵transducer array 一定数量的换能器按某种方式排列组成的阵列.

[GB/T24558-2009.定义3.2] 3.1.3 水中散射体scatter in the water 水中的微小颗粒如:浮游生物、有机物或泥沙等, [GB/T24558-2009 定义3.3] 3.1.4 底眼踪bottom tracking 流速剖面仪发射声波,然后接收声波被河底或海底反射的回波信号并据其测量河底或海底相对于 流速剖面仪的运动.

[GB/T24558-2009 定义3.4] 3.1.5 测量盲区measure blankingdistance 换能器发射声波后产生余震的衰减时间与声速的乘积.

HY/T 219-2017 [GB/T 24558-2009 定义3.5] 3.1.6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泛指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 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

3.1.7 方向传感器heading sensor 用于测定方位基准的传感器.

3.1.8 姿态传感器attitude sensor 能感受物体姿态(轴线对重力坐标系的空间位置)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GB/T7665-2005,定义3.2] 3.1.9 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 能够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GB/T7665-2005,定义3.1] 3.1.10 电导率传感器conductivitysensor 用于测定电导率的传感器.

3.1.11 压力传感器pressure sensor 能够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GB/T 7665-2005,定义3.1]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CP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的缩写; EXCEL一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的组件之一,为一款试算表软件;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的缩写; MAT MathWorks支持的文件格式: MATLAB 矩阵工厂(实验室),Matrix&Laboratory的缩写; RTC 实时控制时间,RcalTimeClock的缩写; TXT 微软在操作系统上附带的一种文本格式: UTC 世界标准时间,Universal CoordinatedTime的缩写; XLS Microsoftoffice中EXCEL保存的一种文件格式.

4要求 4.1数据文件类型要求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仅存储的数据文件类型如下: a)XLS类型数据文件:用于EXCEL软件打开的数据文件,单次数据以行形式存储,表头显示数 据名,EXCEL表格数据文件内容见附录A,时间历程以行排序: b)TXT类型数据文件:用于记事本软件打开的数据文件,单次数据以行形式存储,第一行显示数
HY/T219-2017 据名,TXT数据文件内容与EXCEL表格数据内容一致,不同数据之间用","进行分割,时间 历程以列排序: c)MAT类型数据文件:用于MATLAB软件打开的数据文件,数据以二维矩阵形式存储,矩阵的 具体大小和内容见附录B. 4.2数据文件命名要求 不超过3d)规则生成,文件名由型号、时间和文件类型三部分组成,要求如下: a)型号和时间用分隔符"_"连接,时间和文件类型用分隔符“."连接; b)型号:应按HY/T042-2015要求制定: c)时间:按照第一帧数据保存的时间命名,如果用户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中,则为计算机时间,如果 软件内置在ADCP设备中,则为设备自身实时时钟,时间格式为YYYYMMDDHHmmSS.

其中YYYY为年,MM为月,DD为日,HH为24小时制小时,mm为分钟,SS为秒.

4.3数据组成及命名要求 4.3.1数据组成 各类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仅测量数据组成如下,不同类型(如自容式、直读式、船用式等)声学多普 勒流速剖面仪可根据实际测量功能进行增减: a)计数器数据; b)时间数据: c)ADCP工作参数数据; d)ADCP测量结果数据: e)GNSS数据; f)传感器数据.

4.3.2数据命名要求 4.3.2.1计数器数据 记录ADCP的每顿数据的计数器,从1开始依次累加,命名为COUNT.

4.3.2.2时间数据 记录ADCP每顿数据的时间,含UTC时间和RTC时间.

命名要求如下: a)UTC时间:GPS给出的时间,小时:UTC_HOUR,分钟:UTC_MINUTE,秒:UTC_SEC OND; b)RTC时间:系统内部实时控制时间,年:RTC_YEAR,月:RTC_MONTH,日:RTC_DAY,小 时:RTC_HOUR.分钟,RTC_MINUTE,秒,RTC_SECOND. 4.3.2.3ADCP工作参数数据 ADCP工作参数数据主要有: a)测量官区:BLANK,单位:m; b)测量流层的层数:CELLS; c)测量流层的层厚:CELL_SIZE,单位:m; d)换能器阵人水深度;ADCP_DEPTH,单位: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N 92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8-2017 基于同轴缆的水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for theunderwaterremotereal-timemonitoring andcontrolsystembasedon thecoaxialcable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18-201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2功能要求 5.3性能指标 5.4电磁兼容性要求 5.5环境适应性要求 6试验方法 6.1试验设备和设施 6.2外观检查 6.3电气特性测试 6.4 功能试验 6.5 性能指标试验 6.6 电磁兼容性试验 6.7环境适应性试验 7检验 7.1检验分类 7.2出厂检验 7.3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 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 8.4贮存
HY/T21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北京先 驱高技术开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敬彪、于海滨、杨俊毅、牟长青、左立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7-2017 绿潮预报和警报发布 The issue of green tideforecasts andwarnings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17-2017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基本原则 4绿潮预报和警报等级 4.1 等级划分 4.2 绿潮预报 4.3 绿潮蓝色警报 4.4 绿潮黄色警报 4.5 绿潮橙色警报 4.6 绿潮红色警报 5绿潮预报和警报发布 5.1 预报和警报发布内容 5.2 预报和警报发布格式 5.3 预报和警报发布方式 资料 5.5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绿潮等级划分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绿潮预报和警报发布格式示例 参考文
HY/T21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省海洋预报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丛华、江崇波、袁本坤、郭可彩、黎、商杰、高松、焦艳.

HY/T 217-2017 引言 绿潮是世界性自然灾害,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沿海国家沿岸海域均发生过不同规模的绿潮 灾害.

绿潮在发生时间、地域、规模及持续时间等诸多方面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绿潮进行及 时、准确的预报和警报是防止和减轻绿潮灾害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我国绿潮预报和警报的等级划分和发布,使预报和警报产品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特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国内外与之相近学科的技术规定或范例,在认真总结了近年我国绿潮监测、预报 和警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完成.

HY/T 217-2017 绿潮预报和警报发布 1范围 容、格式及发布方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预报部门的绿潮预报和警报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绿潮green tide 海洋中一些大型藻类(如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漂浮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海洋生态环 境异常的一种现象.

2.2 绿潮分布面积distribution area of green tide 绿潮分布包络线内海域的面积.

2.3 绿潮覆盖面积coverage area of green tide 绿潮覆盖海表面的面积之和.

2.4 绿潮覆盖率concentration of green tide in area 绿潮覆盖面积与绿潮分布面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5 沿岸海域offshore area 由海岸线向海延伸12nmile(海里)的海域.

3基本原则 绿潮预报的发布是以我国管辖海域内出现绿潮时为原则,绿潮警报的发布是以绿潮对我国沿岸海 域产生影响为原则.

4绿潮预报和警报等级 4.1等级划分 根据绿潮发生的规模大小(见附录A)、影响时效等指标,将绿潮预报和警报分为5个等级,其中警 报分别用红、橙、黄、蓝等四种颜色表征其预警程度,正常预报无颜色表征.

4.2绿潮预报 当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绿潮,预计未来120h内不对沿岸海域构成影响时,发布绿潮预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43-201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 基准站与验潮站并置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ofco-locatedGNSScontinuous reference stationandtidegauge station 2018-07-09 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43-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一般要求 5设计与选址 6基建. 7设备与安装 8设施维护 9资料归档
HY/T24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监 测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化疑、周东旭、刘焱雄、周兴华、胡伟、王朝阳、游新兆、罗孝文、王盼龙、 冯义楷、杨龙.

HY/T243-201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 基准站与验潮站并置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与验潮站并置建设的一般要求、设计与 选址、基建、仪器设备与安装、设施维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与验潮站的并置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4914.1一2018海滨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8588一201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 采用全球导航卫星无线电导航技术确定时间和目标空间位置的系统.

注:主要包括GPS,GLONASS GALILEO,BDS等.

3.1.2 GNSS接收机GNSSreceiver 接收GNSS卫星信号的设备.

3.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GNSS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 station 接收GNSS卫星信号进行连续观测运行的台站.

3.1.4 验潮站水准网levelingnetworkfor tidalobservation 为监测潮位观测基准变动、维持验潮站垂直基准而布设的局部水准网,与国家一、二等水准网以不 低于二等水准观测精度进行联测.

HY/T 243-2018 3.1.5 岛式验潮井island-styletide gange well 用支架固定安置于海中,内置潮位观测设备,用于观测潮位变化的井筒.

注:井筒安装有两种形式:井筒坐落于海底和井筒悬挂于水中,具体视水深情况而定.

3.1.6 岸式验潮井shore-side tide gange well 井筒建筑在岸上,通过输水管道与海水相通,用于观测潮位变化的建筑物.

3.1.7 高程基准heightdatum 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起算面.

3.1.8 并置站co-locatedstation 关联设置并同步运行的GNSS基准站和验潮站.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 2000) GALILEO: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 4一般要求 4.1功能要求 4.1.1具备GNSS和潮汐观测功能.

4.1.2具备水准网联测和网内水准点校核功能.

4.1.3具备在大地基准下观测地壳和海面垂直相对运动的功能.

4.1.4具备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观测能力.

4.2站址要求 4.2.1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与验潮站应就近建设,站间距离不超过1km且位于同一地质块体.

4.2.2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与验潮站能够方便地进行不低于二等水准测量精度的水准联测.

4.3观测要素 4.3.1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GNSS信号(包括时间、载波相位、伪距、多普勒频移、信噪比、广播星 历)、气压、温度、湿度等,数据记录与存储格式应符合GB/T28588一2012中7.5.4的要求.

4.3.2验潮站:观测潮位及对应潮时,数据记录与存储格式可参照GB/T14914一2018中附录C的 要求.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13.020.40 Z10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42-2018 海水淡化浓海水中排放中卤代 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ofhalogenated organic poundsin drainofseawater desalination-Gaschromatography 2018-06-13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42-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挥发性卤代烃 5氯酚 6氯乙酸 7三氯乙醛 10 8有机氯农药.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方法检出限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人工海水配制 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 记录表 19 参考文献. 24
HY/T24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谱尼 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静、曾兴宇、周东星、赵云荣、尤菁、屠建波、巩瑶、江洪友、潘献辉、郝军、宋薇、 于建卫、李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91.14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40.3-2018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第3部分:海水预处理 Codefor design ofrecirculating coolingseawater system- Part3:Requirement ofseawaterpre-treatment 2018-06-13发布 2018-09-0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240.3-2018 前言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拟分为如下5个部分: 一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1部分:取水技术要求;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2部分:排水技术要求;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3部分:海水预处理; 一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 一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5部分:循环水场.

本部分为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印忠、陈冲、陈立、张益、张连强、李雪、尹建华.

HY/T 240.3-2018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第3部分:海水预处理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海水预处理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海水预处理设计,其他海水利用系统的海水预 处理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482水处理剂氯化铁 GB/T12763.4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洋化学要素调查 GB/T14591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 GB15892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T17514水处理剂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GB/T33584.1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1部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GB/T33584.4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4部分:硫酸盐的测定 GB/T33584.5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5部分:溶解固形物的测定 GB/T33584.6海水冷却水质要求及分析检测方法第6部分:异养菌的测定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CJ/T83水处理用斜管 CJJ40-201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 HY/T187.2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第2部分:排水技术要求 HY/T191海水冷却水中铁的测定 HG 2227水处理剂硫酸铝 JTJ275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水循环冷却系统recirculatingcooling seawater system 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海水冷却塔、水泵、管道及其他有 关设备组成.

[HY/T187.1-2015,定义3.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13.020 Z19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6-2017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 Determinationoftetrodotoxin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16-2017 目次 前言 川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试剂 6仪器与设备 7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8样品测定 9结果的表示与计算 10精密度 11实验注意事项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河豚毒素标准样品及阳性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河豚毒素标准溶液的标准曲线图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回收率数据 附录D(资料性附录)再现性数据
HY/T21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伟珠、易瑞灶、袁玲玲、洪碧红、张怡评、洪专、晋文慧.

HY/T216-2017 河豚毒素检测方法 警告一由于河豚毒素是剧毒的固体粉末,因此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注意避免吸入,配成溶液 时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

若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部,应用大量水冲洗.

严重时,立即送及 医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类、鱼类中(不含其制品)河豚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本标准适用于员类、鱼类中(不含其制品)河豚毒素的测定, 本标准对河豚毒索的检出限为0.1mg/kg,定量限为0.25mg/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9.2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 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 某些鲍科鱼类(如东方纯)体内所含的外源神经毒索,以血液和内脏器官的含量最多.

小剂量有麻 痹和镇痛作用,剂量稍大便可致死人命,结构式如下: 0 HO HN: 11 HO CH OH OH 4原理 利用河豚毒素溶于弱酸的性质进行提取,河豚毒素在强碱中可产生具有荧光性衍生物原理,采用柱 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分析,峰面积定量分析.

5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超纯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HY/T 216-2017 5.1辛烷磺酸钠(CHNaO S).色谱纯.

5.2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PO 2HO). 5.3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aHPO12HO).

5.4氢氧化钠(NaOH). 5.5乙酸(CHCOOH),色谱纯.

5.6辛烷磺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取辛烷磺酸钠(5.1)0.540g、二水合磷酸二氢钠(5.2)3.900g和十二 水合磷酸氢二钠(5.3)8.954g,加水稀释定容至500mL,配置成辛烷磺酸钠浓度为1.080g/L,二水合磷 酸二氢钠浓度为7.800g/L,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浓度为17.908g/L的混合溶液,经0.45μm微孔滤膜 过滤.

5.7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60g氢氧化钠(5.4),以水溶解并稀释至1L,浓度为4mol/L,经0.45μm微 孔滤膜过滤.

5.80.1%乙酸溶液:乙酸(5.5)水(11000,体积比),用玻璃瓶贮存,室温保存.

5.90.03%乙酸溶液:乙酸(5.5)水(3十10000,体积比),用玻璃瓶贮存,现用现配.

5.10标准储备液:称取河豚毒素标准样品10mg(精确至0.01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0.03% 乙酸溶液(5.9)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液,其浓度为0.100mg/mL,标准储备液贮存于玻璃 容器中,在4C士2C保存时,储备液可保存一个月.

6收器与设备 6.1组织匀浆器.

6.2数显控湿搅拌器.

6.3高速离心机,转速不小于12000r/min, 6.4液相色谱仅配荧光检测器和柱后衍生装置.

6.5微孔滤膜:0.45μm, 6.6分析天平,感量:0.01mg.

6.7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8水浴锅, 7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7.1样品的保存与预处理 新鲜贝类样品清洗沥干去壳,新鲜鱼类样品清洗后去皮取鱼肉,未能及时处理的样品应于一20C 保存,预处理前自然解冻.

7.2样品的提取 样品按以下步骤进行提取: a)取预处理后的样品(7.1),用组织匀浆器磨成状; b)称取5.0g(精确至0.001g)样品于烧杯中,加10mL0.1%乙酸溶液(5.8),在50C水浴中搅拌 加热10min,全部移至离心管中; e)再用5mL0.1%乙酸溶液(5.8)洗涤烧杯,并转移到离心管,以12000r/min转速离心20min 后,取上清液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 d)再分别用10mL0.1%乙酸溶液(5.8)洗涤沉淀3次,离心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0.03% 乙酸溶液(5.9)定容,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7.06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5-2017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Guideline formarine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in nearshore area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15-201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5评价指标 6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 7评价指标的赋值方法 8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计算 9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幅度计算 10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分级. 参考文 11
HY/T21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炜炜、陈彬、杨青、樊景风、杜建国、郑森林、黄浩、马志远、刘永健、陈光程、 柳圭泽.

HY/T 215-2017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评价指标与权重、评价指标赋值标准、评价指标赋值方法、综 合指数计算、变化幅度计算、评价与分级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生物多样性marineblodiversity 栖息于海洋环境的生命有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变异性 和复杂性, 3.2 海洋营养级指数marine trophicindex 海洋游泳动物的营养级与其对应生物量的加权平均值. 3.3 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prehensiveindexofmarinebiodiversity 在确定一套合理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赋值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赋值标准将评 价指标的实测值转化为同度量的分值,采用加权法将评价指标分值及其对应的权重值进行加权,计算得 到的各评价指标的加权值.

注:用于简明、概括地措述和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

4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4.1调查项目与内容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内容和参数见表1.

表1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和参数 调查内容 调查参数 浮游植物 物种数 各物种的细胞密度
HY/T 215-2017 表1(续) 调查内容 调查参数 物种数 各物种的个体数 浮游动物 总客度 总生物量 物种数 各物种的个体数 潮间带底生物 总息密度 总生物量 物种数 各物种的个体数 浅海大型底栖生物 总栖息密度 总生物量 物种数 各物种的生物量 4.2调查方法 4.2.1浮游植物 采用垂直拖网方法采样,30m以深采用小型浮游生物网,30m以浅采用浅水Ⅲ型浮游生物网.调 查细节和要求按照GB/T12763.6的要求执行.

4.2.2浮游动物 采用垂直拖网方法采样,30m以深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30m以浅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调 查细节和要求按照GB/T12763.6的要求执行, 4.2.3潮间带生物 采用定量框采样的方法,分别在高、中和低潮区进行,硬相(岩石岸)生物取样,采用25cm×25cm 的定量框取2个样方;在生物密集区取样,采用10cmX10cm定量框取样.

软相(泥滩、泥沙滩、沙滩) 查细节和要求按照GB/T12763.6的要求执行.

4.2.4浅海大型底栖生物 采用采泥器定量采样,每站采样面积不小于0.2m².

套筛分三层,上层网目为2.0mm~5.0mm, 中层1.0mm,底层0.5mm.

调查细节和要求按照GB/T12763.6的要求执行.

4.2.5游泳动物 采用定点拖网调查.

调查细节和要求按照GB/T12763.6的要求执行.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13.020 Z 06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14-2017 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angrov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2017-02-21发布 2017-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 214-2017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工作流程 6本底调查 7宜林地选址 8方案制定 9方案实施 10管护和验收. 附录A(规范性附录)红树林植被恢复的工作流程
HY/T21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6) 归.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光程、卢昌义、叶勇、陈顺洋、俞炜炜、马志远.

HY/T214-2017 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树林植被恢复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各项工作内容的技术 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地区潮间带红树林植被的人工恢复,不适用于通过红树林自然更新进行的植被 恢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HY/T081一2005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DB44/T284-2005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树林植披恢复mangrov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将红树林繁殖体/幼苗引人可维持其生长的林地或滩涂,或者通过改善原有红树林湿地生境条件, 使红树林可以形成稳定的植被群落和生态系统并提供与原生红树林相似的生态功能.

3.2 繁殖体propagules 用于繁殖的红树林植物材料.

3.3 光滩non-vegetated flat 无高等植被分布的砂质和混质潮间带区域.

3.4 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通过改变生境条件影响红树林植被或直接破坏红树林植被的人为活动.

4总则 4.1原则 开展红树林植被恢复应遵循下述原则:
HY/T 214-2017 a)宜林地适树原则:恢复地的生境条件应满足红树林植物生长的需要,并根据恢复地的生境特征 选择合适的树种; b)经济性原则:优先选取宜林地和适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减少生境改造等造成的工程投人; c)多样性原则:在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注重多个树种的混交种植,提高树种多 样性,并适当保留种植区城周围的原生草灌和伴生植物; d)乡土树种原则:在树种选择时以乡土树种为主;在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中开 展植被恢复时应严格选用乡土树种,禁止采用外来树种: e)公众参与原则:在红树林植被恢复中注重提升社区受益,加强公众意识,鼓励恢复地周边区域 公众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增强周边社区以外社会力量的公众参与, 4.2方式 4.2.1红树林植被恢复方式包括退化红树林植被的恢复和在非林地光滩上的人工植被构建两种类型.

4.2.2根据退化程度,退化红树林植被的恢复方式包括有效管理下的红树林自然修复和在原地的人工 植被修复两种类型.

4.2.3红树林内有足够繁殖体,在去除外界压力或干找后红树林植被可通过自然更新进行恢复,不需 要开展人工种植,如植被不能自然恢复,可在恢复生境条件后在原地通过人工种植进行植被恢复.

如 植被完全丧失且生境条件不可恢复,可采用异地植被重建的方式进行恢复.

5工作流程 红树林植被恢复的工作流程见图A.1.

红树林植被恢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本底调查、宜林地选址、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管护和验收.

6本底调查 6.1本底调查的区域为开展红树林植被恢复的区域及其周边地区.

6.2本底调查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社会经济现状调查: 1)区域海洋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 2)现有滩涂和红树林权属: 3)现有滩涂和红树林的人为开发活动.

b)红树林植被调查: 1)红树林树种及分布; 2)红树林面积; 3)红树林盖度及密度.

c)红树林繁殖体情况调查: 1)繁殖方式; 2)繁殖体成熟期; 3)繁殖体数量; 4)繁殖体健康情况; 5)繁殖体定植情况, d)生境调查: 1)气候因子(温度、降水和极端天气);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