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807-2024 IP承载网中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型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IP 承载网中 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 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R-MPLS YANG model based on IPBearer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协议SR扩展功能要求 5.1 SR原理. 5. 2 SRMPLS TE PoLICY . 5.3 ISIS 协议SR-MPLS 扩展 5.4 0SPF 协议 SR-MPLS 扩展, 3 6 SR-MPLS YANG 模型. 6.1SEGMENTROUTING 配置对象.. 3 6.1.1段路由全局标签块范围配置 1 6.1.2段路由公共配置 6.2 SR-POLICY配置..... 3 3 6.2.1段路由策略流量工程公共配置 3 6.2.2段列表配置 6.2.3段路由策略配置 6.2.4候选路径配置 6.2.50DN按需动态策略模板配置. 6 6.3 ISIS 协议 SR-MPLS 配置 4' 6.3.1ISIS实例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3.2ISIS接口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3.3ISIS段路由本地标签块动态范围配置 8 6.3.4ISIS静态邻接标签范围配置 6.3.5ISIS静态邻接配置...... 6.4 OSPF 协议 SR-MPLS 配置扩展..... 6.4.1OSPF实例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6.4.2OSPF接口配置SR-MPLS扩展配置 10 6.4.30SPF段路由本地标签块动态范围配置 10 6.4.40SPF静态邻接标签配置 11 6.4.50SPF静态邻接配置 11 参考文献... 12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参考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并结合国内IP承载网络及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 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博华、朱琳、张学茹、马红彬、寇阳、赵峰、刘畅、韩博文、尹永胜、陈华 南、龚霞、刘尧、魏月华、彭书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IP承载网中基于MPLS段路由的YANG模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DN控制器与IP承载设备的南向接口SR-MPLS协议要求,以及相应的 SR-MPLSYANG模型,用于SR-MPLS承载业务的下发和编排.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SR-MPLS功能的IP承载网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 35092019 段路由技术要求 YD/T 1149-2020 基于SDN的IPRAN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IETF RFC 6991 公共YANG数据类型(Common YANG Data Types) IETF RFC 7950 YANG1. 1数据建模语言(The YANG 1.1 Data Modeling Language) IETF RFC 8402 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 8665 段路由 OSPF 扩展(OSPF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8667 段路由 IS-IS 扩展(IS-IS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9020 段路由 YANG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 9129 OSPF 协议YANG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 for OSPF Protocol) IETF RFC 9130 ISIS 协议 YANG 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 for IS-IS Protocol) IETF RFC 9256 段路由策略架构(Segment Routing Policy Architecture)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E 尽力而为 Best Effort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IP 因特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 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SID 段标识 Segment ID SR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GB 段路由全局标签块块 Segment Routing Global Block SRLB 段路由本地标签块 Segment Routing Local Bloc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6-2024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基础设施兼容性测试规范(备案版).pdf
ICS33.040.40 CCS L7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基础设施兼容性测 试规范 Network functionvirtualizationinfrastructure patibility testing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概述... 5NFV0/VNFM与VIM兼容性测试 5.1概述. 5.2软件镜像管理.. 5.2.1增加软件镜像 5.2.2查询软件镜像. 5.2.3更新软件镜像. 5.2.4删除软件镜像. 5.3VNF生命周期管理 5.3.1VNF实例化.. 5.3.1.1 flavor属性 5.3.1.2镜像属性. 5.3.1.3存储QoS属性. 5.3.1.4网络QoS属性, 6 5.3.2VNF 启动 5.3.3VNF停止 5.3.4VNF 扩容.
5.3.5VNF缩容. 5.3.6VNF终止 5.4故障管理... 6VIM与SDN控制器兼容性测试 6.1概述. 6.2网络和虚拟机功能... 6.2.1网络及虚拟机创建, 6.2.2网络及虚拟机删除, 6.2.3多租户网络隔离. 6.3流量相关功能. 6.3.1流量镜像. 6.3.2流量统计. 6.3.3带宽限速. 70S/Hypervisor与硬件兼容性测试, YD/TXXXXXXXXX 7.1概述. 7.2计算虚拟化. 14 7.2.1支持NUMA 7.2.2支持CPU超线程.. 15 7.2.3支持关闭CPU超分配. 15 7.2.4支持CPU核绑定. 16 7.2.5CPU模式设定.. 16 7.2.6支持跨物理CPU创建虚拟机. 7.2.7关闭相同内存页共享. 7.2.8支持大页内存. 7.2.9关闭内存超分配. 7.3存储虚拟化.... 7.3.1支持iSCSI磁盘阵列. 7.3.2存储多路径.. 7.3.3支持分布式存储. 7.3.4关闭存储超分配. 7.4网络虚拟化.... 7.4.1支持SR-IOV网卡..... 7.4.1.1支持SR-I0V网卡链路感知. 7.4.1.2支持SR-I0V与虚拟交换机互通. 7.4.1.3支持SR-I0V网卡桥接功能, 7.4.2支持vNIC多队列..... 7.4.3网络隔离与地址复用... 7.4.40VS采用DPD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穆域博、柴瑶琳、杨帆、韩淑君、毕立波、宋平、张云畅、韩维娜、党小东、 刘欢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XX/T xXXXXxXXX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基础设施兼容性测试规范 1范围 本文件测试范围为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FVI)各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测试,包括:NFVO/VNFM 与VIM之间的接口兼容性、VIM与SDN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兼容性、OS/Hypervisor与硬件之间的接口兼容性.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基础设施兼容性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2357-2018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三层解耦虚拟层技术要求 ETSI GR NFV-TST 007网络功能虚拟化规范的第2版 MANO互操作性测试指南(Network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FV) Release 2:Testing:Guidelines on 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for MANO)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PU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PDK 数据平面开发套件 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HT 超线程 HyperThreading I0PS 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IP 网际互连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SCSI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 Internet Smal1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MANO 管理和编排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I 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基础设施 Network Funetion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NFVO 网络功能虚拟化协调器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 NUMA 非一致性内存访问 Non-Uniform Memory Access S0 操作系统 Operating System 0vs 虚拟交换机 Open VSwitch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RI0V 单根1/0虚拟化 Single Root I/0 Virtualization vNIC 虚拟网卡 Virtual Network Interface Card VNF 虚拟化的网络功能模块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5-2024 时间敏感网络(TSN) over 互联网协议及多协议标签交换(IP&MPLS)网络数据面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3.04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时间敏感网络 (TSN)over互联网协议 及多 协议标签交换(IP&MPLS)网络数据面技术要 求 Dataplan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 over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DetNet)Network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本草案完成时间:2022-12-10) 愿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d-CWDetNet控制字 3. 2 TSN 子网 TSN sub-network 4缩略语, 5概述 5.1基本要求 5.2组网要求 6TSNoverDetNet确定性网络数据面技术要求 6.1TSNoverDetNetMPLS数据面技术要求 6.1.1TSNover DetNetMPLS数据面封装技术要求 6.1.2TSNoverDetNetMPLS数据面转发技术要求 6.2TSNover DetNet SR-MPLS数据面技术要求 6.2.1TSNover DetNet SR-MPLS数据面封装技术要求 6.2.2 TSNover DetNet SR-MPLS数据面转发技术要求 6.2.2.1边缘节点TSN转发技术要求...... 6.2.2.2边缘节点DetNet业务代理技术要求... 6.2.2.3边缘节点DetNet业务和转发子层技术要求., 附录A(规范性)DetNetIP/MPLSover TSN场景...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泉、韩玉芳、黄光平、刘爱华、刘鹏、李铭轩、朱瑾瑜、陈洁、汪俊芳、 汪学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XX/TxXXXX-xXXX 时间敏感网络(TSN)over互联网协议及多协议标签交换(IP&MPLS) 网络数据面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TSNoverMPLS确定性数据面技术以及TSNover SR-MPLS数据面技术,同时附录中也 描述了IP/MPLS网络overTSN网络的场景,并规范了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TSNoverDetNetMPLS确定性网络组网应用场景,不涉及SRv6相关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IETF RFC8655 DetNet络架构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8938 DetNet数据面架构(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DetNet)Data Plane Framework) IETF RFC9023 DetNet 数据 面i: IP over TSN (DetNet Data Plane: IP over IEEE 802.1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TSN)) IETF RFC9024 DetNet 数据面:TSN over MPLS (DetNet Data Plane: IEEE 802.1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over MPLS) IETF RFC9037 DetNet 数据面:MPLS over TSN (DetNet Data Plane: MPLS over IEEE 802.1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 IEEE 802. 1CB TSN帧复制消除(Draft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Frame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 for Reliability) IEEE 802. 1CBdb TSN帧复制消除修订( Draft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Frame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 for ReliabilityAmendment:Extended Stream identification functions) IEEE 802.1Q-2018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网桥和桥接网络(IEEE Standardfor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vork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d-CWDetNet控制字 DetNetMPLS封装中的控制字字段,主要用于PREOF(报文复制、游除和重排序功能).
3.2TSN子网TSN sub-network TSN子网指提供TSN转发特性的网络设备和通信链路的集合.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XX/TxXXXX-xXXX CE Customer Edge equipment 客户边缘设备 DetNet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确定性网络 FRER Frame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 for Reliability 帧复制消除 IPv4 Intemet Protocol Version 4 互联网协议第4版 IPv6 Intermet Protocol Version 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MPLS 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L2 Layer 2 数据链路层2层 WVO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维护 P2MP Point To Multiple Point 点到多点 PW Pseudowire 伪线 PREOF Packet Replication Elimination Ordering Function 报文复制,消除,排序功能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SR Segment Routing 源路由 TLV Type Length Value 类型长度值 TSN 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时间敏感网络 5概述 5.1基本要求 本文件规定内容旨在满足三层网络与二层网络互通场景下的确定性业务传输需求,基本要求如下: a) 二层网络的确定性业务承载应使用遵从IEE802.1Q定义的时间敏感网络(TSN)提供低时延, 低丢包率,高可靠性等网络服务: b)三层网络的承载技术采用IP转发或者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 c)三层路由网络及二层桥接网络的确定性业务承载应使用遵从IETFRFC8655定义的确定性网 络技术(DetNet)架构,以满足确定性时延上限,低丢包率,降低抖动和高可靠性等网络服 务要求: d) 1 TSN与Detnet互通场景下的数据面流量转发应遵从RFC9024规定的TSNoverDetNetMPLS 的场景及方案.DetNetMPLS域边缘节点应提供识别非detnet流(TSN流)的流识别功能: e)DetNet MPLS域边缘节点应提供业务代理(service proxy)功能,实现TSN流和DetNet流 的映射,将TSN流关联到DetNet流,可能一对一,也可能是多个TSN流映射到一个DetNet 流: f)1 TSN相关信息,如流处理需求,优先级,队列操作等属性,需要通告到DetNet网络,TSN的 StreamID及其相关参数及需求,需要转化成DetNetFlow-ID及相关参数及需求,其流识别 规则及流映射需要采用管控平面方法实现: g)TSN流的识别应依据IEEE802.1CB第9.1节的定义: 1)TSN流是一个报文序列,作为QoS机制的载体,报文可以为单播报文也可以为组播报文: 2)由流标识(StreamID)唯一确定,StreamID未在报文中携带,属于控制平面标识,只 存在于TSN节点内部,从一个Talker到一个或多个Listener.
5.2组网要求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4-2024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接口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 CCS M1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接口技术 要求 Interface requirements for software-defined on-demand networking syste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随选系统的接口总体描述. 6网络随选系统的接口要求. 7编排器与控制器的接口 7.1设备纳管. 7.2设备IGP协议配置. 7.3 RoutePolicy配置 7.4设备VPN实例配置 7.5 设备 BGP-EVPN 配置. 7.6TWAMP配置. 7.7TELEMETRY配置. 8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8.1设备接口配置. 8.2下发和删除线路的配置. 8.3隧道保护组接口配置 8.4VRF接口配置... 8.5BD创建接口配置. 8.6PBR接口配置 8.7 PBR Policy 接口配置 8.8QOS接口配置.
8.9Q0SPolicy接口配置 9安全.....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 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 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张鑫、徐洪磊、孙琼、陈慧光、邓桓、刘波、郑毅、周庆岭、周惠琴、吴波、万晓 兰、赵鸿高、杜宗鹏、胡淑军、韩瑞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编排器南向接口技术要求、控制器北向接口技术要求、控 制器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2018-1641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software-definedon-demandnetworking system 基于SDN技术,可实时、按需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服务的网络系统.
本系统可使用户根据 需要选择所需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网络功能服务,包括按需定制服务、实时提供服务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业务支撑系统 CMS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云管理系统 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终端设备 CRM Customer Rels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管理系统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多协议标签交换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网络地址转换 NFV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网络功能虚拟化 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网络管理系统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软件定义网络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vCPE Virtual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虚拟客户终端设备 YD/T XXXXXXXX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NF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虚拟网络功能 VNFM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 网络功能虚拟化管理器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AN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 5随选系统的接口总体描述 SDN的网络随选系统中,接口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系统间的接口传递信息使整个系统可以 协调配合完成不同的功能需求.
业务编排层功能和SDN控制器功能之间的北向接口用于的SDN控制 器功能向业务编排层功能上报网络能力,以及用于业务编排层功能根据应用的需求调用SDN控制器的功 能.
北向接口支持适配功能,具备标准的接口,经适配转换生成流表,下发给转发设备执行.
SDN控制 器功能和基础网络层功能之间的南向接口用于SDN控制器功能根据应用的需求调用基础网络层功能,以 及用于SDN控制器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南向接口支持的协议族,包括openflow或其他类似功能 的标准控制协议以及状态采集、配置管理等协议.
6网络随选系统的接口要求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接口遵循YD/T2018-1641中的定义,在本文件中描述的接口内容范围主要 是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编排器南向接口,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控制器北向接口,基于SDN的网 络随选系统控制器南向接口技术要求,具体架构图见图1.
协同编排器 计费/付费接口 网络配置 其他业务配置 北向接口 SDN控制器 网络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日志管理 安全管理 流量调优 告警管理 南向接口 SDN设备 CPE CPE 图1基于SDN网络随选系统控制器接口 协同编排器和控制器是随选网络系统的核心组件,编排器北向提供面向业务的网络能力封装和业务 功能编排,南向对接控制器实现业务下发和管理.
SDN控制器向上对接编排器,向下对接设备,对于网 络性能的正常下发起着关键作用.
控制器的接口设计原则:系统内部模块间采用gRPC协议进行高效通 信,南北向接口采用OpenAPI、RESTCONF/NETCONF等协议.
按接口划分,相关接口包括如下部分, 接口需要具备的要求如下: 编排器与控制器间的接口:编排器南向接口需要支持协同编排器向SDN控制器下发分解后的业务需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3-2024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基于以太网VPN方式的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50 CCS M21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 SDN的网络随选系统基于以太网 VPN 方式的技术要求 Network on-demand system based on SDNTechnical requirements based on Ethernet VP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 xxxx. 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SDN随选系统下的EVPN技术要求.
5以太网VPN封装方式. 6EVPN对多种数据面封装的支持 7EVPN对路由前缀的支持.. 8EVPN中的NVE的保护模式-单归保护 9 EVPN中的NVE的保护模式-多归保护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A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华 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巍、徐洪磊、孙琼、史凡.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 xxxx -xxXx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基于以太网VPN方式的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范以太网VPN(EVPN)在SDN随选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和封装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SDN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基于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的以太网虚拟专用网(BGP/MPLS EVPN)技术要求 IETF RFC7432 基于BGP MPLS的以太网VPN(BGP MPLS-Based Ethernet VPN) IETF RFC8365 一种使用以太网VPN(EVPN)的网络虚拟化Overlay解决方案(A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lay Solution Using Ethernet VPN (EVPN) ) IETF RFC9136以太网VPN(EVPN)中的IP前级通告(IP Prefix Advertisement in EVPN)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D Bridge Domain 广播域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1 边界网关协议 BRAS Broadbarnid Remote Access Server 宽带接入服务器 CR Core Router 核心路由器 DCCP Datagram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 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 ES Ethernet Segment 以太网段 EVI Ethernet VPN Instance 以太网VPN实例 EVPN Ethernet VPN 以太网VPN GRE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通用路由封装 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 IMET Inclusive Multicast Ethernet Tag 包容多播以太网标签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互联网协议第四版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标签分发协议 LSP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 分层服务提供程序 MPLS MultiProtoco1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xxxx-xxxx(A NVE Network Virtualization Entity 网络虚拟化实体 NVGRE Network Virtualization Generic Routing 网络虚拟化下的通用路 Encapsulation 由封装 NVO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lay 网络虚拟化覆盖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PE Provider Edge 运营商边缘设备 PMSI P-Multicast Service Interface 运营商多插服务接口 sob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D Route Distinguisher 路由标识 RIB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 路由信息数据库 RT Route Target 路由目标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流控制传输协议 SD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 SDWAN Software-Defined wAN 软件定义广域网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TNI Tenant Network ID 租户网络标识符 TOR Top of Rack 架项交换机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1 用户数据报协议 V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 VNI VXLAN Network Identifier VXLAN网络标识符 VPC Virtual Private Cloud 虚拟私有云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AN 扩展虚拟局域网 5SDN随选系统下的EVPN技术要求 5.1SDN随选系统下的典型SD-WAN应用场景 主要应用于软件定义广域网的场景,实现用户站点到云端网络(用户的公有云VPC) 以及其他用户站点的VPN组网,主要在SD-WAN的业务网关之间部署.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2-2024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 随愿网络意愿管理模块架构及功能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40. 40 CCS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 随愿网 络意愿管理模块架构及功能要求 Intent management module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Intent-Based Network for SDN/NFV Intelligent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0XxXXX 目次 前 11 引 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2 4随愿网络应用范围 4.1 应用场景和用户类型 4.2随愿网络范围 6 5.1 意愿范围.. 5.2意愿抽象性 5.3 意愿生命周期 5.4 意愿类型 6意愿引. 6.1 意愿引擎在现有网络中的位置 6.2 意區引擎功能架构 5 7意愿管理模块功能概述, 7.1 定位和职责 7.2 功能述 7.3 子模块划分 7.4 与周边模块交互机制 8意愿管理接口要求, 8.1 意愿操作接口 8 8.2 用户面接口 8.3意愿表达要素(原模型) 6 10 8.4意愿表达形式 信息服务平台 12 附录A(参考性)TMF标准组织中随恩网络架构 13 附录B(资料性)5G2B专线业务部署案例... 14 YD/T X000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 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雪媛、李晨、宋小琳、王磊、乐培、陈然、王其磊、王大江、易品品、罗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 X0CXXXX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应用的蓬勃发展,网络正在向具备更高智能性更易使用和维护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 的实现网络对于用户、业务的支持,业界提出了随愿网络.
针对输入意尾如何正确转译为网络配置井下 发,是随愿网络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随题网络管理和分类的规则,架构与实现具备重要的 意义.
因此本文件旨在提高随愿网络系统效率、可靠性以及用户满意度等,针对随愿网络的意愿管理子架 构、接口协议、部署要求等制定较为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YD/TXXXX《基于SDK/NFV智能通信网络》规定了随感网络在总体架构、接口标准、成熟度评估等各 维度的要求.
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随愿网络总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随愿网络意服层技术要求: 0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随感网络控制层接口技术要求: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随愿网络的意感引擎接口技术要求: 基于SDN/NFV的暂能型通信网络面向随愿网络的知识图谱应用技术要求: 基于SDN/NFV的哲能型通信网络随感网络成然度指标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 x00XxXXXX 能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K/NFV智能通信网络随题网络的意题管理模块架构、意愿分类、功能模块描述、 接口提述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DK/NFV的智能通信网络随驱网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的随思网络总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IETF RFC 9316意部分类(Intent Classification)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Applicat ion Progran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BSS Doanin-Specifig larguage Business Suppors Srstem 业务支撑系统 ISL 领域特定语言 IETF The Intermet Engineering Tssk: Forca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PRAX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hocess Network 无线接入网IP化 I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r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NE Metro Ethermet Forun Network Element 网元 NEF 城域以太网论坛 NFY Neteork Functions Virtual ization 网络功能定拟化 05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s 运营支撑系统 PE Physical Element 物理网元 服务平台 P0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Qc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rork 资源描述框架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vork 软件定文网络 SDO Standards Developing/Developeent Organization 标准开发与发展组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01-2024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 随愿网络意愿层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 YD CSS M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NFV的智能型通信网络 随愿网 络意愿层技术要求 Intent layer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nt-Based Network for SDN/NFV 行业标准息服务平台 Intelligent Network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随愿网络意愿层概述 5随愿网络意愿层架构模型 5.1架构模型概览.
5.2功能模块描述.
5.2.1意愿管理.. 5.2.2意愿转换.. 5.2.3意愿验证.. 5.2.4意愿决策.. 5.2.5策略库.. 6功能要求 6.1意愿分析转译能力, 6.2处理结果上报能力, 6.3配置验证能力. 6.4网络状态信息存储能力.
6.5与控制层通信等能力 7接口描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 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鑫、邓桓、孙琼、徐洪磊、罗成、刘树成、陈然.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42-2024 数据中心带内遥测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数据中心带内 遥测技术 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band OAM inData-Center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带内遥测技术架构. 7带内遥测特性... 7.1带内遥测头标识及封装方法 7.2带内遥测封装格式. 7.3FlowID生成方式.. 7.4带内遥测数据字段和相关格式 7.5带内遥测功能特性要求, 7.5.1衡量指标..... 7.5.2带内遥测节点类型, 7.5.3带内遥测学习方式 7.6带内遥测功能要求 7.7带内遥测性能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瑞雪、秦风伟、刘红巧、柴瑶琳、唐静、周天然、肖敏、覃耿、 谢迎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数据中心带内遥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中心随流检测技术要求,包括数据面随流检测技术、上报协议以及分 析平台功能性能要求等内容,供网络规划与建设、设备制造和招投标、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 网络维护和运营等使用,适用于数据中心网络.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带内遥测部署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7342 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eXtensible LocalArea Network(VxLAN) IETF RFC 7799 主动和被动测量及方法(中间有混合类型)(Active and Passive Metrics and Methods (with Hybrid Types InBetween) ) IETF RFC8321被动和混合性能监测的交替标记方法(A1ternate-Marking Method for Passiv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带内遥测技术in-bandtelementry 是一种能够实时地并且在逐包粒度上提供完整业务流在转发路径上质量测量信息的技 术,例如,报文转发路径(包括设备和出入接口信息),报文在每个网络设备中的丢包情况、 处理时延以及竞争队列信息等内容.
3.2 头结点headnode 报文进入带内遥测域首次经过的节点,负责识别测量流,可以采用五元组方式,并且能 够对指定流对象的数据报文修改带内遥测报文标识以及加入相应的指令头,指令头部中明确 指定需要测量的信息内容.
3.3 尾节点tailnode 离开带内遥测域的节点为尾节点,负责识别带内遥测使能数据流报文,上报测量数据、 复原原始报文的IP头以及删除数据报文的指令头,恢复用户原始数据报文.
3.4 中间节点intermediate node 在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支持带内遥测能力的设备为中间节点,负责识别带内遥测使能数 据流报文,根据指令头,上送测量数据.
YD/Txxxxxxxx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 访问控制列表 Access Control List IPv4 互联网协议-第4版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POD 最小交付单元 Point of Delivery NIS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LA 服务等级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TTL 生存时间值 Time to Live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VPC 虚拟私有云 Virtual Private Cloud VTEP VxLAN隧道终点 VxLAN Tunnel End Point VxLAN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5概述 带内遥测技术通过直接将流质量测量信息编辑封装在用户数据报文的方式,实现在每个 数据报文粒度上的流质量可视.
本标准定义了带内遥测数据内容嵌入到各种协议中,如IPv4、 IPv6、VxLAN等.
带内遥测可以实时地并且在逐包粒度上提供完整转发路径上流质量测量信息,例如,报 文转发路径(包括设备和出入接口信息),报文在每个网络设备中的丢包情况、处理时延以 及竞争队列信息等内容, 6带内遥测技术架构 带内遥测部署架构如图1所示,包含分析平台、控制器以及带内遥测域内的使能带内遥 测能力转发设备,其中: 分析平台负责收集和分析遥测数据,呈现分析结果.
控制器负责部署带内遥测功能实现在带内遥测域内网络数据面的监测,通过配置确定哪 些流量需要进行监测以及关注的具体遥测数据,南向负责对接网络转发设备,下发相应的配 置.
带内遥测域内的带内遥测能力转发设备,在带内遥测域内执行用户数据报文粒度的网络 带内遥测测量,按照带内测量操作的不同,带内遥测使能的节点分为头节点、转发节点和尾 节点等三种角色.
任何带内遥测应用都必须通过配置和策略来确保任何具有带内遥测特定报头的数据报 文不会泄漏出带内遥测域.
尾节点必须能够捕获具有带内遥测头的报文,并去除带内遥 测报文头,然后再将其转发出带内遥测域.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41-2024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运维 管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for internet edge data center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技术要求... 4.1总体要求. 4.2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 4.3人员管理. 4.4设施管理. 4.5运行管理. 4.6能效管理. 5测试方法.. 5.1总体测试. 5.2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测试 5.3人员管理测试 5.4设备管理测试 5.5运行管理测试 5.6能效管理测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少鹏、谢丽娜、李洁、郭亮、颜小云、王月、陈刚、邱奔、孙聪、常金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I YD/T XXXX-XXXX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运维的总体技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设施管理、 运行管理、能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的运营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TIA-942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ele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运维管理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对数据中心场地基础设施进行日常运行和维护,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运维管理 包括制定运维制度和计划、执行运维计划、响应场地基础设施故障、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
信息服务平台 3.1.2 生命周期life cycle 通常指数据中心从投产到经济寿命结束的全过程.
3.1.3 测试验证missioning YD/TXXXX-XXXX 验证并记录数据中心设施作为一个整体及其的设备、子系统满足用户的设计目标和运行要求.
3.1. 4 健康评估healthassessment 全面系统性地对机房现有使用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运维管理制度及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3.1.5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 为降低产品发生失效或功能退化的概率,按预定的时间间隔或按既定的准则实施的维护.
3. 1. 6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针对运行的设备所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所带来风险的可能性 的评估.
3. 1.7 容量管理capacitymanagement 对于基础设施在空间、电力承载能力、制冷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以满足IT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要 行业标准信 容量.
3.1.8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对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每个资产建立独有的标识.
并详细进行资产描述、制造商、型号、安装日 然服务平 期、保修期等信息的记录管理.
3. 1. 9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提供的情况下,数据中心在规定的时刻或规定的时间段内处于能执行要 求的功能状态的能力.
它是衡量数据中心等级、运维水平的重要指标.
3. 1. 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40-2024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协同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备案版).pdf
ICS 33.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协同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of internet edge data center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技术要求... 4.1分布式状态管理. 4.2分布式计算. 4.3分布式存储.
4.4服务发现, 5测试方法.... 5.1分布式状态管理测试, 5.2分布式计算测试. 5.3分布式存储测试. 5.4服务发现测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丽娜、吴美希、郭亮、孙黎阳、李洁、陈刚、万晓兰、胡振国、李宁东、邱 奔、赵丽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协同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状态管理、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和服务发现等技术和 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分布式系统的构建,指导分布式协同技术在边缘数据中心的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IDC)internetedgedata center 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提供基础设施资源,支持边缘计算对本地化、实时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执行以及并且能够对云计算能力进行补充的一种基础设施资源.
行业标) 3. 1. 2 边缘节点edge node 利用互联网边缘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构成的执行某一业务的计算单元,边缘节点 大小与业务使用资源有关,当业务运行在边缘数据中心的部分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上时,这部分使 用的资源可称为一个节点,当业务使用整个数据中心资源时,整个边缘数据中心可视为一个节点.
3.1. 3 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system YD/TXXXXXXXX 由多个边缘节点共同构成的,可协同处理相关业务的边缘节点集合,分布式系统应支持分布式状态 管理、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和服务发现.
分布式系统有时也指运行在边缘计算节点上的软件系统, 通过该软件系统实现对分布式业务的分发管理.
3.1. 4 分布式协同distributedcollaboration 不同边缘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任务协同、结果互操作等操作,共同完成某一计算任务,以实现 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1.5 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puting 将该应用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大大提 高计算效率.
3.1.6 分布式存储distributed storage 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网络使用数据中心中的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 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分散的存储在企业的各个角落.
3.1.7 分布式消息 distributedmessage 一种分散在不同设备或位置上的信息组织形式,分布式消息可以通过分布式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3. 1. 8 分布式监控distributedmonitoring 通过多种监控手段,对各节点内计算、存储及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资源利用情况、性能指标等进 行监控和收集,为系统优化、故障排查、预警等提供有力支持的关键指标.
分布式监控可以更好地发现 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1. 9 一致性uniformity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9.2-2024 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 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能(备案版).pdf
ICS33.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IP网络 和光网络协同 管控 技术要求 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 能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PandOpticaltransportnetwork Part 2:Interfacefunctions between coordination layer and single domain management controlsystem 维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 目次 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定义 4缩略语 5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设计原则 6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功能要求 6.1基础资源配置管理接口要求 6.2端到端业务配置管理接口要求 6.3通知管理要求. 6.4性能管理要求. 7主要接口交互流程 7.1端到端业务创建交互流程 7.2含预计算的端到端业务创建交互流程 34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
YD/Txxxx-xxxx分为 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能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 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映,白泽刚,陈丽萍,郑好棉,郑滟雷,成梦虹,张励,王郁,杨刚刚,王 其磊,周浩.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I YD/Txxxxxxxx 引言 当前存在很多跨IP城域网和OTN骨干网的业务,但IP城域网络和OTN骨干网络大多都是独立 发展,即分别规划、独立配置、独立运维,导致两者之间的协同过程繁项、业务规划部署发放周期 长、运维复杂度以及成本也很高,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开展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标准制定工作, 统一和规范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功能、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和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功能、技术要 求等,有利于推动跨IP网络和光网络的协同管控规范化发展,及时满足我国跨专业组网的协同管控需 求.
YD/TxXXX《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旨在确立适用于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场景 的架构、协同层功能要求、协同层和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功能要求等,拟由二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目的在于确立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的系统架构、总体技术要求 以及协同层功能要求等.
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能.
目的在于确立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和单域管 控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资源配置和管理、业务配置和管理、通知管理、性能 管理等接口功能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YD/Txxxx- X××X 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 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能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和单域管控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主要包括基 础资源配置和管理、业务配置和管理、通知管理、性能管理等接口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光网络透传业务承载IP业务场景下,协同层和单域管控系统之间接口 的设计、开发与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文件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3术语和定义 YD/Txxxx-xxx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FD: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CIR:承诺信息速率(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E-Line:以太网线型(业务)(Ethernet-Line(Service)) ETH:以太网(Ethernet) FEC:前向误码纠错(ForwardError Correction)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i) L2VPN:二层虚拟专网(Layer TwoVirtualPrivate Networks) L3VPN:三层虚拟专网(Layer Three VirtualPrivate Networks) LAG: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 LDP:标签分发协议(LabelDistribution Protocol) MAC:媒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PLS-TP: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ransport Mutil-ProtocolLabelSwitch Transport Profile) MSPW:多段伪线(Multi-Segment pseudowire) NNI:网络-网络接口(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 OAM:运营、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Ch:光通路(OpticalChannel) ODUk:光通路数据单元(OpticalChannelData Unit-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9.1-2024 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 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备案版).pdf
ICS 33. 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IP网络 和光网络协同 管控技术要求 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IP an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Part1:Coordination function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 目次 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缩略语. 3.2术语和定义. 4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总体技术要求 4.1系统架构. 4.2总体技术要求. 5协同层功能要求. 5.1基础资源管理功能. 5.2跨层业务配置和管理. 5.3跨层业务维护管理. 16 附录A(资料性)IP和光业务应用场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
YD/Txxxx-xxxx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映,白泽刚,陈丽萍,伏小东,方道,刘雅承,成梦虹,张励.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xXXXxxxx 引言 当前存在很多跨IP城域网和OTN骨干网的业务,但IP城域网络和OTN骨干网络大多都是独立发 展,即分别规划、独立配置、独立运维.
导致两者之间的协同过程繁琐、业务规划部署发放周期长、运 维复杂度以及成本也很高,无法满足用户要求.
开展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标准制定工作,统一和 规范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功能、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和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功能、技术要求等, 有利于推动跨IP网络和光网络的协同管控规范化发展,及时满足我国跨专业组网的协同管控需求.
YD/TxxXxxxxx旨在确立适用于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场景的架构、协同层功能要求、协同层 和单域管控系统间接口功能要求等,拟由二个部分构成.
一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目的在于确立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的系统架构、总体技术要求 以及协同层功能要求等.
一第2部分:协同层-单域管控系统接口功能.
目的在于确立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层和单域管控 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资源配置和管理、业务配置和管理、通知管理、性能管理 等接口功能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YD/Txxxxxxxx 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技术要求 第1部分协同层功能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网络和光网络协同管控中协同层功能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系统架构, 总体技术要求和协同层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IP网络和光网络混合组网场景下的协同管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IP链路IP link IP网络端口之间的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关联的服务层可以为物理连纤或者为光网络 中的客户侧业务1.
当关联的为光网络中的客户侧业务时,该逻辑链路在光网络中客户侧业 务连接建立之后生成.
3.2 IP和光协同功能coordination function for IP networks and Opticalnetworks 提供协同IP网络和光网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功能.
标准信息服务平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Application) CIR:承诺信息速率(CommitedInformation Rate FEC:前向误码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ortocol) OAM:运营,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e OCh:光通路(OpticalChannel) ODU:光通路数据单元(Optical ChannelData Unit) ODUk:光通路数据单元k(Optical Channel DataUnit-k) !
客户侧业务是指光网络的客户侧业务,只限定于透传业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8-2024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与用例 光传送网络维护(备案版).pdf
ICS33.040.50 CCS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与用例 光传送网络维护 Information andmunication network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requirements usecasesOpticaltransportnetwork maintenan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光传送网维护智能化概述.
6光传送网络维护智能化需求. 6.1光传送网维护工作分类及内容.
6.2光传送网络维护工作智能化需求细分, 6.3智能维护工作目标.... 7光传送网维护典型场景用例. 7.1光传送网健康保障, 7.2光传送网智能故障管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与用例”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 如下: 一光传送网络规划建设 一一光传送网络维护 一一光传送网络优化 一光传送网络运营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斌,成梦虹,郑好棉,玉朝德,宋小琳,陈丽萍,王郁,郑滟雷,王其磊, 牛小兵.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与用例光传送网络维护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光传送网维护过程中的典型智能化用例,并基于此总结光传送网维护智能化的关键 功能需求,包括了光传送网智能化运营管理概述、光传送网维护智能化需求和光传送网运营管理典型场 景用例.
本文件所指的光传送网包括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和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 WDM)网络,不包含分组传送网(Package Transport Network,PTN)和切片分组 网(Slicing Packet Network,SPN),也不包含SDH及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 MSTP) .
本文件适用于光传送网的智能化维护相关技术的部署、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KPI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Indicator) OCh光通道(0pticalChannel) OTDR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Agreement) SNCP子网连接保护(Subnetwork ConnectionProtection) SPN分片分组网(SlicingPacket Networ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7-2024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 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040 CCS M 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20x××x 信息通信网 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 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level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bile network (Phase 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发布 202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 5.1总体评估方法 5.2分级评估流程 5.3评估模型 5.4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选定场景划分维度 6分运营管理过程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 6.1概述..... 6.2网络规划智能化-一无线网络覆盖规划 6.3网络建设智能化- 一无线网络站点开通 6.4网络维护智能化- 一故障管理.. 6.5网络优化智能化, 6.6网络运营智能化--运营商行业专网运营智能化 附录A(资料性)成效指标的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2-1567T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中的一项.
该系列标准的 预计结构为: a)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b)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c)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IP网络 d)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传送网 e)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接入网 1)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业务运营 本文件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集团有限 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 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汐、余立、姚远、冯俊兰、金铺、袁向阳、许瑞岳、樊兆宾、刘银萍、 邹兰、熊建秋、李德屹、吕非彼、阮帮秋、巨满昌、马丽萌、李文璟、徐健、林瀚宇、王希、吴艳 芹、袁品品、郭蓉蓉、舒敏、李钢、孙书强、魏志广、李培、高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202xxxxx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 一阶段) 1范围 本文件对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规范,给出可用于量化评 估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 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的总体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分场景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定性和定量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YD/TXXXX-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YD/TXXXX-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3术语和定义 YD/TXXXX-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通用部分和YD/TXXXX- 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通用部分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KPI 关键性能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PNF 物理网络功能 Physical Network Function VNF 虚拟网络功能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5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 5.1总体评估方法 5.1.1概述 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以下简称分级评估)适用于评估移动通信网络 管理与运营工作流中的智能化水平.
分级评估包括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级和 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分.
5.1.2移动通信网络管理与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评级 移动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级按YD/TXXXX-XXXX(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 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要求,基于移动通信网运营管理流程中每个任务 的人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参与程度,提供了针对特定场景特定作用对象的智能化水平分级定性评估方 法(即移动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级方法).
基于该评级方法可以获得移动通信网运营 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包括0级,1级,2级,3级,4级和5级).
示例: 如图1所示,某一RAN域网络及其管理管理系统针对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达到了以下智能化水平,则对应的评级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6-2024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 通用部分(备案版).pdf
ICS 33. 040. 01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信息通信网 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 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intelligent level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manage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General part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 目次 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原则 6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流程 6.1概述.. 6.2确定评估对象. 6.2.1原则.. 6.2.2方法, 6.3确定选定场景, 6.3.1概述.
6.3.2原则 6.3.3举例. 6.4描述评估对象工作流并映射到标准任务 6.4.1描述评估对象工作流 6.4.2映射标准运营管理任务.
6.5分级评估和等级计算 6.5.1方法一 6.5.2方法二. 6.5.3两种方法的对比和选择 6.6输出评估结论. 附录A(资料性)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举例一云网专线业务开通 附录B(资料性)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示例一无线覆盖优化 参考文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系列标准中的一项.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 称预计如下: 一一通用部分: 一一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IP网络: 一业务运营: --传送网; 一-接入网.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邮电大学,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 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兴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 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芷若、马军锋、张宇华、沈琦、全晓斌、吴艳琴、袁晶晶、曹汐、姚远、韩 赛、黄兵明、宋小琳、牛野、许瑞岳、熊建秋、吴波、巨满昌、李文璟、元峰、崔洪志、许丙健、卢国 鸣、张巍、张琪、陈丽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技术要求 通用部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的通用评估方法,包括评估原则、 评估流程、评估算法.
本文件适用于信息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的分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信息通信系统information munication system 信息通信网络及其运营管理系统.
[来源:YD/TXXXX-XXXX,3.1] 3.2 运营管理过程operationandmanagementflow 一般包括规划、建设、维护、优化、运营等环节,或规划建设、准备支持、实施交 付、保障、计费等环节,完成各环节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运营管理活动称之为运营管理过 程.
运营管理过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运营管理子过程,本文统称为运营管理过程.
注:在其他各领域分级水平技术要求中,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定义其他不同的环节.
3.3 运营管理活动operationandmanagementphase 构成运营管理过程的各类活动,主要包括意图管理、感知、分析、决策、执行.
3. 4 运营管理任务operationandmanagementtask 对运营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划分,一个活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任务.
3.5 运营管理对象operation andmanagementobject 由一组网络、一组业务、或者一组网络和业务,构成运营管理对象,比如:无线接入 网、政企业务、入云专线-IP网等都可以是运营管理对象.
3. 6 评估对象evaluation object YD/T XXXX-XX 对信息通信系统进行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的内容和范围,由运营管理对象与 运营管理过程共同确定.
3. 7 选定场景selectedscenario 评估对象内容的进一步细分,从网络制式、组网类型、故障类型、业务类型等多方面 定义的更加具体的细分工作范围,例如,在对“入云专线-IP网-监控排障”评估对象进行 评估时,可以分别对网元异常、链路异常、业务异常等选定场景进行评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VPN:以太网虚拟私有网络(Ethernet Virtual PrivateNetwork)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L3VPN:三层虚拟专用网(Layer 3VirtualPrivateNetwork) L2VPN:二层虚拟专用网(Layer 2Virtual Private Network) 5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原则 对信息通信网的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进行分级评估需要遵守如下原则: 一一黑盒原则:不考虑被评估对象的内部架构划分和逻辑实现,主要针对运维人员和 信息通信系统的互动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估: 一定性定量结合原则:对照分级技术要求,先对信息通信系统在评估对象范围内的 选定场景和运营管理任务的管理运营智能化水平做定性评估,然后通过定量计算 得到评估对象最终的分级评定.
6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流程 6.1概述 对信息通信系统的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的分级评估应符合如图1的流程.
①确定评估 ②确定选 ③描述评估对象工作流 ④分级评估和 ③输出总体 对象 定场景 并肤射到标准任务 等级计算 评估结论 图1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估流程 评估流程具体分为: a)确定评估对象:明确信息通信系统的评估内容和范图: b)确定选定场景:明确评估内容和范围下参与评估的、细分的选定场景: c)描述评估对象工作流并映射到标准任务:从运营管理活动的角度分解评估对象工 作流,得到运营管理任务集合,并与评估对象所属的专业领域的标准运营管理任 务进行映射,得到运营管理任务的智能化分级技术要求: d)分级评估和等级计算:定性评估信息通信系统在选定场景下完成运营管理任务的 智能化等级结果,并通过计算得到评估对象的等级结果: e)输出总体评估结论:输出评估对象等级及评估过程数据,识别信息通信系统需要 重点提升智能化水平的运营管理任务或选定场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5-2024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 IP网络(备案版).pdf
ICS 33. 06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 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IP 网络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levelof information & 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IP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I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 4 缩略语 5IP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任务分级概念与方法 6IP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工作流程与分级要求 6.1分级环节整体框架.... 6.2IP网络规划与建设环节的网络规划和设计部署 6.2.1 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6.2.2分级要求. 6.3IP网络维护环节, 6.3.1 监控排障 6. 3. 1. 1 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6.3.1.2分级要求, 6.3.2例行巡检 6. 3. 2. 1 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11 6.3.2.2分级要求. 13 6.3.3网络变更. 14 6. 3. 3. 1 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14 6.3.3.2分级要求. 16 6.4IP网络优化环节的网络优化, 17 6.4.1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21 6.4.2 分级要求... 61 6.5IP网络运营环节的业务开通 21 6.5.1 工作流程与任务定义, 21 6.5.2 分级要求.. 22 7IP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典型场景流程和分级要求 24 7.1 概述 24 7.2运营环节业务开通-5G承载业务开通智能化 24 7.2.1 功能需求简介 24 7.2.2 流程任务定义.
24 7.2.3 分级要求, 26 7.3 运营环节业务开通-云网业务开通智能化 27 7.3. 1 功能需求简介, 22 7.3.2 流程任务定义 28 7.3.3 分级要求. 67 7.4 维护环节监控排障-云网业务故障智能化, 31 7.4. 1 功能需求简介 31 7.4.2 流程任务定义, 31 7.4.3 分级要求 32 7.5优化环节网络优化-DC间链路出口调优智能化 34 YD/T-XXXX-XXXX 7.5.1功能需求简介 7.5.2流程任务定义 7.5.3分级要求.
7.6优化环节网络优化-云骨干域内调优 7.6.1功能需求简介 7.6.2流程任务定义 87 7.6.3分级要求,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同福,刘芷若,马军峰,黄兵明,成梦虹,宋小琳,吴波,秦乾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4-2024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 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06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 信息通信网 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 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levelof information& 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bile network(Phase 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总体方法. 5.1概念.... 5.2分级的维度, 5.3分级的总体方法 6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1概述... 6.2无线网络规划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2.1通用流程... 6.2.2分级方法 6.3网络建设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4网络维护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5网络优化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5.1通用流程.... 5 6.5.2分级方法... 6.6网络运营智能化的通用流程和分级方法 6.6.1通用流程 6.6.2分级方法 7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典型场景流程和分级技术要求. 10 7.1概述...... 10 7.2网络规划-无线网络覆盖规划智能化 10 7.2.1功能需求简介 II 7.2.2流程.. 11 7.2.3技术要求 12 7.3网络建设-无线网络站点开通智能化... 7.3.1功能需求简介 7.3.2流程.. 14 7.3.3技术要求.
15 7.4网络维护-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 16 7.4.1功能需求概述 16 7.4.2流程... 16 7.4.3技术要求 18 7.5网络优化-无线网络覆盖优化智能化 19 7.5.1功能需求简介 19 YD/T 202xx×Xx 7.5.2流程. 7.5.3技术要求, 7.6网络优化-无线网络用户速率优化智能化 7.6.1功能需求简介 7.6.2流程 7.6.3技术要求 24 7.7网络运营-运营商行业专网运营智能化 7.7.1功能需求简介 26 7.7.2流程 6 7.7.3技术要求 27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系列标准中的一项.
该系列标准的预计结构为 a)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b)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c)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IP网络 d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接入网 e)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光传送网 f)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切片分组网络(SPN) g)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业务运营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 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 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 公司,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汐、余立、姚远、金镝、袁向阳、李德屹、吕非彼、吴艳芹、袁品晶、 郭蓉蓉、许瑞岳、樊兆宾、邹兰、巨满昌、阮帮秋、马丽萌、舒敏、李钢、李文璟、孙书强、唐锦 坤、魏志广、李培、高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3-2024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 通用部分(备案版).pdf
ICS 33.040 YD CCS M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20XXXX- XXXX 信息通信网 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 求通用部分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intelligentlevelof information&municationnetwork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genericpar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发布 202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202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信息通信网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的概念. 5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的维度. 5.1概述... 5.2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通用流程模型 6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的通用方法.
6.1概述.......... 6.2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的通用方法 6.3信息通信系统智能化分级技术要求 6.3.1智能化水平1级技术要求 6.3.2智能化水平2级技术要求 6.3.3智能化水平3级技术要求 6.3.4智能化水平4级技术要求 6.3.5智能化水平5级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通用流程在智能化水平分级中的排序原则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预计 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通用部分: 一一移动通信网(第一阶段): -IP网络: 接入网: 一光传送网: 一-切片分组网络(SPN): 业务运营.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 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亚信科技(中国)有限 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汐、余立、姚远、金镝、袁向阳、吴艳芹、袁品品、郭蓉蓉、李德屹、 吕非彼、许瑞岳、宋小琳、樊兆宾、邹兰、巨满昌、阮帮秋、李文璟、马丽萌、刘芷若、李钢、魏 志广、李培、高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202xxxxx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通用部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息通信网(以下简称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的通用部分,主 要内容包括: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的概念,维度和通用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信息通信系统information municationsystem 信息通信网络及其运营管理系统.
3. 2 域domain 用于管理被子管对象集合的组织要求.
你准信息 [来源:YD/T 761-1995] 4信息通信网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的概念 信息通信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是指信息通信系统(包含网络及其运营管理系统)在尽可能 少的人工干预的前提下,满足网络运营商对网络运营管理的各种需求的能力.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是指智能化属性在网络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级别划分.
在实现网络运营管理的各种需求所必须的工作流程中,相关人员与信息通信系统的参与程度是评价 网络运营管理智能化程度的重要因素,越高的智能化水平,必须人工参与的工作流程越少,或者相 关工作流程中人工参与程度越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2-2024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架构 数据架构(备案版).pdf
ICS33.06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20XX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架构 数据架构 Intelligentinformation &munic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Dataarchitectur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 XXXXXXXX 目次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数据架构综述, 5.1数据架构定位. 5.2数据模型. 5.3数据管理层功能. 6数据模型.. 6.1分层分域数据模型. 6.2源数据标准层, 6.3主题联结层. 6.4对象洞察层. 6.5数据模型定义模板 7数据管理层功能. 7.1数据获取.. 7.2数据预处理. 7.3数据存储. 7.4数据管理. 附录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架构”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 下: 一一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架构功能架构: 一一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架构技术架构: 一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架构数据架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 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德屹、王曼、程新洲、吴艳芹、金雨超、王静云、骆占宇、张健、王炳亮、 钱博、常成洋、姚超、谢宝国、巨满昌、孙书强、李钢、李文璟、前少锋、柴晓前、龚伟、胡亚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XX/TXXXXXXXX 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架构数据架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功能架构中的数据融合管理层的数据模型与数据管 理层功能,相关功能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规划和设计,系统开发与建设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数据架构dataarchitecture 组织的各类逻辑和物理数据资产以及数据管理资源的结构.
3.1.2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 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3.1.3 主题subjcct 与传统数据库的面向应用相对应的一个抽象摄念,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综合、 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
3. 1. 4 主题域 subject field 联系较为紧密的数据主题的集合,即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后确定的主题的边界.
根据业务的关注点, 将数据主题划分到不同的主题域.
3.1.5 分层分域数据模型Multi-layer Multi-field data model XX/TXXXXXXXX 在数据存储中,以数据仓库通用数据分层为基础,结合OSS领域的特点,将存储的数据分为源数据 标准层、主题联结层和对象洞察层,并对各层数据根据组织方式和业务目的进一步细分领域,实现从数 据到信息到领域知识的转化的数据模型.
3.1.6 源数据标准层original data standard layer 将预处理后的各个源系统的数据抽取到本地缓存,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3.1.7 主题联结层subject data linkage layer 实现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基于对象关系、业务/事件流、算法建立数据间联结关系,形成数 据到信息的转化.
3.1.8 面向业务对象对主题模型数据进行降维,注入业务知识和智能,实现知识资产沉淀.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MS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OSS 运营支持系统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s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QoE 业务体验质量 Quality of Experience OTT 互联网应用服务 EPS FB 分组网络语音国落 Evolved Packet System Fall Back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i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TT 互联网应用业务 Over The Top 服务平 5信息通信网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数据架构综述 5.1数据架构定位 数据架构对应数据模型和YD/TXXXXXXXX中的“融合数据管理层”对应的数据管理功能,相关 功能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与数据管理等.
本文件不涉及EMS北向数据接口定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831-2024 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备案版).pdf
ICS 35. 240. 95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街报告 YD/TXXXX-XXXX 信息通信网运维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 networkoperation&maintenance ser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 7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角色 8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过程 9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 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丹、何慧茹、李彦夫、叶建涛、缪丹丹、林科、元峰、赵平、赵 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以及 满足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要求的角色、过程和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支撑系统.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运营商自主或选择代维公司开展信息通信网络运维服务,并对运维服 务质量进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informationandmunicationnetworkoperation& maintenance service 服务提供商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的确保其信息通信网网络正常、安全、高效、 经济运行的服务.
简称为运维服务,或者服务.
3.2 组织 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在本文件中特指信息通信网服务提 供商.
[来源:ISO/IECFDIS20000-1:2018(E)] 3.3 过程process 务平 [来源:ISO/IEC FDIS 20000-1:2018(E)]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LA 服务级别协议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I 服务水平指标 Service Level Indicator 3 YD/Txxxx-xxxx SLO 服务水平目标 Service Level Objective 5概述 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以及满足运维服务质量 管理要求的角色、过程和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支撑系统.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网络性能管理服务、业务质量管理服务和用户管 理服务等运维服务.
采用一个或多个指标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不同类型的服务,客户可 选择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同一类型的基础设施的不同服务也可以由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分别 承担.
客户也可以指定某一服务提供商负责多家服务提供商的统一协调管理.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角色主要包括运维服务规划设计人员、运维服务交付实施人员以及 运维服务质量监控人员.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过程规定了组织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服务管理的要求.
包 括服务的策划、设计、转换、交付和改进,满足商定的要求并为客户、用户和交付服务的 组织提供价值.
管理过程的实施和运行为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提供实时可视性、服务控制和 持续改进,从而提高运维服务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支撑系统实现对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所要求的各项管理流程的支持, 提供对运维服务的监控,支撑运维服务的有效运作.
支持分析和呈现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 量管理信息,支撑管理决策.
6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 6.1运维服务 信息通信网运维服务质量管理对象主要包括网络性能管理服务、业务质量管理服务、用 户管理服务等运维服务.
网络性能管理服务是指对网络基础设施,包括设备、线路及其所组成的网络提供监控、 评估、优化和维修保障等管理和维护服务.
服务提供商应对客户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要求所监测的内容/参数能及时反映影响业务或可能影响业务的客户网络故障或性能异 常.
服务提供商应根据客户需求特点,设计合理的监控数据范围、监控参数和处理策略.
服 务提供商应根据约定及时上报网络故障或性能异常,并进行用户业务影响分析,根据约定的 分类确定处理优先级.
服务提供商应针对网络故障或性能异常进行诊断和定位分析,制定解 决方案和资源需求.
服务提供商可在客户授权范围内,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实施网络故障 修复方案或性能优化方案,并对已修复或已优化的网络设备/资源执行功能性测试.
业务质量管理服务集是指对用户业务质量和业务问题的管理,包括业务质量指标监控、 评估和优化,以及业务间题的识别、分析和处理.
服务提供商根据业务情况,提供业务质量 指标监测.
服务提供商应根据客户业务应用情况,结合客户需求特点,设计合理的监控数据 范围、监控参数和处理策略.
服务提供商应通过业务质量数据发现业务质量异常或业务问题, 并根据约定向客户及时报告:服务提供商应对业务质量异常或业务问题进行用户业务影响分 析,根据约定的分类确定处理优先级.
服务提供商应针对业务质量异常或业务问题进行诊断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88
89
90
…
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