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90 页)

ICS 33.030 CCS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 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模型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assuranceofnetworkslices-- Part3:Data mode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和缩略语. 4概述 5配置数据模型. 5.1客户配置数据.

5.2终端配置数据 5.3网络配置数据. 5.4切片配置数据.

5.5业务配置数据. 6业务质量数据模型... 6.1终端采集数据.. 6.2DPI探针采集数据 8 7网络性能数据模型.

31 7.1抖动.. 31 7.2丢包率 .31 7.3速率.. 32 7.4时延.... 32 7.5信道质量指示... .32 7.65G异系统切换成功率 34 7.7TCP重传率. 34 8业务运营数据模型. 35 8.1核心网管理数据. 35 8.2无线网管理数据.

.35 8.3客户关系管理数据. 37 8.4客服数据. 8.5运维工单数据.... 37 表1企业客户基础信息 表2公众客户基础信息, 表3终端数据表, 表4PLMN和网络切片对应列表 表5S-NSSAI的数据类型属性列表
XX/TxXXXXxxXX 表6业务信息示例 表7HTTP 4 表8DNS.... 5 表9Vide.. 表10远程控制 .6 表11 Cloud VR .6 表12公有信息格式要求 .. 表13N1&N2接口.. .10 表14HTTP业务用户访问记录 ..18 表15DNS协议记录, .20 表16Video.. .21 表17Game业务记录 .22 表18高清视频回传 .23 表19远程控制 .24 表20CloudVR .24 表21物联网常用协议CoAP. .27 表22物联网常用协议MQTT .29 表23抖动 .31 表24丢包 .31 表25速率... .32 表26时延. .32 表274-bit CQ1Table.. .33 表284-bit CQ1Table 2 ..3 表29TCP重传 34 表30核心网管理数据示例 .35 表31无线网络网元信息示例 ..5 表32无线网络性能、告警指标示例 .36 表33客户关系管理数据示例, ..37 表34客服数据示例. .37 表35运维工单数据示例 难信息服务平台 .38 11
XX/Tx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的第3部分,YD/T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基本原则: -第2部分:系统架构: 第3部分:数据模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 大学、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张珂、刘霖筠、王曼、张健、张乐、章军、李时宇、王晴、李建平、前 少锋、张云飞、王宝义、吕进、柴晓前、苏子剑、王晓韵.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XX/TxXXXXxXXX 引言 为了使5G网络和业务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各大 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在不断扩大其网络建设规模,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推广和管理新业 务,保障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不仅具备有效的网络设备、资源管理能力,更要关注客户端到 端体验,具备对客户、用户实际业务体验的采集、分析、优化等综合管理能力.

网络切片是面向5G移动通信用户和垂直行业的定制化专用通信服务.

基于网络切片,运营商可以 精准识别、分析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的业务特征和客户 体验.

随着国内5G网络的建设运营和5GtoB、toC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准确评价网络切片客户体验, 并以客户体验为触发点,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精准服务保障,成为运营 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系列标准旨在从切片客户体验角度出发,制定基于切片对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 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等不同类型应用场景下切片端到端客户体验数据采集、评价、分析和服务 保障相关技术规范,为提升客户体验、网络优化、精细化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等提供支持,对于实现切 片业务客户体验端到端管理,提高面向客户的维护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保障水平,降低客户体验分析管 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转变维护模式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YD/TXXXXXXXX拟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系统架构 一第3部分:数据模型 一一第4部分:客户体验评价指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A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30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 技术要求 第2部分:系统架构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assurance ofnetwork slices- Part2:System architectur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x 目次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符号和缩略语. 45G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架构 5数据采集层功能要求. 5.1配置数据采集.

5.2业务质量数据采集 5.3网络性能数据采集 5.4业务运营数据采集 6数据预处理层功能要求. 6.1数据采集调度.... 6.2数据清洗压缩. 7应用层功能要求... 7.1客户体验质量评价建模.

7.2客户体验质量分析. 7.3客户体验质量态势监测. 7.4故障根因分析.... 7.5体验劣化预测预警 7.6客户服务保障. 8系统管理要求.. 8.1用户管理要求 8.2日志管理要求.

8.3性能要求. 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YD/T已经发布 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系统架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 大学、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张珂、刘霖筠、张健、王曼、张乐、章军、李时宇、王晴、王宝义、前 少锋、张云飞、李建平、柴晓前、邓丹、王晓韵.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XX/TxXXXXxXXX 引言 为了使5G网络和业务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各大 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在不断扩大其网络建设规模,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推广和管理新业 务,保障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不仅具备有效的网络设备、资源管理能力,更要关注客户端到 端体验,具备对客户、用户实际业务体验的采集、分析、优化等综合管理能力.

网络切片是面向5G移动通信用户和垂直行业的定制化专用通信服务.

基于网络切片,运营商可以 精准识别、分析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的业务特征和客户 体验.

随着国内5G网络的建设运营和5GtoB、toC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准确评价网络切片客户体验, 并以客户体验为触发点,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精准服务保障,成为运营 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系列标准旨在从切片客户体验角度出发,制定基于切片对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 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等不同类型应用场景下切片端到端客户体验数据采集、评价、分析和服务 保障相关技术规范,为提升客户体验、网络优化、精细化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等提供支持,对于实现切 片业务客户体验端到端管理,提高面向客户的维护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保障水平,降低客户体验分析管 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转变维护模式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YD/TXXXX拟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第2部分:系统架构 一第3部分:数据模型 一一第4部分:客户体验评价指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XX/T xXXXXxXXX 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 第2部分:系统架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架构,以及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客户体验管理和 系统管理等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xxxXxxxxx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 手机应用程序 Application AR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CPE 客户前置设备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103 信道质量指示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CRM 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DPI 深度报文检测 Deep Packet Inspection DW 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IPRAN 无线接入网IP化 IP Radio Access Nerwork KPI 关键性能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Q1 关键质量指标 Key Quality Indicator MEC 边缘计算技术 Mobile Edge Computing MR 测量报告 Measurement report 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MTTR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Mean Time To Repair ODS 操作数据存储 Operational Data Store PB 拍字节 PetaByt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30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 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原则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ssurance of network slices-- Part 1:Basic principl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目次 前言. 引言, 1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 1. 3.2. 3.3. 3.4. 3.5. 3.6.. 4符号和缩略语. 55G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应用场景 6网络切片客户体验评价方法.

6.1客户体验评价模型. 6.2客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6.3客户体验指标(CEI) 6.4体验质量指标(QoEI) 6.5关键质量指标(KQI) 6.6关键性能指标(KPi) 7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契构. 图15G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应用场录 图2网络对象及评价指标映射关系, 图3网络切片客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 图4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架构, 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的第1部分,YD/T已经发布 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基本原则: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邮电 大学、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张珂、刘霖筠、王曼、张健、张乐、章军、李时宇、王晴、前少锋、张 云飞、柴晓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XX/TxXXXXxXXX 引言 为了使5G网络和业务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增强竞争能力,各大 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在不断扩大其网络建设规模,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推广和管理新业 务,保障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不仅具备有效的网络设备、资源管理能力,更要关注客户端到 端体验,具备对客户、用户实际业务体验的采集、分析、优化等综合管理能力.

网络切片是面向5G移动通信用户和垂直行业的定制化专用通信服务.

基于网络切片,运营商可以 精准识别、分析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的业务特征和客户 体验.

随着国内5G网络的建设运营和5GtoB、toC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准确评价网络切片客户体验, 并以客户体验为触发点,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提供精准服务保障,成为运营 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系列标准旨在从切片客户体验角度出发,制定基于切片对移动互联网、政企客户、垂直行业、单 一客户、运营商切片服务产品等不同类型应用场景下切片端到端客户体验数据采集、评价、分析和服务 保障相关技术规范,为提升客户体验、网络优化、精细化智能化网络运维管理等提供支持,对于实现切 片业务客户体验端到端管理,提高面向客户的维护效率,提升客户服务保障水平,降低客户体验分析管 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转变维护模式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YD/TXXXX拟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第2部分:系统架构 一第3部分:数据模型 一一第4部分:客户体验评价指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XX/T xXXXXxXXX 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原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及服务保障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包括5G网络切片客户体 验管理应用场景、客户体验评价方法,以及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架构.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切片客户体验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5G网络切片5Gnetworkslice 提供特定网络能力和网络特征(如资源隔离、SLA保障特性等)、为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属性的逻辑 网络.

[来源:YD/TXXXX《5G网络切片端到端总体技术要求》] 注:网络切片以S-NSSAI为标识,本文件特指,提供给特定客户的、通过专门SG网络资源承载该客户多种业务的逻 辑网络.

3.2 客户体验质量customerexperience quality 网络切片客户对指定切片中使用的业务的综合体验,以客户体验指标CEI(customerexperience index)进行量化表征.

3.3 业务体验质量serviceexperience quality 指定切片中某一类业务(浏览、视频、游戏、AR/VR等)的客户体验满意程度,以体验质量指标QoEI (quality ofexperience index)进行量化表征.

3. 4 业务质量service quality 5G网络切片所承载的某类业务的多种关键质量指标,例如对于视频业务的下载速率、卡顿频率等, 以关键质量指标KQI(key quality indicator)进行量化表征.

3.5 5G切片网络性能5Gslice networkperformanc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 CCS M 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5G前传的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网络 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CWDM和MWDM设备网络管理系 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Part1:CWDMandMWDM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2021-XXXX 目录 前言.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3.1术语和定义 .. 3.1.1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Management System... 3.1.2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System... . 3.1.3网元Network Element. . 3.1.4子网Subnetwork 2 3.1.5半有源设备形态Semi-Active Device Type.. .3 3.2缩略语... .. 4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 5网管系统功能要求 5.1配置管理. .. 5.1.1资源管理 .4 5.1.2保护管理.. .. 5.1.3维护管理 . 5.2故障管理 .. 5.2.1告警管理 .. 5.2.2故障定界 ..7 5.3性能管理 5.4网络拓扑管理. ... 5.4.1拓扑发现 . 5.4.2拓扑视图.. .. 5.4.3拓扑编辑和浏览 . 5.5用户管理. ..10 5.5.1用户及用户组管理 ..10 5.5.2用户权限管理与认证鉴权 准信息服务平台 ..10 5.6系统管理.. .1. 5.6.1网络管理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5.6.2网络管理系统日志管理 ..1 5.6.3网络管理系统帮助. ...1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面向5G前传的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的第1部 分,YD/T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CWDM和MWDM设备网络管理系统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 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超、成梦虹、司昕、宋小琳、吴思遥、黄乐天、张励、王其磊、牛 小兵、李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引言 根据3GPP5GRAN的功能切分,传送网分为前传、中传、回传多级架构,为适应5G业务 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并结合光纤资源状况,前传出现有多种承载方案(无源、半有 源、有源),同时,前传网络的管理系统技术要求也需要尽早制定,以适应前传网络快速配置、 可控可管、故障定位等运维需求.

本标准秉承集中化、智能化运维思想,将聚焦CWDM和MWDM 设备和网络的管理技术要求,可作为设备商、集成商网管产品研发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促进运营 商网络运维具有积极意义.

本部分和其他部分的关系,本部分定义针对CWDM和MWDM设备 的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其他部分定义其他制式如DWDM、LWDM设备的网络管理系统技术 要求.

YD/Txxxx拟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一第1部分:CWDM和MWDM设备网络管理系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面向5G前传的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CWDM和MWDM设备网络管理系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前传的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网络管理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 理、性能管理、拓扑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5G前传的半有源波分复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管理CWDM和MWDM设备和网 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网络管理系统netwcrkmanagementsystem 为了管理前传的开放式波分复胃铁备所速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提供全网的端到端 3.2 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management system 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前传的开放式波分复用设备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20 CE W SOO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 向接口技术要求第2部分:采集接口 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 northbound interface of PTN/SPN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system for 5Gtransmission Part2:datacollec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接口架构.. 6通用技术要求. 6.1公共要求. 6.2FTP通用要求.

6.3北向接口用户认证要求. 7资源数据接口要求. 7.1接口协议. 7.2接口数据.. 7.3数据格式.. 7.4技术指标., 8性能数据接口要求 8.1接口协议. 9 8.2接口数据., 9 8.3数据格式. 10 8.4技术指标. 10 9告警数据接口要求 11 9.1接口协议 11 9.2通信过程. 11 9.3消息数据. 14 9.4文件数据. 20 9.5技术指标. 20 10操作指令接口要求 20 11操作服务接口要求 21 11.1概述 21 11.2接口通用技术约定.

21 11.3认证接口.. 22 11.4资源数据接口. 29 11.5性能数据接口. 45 11.6告警数据接口. 6 11.7技术指标... 57 12接口日志要求., 57 13接口可靠性要求.
YD/TXXXX-XXXX 14资源数据对象. 58 14.1资源数据对象列表. 89 14.2资源数据对象属性列表 60 15性能数据对象.... 15.1性能数据对象列表, 89 15.2性能数据对象指标列表. 16告警数据对象... 95 附录A(资料性)FTP目录结构及文件命名示例 A.1目录结构示例. A.2文件名示例. 附录B(规范性)资源数据XML文件Schema定义. 附录C(资料性)资源数据XML文件示例, C.1全量资源数据接口. 102 C.2增量资源接口. 02 附录D(资料性)性能数据CSV文件示例. 105 D.1示例一. 105 D.2示例二. 105 附录E(规范性)操作服务接口返回码. 106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

YD/TxXXX-xXXx《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第1部分:业务配置; 一第2部分:采集接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 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云霞,郭彦东,肖捷,成梦虹,陈丽萍,王莉斌,王郁,王其磊,宋晓琳,强 小应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I
YD/TXXXX-XXXX 引言 PTN/SPN是我国运营商及厂商联合提出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并率先在国内进行部署以支持5G的商 用,在充分参考我国通信行业系列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运营商对PTN/SPN网络的实际管控需求制定面 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北向接口技术要求,将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第1部分:业务配置.

目的在于制定PTN/SPN网络业务配置的信息模型和定义具体的接口操作.

一第2部分:采集接口.

目的在于制定PTN/SPN网络的资源、性能和告警数据的信息模型和定义各 类数据的采集接口操作等.

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是运营商开通网络业务并对其进行质量监控、验证以及网络运维的基础,北向 接口的标准化便于实现跨厂家的数据和操作统一,也是PTN/SPN网络的技术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20 CCS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 向接口技术要求第1部分:业务配置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orthbound Interface of PTN/SPN Networ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5G TransmissionPart 1:Service Conf igur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X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1 4缩略语 5接口架构. .1 2 6通用技术要求 .3 6.1总体原则 .3 6.2接口通用要求 .3 6.3 PUT、POST、DELETE命令返回规则 .3 6.4通知内容格式描述 .5 6.5时间格式要求 .5 6.6对象ID要求 .5 6.7对接要求 .5 7接口信息模型 .5 7.1数据对象列表 5 7.2数据模型结构图 9 7.3对象属性列表 11 8业务配置接口 74 8.1通用接口 _74 8.2资源管理接口 76 8.3拓扑管理接口 8.4业务管理接口 .79 8.5同步管理接口 124 9SPN/PTN系统交互机制 ..127 9.1交互流程User说明 ..127 9.2UNI对接专线业务创建流程 127 9.3LTE双归业务配置交互流程 128 9.4ELAN业务创建交互流程 .130 9.5面向LTE的L3VPN业务配置交互流程 131 9.6L2L3桥接配置交互流程 132 9.7小型化PTN端到端业务开通流程, 133 9.8Tunnel自动上环流程 134 9.9面向5G的L3VPN创建流程 135 9.10L3VPN增加节点流程 136
YD/TXXXXXXX 9.11 Mtnchannel创建 137 9.12ISIS配置的基本流程、 13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的第1部 分 YD/TxxXx-xxxx《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 分: 第1部分:业务配置: 第2部分:数据采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 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柳燕、王敏学、赵阳、王郁、崔满、赵星、增玲、韩凌云、陈丽萍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KXOXX 引言 面向5G传输的PTN/SPN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设备供应商,需要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各厂家 网络管控系统与NMS对接.

为统一接口模型和命令,特制定本文件.

YD/TxXX-xXXx《面向SG传输的PTN/SPN网络管控系统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报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业务配置: 第2部分:数据采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XXXX-XXXX 5G边缘应用的包格式和模板格式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packet formats and descriptor formats of 5Gedgeapplication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5G边缘应用的包格式和模板格式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 MEC应用描述符 6.1MEC应用描述符内容 6.2基于TOSCA规范的MEC应用描述符. 7MEC应用包... 7.1MEC应用包结构和格式 7.2MEC应用包文件内容 7.3MEC应用包安全性增强, 参考文 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 电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晶、韩璐、杨帆、李文璟、巨满昌、王哗彤、孙书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01652015 5G边缘应用的包格式和模板格式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边缘应用的包格式和模板格式技术要求,包括MEC应用描述符,MEC应用包的结构、 格式和包文件内容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5G支持边缘应用的包格式和模板格式的研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ETSIGSMEC010-2多接入边缘计算(MEC):MEC管理:第2部分:应用生命周期、规则和需求 管理 (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MEC Management; Part 2: Application lifecycle rules and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 ETSIGSNFV-SOL001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第三阶段:协议和数据模型:基于TOSCA规范的 NFV 描述符( Ner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Release 3;Protocols and Data Models; NFV descriptors based on TOSCA specification) ETSIGSNFV-SOL004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第三阶段:协议和数据模型:VNF包和PNFD架 构规范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Release 3; Protocols and Data Models; VNF Package and PNFD Archive specification) 3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3. 1. 1 应用描述符application descriptor 由应用提供商提供用于描述MEC应用的应用规则和需求的描述符.

3. 1. 2 应用包applicationpackage 由应用提供商提供的加载到MEC系统并用于应用安装的一批文件,包括应用描述符、虚拟镜像或者 虚拟镜像的URI、清单文件和其他可选文件.

4缩略语
YD/Txxxxxxxx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D:应用描述符(Application Descriptor) MEAO:多接入边缘计算应用编排器(MECApplicationOrchestrator) 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edge puting) MEO:多接入边缘计算编排器(MECOrchestrator)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O: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Orchestrator) OSS:运营支撑系统(Operations SupportSystem) TOSCA:云应用拓扑与编排规范(Topology andOrchestration Specificationfor Cloud Applications) VNFD:虚拟化网络功能描述符(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Descriptor) 5概述 MEC应用包是包含MEC应用必要信息的文件,由MEC系统用于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由应用提供商提供的应用软件包通常包含ETSIGSMEC010-2中定义的应用描述符、软件镜像和清 单文件.

MEC应用包可以被OSS上线到MEO.

或者,在NFV部署中的MEC(参见ETSI GS MEC 003)的情况下,MEC 应用包可以上线到MEAO或NFVO.

为了统一两种部署情况下的MEC应用包格式,它被定义为既可以由MEAO直接使用,也可以不做任何 更改作为VNF包上线到NFVO.

因此,MEC应用包格式遵循以下原则: -MEC应用包格式始终为有效的VNF包; --因此,MEC应用包包含有效的AppD,该AppD也是有效的VNFD; --在NFV部署MEC的情况下,MEC应用包和AppD的部分内容将被NFV系统忽略: 一MEC系统中不需要VNFD的某些必填内容,因此AppD将为这些内容提供一些固定的默认值,以符 合VNFD格式.

这样,应用开发人员就不需要知道软件包是否会被加载到ME0、MEAO或NFVO.

本文件第6章和第7章规定了AppD和应用包的结构和格式.

6MEC应用描述符 6.1MEC应用描述符内容 MEC应用描述符(AppD),包括其属性,在ETSIGSMEC010-2中定义.

AppD在部署期间作为MEC 应用包的artifact提供给MEC系统.

由于NFV和MEC之间的包格式是统一的,所以AppD格式也与 VNFD格式统一.

内容相似的属性使用NFV属性名称,面MEC特定属性在NFV部署时被NFV系统 忽略.

6.2基于TOSCA规范的MEC应用描述符 6.2.1TOSCA模型概述 TOSCA(云应用的拓扑和编排规范)是一种建模语言,用于描述云应用的组件及其关系.

TOSCA规范有几个版本,本文件基于TOSCA-Simple-Profile-yamlv1.3,该文档描述了采用YAML格 式的TOSC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光业务单元(OSU)的光传送网(OTN) 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ptical Service Unit(OSU) base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equipment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设备网络定位, 6 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要求.

1°9 设备功能模型.. 6.2 设备主要功能要求. 7. 接口适配和映射复用要求.

8 7.1 ODUK和OSU的映射复用结构 8 7.2 客户信号的映射复用路径.

9 8 同步要求. 10 9 设备性能要求... 10 9.1 OTN性能要求 10 9.2 OSU性能要求 10 9.3 以太网业务性能要求 9.4 SDH性能要求 11 10 保护要求. 10.1 设备级保护要求. 11 10.2 线路保护要求.

11 10.3 OSU层保护要求, 10.4 层间保护的协调 12 10.5 客户侧保护要求, 12 网元管理要求. 12 11.1 基本功能要求. 12 11.2 固定盒式设备网元管理要求.

12 11.3 插板式设备网元管理要求. 13 12 设备物理特性要求.

14 12. 1 设备尺寸要求. 14 12.2 设备电源及功耗要求. 14
YD/TXXXX-XXXX 12.3 环境温度、湿度. 14 12. 4 电磁特性 12.5 抗震特性.

12. 6 防雷击特性.. 12.7 环境噪声要求. 附录A(资料性)插板式OSU-OTN设备与SDH/MSTP联合组网功能要求. A.1插板式OSU-OTN设备与SDH联合组网功能要求. 16 A.2插板式OSU-OTN设备与MSTP联合组网功能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荆瑞泉、汤瑞、满祥银、张源斌、王雅琴、苏伟、周恒、王顺兴、霍晓莉、钱 玉彬、李允博、张金旗、刘佳琪.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YD/T XXXX-XXXX 基于光业务单元(OSU)的光传送网(OTN)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光业务单元(OSU)的光传送网(OTN)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网 络定位、设备功能模型、节点功能要求、接口适配要求、映射复用要求、同步要求、性能要 求、保护要求、物理特性要求、网元管理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OSU的OTN设备的开发、生产、检测和网络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2-2008电子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GB/T15941-2008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19286-2015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YD/T1238-200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T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YD/T1948.6-2012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第6部分:以太网保护 YD/T1990-2019光传送网(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YD/T2484-2021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OTN)设备技术要求 YD/T4506-2023接入型光传送网(OTN)设备管控技术要求 YD/TXXXX-XXXX光业务单元(OSU)技术要求 YD5083-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ETSIEN300019环境工程:用于电信设备的环境条件和环境测试(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E);Ea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sts for telemunications equipment)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准信息服务平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P:比特间插奇偶校验(BitInterleavedParity) C-VLAN:客户虚拟局域网(CustomerVLAN) EPL:以太网专线(Ethemet Private Line)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Ethernet Virtual PrivateLine) FE: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met) FlexO:灵活光传送网(FlexibleOpticalTransportNetwork) GCC:通用通信通路(Gener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met) GMP:通用映射规程(GenericMappingProcedure) GMP-OSU:光业务单元通用映射规程(Generic MappingProcedure-Optical Service Un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光业务单元(OSU)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ptical Service Unit (OSU)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202X 目次 前 A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 .5 4 缩略语 6 5 OSU层网络架构. . 9 5.1 OSU层网络概述.

6 5.2 信息结构 6 5.3 复用层次 .9 5.4 功能要求 10 6 OSU功能结构.. 10 6. 1 OSU帧结构. 10 6.2 OSU通用开销, 11 6.3 OSU映射开销. 18 6.4 OSU顿类型 18 7 OSU比特率. 24 7.1 基准速率 24 7.2 比特速率, 24 8 客户信号映射到OSU. 26 8.1 以太网映射, 26 8.2 CBR映射. 34 8.3 PRBS 测试信号映射 41 9 OSU复用 41 9. 1 OPU PB 结构. 41 9.2 传送周期和P值 OSTU 42 9.3 43 9.4 IDLE速率适配 43 9.5 OSU复用到OPU 44 10OSU无损带宽调整. 47 10. 1 无损带宽调整功能要求 47 10.2 带宽调整OAM帧 . 47 11OSU保护 48 11. 1 保护概述.

48 11.2 OSU SNCP 11保护 .48 11.3 保护倒换协议 .50 12OSU时钟同步, . 50 12. 1 概述 50 12.2 物理层时钟同步 12. 3 自适应时钟同步(可选) .51 II
附录A(资料性)OSU单帧模式穿通复帧模式组网场景, A.1通用描述 A.2穿通场景 59 A.3穿通组网节点要求 99 A.4穿通局限性 附录B(规范性)OSUPRBS测试功能. 附录C(规范性)无损带宽调整流程 55 C.1无损带宽调整流程.... 55 C.2保护场景无损带宽调整流程 58 附录D(规范性)OSU缺陷列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1
YD/T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伟、吴秋游、王雅琴、荆瑞泉、满祥银、李允博、汤瑞、李俊杰、龚雅栋、周 彦韬、董姗、柳晟、张源斌、许雷、张金旗、沈坚、王顺兴、陈江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AI
YD/TXXXX-202X 光业务单元(OSU)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传送网(OTN)网络中光业务单元(OSU)的技术要求,包括OSU网络架构、OSU功能结 构、OSU比特率、客户信号映射到OSU、OSU复用、OSU无损带宽调整、OSU保护和OSU时钟同步等.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OSU的OTN网络的设计、开发、生产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YD/T1299-2016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 YD/T1420-2005基于2048kbit/s系列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技术要求 YD/T1990-2019光传送网(0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YD/T2713-2014光传送网(0TN)保护技术要求 ITU-TG.707(2007)同步数字系列(SDH)的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 node interface for th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 ITU-T G.709(2020)光传送网(0TN)接口(Interfaces for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ITU-TG.806(2012)传输设备的特性-描述方法和一般功能(Characteristicsof transport equipment - Description methodology and generic functionality) ITUT G.873.1(2017)光传送网(0TN):线性保护(OpticalTransport Network(0TN):Linear protection) ITU-T G.8260(2022)分组网络中同步的定义和术语(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in packet networks) packet networks) ITU-TG.8275.1(2022)全网相位/时间同步的电信精确时间协议规范(Precisiontimeprotocol tele profile for phase/time synchronization with full timing support from the network) ITU-T0.150(1996)数字传输设备性能测量仪器的一般要求(Generalrequirements for instrumentation for performance measurenents on cdigital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EEE 802.3-2022 以太网标准(Standard for Ethernet)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光业务单元opticalserviceunit OTN网络中用于支持Mbit/s级及以上速率业务单元,该业务单元组成的层网络位于ODU层之上,0SU帧 长为192字节,顿结构包括开销区和净荷区.

3. 2 支路端口号tributary port number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240.01 CCS P07 Y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智慧多功能杆网关技术 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pole gatewaysbased on public telemunicationsnetwork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设备形态 5.1基本功能 5.2接口与协议要求 5.2.1北向接口 5.2.2南向接口 6技术要求... 6.1硬件性能要求 6.1.1环境要求 6.1.2耐腐蚀要求 6.1.3电磁兼容要求 6.2软件功能要求 6.2.1基本功能要求 6.2.2终端接入管理要求 6.2.3时间和定位要求 6.2.4高级功能要求 6.3安全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玉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 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虎、徐越、刘泰、周、任艳、孙越、闫亚旗、沈大为、杨自然、王乃峰、 殷庆、唐兴刚.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智慧多功能杆网关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智慧多功能杆网关设备形态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公用电信网的智慧多功能杆网关的研制和生产,其他智慧多功能网关也可以参考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7626. 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 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7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8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YD/T 1272. 4 光纤活动连接器第4部分:FC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智慧多功能杆网关intelligentmultifunctionalpolegatewaysbasedon public telemunicationsnetworks 对智慧多功能杆上挂载的终端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的网关,该网关具有连接杆内设备和公用电信网 的功能.

3. 2 对智慧多功能杆的相关配置和设备进行管理、控制、运行监测、数据运维的软件系统,可采集、存 储智慧多功能杆挂载设备的感知数据,监测杆和挂载设备的状态、告警、故障信息等,并可对挂载设备 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应用.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oAP约束应用协议(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YD/T XXXX-XXXX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PLC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OAP简单对象访间协议(SimpleObject Access Protocol)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5设备形态 5.1基本功能 智慧多功能杆应用系统架构包括终端设备层、接入汇聚层、网络传输层和平台应用层4层,系统架 构如图1所示.

平女皮 智量多功能杆管班干台 用层 会共电信网/专间 换 图1智慧多功能杆系统架构图 智慧多功能杆网关应具有如下功能: a)网关应具备基础计算能力,可关联多个终端设备,根据多个关联终端设备检测到的状态信息, 判断并执行可配置的操作.

b) 网关可通过有线光纤、无线4G/5G上联至管理平台,有线、无线上联端口网络传输应具多发、 备份、容错设计,网络故障时可自动切换传输通道.

5.2接口与协议要求 5.2.1北向接口 北向接口作为网关与公用电信网或专网之间的接口,具体要求如下: a)采用有线方式时应采用光纤接口,采用无线方式时应安装4G或5G通信模组:光纤接口宜采用SC 或FC型连接器接口; b)应具备多发、有线无线余、容错设计宣有线环网余,网络故障时可自动倒换接入网络; c)应具有良好的协议兼容性并具备一定协议转换功能,应支持HTTP、SOAP、MQTT、CoAP等主流协 议.

5.2.2南向接口 南向接口作为网关与所连接终端之间的接口,具体要求如下: a)接口数量和类型应依据终端设备数量和类型确定,包括光纤接口、RJ45网口、RS485接口、RS232 接口、AI/AO接口、DI/DO接口、USB接口等物理层接口.

其中,光纤接口宜采用符合YD/T 1272.4要求的FC型连接器接口:宜有一定数量的RJ45网口支持POE供电:宜为后期扩展安装其 他终端设备预留物理接口,暂不使用的接口应使用适当的方式做防尘防水保护:宜选择CAN接 口、PLC接口等扩展接入能力: b)应支持各种链路接入协议转换成ETH链路,如将RS485、RS232、DI/D0等接口传送的信号和数据 转换成ETH链路,连接回传网络,转发给上层管理平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50 CCS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接入网切片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licing equipments in access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0LT支持切片要求. 5.1基本要求.. 5.2MAC地址表要求 5.3二层转发能力.. 5.4二层转发隔离功能.

5.5环路检测功能.

5.6生成树功能... 5.7流量控制功能. 5.8链路聚合功能. 5.9VLAN要求.

5.10 QoS. 5. 11 HQoS... 5.12ONU设备认证功能, 5.13ONU绑定功能 5.14报文过滤和抑制.. 5 5.15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5.16组播业务要求. 6ONU支持切片要求. 6.1基本要求.. 6.2二层转发能力. 6.3VLAN要求 6.4 QoS.. 6. 5 HQoS.... 7切片管理要求.

7.1切片配置管理.

7.2切片性能管理.

7.3切片故障管理.

7.4切片安全管理.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接入网切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预计如下: 一一接入网切片总体技术要求: 一接入网切片设备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接入网切片YANG模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洁、刘谦、杨跃强、张晨、邵岩、吴徐明、李俊玮、吕志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 接入网切片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支持资源切片和业务切片的光线路终端(OLT)设备和光网络单元(ONU)设备的以太 网功能、虚拟局域网(VLAN)功能、服务质量(QoS)、组播业务及切片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支持切片功能的接入网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的研制和生产,专用 电信网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2275接入网技术要求-宽带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YD/T3757接入网技术要求支持网络切片的光线路终端(0LT) YD/TXXXX接入网切片总体技术要求 IEEE 802.1ad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文件4:提供商桥(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 Amendment 4: Provider bridges) IEEE 802.1D局域网和城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桥(Local 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Bridges) IEEE 802.1Q 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otworks) IEEE 802.3 IEEE以太网标准(IEEE Standard for Ethernet) IETF RFC 223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V2(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 IETF RFC 2710 IPv6的组播侦斯发现(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MLD)for IPv6) IETF RFC 2933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的管理信息库(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MIB) IETF RFC 3019 IPv6组播侦听发现协议的管理信息库(IP Version 6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for The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Protoeoi) IETF RFC 337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V3(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 IETF RFC3810 IPv6的组播侦听发现版本2(MLDv2)(MulticsstListener Discovery Version 2 (MLDv2) for IPv6) 3术语和定义 YD/TXXXX《接入网切片总体技术要求》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Access Server) C-VID:用户虚拟局城网标识(Customer 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Identifier) CVLAN:用户虚拟局域网(Customer VirtualLocalArea Network)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EPON: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GEM:GPON 封装模式(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oE:以太网上的IP协议(IP over Ethernet) IPTV:互联网电视(Internet ProtocolTelevision) IPv6oE:以太网上的IPv6协议(IPv6over Ethernet) LLID:逻辑链路标识(LogicalLink Identifier) LOID:逻辑光网络单元标识(LogicalONUID)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IB: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LD:组播监听发现(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MSTP:多生成树协议(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ND:邻居发现(Neighbor Discovery) NSI:网络切片实例(Network slice instance)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 OMCI:ONU管理控制接口(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Interface)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Network) PPPoE:以太网上的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over Ethernet)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CB:单拷贝广播(Single Copy Braodcast) SN:序列号(SerialNumber) SSID: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 S-VID:业务虚拟局域网标识(Service 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 Identifier) SVLAN:业务虚拟局域网(Service 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 TDM: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 TOS: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PID:标签协议标识(TagProtocolIdentifier)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 Network)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50 CCS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测试方法基于PON 设备YANG模型的控制器南向接口 Test method for SDN bas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Southbound interface of controller based on PON equipment YANG model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测试配置... 8 6NETCONF接口功能测试 6 6.1管理通道建立测试 9 6.1.1测试目的 6 6.1.2测试配置 6.1.3测试步骤 6.1.4预期结果 6.2查询功能测试 9 6.2.1测试目的 6.2.2测试配置 10 6.2.3测试步骤 10 6.2.4预期结果 10 6.3过滤查询功能测试 10 6.3.1测试日的 10 6.3.2测试配置 .10 6.3.3测试步骤 6.3.4预期结果 10 6.4配置编辑功能测试 10 6.4.1测试目的 10 6.4.2测试配置 10 6.4.3测试步骤 10 6.4.4预期结果 6.5配置更改丢弃功能测试 6.5.1测试目的 11 6.5.2测试配置 11 6.5.3测试步骤 11 6.5.4预期结果 11 6.6配置数据区锁定和解锁功能测试 .12 6.6.1测试目的 12 6.6.2测试配置 12 6.6.3测试步骤 12
YD/T XXXXX-2021 6.6.4预期结果 1 6.7配置保存功能测试 12 6.7.1测试目的 13 6.7.2测试配置 13 6.7.3测试步骤 13 6.7.4预期结果 7PON设备系统YANG模型测试 13 7.1设备系统查询测试 13 7.1.1测试目的 13 7.1.2测试配置 7.1.3测试步骤 .. 13 7.1.4预期结果. .13 7.2设备系统时间配置测试 13 7.2.1测试目的 13 7.2.2测试配置 14 7.2.3测试步骤 14 7.2.4预期结果 14 8PON设备硬件YANG模型测试 14 8.1硬件资源查询测试 14 8.1.1测试目的 14 8.1.2测试配置 14 8.1.3测试步骤 14 8.1.4预期结果 14 8.2硬件资源变更查询测试 14 8.2.1测试目的 14 8.2.2测试配置 .15 8.2.3测试步题 15 8.2.4预期结果 15 8.3硬件资源重启测试 8.3.1测试目的 15 8.3.2测试配置 16 8.3.3测试步骤 16 8.3.4预期结果 16 9PON设备GPONYANG模型测试 16 9.1GPONONU认证测试 16 9.1.1测试目的 16 9.1.2测试配置 16 9.1.3测试步骤 . 16 9.1.4预期结果 9.2 GPON ONU 上行 DBA 测试 17 9.2.1测试目的 17 9.2.2测试配置 17 9.2.3测试步骤 17 9.2.4预期结果 17 11
YD/T XXXX-202X 9.3GPONONU状态查询测试 81 9.3.1测试目的 18 9.3.2测试配置 18 9.3.3测试步骤 .18 9.3.4预期结果 10PON设备EPONYANG模型测试 10.1EPONONU认证测试 18 10.1.1测试目的 ..18 10.1.2测试配置 10.1.3测试步骤 10.1.4预期结果 18 19 10. 2 EPON ONU 上行 DBA 测试 ..19 10.2.1测试目的 19 10.2.2测试配置 10.2.3测试步骤 19 10.2.4预期结果 10.3EPONONU状态查询测试 .20 10.3.1测试目的 .20 10.3.2测试配置 20 10.3.3测试步骤 20 10.3.4预期结果 20 11PON设备VLANYANG模型测试 ..20 11.1基于以太网帧封装协议的VLAN功能测试 11.1.1测试目的 20 11.1.2测试配置 21 11.1.3测试步骤 21 11.1.4预期结果 21 11.2VLAN转换测试 .21 11.2.1测试目的 11.2.2测试配置 ..21 11.2.3测试步骤 .21 11.2.4预期结果 .22 12 PON设备 QoS YANG 模型测试 22 12.1业务流限速测试 22 12.1.1测试目的 22 12.1.2测试配置 22 12.1.3测试步骤 22 12.1.4预期结果 22 12.2SPWR混合优先级调度测试 .23 12.2.1测试目的 12.2.2测试配置 23 12.2.3测试步骤 23 12.2.4预期结果 .23 I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50 CCS M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接入网切片YANG 模型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based on SDN-YANG model for accessnetwork slicing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切片接口要求. 6SDN控制器北向接口. 7SDN控制器南向接口.. 8ONU接口切片管理数据模型 附录A(规范性)YANG模型文件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接入网切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预计如下: 一一接入网切片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接入网切片设备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接入网切片YANG模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晨、陈洁、杨跃强、曹小波、郑好棉、梁凡、邵岩、何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接入网切片YANG模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宽带接入网中切片相关的SDN控制器北向接口YANG模型及 切片管理操作、SDN控制器南向接口YANG模型及切片操作、光网络单元(ONU)接口切片管理数据模型等.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支持切片功能的接入网设备、接入网控制系统和切片管理平台的研 制和生产,专用电信网也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3963-2021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技术要求0LT设备 YD/T4476-2023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基于PON设备YANG模型的控制器南向接口 BBF TR-383接入网通用YANG模块(Common YANG Modules for Access Networks) BBF TR385ITU-T无源光网络YANG模型(ITU-T PON YANG Modules) IETF RFC 6991 公共 YANG 数据类型(Common YANG Data Types) IETF RFC 7223 接口管理的YANG数据模型(YANG Data Model for Interface Management) IETF RFC 7950 YANG 1.1数据建模语言(The YANG 1.1 Data Modeling Language) IETF RFC 8040 RESTCONF协议(RESTCONF Protoco1) IETF RFC 8259 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SON)数据交换格式(The JavaScript ObjectNotation (JSON) Data Interchange Format) IETF RFC 8446 传输层安全(TLS)协议1. 3版(The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Protocol 唯信息服务平台 Version 1.3)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BF:宽带论坛(Broadband Forum) D-NET:专用网络(Dedicated-Network) NSI:网络切片实例(Network slice instanc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50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控制器 SDN bas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Controller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02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接入网SDN控制器网络定位, 5控制器功能架构要求.

6接口要求.... 7网络功能要求. 7.1设备管理. 7.2业务配置. 7.3告警管理. 7.4性能管理. 8系统功能要求. 8.1日志管理. 8.2安全管理. 8.3备份. 9部署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2021 前言 的规定起草.

一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总体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OLT设备; 一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控制器: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基于PON设备YANG模型的控制器南向接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子尧、梁真铭、汤健、曹小波、徐云平、霍小冀、孙仁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202X 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控制器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控制器的架构、网络功能、系统功能、接口和部署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支持SDN的接入节点及下挂CPE设备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4475-2023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 YD/T4476-2023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基于PON设备YANG模型的控制器南向接口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NETCONF 一种简单的基于RPC的机制进行NETCONF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客户端一般是一个 运行在网络/网元管理器上的脚本或APP:服务器一般是被管网元.

NETCONF的客户端和服务 器均可发起会话.

[来源:YD/T3827-2021] 3. 1. 2 YANG 信 一种抽象的数据模型语言.

NETCONF用YANG米模型化配置和状态数据.

服务平台 [来源:YD/T3827-2021] 3.1.3 遥测telemetry 一项远程从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上高速采集数据的技术.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 CPE: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180 CCS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家庭网络的宽带业务体验和网络性能 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broadband service experience and network performancedata acquisition oriented tohomenetwork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体要求.. 5.1概述 5.2用户拨测系统. 5.2.1概述... 5.2.2采集功能模型. 5.3业务体验KPI采集系统. 5.3.1概述...... 5.3.2业务监测点的功能参考模型. 5.3.3业务监测点的采集说明. 5.4网络性能数据采集系统. 6用户拨测系统技术要求..

6 6.1概述.... 6 6.2软件接口. 6.3采集协议. 6.4消息参数. 6.5设备要求. 14 6.5.1平台要求.. 14 6.5.2终端要求. 15 6.6管理维护. 15 7业务体验KPI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15 7.1软件接口. 15 7.2采集协议. 15 7.2.1S接口. 15 7.2.1.1.采集协议 15 7.2.1.2.基于gRPC传输协议推送数据. 7.2.1.3.基于UDP传输协议推送数据, 17 7.2.2N2接口 18 7.3数据格式.. 81 7.3.1总体说明. 18 7.3.2DNS类型上报数据格式 61 7.3.3TCP类型上报数据格式 6] 7.3.4UDP类型上报数据格式,
YD/TXXXX-XXXX 7.3.5RTP类型上报数据格式. 7.3.6HTTP/HTTPS类型上报数据格式 7.4周期要求. 7.5设备要求. 7 7.6管理维护. 8网络性能数据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8.1软件接口. 8.2采集协议 8.3数据格式. 8.4采集周期要求. 8.5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面向家庭网络的宽带业务体验和网络性能》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预 计如下: 一一面向家庭网络的宽带业务体验和网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一一面向家庭网络的宽带业务体验和网络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一面向家庭网络的宽带业务体验和网络性能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芳、程强、史航、侍芯蕊、丁海、任灿、熊伟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50 CCS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 数据采集和通 用数据模型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ance of access network-Data collectionand datamodel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接入网数据采集与模型概述.

5接入网数据模型... 5.1网络设备数据.. 5. 1. 1 基本数据.

5.1.2 性能数据.

5.1.3 流量数据. 5.2管理系统数据. 14 5.2.1 基本数据. 14 5.2.2 设备和终端存量数据. 16 5.2.3 性能数据. 20 5.2.4 告警数据. 26 5.3运营业务系统数据.. 27 5.3.1 客户业务数据. 27 5.3.2 客服数据. .28 5.3.3 工单数据 87 5.4端侧数据. 5. 4. 1 端侧设备基本数据.

82 5.4.2 端侧设备性能数据: 29 5.5外部数据 30 5.5.1 时空数据. 5.5.2 仪表数据. 31 参考文献. 服务平台 35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接入网智能运维”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系列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一基于人工智能的接入网运维和业务智能化场景与需求; 一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总体: 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数据采集和通用数据模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姿杉、程强、郑好棉、韵湘、徐佳琪、史航、王芳、何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YD/T XXXXXXXX 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数据采集和通用数据模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所需的数据来源、数据分类、数据模型及对应的数据采集协议等.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宽带接入网运维系统智能化中的数据采集与应用,专用电信网也可 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测试曲线testcurve OTDR监测光纤的光纤通道后向散射信号曲线.

[来源:YD/T3013-2016,3.1]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P:接入点(Access Point) API: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 APP:应用(APPlication) BIP:比特交织的奇偶校验(BitInterleaved Parity) BSS: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 Support System) 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EMS: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EC: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TP:文件传送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TR:光纤到房间(Fiber toThe Room)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 Tele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KPI: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QI:关键质量指标(Key QualityIndicators) MDU:多住户单元(Multidwellingunit) MFU:光纤到房间主设备(Main FTTRUni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50 CCS M 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总体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ce operation &maintenance for access network-General requirement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术语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接入网智能运维需求.. 4.1接入网智能运维需求. 4.2接入网智能运维主要场景.. 5接入网运维智能化逻辑功能框架.. 5.1功能框架.

5.2智能域.. 5 5.3数据域. 5.4应用域 6运维智能化参考流程. 6 6.1流程概述.

6 6.2感知阶段 6.3分析阶段. 6.4决策阶段.

6.5执行阶段. 7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模型要求 8 7.1智能能力的生成和更新. 8 7.2运维智能能力服务... 8 8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数据要求.

8.1接入网智能运维数据来源. 8.2数据类型....... 8.3数据接口和协议.. 8.4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01 参考文献... 11
XX/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是“接入网智能运维”系列标准之一,该标准系列的名称和结构预计如下: 一一基于人工智能的接入网运维和业务智能化场景与需求 一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总体 一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数据采集和通用数据模型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 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强、刘谦、刘姿杉、李俊玮、郑好棉、吕志华、史航、胡蕾雅、朱剑、余运 南、姚家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YD/T XXXXXXXX 接入网运维智能化技术要求总体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接入网运维智能化的需求、逻辑功能框架和参考流程、功能和模型要求、数据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宽带接入网运维系统智能化的研发、应用,专用电信网也可参考使 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术语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l 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通常被视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利用模型和系统的功能进行通常与人类智力相 关的活动,如学习和推理.

[来源:ISO/IEC2382-28] 3.1.2 Al模型artificialintelligencemodel 通过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数据上进行学习所获得的模型.

在本文件中也简称为模型.

[来源:ITU-TY.3172] 3. 1. 3 模型生命周期modellife cycle 通过AI模型从建立到应用的全过程,一般包括训练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验证、 模型应用、模型维护等阶段.

3.1. 4 数据脱敏 data masking 对数据中蕴含的某些敏感信息通过匿名化、变形等操作,实现对敏感信息的删除或隐藏.

3.1.5 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enhanced synchronous ethernet equipment cloc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 目次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仪表测试配置要求 频率准确度测试 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测试 噪声产生测试. 8. 1 漂移产生测试 8.2 抖动产生测试 噪声容限测试. 9. 1 漂移容限测试. 9. 2 抖动容限测试 10 噪声传递测试 II 相位瞬变测试.. 12 保持性能测试. 13 时钟功能结构测试. 14 SSM功能测试. 15 操作维护管理(OAM)功能测试 15. 1 故障管理功能测试. 15.2 性能监测功能测试. 附录A(规范性)适用于一级漂移容限测试的正弦测试信号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夏光时间技 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曙方、胡昌军、徐勇放、缪新育、潘峰、朱浩、韩柳燕、杜希、吕京飞、罗 彬、林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的测试方法,包括频率准确度、牵引入和牵引出 范围、噪声产生、噪声容限、噪声传递、相位瞬变、保持性能以及时钟功能结构、SSM功能、 操作维护管理功能等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的传输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900-1997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 YD/T1299-2016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 YD/T2551-2013基于分组网络的频率同步网技术要求 YD/T3405-2018基于分组网络的同步网操作管理维护(0AM)测试方法 YD/TXXXX-XXXX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技术要求 ITU-TG 8264 通过分组网络分配定时信息(Distribution of timing information through packet networks)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U:不可用(DoNotUse) eEEC: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enhanced synchronous Ethernet Equipment Clock) ePRC:增强型基准参考时钟(enhanced Primary Reference Clock) ePRTC:增强型基准主时间设备(enhanced Primery Reference Time Clock) MTIE: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aximm TimeInterval Error) MIN:城域传送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 OAM: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 PRC:全国基准时钟(Primary Reference Clock) PRTC:基准主时间设备(Primary Reference Time Clock) QL:质量等级(Quality Level) SSM:同步状态消息(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 SSU-A:同步供给单元_二级节点时钟(primary level SSU) SSU-B:同步供给单元_三级节点时钟(secondary 1eve1SSU) STM:同步传送模块(SynchronousTransport Module) TDEV:时间偏差(TimeDeviation)
YD/Txxxx-xxxx TLV: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 5 仪表测试配置要求 用于测试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的仪表应满足表1的配置要求.

表1用于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设备测试的仪表配置要求 序号 测试仪表 配置要求 1. 频率基准源 具备2048kHz、2048kbit/s、10MHz等输出接口,频率准确度应优于 ±1. 0E11.

至少具备1GbE同步以太、2048kHz、2048kbit/s或10MHz频率测试 接口,抽样率不低于30Hz,支持SSM输入解析和输出,支持基本和增 2. 频率测试仪 强的质量等级(QL)并支持扩展的QLTLV.

支持漂移产生和抖动产生 测试,支持频率加偏,支持在输出频率上叠加规范要求的噪声或单频 正弦相位变化信号,能够测量通带内相位变化增益,具备评价测试结 果的漂移产生、相位瞬变、保持等规范模板.

支持SSM输入解析和输出,支持基本和增强的质量等级(QL)并支持 3. 传输分析仪 扩展的QLTLV.

能接受外时钟同步(2048kHz、2048kbit/s),支持 同步以太、STM-N等同步接口,能产生和测试2048kHz、2048 kbit/s、 STM-N、1GbE同步以太等接口的抖动信号.

可选支持MTN同步接口.

6 频率准确度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的输出频率准确度 测试依据 YD/TXXXX-XXXX《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技术要求》第6章 测试仪表 频率基准源、频率测试仪 测试配置 成网步以太接口 外时钟 eEEC设备 频率 报车步号 频率 测试仪 基准源 图1频率准确度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 a) 按照图1搭建测试配置; b) 配置eEEC设备时钟工作状态为自由运行状态; c) 通过频率测试仪测试eEEC设备时钟定时输出信号的频偏,测试时长至少 1h.

预期结果 eEEC设备时钟的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土4.6ppm.

注意事项 无 7 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增强型同步以太设备时钟的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 测试依据 YD/TXXXX-XXXX《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技术要求》第7章 测试仪表 频率基准源、频率测试仪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20 CCS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100ns量级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 100ns level high accuracy tim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nchronization (报批稿)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200X 目次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100ns量级时间同步要求.. 6100ns量级时间同步组网要求 6.1时间同步组网总体原则. 6.2时间同步网与频率同步网的关系. 6.3参考源设置原则... 6.4时间同步路径组织原则. 7100ns量级时间同步性能要求. 7.1概述.... 7.2时间同步网的性能指标分配 8100ns量级时间同步传送技术 8.1时间同步实现技术. 8.2局间时间传送技术., 8.3局内时间分配技术. 9100ns量级时间同步接口要求. 9.1概述. 9.2PTP时间接口要求 10100ns量级时间同步网络可靠性要求 10.1时间源头的可靠性要求. 10.2时间同步设备及时间链路设置要求 10.3时间同步设备余配置要求.. 10.4时间参考源选择要求. 11100ns量级时间同步相关设备基本要求.. 11.1时间同步设备基本要求.... 11.2承载设备时间同步基本要求.. 11.3被同步设备时间同步基本要求. 附录A(资料性)工程可实施性要求. 10 附录B(资料性)影响时间传送精度的关键因素.
YD/TXXXX-2XXX 附录C(规范性)PTP协议及BMC算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200X 前言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缪新育、胡昌军、韩柳燕、潘峰、李曙方、陆荣舵、吕京飞、张贺、 陈朝辉、罗彬、赵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同步网术语和定义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s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 目次 前 引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1 基本概念 3.2 同步方法, 3.3 同步网络 3.4 同步相关接口 3.5 时钟工作状态 3.6 时钟性能参数 3.7 频率同步设备/模块 3.8 时间同步设备/模块 3.9 测量表征.

附录A(资料性)缩略语, 参考文献. 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UT斯达康通 讯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曙方、胡昌军、吕京飞、缪新育、潘峰、程华、罗彬、方友样、王跃、张宏 俊、王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XXXX 引言 同步网相关标准涉及众多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术语和定义因语境不同,或因技术演进的原因,在不 同时期、不同标准中,其名称或内涵或有不同,在实际使用中容易混淆,本文件对同步相关术语和定义 做出统一规范,以期更准确地反映当前同步技术发展情况,同时方便技术人员对同步相关标准的理解和 使用.

为方便使用,附录A同时给出了同步网领域常用的缩略语.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I
YD/Txxxxxxxx 同步网术语和定义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同步网的基本概念,以及同步方法、同步网络、同步相关接口、时钟工作状态、时钟 性能参数、频率同步设备/模块、时间同步设备/模块、测量表征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同步网络及设备的研究、开发、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基本概念 3.1.1 频率同步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相关节点定时信号之间的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其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 平均速率出现.

注:在数字通信网中,通信设备在信号发送端发送数字脉冲信号时将脉冲放在特定的时障中,而接收端需要在特定 的时刻将该脉冲提取出来,以保证发送端和接收端正常通信.

频率同步用以保持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频率一致, 是双方能正常通信的前提条件.

3.1.2 相位同步phase synchronization 相关节点都可以在同一时刻(精度要求范围内)获得参考定时信号的标志性信息点,即指与参 考定时信号相位对齐的过程.

注:相位同步补偿了与参考相位间固定的相位差,这与频率同步不同,后者允许与参考相位间存在任意的、未知的 固定相位差.

3.1.3 时间同步time synchronization 相关节点使用相同的时标及历元,并在时间刻度上对齐(精度要求范围内) 3.1.4 时钟同步clock synchronization 通常指频率同步,也可是频率同步与时间同步的统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