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92 页)

ICS 27.100 F25 备案号:J1454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111-2012 代替DL/T5111-200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pecificationsforconstructionsupervisionof hydroelectricandwaterresourcesprojects 2012-08-23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Specificationsfor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f hydroelectric and water resources projects DL/T 5111-2012 代替DL/T5111-2000 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2年12月1日 2013北京
DL/T5111-2012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 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要 求,由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水电建设监理分会组织,在《水电水利 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T5111-2000)的基础上修订.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T5111-2000)(以下 简称原规范)修订中,按2000年以来新颁布的工程建设管理法 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充实了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中 关于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监督、施工环境保护监督、工程 验收等内容.

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监理工 作准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施工安全与施工环 境保护监督、合同工程费用管理、合同商务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监理协调、工程项目合同验收、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监理工作、 其他.

本规范对原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原规范中“1范围”、“3总则”、“4一般规定”合并 其他未修改的章节号依次相应前移.

(2)原规范“5监理工作准备”中5节内容重新梳理后调整 为“3监理工作准备”中的3节,各节名相应进行了变更.

工工,实吾工9,中() 量控制”,增加了“4.6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驻厂监造”.

(4)原规范“7工程进度控制”中4节内容重新梳理后调整 为“5工程进度控制”中的3节,各节名相应进行了变更,并增 加了“5.4合同工期管理”.

DL/T 5111-2012 (5)原规范“8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中2节内容扩展为“6 施工安全与施工环境保护监督”中的3节,各节名相应进行了变 更,并增加了“6.3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在相应节、条款中增 加了“水土保持监督”内容.

(6)原规范中“9工程合同费用控制”调整为“7合同工 ,, 目支付”条款.

回号8,回0,中() 管理”.

工6,工,中(8) 理”,并增加了“9.3设计文件管理”.

目,工回,中() 合同验收”,并增加了“11.5峻工图与峻工工程量审查”.

(10)删除了原规范中“附录A监理程序框图”,对原规范 工程监理工作常用表格式”.

(11)增加了“本规范用词说明”.

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范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设监理协会水电建设监理分 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建设监理中心(湖北)、中国水利水电 建设工程咨询中南公司、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 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北 京公司、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集团项 目管理有限公司、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江三峡 集团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祁宁春、杨浦生、陈东平、孙玉生、 沈一鸣、王平稳、董晓伟、胡乡原、黄毅、汪毅、罗长利、李俊、 孙晓博、周钧平、马树清、赵雄飞、黎山.

IⅡ
DL/T5111-2012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毛亚杰、陈明惠、钱有锐、许松林、 龙件开、徐培基、谢小平、王岩、王宁、王琪、刘经迪、谢少权、 朱忠荣、马方平、刘平、杨存龙、楚跃先、蒋涛、翟伟锋、但云贵、 吴红梅、李本红、邵志范、陈维春、白云贵.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53.020.99 CCSJ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849-2024 代替 GB/T25849-2010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Mobileelevating workplatforms- Design calculations.safety requirementsand testmethods (ISO 16368:2010 MOD) 2024-03-15发布 2024-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5849-2024 目 前言 H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 8 4.1合规性 8 4.2结构和稳定性计算 8 4.3底盘和稳定器 18 4.4伸展结构 23 4.5伸展结构的驱动系统 26 4.6工作平台 31 4.7控制装置 34 4.8电气设备 35 4.9液压系统 36 4.10液压缸 38 4.11安全装置 43 5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施验证 .... 44 5.1检查和试验 44 5.2型式试验 52 5.3出厂试验 52 6使用信息 . 53 6.1一般要求 53 6.2使用说明书 53 6.3标志. 53 附录A (资料性) MEWP在风速大于12.5m/s(蒲福风级6级)情况下的使用 57 附录B(资料性) 标记示例 58 B.1挂点标记 58 B.2辅助系统位置标记 59 附录C(规范性) 钢丝绳传动系统的计算 60 C.1概述 60 C.2钢丝绳传动系统的计算 60 C.3最小钢丝绳直径的计算, 61
GB/T 25849-2024 C.4钢丝绳卷筒、钢丝绳滑轮和补偿滑轮直径的计算 61 C.5钢丝绳传动系统的效率 64 附录D(资料性) 计算示例:钢丝绳传动系统 66 D.1方法. 66 D.2钢丝绳卷筒、钢丝绳滑轮和静滑轮直径的计算 69 附录E(资料性) 路缘石试验计算 .... 71 E.1概述.. 71 E.2系数z的推导 ... 72 附录F(规范性) 使用说明书 74 F.1概述. ... 74 F.2操作说明 74 附录G(规范性) 无线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的附加要求 76 G.1一般要求 76 G.2控制限制 76 G.3停止 76 G.4串行数据通信 76 G.5使用多个操作控制站 76 G.6电池供电的操作人员控制站 76 G.7接收器 77 G.8警告 77 G.9使用信息 77 附录H (资料性) 危险列表 78 附录I(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16368:2010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82 附录)(资料性) 本文件与ISO16368:2010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91 参考文献 93 图1重要术语的图示 图2额定载荷一人员 10 图3最大倾翻载荷和力组合示例 ... 14 图4载荷图谱系数 18 图5型式2和型式3MEWP最大制动距离 21 图6 正常运行下的液压缸压力(液压缸处于压缩状态) 39 图7正常运行下的液压缸压力(液压缸处于拉伸状态) 39 图8密封件失效时的液压缸压力 40 图9正常运行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双液压缸 41 图10压缩状态下有一条管路堵塞的双液压缸 42 图11防坠落挂点试验 46
GB/T 25849-2024 图12静载试验 47 图13型式2和型式3MEWP的动载试验 48 图14带载荷位置的型式2和型式3MEWP的动载试验 49 图15超载试验 51 图16调平标准示例 ... 56 图B.1仅用于区域限制挂点的标记示例 58 图B.2月 用于区域限制和防坠落挂点的标记示例 . 58 图B.3 挂点最多使用人数的挂点标记示例 . 58 图B.4辅助系统位置标记示例 59 图C.1偏转角 62 图C.2相同/相反方向的挠度 63 图C.3滑轮组 65 图D.1情形1 67 图D.2情形2 68 图D.3确定单条钢丝绳的交变弯曲应力的数量以确定缩回/伸出伸展结构的滑轮和卷筒直径 (见表D.3) 70 图E.1 遇到障碍物前的MEWP 71 图E.2 遇到障碍物时的MEWP 72 图E.3势能 72 图E.4系数z 73 表1稳定性计算中载荷和力的方向及其组合的示例[见图3a)~d)] 12 表2控制装置 23 表C.1按运行时间分类的传动组别 60 表C.2绞捻钢丝绳的系数c 61 表C.3系数h 62 表C.4系数h2 63 表C.5滑轮组的效率 65 表D.1安全系数 68 表D.2Dmin/dmn比值 69 表D.3w值 ........ 70 表H.1危险列表 78 表1.1本文件与ISO16368:2010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82 表J.1本文件与ISO16368:2010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91 m
GB/T2584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5849一2010《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与 GB/T25849一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0年版的第1章); 一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0年版的第3章); 一增加了最小额定载荷为120kg(见4.2.1); 一增加了动态稳定性要求(见4.2.3.6); 一增加了应力集中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见4.2.4.2.4); 一更改了底盘倾斜度的要求(见4.3.2 2010年版的5.3.2); 一更改了支腿稳定器的支脚盘的要求(见4.3.6.2010年版的5.3.6); 一增加了浮动桥的锁定或控制系统的要求(见4.3.14); 一删除了操作位置人员的防护装置相关要求(见2010年版的5.3.18); 一更改了脱轨和防止脱轨的要求(见4.3.23.2010年版的5.3.23); 一删除了倾斜桅杆的要求(见2010年版的5.4.3); 一更改了卷入和剪切要求(见4.4.3.2010年版的5.4.4); 一更改了伸展结构的速度要求(见4.4.5.2010年版的5.4.6); 一更改了驱动的制动系统的部分要求(见4.5.1.6.2010年版的5.5.1.6); 一更改了承载钢丝绳抗拉强度的最大值(见4.5.2.2.2010年版的5.5.2.2); 一更改了卷筒和滑轮槽的要求(见4.5.2.13.2010年版的5.5.2.13); 一更改了工作平台水平度的要求(见4.6.1 2010年版的5.6.1); 一增加了工作平台材料要求(见4.6.2); 一更改了护栏(保护)系统的要求(见4.6.3.2010年版的5.6.2); 一增加了挂点要求(见4.6.4); 一更改了护栏出入口的要求(见4.6.5.2010年版的5.6.3); 一更改了出入爬梯的要求(见4.6.8.2010年版的5.6.6); 一更改了用非导电材料制成的工作平台要求(见4.6.16.2010年版的5.6.14); 一增加了降噪要求(见4.6.17); 一更改了控制装置要求(见4.7.2010年版的5.7); 一增加了电磁兼容性要求(见4.8.6): 一增加了计时器要求(见4.8.7): 一更改了软管和接头的破断强度的要求(见4.9.3.2010年版的5.9.3): 一删除了“软管连接不正确”要求(见2010年版的5.9.11); 一增加了动态防坠落挂点试验(见5.1.4.2); 一更改了稳定性试验(见5.1.4.3 2010年版的6.1.4.2); 一更改了超载试验(见5.1.4.4 2010年版6.1.4.3): 一增加了车载式MEWP超载和稳定性试验、出厂检验(见5.1.4.5和5.3.2); 一更改了使用说明书要求(见6.2.2010年版的7.2); 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60 CCS M 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 (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5G digital cellmobile munications network OMC-Rmeasuremen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 -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OMC-R测量报告总则. 6.OMC-R测量报告数据定义 6.1.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 6.2.测量报告数据类型.

6.3.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6.3.1.NR服务小区的SSB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6.3.2.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NR小区的SSB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6.3.3.NR服务小区的SSB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6.3.4.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NR小区的SSB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6.3.5.NR服务小区的SSB参考信号信噪比 6.3.6.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NR小区的SSB参考信号信噪比. 6.3.7.NR服务小区的时间提前量 6.3.8.NR服务小区的UE发射功率余量. 6.3.9.gNB侧天线水平到达角. 6.3.10.gNB侧天线垂直到达角... 6.3.11.UE上行丢包率.... 6.3.12.UE下行丢包率..... 10 10 6.3.13.NR服务小区载波号. 10 6.3.14.NR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识别码... 10 6.3.15.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NR邻区载波号 6.3.16.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NR物理小区识别码. 6.3.17.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6.3.18.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LTE小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12 6.3.19.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LTE邻区载波号. 6.3.20.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LTE物理小区识别码 12 6.3.21.UE接入NR服务小区的PLMN... 6.3.22.NR服务小区用户占用的SSB波束号.... 13 6.3.23.NR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最强的SSB波束号 13 7.OMC-R测量报告数据格式要求.. 7.1.总则..... 13 7.2.测量报告文件命名规则...... 7.3.XML文件格式. 7.3.1.XML文件结构图. 7.3.2.标签说明.. 14 7.3.2.1.xml标签属性... 7.3.2.2.fileHeader 标签属性 15 7.3.2.3.gNB标签属性 . 15 I
YD/T xxxx XXX3 7.3.2.4.measurement 标签属性 7.3.2.5.object标签属性 7.3.3.标签说明字符集限定 7.3.4.测量报告样本数据Schema定义. 8.OMC-R测量报告文件生成要求 8.1.文件及数据要求. 8.2.存储要求... 8.3.时延要求. 8.3.1.宏基站时延要求. 8.3.2.小基站时延要求. 8.3.2.1.南向时延要求. 8.3.2.2.北向时延要求.. 附录A(资料性)MRO文件格式样例 附录B(资料性)MRE文件格式样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媛、苏翰、胡亚希、卢韦平、王东洋、李德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用户驻地设备通用管理北向接口网络 资源模型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Resource Model Of 5G CPE General Management North-Bound Interfac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5GCPE的资源模型的定义 5.1概述 2 5.25GCPE资源模型的结构 ..2 65GCPE的配置资源模型 .3 6.15GCPE系统资源资源.

6.25GCPE上联口配置参数模型 4 6.35GCPE下联口配置资源模型 .8 75GCPE的性能参数模型. 7.15GCPE系统性能资源... .8 7.25GCPE上联口性能参数模型 ..9 7.35GCPE下联口性能参数模型 .13 85GCPE的故障参数模型.. .13 8.15GCPE故障参数模型概述.

.13 8.25GCPE的支持告警列表模型. ..13 8.35GCPE的当前告警列表模型.

..13 8.45GCPE的历史告警列表模型. .14 8.55GCPE的即刻上报告警列表模型 .15 8.65GCPE的延迟告警列表模型 15 95GCPE的操作维护相关的资源模型 ... 9.15GCPE操作维护相关的模型概述 ..16 9.25GCPE的日志管理相关的资源模型, 息服务平台 ..16 9.35GCPE软件管理相关的资源模型. .16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5GCPE网络管理系统北向接口”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YD/TXXXX5G用户驻地设备通用管理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一YD/TXXXX5G用户驻地设备通用管理北向接口网络资源模型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 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欣蔚、高倩倩、钱榕、朱建春、孙书强、杨坤、张伟强、王紫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5G用户驻地设备通用管理北向接口网络资源模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CPE通用管理北向接口资源模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配置资源模型、 性能参数模型、故障参数模型和操作维护相关的资源模型.

本文件适用于5GCPE的集中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1814.3-2016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的远程管理第3部分:家庭用宽带客 户网关管理参数 YD/T1814.4-2016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的远程管理第4部分:企业用宽带客 户网关管理参数 YD/TxxXXxXXx5G移动通信网用户驻地设备(CPE)通用技术要求 GSMA SGP.22远程SIM卡预配置技术说明(RSP TechnicalSpecification) TR181宽带论坛支持TR-069设备的数据模型(BroadbandF0RUMTR-1812.14)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上联通信接口uplinkunicationinterface 设备与广域网连接的通信接口 [来源:YD/Txxxxxxxx.5.2] 3.2 下联通信接口downlinkmunicationinterface 信息服务 设备与局域网连接的通信接口 [来源:YD/T xxxx xxxx,5.2]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E 用户驻地设备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WMP/TR069 用户驻地设备广域网管理协议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1 I00 厂家唯一标识 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 RPC 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11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60 YD CCS M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5G基站自动开通网管接口功能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 functions for setting up of 5G base st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发布 2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目次 前 III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接口概述 6接口需求. 6.1 自动开站流程 6.2 批量开站要求, 7接口分析. 7.1通用接口, 7.1.1 认证接口.

7.1.2 下发文件接口 7.2 业务接口, 7.2.1 开站业务接口 7.2.2 其他业务接口, 6 8 接口设计 8.1 接口设计约定.

8.2 通用接口, 8 8.2.1 认证接口. 8 8.2.2 下发文件接口 11 8.3 业务接口, 13 8.3.1 开站业务接口, 13 8.3.2 其他业务接口, 接口操作日志, 36 附录A(规范性)操作结果状态码. 附录B(规范性)通知文件技术约定、 40 B.1文件命名规则 40 B.2制作结果文件模板样例 40 B.3开站命令执行结果文件模板样例 40 B.4自检报告文件模板样例 10
YD/T 202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亚希、耿鲁静、苏翰、郑继燕、张斌、刘振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Ⅱ
YD/T xxxx XXXX 5G基站自动开通网管接口功能技术要求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5G基站自动开通网管接口需求、接口分析、接口设计以及所使用的通信协议.

本文件适用于OMC系统5G基站自动化开通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0S 基站自动开通系统 Automatic Opening Systen of Base station 8N8 5G基站 gNodeB NMS 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OMC 操作维护中心 Operations &Maintenance Center REST 表述性状态传递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5.接口概述 5G基站自动开通接口是AOS(基站自动开通系统)与OMC(操作维护中心)之间的接口,AOS通 过该接口与OMC交互,触发OMC自动完成5G基站的开通.

接口架构如图1所示.

基站自动开通系统 (AOS) 行业标 5G基站自动开通接口 操作维护中心 (OMC) 南向接口 5G基站(gNB) 息服务平台 图1接口架构图 6接口需求 6.1自动开站流程 5G基站自动开通接口以自动化开通5G基站为目标,实现开站流程自动化.

本文件定义的开站流 程范围是从获取开站数据文件开始,AOS将开站数据文件下发到OMC,经过开站数据制作、开站命令 执行和基站自检操作,最后以自检完成通知标识结束.

接口功能主要包括开站数据的制作、开站命 令执行和基站自检三部分.

开站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 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LDP)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LLDP总体需求和架构. 6LLDP技术要求..

6.1 LLDP协议. 6.2LLDP工作模式 6.3LLDP报文格式 7设备和管控系统支持LLDP功能要求 7.1设备功能要求., 7.2管控系统支持LLDP功能要求. 8支持LLDP的设备接口规范. 8.1LLDP接口内容 8.2LLDP字段内容定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采用IEEE802.1AB中LLDP协议及报文格式等内容,并根据国内应用需求,制定 了设备和管控系统支持LLDP国内要求和支持LLDP的设备接口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成洁、王海军、庞冉、彭书萍、曾海飞、胡永健、汪俊芳、肖敏、 万晓兰、周惠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IETF RFC 3046DHCP中继代理信息选项 (DHCP Relay Agent Information Option)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LLDP 链路层发现协议 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 LLDPDU LLDP数据单元 LLDP Data Unit MIB 管理信息库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MTU 最大传输单元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SNAP 子网访问协议 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l AL 类型、长度、值 Type、 Length、Value TTL 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WDM 波分复用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5LLDP总体需求和架构 网络设备的种类繁多,设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组网 越来越复杂,网络智能化管理需要简单、便捷的方式快速实现拓扑的自动发现.

尤其是在跨 不同厂家设备、不同专业设备故障定界定位及事故恢复时,由于无法获取准确的网络拓扑, 导致需要长时间资源核查,包括设备、板卡、端口等相关信息,有时甚至需要到现场排查产 品链路连接.

单域内(如无线/数通/传送/接入等)的网络拓扑通常由单域内的管控系统及 私有的一些方案实现拓扑的自动发现和生成,跨域、跨厂家、跨专业拓扑的自动发现一直是 网络拓扑发现的一个难题.

LLDP协议是IEEE802.1AB制定的以太网链路发现协议,通过LLDP协议可发现对接设备 间的二层链路互连关系,并对应到相关的物理连接接口信息.

本文件制定统一的协议标准来 获取设备互连的相关信息,快速实现拓补发现.

基于LLDP协议的跨域拓扑发现的总体架构如图1示例,单域内拓扑由各域管控系统提供( 推荐域内拓扑发现也采用LLDP协议),跨域设备的拓扑连接关系主要通过LLDP协议获取.

通 过多域网络管控系统,采集单域拓扑信息,并通过跨域连接信息将各域拓扑拼接,生成端到 端网络拓扑.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X 基于位索引的显示复制网络的操作管理维 护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 Bit IndexExplicit Replication(BIER)Network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3 4概述... 4 5BIER操作管理维护功能需求 5 6BIER操作管理维护定义 5 6.1BIEROAM报文格式定义 6 6.1.1 Echo Request/Reply格式定义 6 6.1.2 Reply Mode定义. 6.1.3Return Code定义 8 6.2 BIER OAM TLV 定义..... 8 6. 2.1 Original SI-BitString TLV 定义 9 6. 2.2 Target SI-BitString TLV 定义 9 6. 2.3 Ining SI-BitString TLV 定义 10 6. 2. 4 Downstream Mapping TLV 定义 11 6.2.5 Responder BFER TLV 定义... 13 6.2.6 Responder BFR TLV 定义 .. 14 6.2.7 Upstream Interface TLV 定义 14 6.2.8 Reply-To TLV定义, 15 6.3BIEROAM故障检测 15 6.3.1 BIER Ping方法 16 6.3.2 BIER Tracerte方法 16 7BIER双向连接检测... .16 7.1 BIER BFD头定义 16 7.2 BIER BFD会话创建 7.2.1BIER OAM Ping 方式 17 17 7.2.2IGP洪泛方式 8BIER性能测量 61 8.1BIERPM头定义 19 8.2BIER测量机制 20 8.2.1单标记测量 . 20 8.2.2双标记测量, 20 参考文献... .21
xX/TxXXXX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霞、陈华南、朱永庆、熊泉、张征、伍佑明、唐宏、魏月华、肖敏、 杨顺兴、杨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X 基于位索引的显示复制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位索引的显示复制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要求,分析了操作管理维护的需求, 数据面封装格式及处理机制,故障检测方案和性能测量方法等,并详细规范了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位索引的显示复制网络组网应用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365-2018位索引显式复制(BIER)技术要求 IETF RFC5880双向连接检测方法(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BFD)) IETF RFC8279使用位索引显式复制的组播系统(Multicast Using 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BIER)) IETF RFC8296在MPLS 和非MPLS 网络中的位索引显式复制的封装设计(Encapsulation for 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BIER) in MPLS and Non MPLS Networks) IETF RFC8321基于标记测量方法的混合性能监控(A1ternate-Marking Method for Passiv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ETF RFC8401 基于 BIER网络的 IS-IS 协议扩展(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BIER) Support via ISIS) IETF RFC8444基于BIER网络的 0SPFv2协议扩展(0SPFv2 Extensions for Bit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BIER)) 3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F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双向连接检测 BFER Bit Forwarding Egress Router 位转发出口路由器 BFIR Bit Forwarding Ingress Router 位转发入口路由器 BFR Bit Forwarding Router 位转发路由器 BIER Bit Index Explicit Replication 位索引显示复制技术 BIFT Bit Index Forwarding Table 位索引转发路由表 BitString Bit String 位串 EVPN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以太网虚拟专用网 IGP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
XX/T xXXXXxXXX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网络协议电视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互联网协议第4版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L3VPN Layer 3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三层虚拟专用网 MPLS 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MVPN Multicas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组播虚拟专用网 OAM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维护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P2MP Point To Multiple Point 点到多点 P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性能测量 PNPM Packet Network Performance Monitoring 报文网络性能监控 RDI Reverse Defect Indication 反向缺陷指示 IS Set Identifier 集标识 TLV Type Length Value 类型长度值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 4概述 BIER技术是一种新的组播技术架构,相对比传统基于组播路由协议构建分发树的转发模式,BIER采 用BIFT(位索引转发路由表)进行转发,网络中间节点无需维护组播转发信息状态,消除了复杂的组播 协议、组播转发表,可实现高效的组播分发,以解决在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情况下,传统 组播技术在成本和运维等方面的重大难题.

BIER技术通过对网络新型组播架构进行定义,具有部署简单, 收敛迅速,支持超大容量业务的优点.

同时,BIER技术可与各种VPN技术如MVPN,L3VPN和EVPN等结合, 实现完善的VPN组播.

BIER技术将在SDN新的网络架构下,为各类大视频业务如互联网直播、IPTV等提供 高效的组播解决方案,从而提升网络效率.

在BIER网络中,支持BIER技术的路由器称为BFR,由BFR组成的一个组播转发域称为BIER域.

BIER域 中基于IGP路由生成的最短路径转发表即为BIFT,在BFIR上将一个或多个BFER的位标识组成BitString封 装在BIER报文头中,通过BIER头指导报文按照BIFT进行转发,从而实现组播报文的传输.

随着BIER技术在组播业务的广泛应用及网络规模的扩大,为了保障BIER报文的有效传输,需要为 BIER网络建立一套管理、维护的机制,它的主要功能是有效提升BIER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能力,保障网络 的稳定运行.

具体来说,需要在BIER网络中实现保护机制及相关故障检测方法,当网络中出现异常时, 自动检测BIER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相关保护机制保证报文的正常传输.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功能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可管理可运营的基本要求,BIEROAM 基于MPLSOAM的机制进行扩展,在BIER网络中沿用了MPLS网络中的Ping及Traceroute等连通性检测及故 障定位方法.

同时,BIEROAM基于BIER网络扩展了双向转发检测(BFD)机制,可实现低开销的快速故 障检测.

除了故障检测,性能测量(PM)也是BIEROAM技术需关注的重点,BIERPM主要通过测量报文的 延时、抖动和丢包率,实现BIER网络的性能测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30 CCS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支持远程SIM配置的 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embeddedUICC supportingremoteSiMprovisioningforconsumer devic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7.3通知. 32 7. 4 SMDS. 8数据元素. 8.1 eUICC 信息. 8.2签约数据文件元数据, 8.3加密密钥. 8.4证书.... 9接口功能概述 9.1概述及总体要求. 9.2运营商和eUICC接口功能(ES6) 9.3SM-DP和eUICC接口功能(ES8) 9.4 LPAe和 SM-DP接口功能(ES9) 9.5LPA和eUICC接口功能(ES10x) 9.6eUICC上的 LUI(LUIe) 附录A标识列表(资料性). 附录B密钥派生流程(Key Derivation Process) (规范性) 附录C已分配发行方ID列表(资料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内 容起草.

本文件是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远程SIM配置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名称包含如下标准: 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远程SIM配置平台技术要求: 一一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远程SIM配置终端技术要求: 一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 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剑、贾聿庸、刘煜、韩梅、金亦然、杜志敏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YD/TXXXXXXXXX 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支持远程SIM配置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 路卡(eUICC)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定义了面向消费电子设备的支持远程SIM配置的嵌入式UICC的卡片结构以及通 用要求,规定了消费电子设备的嵌入式UICC相关的策略管理需求、安全需求,定义了嵌入 式UICC与SM-DP、与MNO之间的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嵌入式UICC的设计、研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为引用行标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SMA SGP. 02 嵌入式集成电路卡远程配置技术规范V3.1(Remote Provisioning of Embedded UIC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3. 1) GSMA SGP. 03 近场通信卡需求规范(GSMA NFC UICC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GSMA SGP. 21 远程SIM配置架构V2.2(RSPArchitecture V2.2) GSMA SGP. 22 远程SIM配置技术规范V2.2(RSP TechnicalSpecification V2.2) SIMalliance 嵌入式集成电路卡签约数据文件包格式技术规范V2.1(eUICC Profile Package: Interoperable Forma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TSI TS 102 221 智能卡:机卡接口(Smart Cards;UICC-Terminalinterface) 3GPP TS 31. 102 全球用户识别卡应用特性(Characteristicsof the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iM) application) GP GPC_SPE_034 全球平台卡规范V2.3(GlobalPlatformCardSpecification V2.3) GP GPC_SPE_042 全球平台卡规范修订E(GlobalPlatformCardSpecification v.2.2 Amendment E: Security Upgrade for Card Content Management)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XXXX-XXXX 电信网络边缘计算编排器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 edge orchestrator of tele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发布 201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2 5.1系统架构. 2 5.2功能概述... 3 6编排管理功能要求. 6.1VNF/APP信息管理. 6.2VNF/APP生命周期管理, 5 6.3镜像包管理. 5 6.4策略管理.... 6 6.5多VNFM/G-VNFM管理. 6.6多VIM管理. 6.7站点管理.... 6.8IaaS资源分配 6.9容器管理.. II 6.10裸金属实例管理. II 7运维管理功能要求 II 7.1概述.... 12 7.2资源管理. 12 7.3告警管理. 15 7.4性能管理. 18 8性能指标要求. 19 9可靠性要求. 20 10系统管理要求. 21 10.1概述. 21 10.2管理界面.. 21 10.3管理界面配置管理功能要求. 22 10.4安全管理. 22 10.5账号分权分域管理.. 24 10.6日志管理.... 26 10.7故障检查及处理. 27 10.8管理数据备份恢复, 28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一总体技术要求; -编排器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璐、赵鹏、张晓儒、陈少凡、唐国华、罗应瑞、陈晨、李德屹、李世涛、付 云路、巨满昌、李钢、向琪瑶、顾方、胡亚希、王哗彤、李文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ⅡI
YD/T XXXXXXXX 电信网络边缘计算编排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网络边缘计算编排器的编排管理功能、运维管理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可靠性要 求、系统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网络网元的编排及运维管理、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统的相关组件或网元, 以及系统相关接口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XXXX一XXXX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与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Z 可用分区 业标准信息 Available Zone APP 应用 uogeoddy BM 裸机 Bare Metal 容器基础设施管理 Contain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CIE 容器基础设施引擎 Container Infrastructure Engine 通信技术 Cormnication Technology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isutd denl of service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n DSM 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 Distributed shared storage system FCAPS 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 Fault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Account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Security Management GPU 图形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XXXX-XXXX 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总体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 edge put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of tele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发布 201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边缘计算运维管理需求.. 5.1功能概述.

5.2部署形态. 5.3运维模式. 6边缘计算运维管理体系架构.

7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统功能. 3 7.1ME0功能要求 7.2VNFM/G-VNFM功能要求. 7.3EMS(面向网元UPF)功能要求 7.4MEPM功能要求... 8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统接口要求.... 8. 1MEO和 VNFM/G-VNFM 之间的接口 8.2MEO和VIM之间的接口, 8.3MEO和CIM之间的接口 8.4ME0北向接口 8.5MEPM北向接口. 8.6EMS 北向接口. 9边缘计算运维管理流程, 5 9.1概述...... 5 9.2镜像管理流程.. 9.3VNF/APP包管理流程 9.4VNF/APP策略管理流程. 9.5VNF/APP实例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17 9.6IAAS资源发放管理流程. 61 9.7容器管理流程.

43 9.8运维管理流程 51 参考文献... . 57 7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便准话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总体技术要求; -编排器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鹏、韩璐、张晓儒、陈少凡、乔娇、唐国华、黄婧、陈晨、李德屹、李世涛、 付云路、巨满昌、李钢、向琪瑶、李文璟、顾方、胡亚希、王哗彤、高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体系架构、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电 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接口和关键流程等.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网络边缘计算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与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 应用 Application CIM 容器基础设施管理 Contain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EMS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CAPS 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 Fault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cment 安全管理 Account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Security Management G-VNFM 通用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器 Generic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MEC 多接入边缘计算 Mtuli-acess edge puting MEO 多接入边缘计算编排器 MEC Orchesirator MEP 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 MEC Platform MEPM 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管理器 MEC Platform Manager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VIM 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器 Virtualiz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 VNF 虚拟网络功能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30 CCS M32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公共通信业务体验的算力资源服务化 抽象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service-oriented puting resources abstractbasedonserviceexperien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 xxxx XXXX 目次 面向公共通信业务体验的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4 5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总体架构. 5.1概述 5.2总体架构. 4 6算力资源层. .5 6.1概述 .. 6.2高性能计算, .. 6.3云计算 .. 6.4边缘计算. .. 6.5端计算 .. 7算力资源管理层技术要求 .6 7.1概述 6 7.2算力注册, ..6 7.3算力感知.. ..6 7.4算力管理.. 6 7.5算力调度. .6 7.6算力度量 6 8算力资源抽象层技术要求 .6 8.1概述. 6 8.2作业计算. .7 8.3函数计算 8.4AI计.. ..7 8.5应用托管 ..8 8.6基础设施. ..8 9算力服务层. .8 9.1概述, ..8 9.2算力需求度量. ..8 9.3算力服务推荐 .. 9.4算力服务接口 ..9 9.5算力服务控制台 6"
9.6工作流编排.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 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岩、王施雾、曹畅、王紫程、高娴、林巍、李传宝、聂永丰、霍 龙社、曹云飞、崔煜喆、马力俊、杨洋、韩淑君、祝谷乔、缪川扬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 ×xxx 面向公共通信业务体验的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公共通信业务体验的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技术总体架构及功能要 求.

从算力资源管理层、算力抽象层及算力服务层三个层面为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提出了 参考依据.

本文件适用于算力服务提供商、算力资源供应商、算力服务使用方等,提供及使用高 度抽象化的算力资源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l: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M:高级微处理器机器(Advanced RISCMachines) API: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HPC: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LSF:负荷分配设施(Load Sharing Facility) MLU:机器学习处理若(MachineLearningUnit) MPI:信息传递接口(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i-Network Processing Unit) 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PBF:协议缓冲区(Protocal Buffers) 息服务 TPU:张量处理器(Tensor Procesing Unit) 5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总体架构 5.1概述 算力资源服务化抽象将分散部署管理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云计算资源、边缘计算资源及 端计算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并利用工作在IaaS层及PaaS层的新功能特性,根据用户需求提 供高度抽象的算力资源服务.

使用户不感知底层基础设施异构性及复杂性,便于用户使用全 网的算力资源.

5.2总体架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6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技术 要求第3部分: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 of the uniform file interface of 5G test data collection-Part3:originalframe of chip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5.1. 帧结构 5. 2. 帧分类要求 5. 3. 帧类型定义 5. 4. 帧内容定义要求 5.5.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19 附录A(资料性) 2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技术要求》的第3部分,YD/T XXXX-XXXX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文件基本结构要求; 一第2部分:采集事件要求: 一第3部分: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技术有 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 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鹏城实验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非彼、陈秀敏、李德屹、黄毅华、巨满昌、樊兆斌、孙书强、王哗形、 尹梦君、崔曙光、冯志勇、徐乐西、尹峰、黄川、许杰、姚海鹏、王卫东、崔高峰、王朝炜、王程、 胡欣、吴胜、秦晓琦、陶晓明、高飞飞、秦志金、姜春晓.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I
YD/T XXXX-XXXX 引言 随着5G网络的持续、大规模建设,5G基站验收、网络质量测试、问题分析定位等工作对5G 网络测试的需求量剧增.

目前采用商用终端采集5G信令数据成为主流技术,出现了众多的测试软 硬件供应商.

但各厂商采集的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影响了网络评测准确性,限制了数据的 开放程度,同时不利于建立服务于全行业的通用网络AI测试数据集.

建立标准化的5G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格式,将促使业内前端测试工具和后端大数据分 析系统的解耦,提升网络测试和数据分析行业的开放度,提搞信令数据采集质量和网络性能感知评 测的准确性,从而推动行业网络质量评测和分析的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

《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技术要求》适用于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所生成的文件 接口技术,拟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一第1部分文件基本结构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接口文件的通用性要求和文件基本结构要 求.

一一第2部分:采集事件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文件结构中的事件数采集内容和数据格式.

一一第3部分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目的规范文件结构中芯片原始顿部分的采集内容和数 据格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60 CCS M3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采集事件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theuniform fileinterface of 5Gtest data collection-Part2:event format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 前 言 II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总体要求 5.1 采集事件文件格式 5.2 事件数据行格式说明, 5.3 事件数据行示例, 6.事件数据行详细要求 6.1 采集主要关键字定义 6.2 公共信息事件GeneralEvents 6.2.1 GPS数据行(GPS) 3 6.2.2 日期数据行(DATE) 4 6.2.3 系统时间偏移事件数据行(GAPtoGPStimeGGPS) 6.2.4 开始记录事件数据行Startmeasurement(#START) 6.2.5 停止记录事件数据行Stopmeasurement(#STOP) 6.2.6 Hash 检校事件Hash code (HASH) 6.2.7 特殊标记事件Textualnote(TNOTE) 6.2.8 测试错误事件Textualerror note(ERR) 6 6.2.9 测试暂停事件Pause(PAUSE) 6i 6. 2.10 测试恢复事件Resue(RESUME) 7 6. 2. 11 锁定信息Lockinfo(LoCK) 6. 2.12 测试计划配置信息事件数据行 81 6. 2. 13 业务类事件Service SpecifieEvents 25 6. 2. 14 数据传输事件DataSessionEvents .123 6.3NR 网络测试事件NR Measurement Events. .125 6.3.1NR移动性事件NR Mobility Events. 125 6.3.2NR分组业务事件NR Packet Session Events 135 6.3.3NR 物理测量事件NR 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 .. 165 6.3.4NR MAC 层测量事件 NR MAC Layer Measurements .... 204 6.3.5NR RLC 层测量事件NR RLC Layer Measurements ... 209 6.3.6NR PDCP 层测量事件NR PDCP Layer Measurements . .212 6.3.7NR SDAP层测量事件 NR SDAP Layer Measurements.. 214 6.4信令事件 Signalling Messages ... .216 6.4.1层三信令事件数据行Layer 3 signalling message(L3SM) 216 6.4.2RRC信令事件数据行 RRCsignaling message (RRCSM) 217 I
YD/T XXXX-XXXX 6.4.3SIP信令事件数据行 SIP signaling message (SIPSM) .218 7.参数采集要求 219 7.1采集频率说明 7.2采集来源说明 219 7.3参数具体采集频率 220 7.3.1NR移动性事件参数.

.220 7.3.2NR分组业务事件参数 220 7.3.3NR网络物理测量参数 221 7.3.4NRMAC层测量事件NRMACLayer Measur 7.3.5NR RLC层测量事件NR RLC Layer Measurements 228 7.3.6NR PDCP层测量事件NR PDCP Layer Measurement 229 7.3.7NR SDAP层测量事件 NR SDAP Layer Measurement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事件关键字 A.1 Event ID列表........ .23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YD/TXXXX-XXXX《5G网络测试数据采集统一文件接口技术要求》的第2部分.

YD/T预 计发布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文件基本结构要求 一第2部分采集事件要求 第3部分芯片原始帧采集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秀敏、吕非彼、黄毅华、李德屹、许向东、刘瑞强、李建光、刘刚、 宋捷、李文璟、巨满昌、樊兆斌、舒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240 CCS L6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1/0 [代替YD/T] 面向云计算的零信任体系 第1部分:总体架构 Cloud puting oriented zero trust system Part 1:Architectur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23.2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零信任安全建设责任, 5零信任安全设计原则.

6总体架构概述.

7总体架构组成 7.1零信任安全能力 7.2安全能力域 7.3通用场景概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一一第1部分:总体架构 一第2部分:关键能力要求 一第3部分:安全访间服务边缘能力要求 一一第4部分:数据保护工具要求 一一第5部分:业务安全能力要求 一第6部分:数字身份安全能力要求 本文件为YD/T×XXXX-X×X×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 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蔷薇灵动科技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 司、成都云山雾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 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山云网络技 术有限公司、西安邮电大学、北京西骏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 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云计算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大 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持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亿格云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芯盾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雪、吴倍珠、孔松、黄超、蔡东赞、熊瑛、王、刘晨、宋园园、田旭达、 王浩硕、付怀勇、郭肠、林顺东王鑫渊、李国、李然、赵亮、林木林、吴奕鹏、秦益飞、王玮、彭园、 曾帅、何艺、刘浩、张鹏程、蔡国瑜、张小蒸、侯芳、宋桂香、刘娜、邹艳鹏、谌鹏、王拥军、陈吴 栋、史晓婧、孙悦、李永波、许金旺、陈晓、沈舒莉 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x 引言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各产业提质降本增效带来活 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迎来发展浪潮.

同时,数字化转型中IT架构的变革为企业带来新的安全需求和 挑战,传统安全建设理念和手段遭遇瓶颈,如何更有效地保障数字资产与业务的安全可信,成为企业 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

零信任、安全即服务、原生安全等新一代安全技术与业态兴起,为企业数字化 转型安全建设提供思路和手段.

《面向云计算的零信任体系》标准对满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新一代零信任安全架构进行规范,拟 由六个部分构成.

一一第1部分:总体架构,目的在于规范系列标准所涵盖的内容.

一一第2部分:关键能力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云环境下零信任产品的核心能力.

一一第3部分:安全访问服务边缘能力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SASE场景下网络与安全的能力.

一一第4部分:数据保护工具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云环境下数据保护工具的能力要求,为基于零信 任理念进行数据最小化授权和保护提供支撑.

一一第5部分:业务安全能力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云环境下基于零信任理念的业务安全能力.

一一第6部分:数字身份安全能力要求.

目的在于规范云上资源全面身份化后,其数字身份的安 全管控能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60.20 CCS M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5G终端基于NR的语音解决方案(VoNR)测 试方法 第2部分:协议一致性测试 Test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of Voice over NR (VoNR)- 行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III 引 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4.1测试环境 4.2测试连接拓扑. 4.3终端信息 5流程测试.... 5.1注册... 5.2鉴权.. 5.3订购无效行为/503(业务不可用)/5GS.. 5.4呼叫控制 5.5补充业务. 5.6 SMS 业务, 6 6紧急呼叫业务. 01 6.1已注册紧急业务的紧急呼叫/成功/位置信息已知/5GS... 6.2已注册紧急业务的紧急呼叫/成功/位置信息未知/5GS. 10 6.3已注册紧急业务的紧急呼叫/紧急SIP信令和媒体与另一个正在进行的IMCN子系统信令和媒体 .10 6.4非终端可检测紧急呼/IMCV发送1xx响应/终端位置信息可用与否/5GS .10 6.5非终端可检测紧急呼叫/IMCN发送380与替代服务/先前紧急IMS注册未过期/5GS. ..10 6.6未注册紧急业务的紧急呼叫/不接受终端凭证/5GS.. 10 6.7未注册紧急业务的紧急呼叫/注册失败/403错误拒绝(禁止) 10 6.8获取与IP地址不同的新IP地址后新的初始紧急注别/5GS. 10 6.9用户发起的紧急重新注册/UE有紧急相关的持续对话/5GS 10 6.10用户发起的紧急重新注册/用户发起紧急重新注册/5GS. 10 6.11并行紧急和非紧急注册/5GS..... .10 6.12紧急注册期满注销/5GS. 01 75GS/EPS回退测试... 11 7.1NRRRC_IDLE态主叫M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重定向进行EPS回退/使用N26接口的单注册模式 /成功..... .11 式成.......... 7.3NRRRC_CONNECTED态主叫M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切换进行EPS国退/使用N26接口单注册模式
YD/TXXXX-XXXX /成功...... .11 7.4NRRRC_CONNECTED态主叫M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重定向进行EPS回退/使用N26接口单注册模 式/使用小区状态禁止的E-UTRAN小区重选/成功. 11 7.5NR RRC_CONNECTED态主叫M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重定向进行EPS回退/不使用N26接口的单注 册模式/使用小区状态保留的E-UTRAN小区重选/成功.. .11 式成功........ 7.7NRRRC_IDLE态紧急呼叫设置/通过重定向将紧急呼叫回退到EPS/使用N26接口的单注册模式/成 功..... .11 7.8NRRRC_CONNECTED态主叫M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切换进行EPS回退/使用N26接口的单注册模 式/语音回退指示.. 7.9NRRRC_IDLE态主叫MTEL语音呼叫设置/通过重定向进行EPS回退/使用N26接口的单注册模式 /语音回退指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VoNR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a)YD/T4194《5G终端基于NR的语音解决方案(VoNR)技术要求》: b)YD/TXXXX《5G终端基于NR的语音解决方案(VoNR)测试方法》.

本文件为YD/TXXXX《5G终端基于NR的语音解决方案(VoNR)测试方法》的第2部分.

YD/TXXXX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功能和性能测试: 一第2部分:协议一致性测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 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泰尔实验室 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深圳荣耀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 有限公司、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玥、黎卓芳、师瑜、张婷、陆松鹤、丁志东、高锦、郑海霞、王轶哲、陈书 平、薛祎凡、张宏伟、陈晓忠、王韵淇、邢金强、吴越、张元、张健、陈栋、李维成、朵灏、张伟强、 开元、李翔、马晶晶、陶传武、单宝垫、李维成、祝琴、李林强、龙迪、吕晨舞.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CCS M 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4-XXXX 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 法第4部分:车载卫星通信设备 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for internet ofvehicles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4:Satellite munication equipmentonvehicle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4-20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符号和缩略语.

5试验条件. 5.1通用要求.

5.2试验配置. 5.3试验布置. 5.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5.5免测频段. 6 5.5.1通用要求, 6 5.5.2收信机免测频段.

6 5.5.3发信机免测频段. 6性能判据.... 6.1通用要求.. 6 6.2性能判据A. 6 6.3性能判据B. 6.4性能判据C 7适用性. 7.1骚扰测量.. 7.2抗扰度试验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 8.1辐射杂散骚扰(机壳端口) 8 8.2辐射骚扰(机壳编口) 8.3传导骚扰-电压法. 8.4传导骚扰-电流法.... 01 8.5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DC电源端口) 10 9抗扰度试验的方法和等级, 11 9.1静电放电抗扰度. 11 9.2电磁辐射抗扰度. 11 9.3大电流注入抗扰度. 12 9.4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12 9.5除电源线外的导线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13 附录A(规范性)音频突破测量方法 附录B(规范性)吞吐量测试方法, 16
YD/TXXXX.4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 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殿,王俊青,董立成,鲁伟,张兴海,肖雳,臧琦,曹珺飞,周进,郭伟, 谈儒猛,李国庆,刘志辉,罗森文,安少庚,魏蔚,周镒,吴越,刘殿铭,安海龙,汤润森,史锁兰, 雷剑梅,吕飞燕,蓝江鹏,戴星,安辉,韩斌,康岛,郝振平,姜雪,王瑞鑫,金雄,郭茜,张伟红, 沈援海,叶扬韬.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4-20XX 引言 本文件是YD/TXXXX《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的第4部分.

YD/TXXXX包 括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路侧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环境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性能的影 响,是保障其他性能工作正常的基础.

一一第2部分:车载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无线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 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3部分: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 设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4部分:车载卫星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 正常功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CCS M 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XXXX 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 法第2部分:车载无线通信终端 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of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for internet ofvehicles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2:Wireless munication terminalequipment on vehicle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2-20XX 目次 前 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试验条件. 5.1通用要求.

5.2试验配置. 5.3试验布置. 5.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5.5免测频段. 6 6性能判据.... 6 6.1通用要求. 6 6.2性能判据A. 6.3性能判据B. 6.4性能判据C. 7适用性. 7.1骚扰测量.. 7 7.2抗扰度试验.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 8.1辐射杂散骚扰(机壳端口) 8 8.2辐射骚扰(机壳端口) 6 8.3传导骚扰-电压法. 10 8.4传导骚扰-电流法 01 8.5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骚扰(DC电源端口) 11 9抗扰度试验的方法和等级 11 9.1静电放电抗扰度... 11 9.2电磁辐射抗扰度.. 12 9.3大电流注入抗扰度.... 12 9.4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13 9.5除电源线外的导线电瞬态传导抗扰度, 13 附录A(规范性)音频突破测量方法 附录B(规范性)吞吐量测量方法.
YD/TXXXX.2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 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殿,张兴海,董立成,肖雳,郭伟,罗森文,周,李国庆,刘志辉,鲁 伟,谈儒猛,曹珺飞,魏蔚,周进,吴越,刘殿铭,汤润森,雷剑梅,吕飞燕,蓝江鹏,戴星,安辉, 韩斌,康岛,郝振平,王瑞鑫,威琦,安海龙,史锁兰,王俊青,金雄,姜雪,郭茜,张伟红,沈援海, 叶扬韬.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2-20XX 引言 本文件是YD/TXXXX《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的第2部分.

YD/TXXXX包 括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路侧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环境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性能的影 响,是保障其他性能工作正常的基础.

一一第2部分:车载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无线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 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3部分: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 设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4部分:车载卫星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 正常功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100 CCS M 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1-XXXX 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 法第1部分:路侧无线通信终端 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forinternet ofvehicles munication equipment Part 1:Wireless munication terminalequipment on road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1-XXXX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6 5试验条件. 6 5.1通用条件.

6 5.2试验配置. 6 5.3试验布置. 5.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5.5免测频段. 8 6性能判据.... 8 6.1通用要求. 8 6.2性能判据A. 6.3性能判据B. 6 6.4性能判据C. 6 7适用性. 6 7.1骚扰测量.. 6' 7.2抗扰度试验, 6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 10 8.1辐射杂散骚扰(机壳端口) 10 8.2辐射骚扰(辅助设备的机壳端口) 11 8.3传导骚扰(DC电源端口) .11 8.4传导骚扰(AC电源端口) 12 8.5传导骚扰(有线网络端口) 12 8.6谐波电流(AC电源端口) 13 8.7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端口) 13 9抗扰度试验的方法和等级... 13 9.1静电放电抗扰度.... 13 9.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13 9.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14 9.4浪涌(冲击)抗扰度. 14 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15 9.6工频磁场抗扰度.... 15 9.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15 附录A(规范性)吞吐量测量方法. 17
YD/TXXXX.1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电信研究院、联想(北京)有 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 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 司、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殿、安海龙、鲁伟、姜雪、周镒、熊宇飞、臧琦、魏蔚、肖雳、曹珺飞, 董立成、王俊青、郭伟、张兴海、刘殿铭、罗森文、谈儒猛、李国庆、周进、吕飞燕、吴越、汤润森、 康岛、王瑞鑫、郝振平、韩斌、叶扬韬、范绍东、黄瀛、梁学俊、周锐、张伟红、杜晨光、芦婷、吕凌、 温小然.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1-XXXX 引言 一一第1部分:路侧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环境对路侧无线通信设备性能的影 响,是保障其他性能工作正常的基础.

一一第2部分:车载无线通信终端.

目的在于对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无线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 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3部分: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 设备的正常功能.

一一第4部分:车载卫星通信设备.

目的在于对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行评估,通过 给出的测试方法,评估其最终的电磁兼容性,保障车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正常功能及其他车载电子设备的 正常功能.

一一第1部分:路侧无线通信终端; 本部分是YD/TXXXX《车联网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的第1部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180.01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4377.2-202X 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接口第2部分: QSFP/QSFP28 Software managementinterface of opticaltransceiver module-Part 2:QSFP/QSFP2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4377.2202X 目次 前 III 引 言. AI 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接口第2部分:QSFP/QSFP28.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软件管理接口架构. 6控制/状态信号接口要求, 6.1控制/状态信号接口总体要求 6.2控制/状态时间要求, 6” 7双线接口通信要求, 12 7.1双线接口总体要求 12 7.2双线接口操作状态 12 7.3双线接口复位要求 12 7.4双线接口时序.

13 7.5读取/写入操作, 7.5.1传输格式. 14 7.5.2地址计数器. .14 7.5.3读取操作, 14 7.5.4写入操作.. 16 8寄存器表..... 18 8.1寄存器表总体要求 18 8.2低地址空间第00h页表(字节0~127) .20 8.2.1ID、版本和状态指示(字节0~2) 20 8.2.2告警/警告标志(字节3~21), 21 8.2.3模块和通道监测(字节22~81) 25 8.2.4控制功能(字节86~99) 26 8.2.5模块和通道掩码(字节100~106) .30 8.2.6模块属性声明(字节107~110、字节113~116) 32 8.2.7密码输入和改动(字节119~126)(可选) 33 8.2.8页面选择(字节127). . 34 8.3高地址空间第00h页表(字节128~255) 34 8.3.1地址列表. .34 8.3.2扩展ID(字节129) 37 8.3.3规范兼容性(字节131~138) 88
YD/T 4377.2-202X 8.3.4器件技术声明(字节147), 39 8.3.5扩展的模块代码(字节164) 8.3.6可选功能项声明(字节193~195) 8.3.7诊断监控功能声明(字节220), 8.3.8增强功能声明.... 43 8.4高地址空间第02h页表 8.5高地址空间第03h页表.. 43 8.5.1地址列表.... 8.5.2模块和通道阔值(字节128~223) 8.5.3均衡、加重和振幅寄存器(字节224~229) 45 8.5.4通道控制(字节230~241). 9 8.5.5通道监控掩码(字节242~251), 65 8.6高地址空间第20h~21h页表... 8.6.1高地址空间第20h~21h页表总体要求 8.6.2监测参数锁存的告警/警告标志(字节128~139) 52 8.6.3监控参数掩码(字节140~151) 8.6.4监测参数实时值(字节152~199) 8.6.5参数配置寄存器(字节200~247), 65 8.6.6电/光通道映射(字节248~249). 56 8.6.7错误计数寄存器(字节250)... 8.6.8阅值集(第21h页,字节128~255) 57 8.6.9PAM4调制和DWDM波长的模块额外的监测参数格式 .5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4377.2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4377《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接口》的第2部分,YD/TXXXX已经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SFP/SFP/SFP28: 第2部分:QSFP/QSFP2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脉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欧月华、任艳、陈穗、杨智、宋梦洋、耿立民、汤彪、何子安、张华、薛菲、 陈聪、宋晓杰、吴仲彬.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I
YD/T 4377.2-202X 引言 YD/T4377《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接口》是指导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接口研发与发展的推 荐性标准,根据光收发合一模块不同数量的数据传输/接收通道和速率,拟由以下3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SFP/SFP/SFP28.

目的在于规定SFP/SFP/SFP28封装形式的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 管理接口: 第2部分:QSFP/QSFP28.

目的在于规定QSFP/QSFP28封装形式的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 接口: 第3部分:QSFP-DD/OSFP.

目的在于规定QSFP-DD/OSFP封装形式的光收发合一模块软件管理 接口.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18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4305.420XX 通信用光电混合活动连接器 第4部分:XC型 Optical-electric hybridconnector for telemunication- Part 4:TypeXC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目次 前 言.. III 引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4.1分类.. 4.2接口图形、配合尺寸.

4.3标准光电连接器. 8 4.4光电连接器的外观和端面.

9 4.5光电连接器的光电性能.. 4.6材料.... 13 4.7环保符合性 13 5质量评定程序... 14 5.1质量评定程序分类. 14 5.2鉴定批准程序. 14 5.3质量一致性检验. 15 6参数测试.. 17 6.1环境要求. 17 6.2测试条件. 17 6.3测试方法. 18 7环境和机械可靠性试验 61 7.1试验环境要求. 61 7.2高温老化试验. 19 7.3低温贮存试验, 61 7.4温度循环试验. 61 7.5湿度老化试验. 61 7.6加湿温度循环试验.

19 7.7盐雾试验. 61 7.8振动试验... 7.9机械冲击试验, 61 7.10弯曲试验.. 61 7.11扭曲试验.. 61 7.12抗拉力试验. 61 7.13尾部拉伸试验. 61 7.14碰撞试验.. 19 7.15机械耐久性试验.

20 7.16重复性., 20
7.17热插拔. 7.18 互换性. 7.19插拔力. 07 7.20解锁按压力 0 8检验规则.. 20 8.1检验分类. 20 8.2出厂检验. 8.3型式检验. 12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2 9.1标志... 9.2包装. 9.3运输. 2 9.4贮存.. 22 附录A(资料性)接续适配器外形图和尺寸 3 A.1接续适配器外形图. A.2接续适配器外形尺寸. 3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4305.4-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4305《通信用光电混合活动连接器》的第4部分.

YD/T430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SC型: 一一第2部分:双工LC型; 一第4部分:XC型.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 术有限公司、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太平通讯科技有限公 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德强、王波、刘泰、唐峰、朱信海、吴丹、宋梦洋、任艳、徐秋霜、吕佳欣、 沙和鸣、冯仕琨、卢海萌、赵航斌、王迎春、史惠萍、李环宇、吴敏、姚秋飞、华金婷、张雪梅、许助 勇、孙俪.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