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5 ICS 71.100.01;87.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8-2012 代替GB/T2398-2003 分散染料 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 Disperse dyestuffs-Determination ofpropertyofstainingcotton 2012-06-29发布 201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39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98一2003《分散染料对棉沾污性能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2398-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分散染料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见标准名称,2003版的标准名称); -增加了评级方法(见6.2.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龙盛染料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旭斌、杨振梅、欧其、宫国梁、汪仁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398-1980、GB/T 2398-2003。
GB/T2398-2012 分散染料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用高温高压法和热熔法染色,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上用高温高压法和热熔法染色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ISO105-A03:1993,IDT) GB/T2374-200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94-2006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FZ/T01023-1993贴衬织物沾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 3原理 将棉布附于或连接在涤纶织物上,在一定的染色工艺条件下进行染色,把染色后的棉织物对比原白 棉织物,按相关规定来评定用分散染料染色后对棉织物的沾色级别。
4试剂和材料 试剂和材料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其中试验用棉布规定为18/18(32"× 32精练漂白平纹细布)。
5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
6分析步骤 6.1染色 6.1.1高温高压染色法 6.1.1.1组合织物准备 涤纶织物质量:2g,棉布质量:1g。
将棉布附于涤纶织物上,四周用白棉线缝好(针距为2cm~3cm),组成组合织物一份。
6.1.1.2染色操作 染色深度:3%(owf),浴比:1:100(按涤纶织物质量计),染色操作按GB/T2394-2006中的6.2 1
GB/T 2398-2012 的有关规定进行。
6.1.2热熔染色法 6.1.2.1试样准备 将棉布织物与染色用涤纶织物平针缝接,组成试样一份。
6.1.2.2染色操作 轧染液浓度:30g/L,染色操作按GB/T2394-2006中6.3的有关规定进行。
6.2评级 6.2.1目测评级(仲裁法) 将经染色处理的棉布试样,选取中间部位,裁取约20mm×40mm的面积贴样。
按GB/T251一 2008中的有关沾色卡评级的规定进行。
6.2.2测色评级 在测色仪上分别测定原白棉织物与沾色棉织物的色差△EaELAB和明度差△LcIEAB,按FZ/T01023一 1993中6.4和6.5的规定计算沾色牢度级数(SSR),并按FZ/T01023--1993中6.6的有关规定进行 评级。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被测染料的名称; b)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c)染色方法; d)使用仪器的名称、型号; e)评级方法; f)测试结果; g)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h)与本方法的差异; i)试验日期。
2
2012 OUCC 山/ a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分散染料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 GB/T 2398-2012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 读者服务部:(010)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12年11月第一版2012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