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质页岩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pdf

工程技术
文档页数:3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工程技术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2012年10月上施工技术 第41卷第374期CONSTRUCTION TECHNOLOGY87
炭质页岩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段宝福,翁现合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90)
岩隧道的开挖对地层扰动的范围进行定量确定。

对小间距双线隧道在炭质页岩条件下节理面上游隧道先行施工 进行数值模拟,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总结出炭质页岩小间距隧道左右洞有施工差别时围岩变形规律。

[关键词】隧道工程;炭质页岩;围岩;变形;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454;U4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87-03
Research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Law of Carbon Shale Small Interval Tunnel
Duan Baofu, Weng Xianhe ( 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China)
rock tunnels was simul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range of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excavation was quantatively determ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also performed for the upper tunnel under carbonaceous shale in small interval tunne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pared against site measurement. Conclusions were drawn regarding the principles of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when the two holes are constructed differently. Key words:tunnels; carbonaceous shale; surrounding rock ; deform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一当开挖断面距离较小时,隧道之间相互影响较隧道洞室轴线基本平行。

围岩类别主要为班,Ⅳ, 为明显,使得后行开挖洞室在掘进时,先行洞围岩V级围岩。

双洞净距为18m,断面形状为三心圆曲 变形还未稳定就分担附加的围岩应力。

《公路隧道墙式,开挖毛洞宽B=12.5m,洞高H=10.5m,双洞 设计规范》JTGD70一2004中对分离式独立双洞当净距为20m,按照新奥法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

初 围岩等级为IⅣ级时,规定其双洞最小间距为2.5B期支护由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拱架组成, (B为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与此同时,层状岩体二次衬砌为模注混凝土,两洞相邻侧采用加长锚杆 广泛存在于岩土工程中,在同一层理面各个方向的方法以加固中间岩体。

宴家隧道出口由于左洞围 矿物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大致相同,但在垂直于层岩较破碎,施工缓慢。

右洞围岩较好,开挖超前子 理方向上的力学性质却有着很大差异。

正是由于左洞100多m。

ZK227+160-ZK227+167段,设计 软弱节理面的存在,使得层状岩体表现出来的力学为Ⅲ级围岩,实际揭露围岩为IV级围岩。

2011年7 行为较为复杂,隧道围岩稳定性可能由岩体强度和月11日在ZK227+160设置沉降与收敛观测点并 结构面强度共同控制,这与二者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观测初始值,截止7月18日在进洞该断面拱顶累计 应力状态有关。

沉降8.73mm(1/3U=16.67mm,U 为变形控制值), 1工程概况累计沉降量在3级管理范围以内,沉降变化曲线如 工程位于湖北省谷竹高速公路第34标段,为单图1所示。

两洞开挖断面拱腰处均产生较大变形, 向双车道并行隧道。

隧道岩体介质为中风化炭质并伴有裂缝,施工方及时采取初支补强加固措施。

页岩,节理产状为:走向270°,倾角48°,其中走向与2建立数值模型
由于节理走向与隧道洞室轴线基本平行,节理 [收稿日期]2012-02-13 [作者简介]段宝福,博士,副教授,E-mail:wengxianhe2006@126.co...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