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21344-2018 超导滤波器测试方法.pdf

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8
文档大小:3.5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FL6103 SJ21344-2018
超导滤波器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for superconducting filters
2018-01-18发布2018-05-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SJ21344-2018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洋、杨时红、左涛、纪斌、王生旺。

SJ
SJ 21344-2018
超导滤波器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导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带宽、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阻带抑制、矩形系数、通带 波动、群时延、群时延波动、承载功率等电参数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超导滤波器的电参数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新版木注且期的引用文件,新版本标准。

GJB 360B子及 GJB 7951 C滤 3术语和定TECHNOL 下列术适用于本标 3.1 超导滤ercon 以超导权入损耗、高的边带 陡度及高的带寺性。

目前常用的超导滤波器工作温度范围在10K
A 4一般要求 4.1测试条件和环境 测试条件和环境要求如 a)除另有规定外,测试应在25环境温度20%~80%相对湿度和自然环境大气压 热平衡下进行。

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这些条件; b)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按GJB360B-2009中4.1.2的规定; c)测试期间,环境条件应无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机械振动及电磁干扰; (P应配置防潮保护的装置,除在进行电性能相关试验时,超导滤波器应放置在具有防潮保护的装 置中。

4.2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 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试用仪器的量程应满足测试要求,具有规定的准确度,并经计量检定合格;
SJ 21344-2018 b)测试需低温试验平台,一般由制冷机、杜瓦、真空泵、温度计、真空计、测试仪器等组成。

被 测超导滤波器固定在低温平台的冷板上,测试时抽真空制冷,制冷温度应满足超导滤波器工作 温度要求。

温度控制精度应在土2K以内,或满足被测超导滤波器的测试要求; c)测试时按测试框图连接测试仪器后,应按要求进行预热。

5详细要求 5.1插入损耗(/L) 5.1.1目的 在规定的条件下,测量由于超导滤波器的引入对电路中原有信号带来的衰耗。

5.1.2测试原理与测试框图 5.1.2.1测试框图如图1所示。

冷板 连接电缆1A被测件B连接电缆2
真空杜瓦
矢量网络分析仪 图1超导滤波器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5.1.2.2测试在常温下A、B端口校准,测试时真空杜瓦内的连接电缆工作在低温下。

超导滤波器的 插入损耗测量的值与连接电缆1和2因低温带来的插入损耗变化量的差值为超导滤波器的实际插入损 耗,由公式(1)计算插入损耗Ⅱ。

IL =|LxIL|(1) 式中: Ⅱ-超导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dB); ILx一超导滤波器插入损耗测量的值(含电缆插入损耗变化量),单位为分贝(dB); ILp一连接电缆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单位为分贝(dB)。

5.1.3测试步骤 应按以下步骤测试: a)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开机预热,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为规定的工作频率、功率、中频带宽、 扫描点数; b)在连接电缆1的A端口和连接电缆2的B端口进行校准,连接电缆采用一阴头一阳头连接; c)接入被测超导滤波器,封闭杜瓦,给杜瓦抽真空,启动制冷机,降温到超导滤波器工作温度, 保持10min后; d)测出超导滤波器通带内插入损耗最小值ⅡLx; e)恢复到室温,取出被测超导滤波器,将连接电缆1和2从A、B端口连接,固定到冷板上; 封闭杜瓦,降温到超导滤波器工作温度,保持10min后; g)测出连接电缆1和2的插入损耗变化量几p; h)按公式(1)计算被测超导滤波器的插入损耗。

2
SJ 21344-2018 5.1.4规定条件 应规定下列测试条件: a)超导滤波器的工作温度; b)测试频率。

5.2中心频率(f) 测试方法按GJB7953-2012中A.3.1的规定,测试框图同图1。

校准方法同5.1.3。

5.3带宽(BW)和矩形系数(K) 测试方法按GJB7953-2012中A.3.2的规定,测试框图同图1。

校准方法同5.1.3。

5.4电压驻波比(VSWR) 测试方法按GJB7953-2012中A.3.6的规定,测试框图同图1。

校准方法同5.1.3。

5.5阻带抑制(L。

) 5.5.1方法一(仲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