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是一部规范我国民用直升机场选址、规划、 设计、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性标准;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缔约国义务,执行《直 升机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Ⅱ卷)的技术文件。
本标准自1999年首 次发布以来,结合国际标准的修订并充分考虑我国民用直升机场建设与管理实践, 已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有效指导了我国民用直升机场的建设和运行。
根据《直升机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Ⅱ卷,第五版)的修订内 容,并结合我国民用直升机场在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民用直升机场飞行 场地技术标准》进行了修编。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有: 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一新增了陆上直升机场、直升机地面滑行通道、直升机空中滑行通道、加长 型最终进近和起飞区/接地和离地区、接地/定位圆、接地/定位标志、直升机机身长 度、直升机机身宽度、中断起飞区、响应区、完好性分类等术语; 调整了部分术语名称,如原直升机地面滑行道改为直升机滑行道、悬停操 作区改为船上悬停操作区、铅垂水准标高改为正高、椭球面标高改为椭球高、精度 改为数据精确度等; 一修改了部分术语的定义,包括直升机滑行道、滑行通道、直升机机位、保 护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等; -取消了直升机空中滑行道、非精密进近和精密进近的定义; 一增加了直升机场与航空情报机构间协调的相关内容; -整合了表面直升机场和高架直升机场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表面直升机场和高架直升机场的最终进近和起飞区、接地和离地区、 安全区等尺寸标准和部分物理特性; 一删除了空中滑行道的相关规定,修改了直升机在滑行道和滑行通道上运行 -1一
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5013-2023) 以及在机位上停放和运行时与周围物体安全距离的规定; 修改了安全网/安全架的设置要求; -修改了直升机水上平台及船上直升机场接地和离地区边线附近物体高度的 要求,以及与下方建筑物的间隙要求; 增加了进近/起飞爬升面之间夹角角度的要求; 一修改了直升机场识别标志、最大允许质量标志、D值标志、瞄准点标志、 接地和离地区边界标志、接地/定位标志、滑行道标志和标志物、滑行通道标志和标 志物、跑道型FATO号码标志、直升机机位标志等设置要求; 一修改了接地和离地区灯光系统、在障碍物限制面之外和之下的障碍物标志 和灯光标示等灯光设置要求; -增加了直升机机坪泛光照明的设置要求; 一调整了直升机场消防等级的划分标准,并修改了救援和消防的配置要求; -增加了附录C“常见直升机尺寸及对应消防等级”; -增加了附录D“直升机场消防方案分类”。
本标准第1章由张飞林编写,第2~3章由黄品立、潜雪冰编写,第4章由潜雪 冰、黄品立、俞宏亮编写,第5~6章由黄品立、潜雪冰、马启哲编写,第7章由潜 雪冰、黄品立、罗勇编写,第8章由叶莺、曾昊、杨佳麟编写,第9章由申海虹编 写,附录A~B由黄品立编写,附录C由潜雪冰、马启哲编写,附录D由申海虹编写。
本标准由主编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函告上 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地址:上海虹桥机场内空港一 路89号;邮政编码:200335;传真:;电话:;电子邮 箱:254814511@)以及民航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地址:北 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2号住总地产大厦;电话:;电子邮箱:mh- gcjsbwh@),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张飞林黄品立 参编人员:潜雪冰叶莺申海虹俞宏亮罗勇杨佳麟马启哲 曾昊
前言 主审:姜昌山马志刚 参审人员:郭竞成牛妍超张立安石岗钟斌贺雷应晓平 张云青赵青刘建王建宏郭培犹轶冯晓磊 崔艳雨李红军俞亚司马键张汉仁刘国煜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
2008年第一次修订,主要根据《直升机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 Ⅱ卷,第二版)有关内容对1999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14年第二次修订,主要根据《直升机场》(《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第 Ⅱ卷,第四版)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空中过渡航道、修改了各类直升机场 的尺寸标准和物理特性、修改了障碍物限制面和扇形面的规定、更新了标志和标志 物的规定、增加了飞行航径对正引导灯光系统和救援设备的配置要求等内容。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2.1术语 2.2符号 2.3缩略语8 3直升机场数据 3.1航空数据6 3.2直升机场基准点6 3.3直升机场标高9 3. 4直升机场基本设施资料10 3.5直升机场公布距离II 3.65直升机场与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间的协调II 3.7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