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 30 ICS 11.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 1437-2023/ISO/TR24971:2020 代替YY/T1437-2016
医疗器械GB/T42062应用指南
Medical devices-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GB/T42062
(ISO/TR 24971:2020,Medical devices-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14971,IDT)
2023-06-20发布2024-07-01实施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YY/T 1437-2023/ISO/TR 24971:2020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风险管理系统通用要求 4.1风险管理过程 4.2管理职责 4.3人员能力444 4.4风险管理计划 4.5风险管理文档 5风险分析 5.1风险分析过程 5.2预期用途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 5.3与安全有关的特性的识别 5.4危险和危险情况的识别 5.5风险估计 6风险评价12 7风险控制13 7.1风险控制方案分析13 7.2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14 7.3剩余风险评价15 7.4受益-风险分析15 7.5由风险控制措施产生的风险17 7.6风险控制的完整性17 8综合剩余风险评价17 8.1总则.17 8.2输人和其他考量18 8.3可能的方法18 9风险管理评审19 10生产和生产后活动19 10.1总则19 10.2信息收集20 10.3信息评审21 10.4措施22
YY/T 1437-2023/ISO/TR 24971:2020 附录A(资料性)识别危险和与安全有关的特性23 附录B(资料性)支持风险分析的技术 附录C(资料性)方针、风险可接受性准则、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价之间的关系33 附录D(资料性)安全信息和剩余风险信息 附录E(资料性)标准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附录F(资料性)与信息安全有关的风险的指南44 附录G(资料性)未使用ISO14971设计的组件和器械48 附录H(资料性)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南.50 参考文献69
YY/T 1437-2023/ISO/TR 24971: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YY/T1437-2016《医疗器械YY/T0316应用指南》,与YY/T1437-2016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增加了“风险管理系统通用要求”一章(见第4章); 增加了“风险分析”一章(见第5章); 增加了“风险评价”一章(见第6章); 增加了“风险控制”一章(见第7章); 将“综述"更改为“总则”,并将2016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人(见8.1,2016年版的6.1):将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的输人和其他考虑”更改为“输人和其他考量”,纳人2016年版的有关内容 (见8.2,2016年版的6.2):增加了“可能的方法"(见8.3); 增加了“风险管理评审”一章(见第9章);
2016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识别危险和与安全有关的特性"(见附录A): 增加了“支持风险分析的技术”(见附录B); 增加了“方针、风险可接受性准则、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价之间的关系”,纳人2016年版的有关内 容(见附录C,2016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安全信息和剩余风险信息”,纳人2016年版的有关内容(见附录D,见2016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标准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纳人2016年版的有关内容(见附录E,见2016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与信息安全有关的风险的指南”(见附录F); 增加了“未使用ISO14971设计的组件和器械”(见附录G); 一增加了“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南”(见附录H)。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TR24971:2020《医疗器械ISO14971应用指南),文件类型由ISO的技术 报告调整为我国的行业标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 子股份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航卫通用电气医疗 系统有限公司、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 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