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HSA 077-2024 牙体及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口内数字化 印模制取专家共识.pdf

077,2024,CHSA,印模,牙体,团体标准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2.21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团体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11. 060.01 CCS C 05 体 标 准 T/CHSA077-2024 牙体及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口内数字化 印模制取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intraoral digital impression making for fixed restoration of tooth and dentition defects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中华口腔医学会 发布
T/CHSA 07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 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欣泉、黄慧、牛丽娜、程蕙娟、黄庆丰、孙健、胥春、顾晓宇、曾德良.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陈吉华、刘洪臣、王贻宁、周永胜、于海洋、黄翠、李鸿波、赵克、吴哲.

II
T/CHSA077--2024 引言 数字化修复技术是口腔修复学的发展方向,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修复治疗模式.

随着口腔数字化技术 的不断发展和CAD/CAM的普及,数字化印模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和传统印模技术相 比,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可实现口腔修复技术的全数字化流程“:对于冠桥修复的扫描精 度高,节省时间和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便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而且有利于医患沟通:合理和规 范地使用现有数字化印模技术可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传统印模技术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虽然当前印模材料基本能够很好地再现牙齿的细节,但也受到忠者口腔局部环境及医生操作细节的影 响,导致许多印模仍存在缺陷.

如何实现高精度的口腔印模,完成更加精细的修复治疗,一直是口腔临 床医生、技师和口腔材料研究者追求的目标.

口内扫描仪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牙医WernerMormann引进口腔修复学领域,近10年来随着计 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口腔医院、综合医院口腔科、牙科诊所和数字化加工中 心均配备了口内扫描仪,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口内扫描仪的医生越来越多,至今仍没有一份针对牙体及牙 列缺损固定修复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制取的操作指南,临床医生只能遵循各个厂家提供的指引.

由于市面 上的口内扫描仪设计时所基于的成像原理不同,各品牌口内扫描仪的临床操作流程有一定的差异,并且 在临床操作中还面临患者不同口腔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操作者临床技能的差异.

上述这些影响因素都 会对数字化印模的数据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水平和临床路径,对口内数字化印模的扫描原理、器械准备和消毒、环境准备、 数字化印模前的口腔准备、口内扫描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 识.

其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对提高口内数字化印模的精度,充分发挥其优势,并扩展临 床应用范围,实现固定义齿修复的全数字化流程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IⅢ1
T/CHSA 077-2024 牙体及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口内数字化 印模制取专家共识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牙体及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制取专家共识.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贴面、嵌体、冠和固定桥等修复方式治疗牙体缺损、牙列缺损或牙齿排列不齐, 并使用口内扫描仪制取牙体和牙列的数字化印模患者的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化印模digitalimpression 一种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口腔内软硬组织及修复体表面形态的三维信息,并将其转换成数字化模 型的方法.

注:数字化印模用于牙体和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固定修复、活动修复、种植修复以及正畸、正颌治疗等领域.

3.2 牙体缺损toothdefect 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 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关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3 牙列缺损dentitiondefect 在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

3. 4 口内扫描intraoralscanning 在口内使用光学探头,获取口腔软硬组织的三维图像并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口内数字化模型.

4口内数字化印模的适应证 口内数字化印模适用于牙体缺损、牙列缺损或牙齿排列不齐,采用贴面、嵌体、冠和固定桥等修复 方式治疗的患者,一般不超过五单位的天然牙修复.

针对根管桩核修复,建议采用常规印模取模后灌制 石膏模型或常规印模取模后再使用光学扫描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建模的方法.

5口内扫描仪的主要组成和扫描原理 5.1主要组成 口内扫描仪由手持式扫描仪、计算机及相关配套的软硬件组成.

5.2扫描原理 口内扫描仪多采用非接触式扫描方式,通过光学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结构光相位技术或立体 摄影技术等),连续多帧地探测物体的表面轮廊信息,将光学感受器捕捉到的光学信号转换为计算机所 能识别的数字信息,转换成三维虚拟数字化图形.

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可视化、易储存和传输等优 点,但对于一些较大的倒凹区域仍然存在扫描盲区.

1
T/CHSA 077-2024 6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器械准备与消毒 6.1口内扫描仪准备 6.1.1一般规定 为了获得精准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宜按厂家要求进行定期校准.

系统启动后,光学探头按照厂家要 求做预热等防雾化准备.

6.1.2光学探头的清洁 光学探头的镜头是非常精密的光学元件.

镜头的清洁度和表面状况极大影响着扫描数据的质量,因 此需注意预防探头产生划痕.

可以用干净的无绒布蘸取酒精清洁.

在患者使用前,请确保光学探头上没 有异物或污渍.

6.1.3光学探头的消毒 根据WS506-2016,光学探头在每次使用后,均需对拆卸式探头进行清洁,去除表面污渍和体液, 然后将探头放入密封无菌袋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次数可影响口内扫描仪扫描结果的准 确度,且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扫描的误差也呈增大趋势.

需按照厂家规定的高温高压灭菌次数合理使 用,光学探头只可在限定次数内重复使用,若超过推荐次数宜更换,丢弃的光学探头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6.1.4口内扫描仪主机的清洁与消毒 使用后,宜在关闭设备电源的情况下清洁主机,待清洁液完全干燥后再开启使用.

日常维护时,可 用柔软的布和消毒酒精擦拭表面,不能让液体流入扫描仪内部和光学镜头.

长期使用后,扫描仪外壳可 能出现老化变黄,但不影响使用.

6.2环境准备 6.2.1温度 根据口内扫描仪制造商的建议,使用时宜保持相对恒定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会对口 内数字化印模产生不良影响.

6.2.2湿度 口内扫描仪使用时环境内的相对湿度范围为30%~75%(无水汽凝结).

6.2.3光源 建议使用厂家推荐光源操作,如果厂家未做相关推荐,宜关闭牙科治疗椅灯后进行扫描.

7口内数字化印模的术前口腔准备 7.1预备体要求 7.1.1牙体预备要符合生物学、机械力学和美学原则.

7.1.2预备体需满足的基本要求:点线角圆钝:边缘清晰,光滑连续:在轴面就位方向上无倒凹,预 备体轴面的胎向聚合度在2°~5°:根据临床条件尽可能选择龈上肩台设计.

固定桥基牙预备体需具 有共同就位道.

7.1.3当预备体边缘与邻牙过近时易导致光学扫描的“影像桥接效应”,影响预备体边缘的准确成像, 因而,预备体边缘宜与邻牙界限分明.

7.2扫描前准备 7.2.1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及扫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适现象.

7.2.2保持预备体表面干燥,边缘暴露清晰(使用排龈线等).

7.2.3给患者佩戴遮光防护镜.

7.2.4扫描前按照厂家要求定期校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