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RGY FOUNDATION 能源基金会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经验研究报告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山东省倒逼高耗能行业 提质提效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2021.9
关于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主要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低碳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修复 等方面的基础性、战陪性和前瞻性相关研究,面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助推山东省绿色低碳发展.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经十东路28789号 关于作者 项目负责人:问桂铁(1977.10一),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应用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高效利用、绿 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研究.
联系方式: yanguihuan@ 传真: 项目成员:许崇庆、陈茹、韩相、白明、回晓洋、都晴、周宇、李晓霞和孔桂香.
致谢 本研究由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统筹撰写,由能源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
本研究是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下的课题,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经验研究.
摘要 在新旧动能转换、煤炭消费压减、四减四增、大气污染攻坚战等多项政策的作用下,山东省 围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推动行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产品质量 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山东省钢铁、焦化行业为例,进行总结分析.
钢铁行业方面,立足 全省资源优势和行业发展潜力,通过政府推动、环保倒逼、标准严控、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等手 段,着力打造沿海和内陆两大钢铁产业基地,即日一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和莱一泰内陆 精品钢产业基地,发挥横跨沿海和内陆两大基地优势,实现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的跨越.
2019 年全省压减生铁产能465万吨、租钢923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压减任务.
焦化行业方面, 制定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积极推动焦化行业优化整合,实行焦化项目清单化管理,控制焦 化行业产能总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现有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到2020年底,山东省在产企业 32家,焦化产能4600万吨,产量控制再3200万吨之内,较2019年减少30%左右.
通过实施一系列 措施,全省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得到良好控制,行业能效和节能减排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产业布 局优化整合,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录 第一章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一“凤凰涅”重获新生 1.制定政策文件一推动全省钢铁行业优化升级 2.开展节能降碳措施一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用能优化 第二章焦化行业转型升级一减产整合,优化提升 1.制定完善政策文件一为全省焦化行业转型提供重要推动力 2.开展节能降碳措施一推动焦化产业能效提升 总结
第一章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一“凤凰湿楽”重获新生 山东省是钢铁大省,产业体系较完备,工信部核定的山东省钢铁产能为8112万吨,2020年山 东省租钢产量7993.5万吨,占全国的7.5%,钢材产量11269.3万吨,占全国的8.5% 钢铁行业属于过剩产能行业,围绕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 出台的相关政策,同时结合山东实际,研究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加强产能置换,不断优化布 局,努力引导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助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制定政策文件一推动全省钢铁行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山东省出台的有关钢铁行业的政策文件主要包括《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 展规划(2018-2025年)》(鲁政字[2018]242号)、《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鲁政字(2018)248号)、《关于推进全省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 作方案》(鲁发改环资(2019)144号)、《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990-2019)等,各项政策均在按照计划推进实施.
(1)《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 《规划》指出:按照严控产能、减量调整、绿色发展、标准倒逼、突出沿海、优化内陆、创 新驱动、高端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到2022年,全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 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50%以上;关键高端钢材品种有 效供给显著增强,精深加工能力持续提升,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15%以上;到2025 年,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70%以上,合金钢(含不锈钢)比重提高至20%以上.
推动形成“两 基地四集群、全省联动发展”的总体布局.
对标国际一流,着力打造日一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 业基地、莱一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临沂临港高端不锈 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莱芜精品钢和400系不锈钢产业集群、泰安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