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公示稿
沧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规划目的.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三、规划原则 第二章发展定位与战略.3 一、发展定位.3 二、目标愿景..3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3 第三章开发保护格局4 一、构建“一带三区六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4 二、构建“三大农业生产区、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发展格局.
三、构筑“两基、多廊、多斑块”的区域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
.4 四、开创“两极并驱、一圈带动、多点辅助、全面振兴”的城乡发展新局面.
..5 五、建立“2个新城-4个中心镇-15个一般乡镇-87个中心村-258个基层村”的镇村体系 .5 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6 第四章重要实施路径 一、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6 二、提升产业和创新空间竞争力...6 三、加强城乡空间开发管控..8 四、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乡特色风貌10 五、营造以人为本的高品质空间..8 第五章做大做强沧东经济开发区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定位与规模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优化空间布局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塑造风貌特色.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提升宜居品质.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完善交通体系.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优化产业布局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 一、规划传导11 二、实施保障..11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规划目的 全面融入沧州中心城区,助力推进市县一体化进程; 推进沧县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新时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美丽沧县.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自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规划范围为沧县行政辖区,国土总面积153325.24公顷.
其中,环沧州 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围合区内14345.14公顷区域落实《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2021-2035年)》.
三、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观,推动形成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建设美丽国 土,满足高品质生活.
节约集约、高效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促进发 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转变.
区域协调、融合发展.
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实现统筹和城乡融 合,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传承文化、特色发展.
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点、时代特征,体现 城的繁荣、镇的舒适、村的恬静.
公众参与、共享发展.
加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开门做规划,推进空 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章发展定位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 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 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对接传承省市赋予的职能,深入分析沧县的优势 和潜能,确定发展定位为:京津翼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基地、特色农产品供应 基地、沧州城市发展战略支撑区、大运河文化带辐射和服务区.
二、目标愿景 到2025年,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市县 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新局面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初显.
到2035年,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
市县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新局面全 面展开,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凸显.
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市县全面融合,建成生态优良、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 一极.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 1.区域协同、统筹发展.
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面融入京津翼区域协 同发展,以承接转移京津冀、沧州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为先导,加 强沧县与京津、周边七个县(市)协调联动,加快形成双向互动格局.
2.市县同城、一体发展.
打破行政区界,建立市县标准统一、步调一致、 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引导市县一体发展.
3.产业引领、特色发展.
立足承接京津翼产业转移和沧州中心城区功能 外延和消费外溢,发挥沧县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 展格局,以产业发展引领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 可持续发展.
3
第三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对接沧州市“一港双城三带四区”的空间格局,落实大运河文化带,突 出生态优先,强化底线管控,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国土空 间统筹布局、高效利用、永续利用.
一、构建“一带三区六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带”指落实大运河文化带.
落实上位传导的大运河文化带,将大运 河打造成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山水秀丽的绿色生态带、享誉中外的缤纷 旅游带.
"三区”指实施三大分区管理.
以沧州中心城区和沧东经济开发区为核 心,建设城镇发展核心区.
根据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运西红枣特色农业 生产区和运东粮食主产区两大农业生产区.
"六点”指重点打造六个特色节点.
全力建设6个特色城镇发展节点, 加快扩容提质,强化特色营造,引导人口、产业集聚.
其中,沧东经济开发 区建设产城融合新城、高铁经济开发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旧州镇、兴济 镇建设以旅游和商贸为主的中心镇、杜生镇建设以药包材为特色的中心镇、 崔尔庄镇建设以红枣产业为特色的中心镇.
二、构建“三大农业生产区、多个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发展格局 引导农业资源向基地、大户能手集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
立足 建设京津沧“粮袋子”、"菜篮子”,构建与沧县农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三大 农业生产区,即中部环市区都市农业生产区、西部红枣特生物农业生产区、 东部粮食主要生产区.
三、构筑“两基、多廊、多斑块”的区域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 落实市县生态环境统建统治的要求,统筹林由湖水草等生态资源,构筑 “两基、多廊、多斑块”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两基“指依托枣林和农田构 筑两大生态基底;“多廊”指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四环路打造两条生态屏障, 依托重要河渠(南运河、捷地减河、余庆屯干渠、沧浪渠、廖家洼排水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