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八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pdf

2021,2035,pdf,八宿县,昌都,国土空间规划
文档页数:48
文档大小:54.57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国土空间规划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八宿2035
八宿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BASUCOUNTY 2021-2035年
公众版
八宿县自然资源局 2023年5月
八宿2035
前言
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 个走在前列”,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 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 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 [2019]87号)等文件的要求,遵循《西藏自治区县级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技术要求,编制《八宿县国土 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八宿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 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根本依据.

是对西藏自治区、 昌都市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划定、相关管控指标及空间发展 战略等内容的细化和落实.

《规划》综合考虑辖区内的自然条 件、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建立八宿县国土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八宿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 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美丽八宿县的关键举 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 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八宿2035
目录
第一部分 总则01
第二部分第七部分 目标战略04智慧布局产业空间
优势产业引领发展25
第三部分第八部分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08系统展示人文魅力
形塑城乡特色风貌28
第四部分第九部分 保障粮食安全底线发挥交通枢纽优势 提升耕地整体水平12强化基础设施保障31
第五部分第十部分 落实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县城服务功能 推进全域生态修复16提升总体空间品质35
第六部分第十一部分 融合城乡发展空间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全面提升生活品质20一张蓝图绘制到底42
第一部分 总则
01规划目的和规划原则 02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01规划目的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十九届历次 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 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 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 边四件大事,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高 品质生活与高水平治理,精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城乡、区域统筹,科学划定“三区 三线”,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安全永续、集约高效、美丽宜居、 协同融合的县域国土空间“一张蓝图”,将八宿县建设成为生态引领、创新竞进的藏东生态 绿城.

规划原则
1落实战略,促进八宿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定不移的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为目标编制规划,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保障新时代西 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民生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八宿高质 量发展.

怒江
严守底线,探索绿色发展方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底线约束、低碳韧性的 路径模式,严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乡有序发展等底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 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生态文明要地,探索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3科学管控,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充分把握县级总规的空间蓝图属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自然、人文资源票赋和城 镇、农牧区发展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针对性的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策略,确保规划能落地、 能实施.

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加强底线管控,应对城乡社会经济 发展的不确定性,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在空间上留有弹性,提高规划韧性.

4因地制宜,凸显地域自然文化特色
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充分研究高原一河谷、农区一牧区等地 理、区位、经济特征,准确认识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城镇建设突出 形态优化和风貌提升,体现山水格局和城镇特色;乡村营造要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文 化脉络.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