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类:中建七局-大同华宇百花谷商业中心项目技术标.docx
附件大小:24.48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docx
所属分类:施组方案
上传会员:匿名用户
上传时间:2025-05-07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一、综合说明
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大同华宇百花谷商业中心项目.项目总占地89403.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415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4275平方米.
一期住宅项目占地约71263.2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10692.32平方米,有62.2米高21层住宅1栋,65.1米高22层住宅1栋,77.8米高26层住宅1栋,85.4米高29层住宅1栋,88.3米高30层高层住宅1栋,100米高33层高层住宅6栋,住宅地面面积共190164.7平方米;临云波路及魏都大道为沿街商业,面积约16572.32平方米.配套换热站及幼儿园等项目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约60000平方米,层高约3.9米.
二期商业用地面积18139.83平方米,占地面积10602.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3582.67平方米,总高度157.4米,共36层,裙房高度40.6米,共七层.塔楼为筒体结构,裙房为框剪结构.
裙房为商业,一层层高6米,二层~七层层高5.5米,商业建筑面积53079.54平方米.塔楼8层~22层为办公,层高4.2米,办公建筑面积23933.56平方米.23层~36层为酒店,层高3.6米,酒店建筑面积46569.6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46645.82平方米,共3层.负一层局部为商业,层高5.8米,商业建筑面积6000平米.负二、负三层为地库,层高4.2米.
1.2 编制依据
本工程的招标文件.
国家、行业及山西省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图集、标准等文件.
主要规程、规范一览表见下表所示:
表1.2 主要规程、规范一览表
1.3 工程重点、难点剖析与对策
通过认真审阅图纸、相关设计文件并结合对工程位置的现场踏勘,我们总结该工程的施工重难点,并针对施工重难点制定了切实可行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并将其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
表1.3 技术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
表1.3 -2 工程管理重点、难点分析与对策表
1.4 本次投标施工目标
1.4.1 质量目标
严格按国家及山西省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施工,确保竣工合格.
争创山西省“汾水杯”结构奖.
1.4.2 安全目标
1)杜绝因工死亡和重伤事故;
2)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0‰以下.
3)创建“山西省安全文明工地”
1.4.3 文明施工目标
创建“山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
二、施工方案
2.1 施工测量及监测
2.1.1 测量原则
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征,测量工作分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局部控制、沉降观测、基坑监测、位移观测,测量工作的展开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1.2 主要测量及监测工作
表2.1.2-1 主要测量及监测工作
表2.1-2 主要测量内容和方法
2.1.3 建立平面控制网
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三级控制.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建立平面测量控制网.要求控制点达到通视条件好、稳固等条件.各控制点之间及各控制网之间能够进行闭合校验及平差,各控制网之间形成统一的测量控制体系.
2.1.4 建立高程控制网
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发包人/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首级高程控制引测前应使用电子精密水准仪并采用往返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复核.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与建筑物四周二级平面控制点合二为一,作为施工现场测量标高的基准点使用.
2.1.5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专业测量工程师2人、技工2人,测量仪器采用水准仪、2根铟合金标尺;测量人员应具有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仪器、标尺要经过法定机构检定,具有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
2.1.6 基坑监测
鉴于本基坑工程的重要性和边坡支护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基坑监测委托由获得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观测,我单位同时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边施工边监测,及时和计算分析监测结果,掌握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的情况,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基坑支护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
为保证基坑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进场后立即与前期施工单位联系,交接施工监测点布置图和施工监测资料,对已有监测点设置标识,作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开始定期施工监测,测量人员定期对沉降及位移进行观测,直至基坑回填至地面±0.00为止.
A、监测内容
为保证拟建建筑物周围已有建筑等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监测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
①坑外地层变形,包括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监测;
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③临近建(构)筑物倾斜、裂缝监测;
④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⑤土体分层沉降;
B、使用仪器:电子水准仪配套铟瓦数码条形尺、全站仪及配套设备.
C、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
①观测基准点采用控制网的控制点.
②根据基坑工程和设计图纸及周边环境进行编制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2.2 土方开挖
2.2.1 基底土方的开挖原则
在开挖至基底部时,地基处理单位要进行基础桩施工,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在施工期间密切配合其它工种队伍的施工,要彰显同一个工程的团结精神.
A、基坑基底土方开挖要在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的情况下进行挖运,施工中不会破坏基础底板的原始土层.
B、基坑中不同深度的区域开挖时要由人工跟进.
2.2.2 开挖工艺流程
第一次开挖:开挖线放线→第一步土方开挖至-3m→第一步修坡→第二步土方开挖至-6m→第二步修坡→第三步直至设计高程→人工配合清土至基底标高.
A、施工方法
采用机械分层开挖方式,人工配合清槽方法,考虑土质情况,采用一步开挖到至-3m,二步土方开挖至-6m,然后再挖至设计高程处,最后由人工挖至垫层底标高.
①放线
挖槽前根据坐标撒出基础边线,根据放坡比例并考虑基础施工的操作面,确定挖槽的下口线、上口线.
②放坡
基岩以上土层放坡坡度为1:1,基岩放坡坡度1:0.5.挖土整体思路是先挖除±0.00以下的粉质粘土,按照设计坡度,第一次挖至-3m处,第一次修坡,再挖至-6m处,进行第二次修坡施工, 然后挖至-8m处,进行第三次修坡.
③第三次开挖基底土方预留200-300mm人工紧随进行清槽,将清除的土方送至反铲半径之内带弃.
④为确保开挖时及时排出地下水,考虑到地表水,在基坑四周或每30m范围内各设置一个1m×1m,深度为1m的集水井,方便日后排水.集水井及明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