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T 1004-1999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pdf

1004,1999,pdf,测绘,窗户,测绘
文档页数:13
文档大小:547.8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测绘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1999

Rules for technical design ofsurveying and mapp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审批程序.本标准适用于指令性和指导性测绘任务的技术设计,市场调节任务可参照执行.

2技术设计的一般规定

2.1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并获得最得实施.

2.2技术设计分项目设计和专业设计.项目设计系指对具有完整的测绘工序内容,其产品可提供社会直接使用和流通的测绘项目而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构成测绘项目的有大地测量、地形测量、地图制图和制印、工程测量和多用途地籍测量基础资料测绘等.专业设计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工种进行具体的技术设计,是指导作业的主要技术依据.:

项目设计曲承担测绘任务的主管部门编写和上报,专业设计由测绘生产单位编写和上报.设计工作可委托测绘设计单位进行,亦可组织专职设计人员编写.

2.3技术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2.3.1技术设计的依据

a.上级下达任务的文件或合同书.有关测绘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和装备标准等.c.

b.有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2.3.2技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a.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满足用户的要求,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要从作业区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人员技术素质和装备情况),挖掘潜力,选择最佳作业方案.

c.广泛收集,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产品和资料.

d.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

e.一个设计区的大小,一般以1~2年完成较合适.工作量大的项目,可将作业区划分为几个小区,分别进行技术设计;工作量小的可将项目设计和专业设计合并进行.

2.4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2.4.1设计人员首先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工作量、要求和设计的原则.

2.4.2设计人员应认真做好作业区情况的踏勘和调查分析工作.

2.4.3设计人员应对其设计书负责,要深入第一线检查了解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

2.5编写技术设计书的要求

题,应重点叙述.2.5.2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要说明可行性研究或试生产的结果以及达到的精度,必要时可附鉴定证书或试验报告.2.5.3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致.

2.5.1内容要明确,文字要简练.标准已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不再重复.对作业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

3审批程序

3.1项目设计书经申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一式五份报该项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审批.

国务院有关部门下达并列人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测绘项目,其项目设计书应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指导性任务的项目设计书报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2专业设计书经生产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一式四份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报省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3技术设计书要作原则性修改或补充时,可由生产单位或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或补充稿,及时上报原审批单位核准后执行.

4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4.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的名称、来源、作业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项目内容、产品种类及形式、任务量,要求达到的主要精度指标、质量要求、完成期限和产品接收单位等.

4.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简要说明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作业区困难类别等.

4.3已有资料利用情况:说明资料中测绘工作完成情况,主要质量情况及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4.4设计方案

法,主要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b.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精度估算或说明.c.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a.各工种的作业依据,控制测量的布设与加密原则,对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图集的构成,成图方

4.5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

8.作业区困难类别的划分.

b.工作量统计: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各工序的工作量.

c.进度计划:根据工作量统计和计划投人生产实力,参照生产定额,分别列出年度进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

d.经费预算: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和成本定额,编制分年度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

4.6附件

a.踏勘报告.b.可供利用资料的清单.c.附图附表.

5专业设计书的内容

5.1大地测量

5.1.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依据.

5.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说明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5.1.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作业单位,施测年代,作业所依据的标准、所采用的平面、高程和重力基准;说明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5.1.4设计方案

5.1.4.1大地测量外业:一般要求先在适当的比例尺地形图上,按有关标准进行图上设计,图上设计完后,应展绘成一定比例尺设计图.

设计方案的文字说明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三角、导线、起始边和天文测量: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等;初步确定标类型及高度、标石的类型、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和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定方法等.

说明拉普拉斯点和测定天文经纬度的点以及起始边的位置;确定天文点和起始边的施测方案和观测的有利季节;

根据上述情况,按工序确定工作量.

b.水准测量:叙述采用的高程基准及起算点的简况,说明路线的名称、等级、位置、长度、点的间距及编号方法;确定交叉点、基本点和基岩点的点名和位置;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确定标石类型及埋设规格;拟定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各项方案;计算工作量.

c.重力测量:说明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布设和联测方案,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测定方案,已知董力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计算工作量.

算成果打印格式和整理的要求;计算工作量.

5.1.4.3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时要说明所使用的仪器和执行的标准,或提出技术要求和达到的精度指标.

5.1.5建议和措施

为完成上述设计方案,拟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主要物资,并指出业务管理,物资供应,通讯联络等工作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和对作业的建议.

5.1.6附图、附表

B.技术设计图.b.综合工作量表.c. 工天利用表.d.主要物资器材表.e.预计上交产品和资料表等.

5.2地形测量

5.2.1航空摄影

本专业设计书内容由航空摄影单位根据合同要求自行规定.

5.2.2航测外业

5.2.2.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依据.

5.2.2.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说明测区海拔高程、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困难类别和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说明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

5.2.2.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对已有资料的质量评价和可以利用的情况.航摄资料需说明航摄单位、摄区

代号、摄影时间、摄影机型号、焦距、像幅、像片比例尺、航高:底片(像片)质量以及问题的处理等情况.

5.2.2.4设计方案

8.测图规格和成图精度:说明投影方式、平面和高程基准、成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

b.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和地形类别,说明成图方法和图幅等高距.

d.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估算.

e.根据技术人员素质和资料等情况,提出室内判绘与实地调绘的方案和技术要求,必要时应做典型调绘样片和景观照片.

f.像片调绘:根据踏勘报告和资料分析,按测区地理景观叙述地形要素的特征和主要表示方法,要求如下:

居民地:按测区居民地的分布情况,说明居民地的类型、特征、表示方法和综合取舍的原则;

道路:叙述铁路、公路类型和分布情况,对公路以下的道路,着重说明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水系:明确测定水位的方法与要求,水网区河流、湖泊、沟渠的取舍原则,对水系附属建筑物的表示方法与要求等;

境界:明确境界表示到哪一级,对国界和其他有争议的境界要提出具体的表示方法和要求等;

地貌和土质:说明测区内各类地貌的特征,对地貌符号和土质符号表示的要求等;

植被:说明测区内主要植被的种类、配合表示的要求,地类界综合取舍的原则等;

其他需要叙述的地图要素;

地名调查:说明确定地名的依据和办法,对人烟稠密区地名综合取舍原则,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名应写明译音规则,对地名中的地方字要有统一的注释等.

g.综合法测图还要说明测绘地貌的要求和图廓内外注记整饰的要求.

h.采用新技术、使用新仪器时,要写明方法和要求,规定有关限差,并进行必要的精度估计和说明.

5.2.2.5对图历簿填写的要求.

5.2.2.6建议和措施:为完成设计区域内的工作任务,应如何组织力量,概算出作业所需的主要物资,并指出业务管理、物质供应、通讯联络、特殊装备等工作中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对作业的建议.

5.2.2.7附图、附表.

5.2.3航测内业

5.2.3.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依据.

5.2.3.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说明测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困难类别和居民地、水系、道路等要素的主要特征.

像幅、框标距、像片比例尺、航高、飞行质量和有无附属仪器等;航测外业资料需说明控制、调绘的单位、时间、作业依据、质量情况及评价等.

5.2.3.4设计方案

a.测图规格、说明投影方式、平面和高程基准、成图方法及图幅基本等高距等.

b.根据地形类别、资料情况和仪器设备,确定作业方法和使用的仪器.

c. 按采用的作业方法和资料情况,对成图和各主要工序进行必要的精度估算或说明.

d.制定加密计划,确定加密方案,备查点的布设方法和选点、刺点、量测、电算的精度要求;明确资料整理和向下工序提交成果的要求.

e:说明影像平面图、影像地图的纠正和复制方法,使用的仪器及精度要求.

f.说明航测原图测绘及编绘的方法、技术要求和限差规定以及原图的比例尺和用色;当采用一次

成图时,还需写明对印刷原图编制的要求.

8.说明影像地图编绘的技术要求,包括说明地物、地貌显示的原则及其整饰、注记的方法和要求.

h.说明测区中各要素的主要特征及表示方法;提出综合取舍及配合表示的原则、原图整饰的规格和要求以及采用简化符号的规定,必要时需做典型样片和样图.

i.提出对供内业作业的成果资料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

j.在隐蔽地区、困难地区或特殊情况下测图时,或者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写明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的精度估计或说明.

5.2.3.5附图、附表

a.加密设计图:主要包括标注出大地控制点、像片控制点、航线分布;写出像片号、图幅号、困难类别等高距、作业方法、航摄原始数据、测区四周接边情况及必要的说明.

b.测图设计图:主要包括图名、图号、经纬温、等高距、图幅困难类别、定额工天、各级境界,主要水系、主要道路的分布状况及测区四周的接边情况等.

5.2.4平板仪测图

除参照本标准5.2.2的内容设计外,还应补充以下内容:a.说明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施测方法和有关技术要求.b.根据平板仪测图的特点,提出对地图要素的表示和对地形测量的要求等.

5.3地图制图.

5.3.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5.3.1.1任务概述:说明任务名称、来源,地图的性质、用途,任务量,采用的技术依据,完成期限及要求.

5.3.1.2制图区域的地理概况:简要说明本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类型、主要地物地貌的特征,并划分图幅困难类别.

5.3.1.3.制图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通过对制图资料的分析和评价,列出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包括一切可利用的文献、图表、图片等),说明使用的程度和方法.

5.3.1.4设计方案

a.数学基础的展绘和编绘底图拼贴的要求.b. 作业方法、作业程序和作业中特定的技术要求.:各要素的选取指标、概括方法和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处理.c.d. 印刷原图的制作方法,各要素清(刻)绘的技术要求.e.分色样图的制作规定.

5.3.1.5附图附表:坐标成果表、补充图式符号、制图区域略图、资料分布略图、各种指标图、综合样图、地名译音表和工艺流程图等.

5.3.2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除包括本标准5.3.1的内容外,还应补充以下内容:

a.地图的比例尺、投影、图幅范围(截幅、内分幅和分幅)、密级和出版形式.b.主区和邻区的配置,图名、图例、比例尺、附图的处理,图廊整饰的说明和设计略图.作者原图及其他专题要素资料的分析和使用说明.c.d. 地理底图和专题要素的编制方法和要求,地图符号及表示方法.e.地图的分色方案,色标、色层表以及制印要求.

5.3.3地图集(册)

5.3.3.1任务概述:说明图集(册)的名称、性质、用途、内容、开本及页数,各图幅的比例尺、投影、幅面大小、经纬网密度,完成期限及要求.

5.3.3.2制图资料的分析、评价和使用说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