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The electronic data recording rulesfor levelling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可编程序的记录器(含电子计算器、电子计算机)进行水准测量记录时必须记录的信息项目、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成果输出格式.适用于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电子记录.
1 名词术语
上丝读数----视距测量中数值大的读数.下丝读数 视距测量中数值小的读数.快 尺- 每测站首次照准的标尺.慢 尺- 每测站第二次照准的标尺.第--检测站 一观测间歇处的最末站.第二检测站 古-观测间歇处的次末站.
2 记录信息项目及其标识符与内容代码
2.1 分段观测前应输人的标题信息(见表1)
表1
记录名称 项目名称 标识符 字符数 内容及代码测量代号 SVY2施测单位 UNIT 40 以下未加说明者,均按ZBA76003-87《测量外业电子记作业年代 YEAR 2 录基本规定》以下简称《基本规定》)附录E编码.路 等级 ORD 3方 法 MET 3 X线照准次序*-读数方式识 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往返观测B;别 单程双转点S;其 他...A.记 读数方式:光学测微;中丝读数1;录 其 他...2.照准次序:后、前、前、后、前、后、后、前0;后、前、前、后、后、前、前、后1;1 后、后、前、前、后、后、前、前2;其他.3.测量标准名称或代号 SS 30
续表1
记录名称 项目名称 标识符 字符数 内容及代码路线 水准路(环)线名称 I.INE 44 水准路线起止点或环线所在地名称.如:哈尔滨至牡丹江.识别 观测者 OBS18记录2 记录者 REG 18采用程序名称 PRO) 9x x x x xx xX丙 年 百科 容 法 级 器 代 定其中:学科、内容代码按《基本规定》有关项目输人、方法代路 码按照准次序代码输人.仪器代码:DS031,线 IS1...2.识 DS 3...3.DS 20...4.别 其他.5记等级代码按适用最高级输人.录3程序设计单位 UNTP 38程序设计者POR 18水准仪型号 INST 8水准仪编号 INO 7视距乘常数 MUL.C 4视距加常数 ADDC 5 以米为单位.GM测微器分划值 6 以毫米为单位.标尺类型 STAF 2 因瓦一1.本质一W,其他一A.两标尺编号 BFNO 15 两尺号间加逗号.线 标尺常数 SC 7 以测微器分划为单位.标尺分划间距 GRAD 4 以毫米为单位.识 钢尺桩尺承类型 TBT 2 ...别 5kg以上尺台.1,不足5kg尺台.2,钢帽钉记 ...3.木桩 ....其他 ...5.录记录器型号 REC 74 记录器编号 RNO 7磁带机型号 TRE 7磁带机编号 TNO 7打印机型号 TYT 7
2.2每测段观测前应输人的标题信息(见表2)
表2
记录名称 信息项目 标识符 字符数 内容及代码往:G0);观测方向 DIR 3返:BK:测 重往:RGX,X为重测次数:段说 重返:RBX,X为重测次数;检往:CGO;明 检返:CBK.记录 测段起止点编号 SEGM 32 两点号间加横线.首站后视和前视标B.F 15 两尺号间加逗号.尺号码
2.3每测段观测开始与结束、间歇前后、气候突变以及执行独立的程序段时,应输入的观测条件信息(见表3)
表3
记录名称 信息项目 标识符 字符数内容及代码作业标志 SIGN 3 记录观测条件时,所执行的程序的指令名称.如:往测为(O.间歇为ST等.记录日期时刻 TIME 8 月、日、时、分各占两位.测站编号 N 3 记录观测条件时的测站号.AT度 取至0.1C.天 气 WE 2成 象 IMG 2观太阳方向 SUN 2 0..前方.4.后方,1前右,.左后,测 2..右方.6左方.3右后.7.前左.条 风向及风速 WIND 2件 道路及土质 LAND 2 x-仪器标尺下土质记 观测经过的道路道路:土质:录 柏油路--0. 柏油---0.水泥路-1. 水泥--1.土路-2, 实土-2,沙石路--3, 沙石--3.铁 路-4, 草地-4,其 他-5.高差或角度 21 分别记录标石的上下标志高差,收测时与检测后的间歇点h高差,退站重测的原测高差以及水准仪改正前和改正后的角值.高差以米为单位角度以秒为单位:
2.4 一、二等水准测量中每站需输人的数据项(见表4)
&4
记录名称 信息项目 标识符 释测站编号 一般自动形成.快尺上丝读数 R1 以最低读数位为单位.快尺下丝读数 R2快尺基本分划中丝读数 R3测站记录慢尺基本分划中丝读数 R4慢尺上丝读数 R5慢尺下丝读数 R6慢尺辅助分划中丝读数 R7快尺辅助分划中丝读数 R8
2.5三、四等水准测量中每站需输人的数据项(见表5).
表5
记录名称 信息项目 标识符 注 释测站编号 N 一般自动形成.后尺上丝读数 BU 以整型数输人.后尺下丝读数 BD后尺基本(黑面)分划读数 B1后尺辅助(红面)分划读数 B2测站记录 前尺上丝读数 FU前尺下丝读数 FD前尺基本(黑面)分划读数 F1前尺辅助(红面)分划读数 F2后尺视距长度 BL 直读视距法时使用.前尺视距长度 FL.
3 记录程序应具备的功能
a. 对每项输人的数据,能够按观测限差进行检核;出现超差数据时,能提示作业员调整并重测;对于一、二等水准测量,能够记录标题信息和观测条件信息;b.c. 能够识别往返测向和奇偶测站,分别进行往测或返测记录;d. 能作观测间歇记录;e. 能作检测记录(含第一或第二检测站的独立检测及合并检测);f. 能作退站观测处理;g. 能作基本标石上下标志观测记录;h. 能作短跨距渡河水准的记录;i. 能打印或显示观测成果;j. 能录制观测成果磁带;k. 能记录仪器i角的检验.
4观测数据的处理
4.1对输入记录器的各项观测数据,应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当可调差值(例如视距不等差)不符合规定时,记录器可显示超差数值,供观测员调整测站或立尺点位置,重新观测.当不可调差值(例如基辅高差之差)不符合规定时,记录器只应显示超差提示符.重新观测.
4.2一、二等水准测量中应存储各路线与各测段的标题信息、观测条件信息,存储每个测站的视距长度与前、后视标尺基、辅分划面的中丝读数.计算并存储每个测段各站视距和、高差和.统计并存储每个测段的作废测站数、退站次数及各退站处的编号.
4.3三、四等水准测量中应计算并存储测段中测站各读数的累加值,计算并存储测段各站的视距和、高差和.
4.4已经完成的完整测段往测或返测成果,不论采用与否,应一律按规定格式输出测段的各项数据,并编入野外高差表,对不予采用者应说明原因.
5输出格式
5.1“、二等水准测量,可以采用全记录磁带配手簿贴高差纸带作记录载体.也可采用全记录纸带配手簿贴高差纸带作记录载体.
5.1.1采用全记录磁带配手簿贴高差纸带作记录载体时,须将全部记录信息录制在盒式磁带上,同时
图1
其中,测段说明记录的内容代码见表2,项目排列见图7;观测条件记录的内容代码见表3,项目排列见图8.N、S、H、E和B分别表示测段的总站数、距离、高差、作废站数和退站次数.高差纸带剪贴在手簿中,手簿格式见附录A(补充件).
5.1.1.2记录用的盒式磁带,由各作业单位统一编号配发小组使用.磁带盒A面应贴有标签,形式如图2所示(文字及线条均为纯蓝色).
磁带护套中,应装入与带盒尺寸一致的索引表,格式如图3所示(文字及线条均为纯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