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10-2024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pdf

12010,2024,包芯本,方桩,色纱,纺织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541.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纺织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10-2024代替FZ/T12010-2011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

Cotton covered spandexgreyyar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12010-201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与FZ/T12010-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对纱线的分类、标记等规定(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棉氨纶包芯本色妙外观质量要求(见5.3.4);

增加了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外观质量检验方法(见附录B):

删除了取样规定,试样数量及试验次数按照各试验方法要求执行(见2011年版的6.2);

删除了计算值的数字修约规定(见2011年版的6.10).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南通世纪天虹纺织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立新、杜俊萍、王猛、景慎全、李少敏、赵黎新、段丽慧.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 12010-2001;FZ/T 12010-2011.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氨纶包芯本色纱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生产的氨纶长丝为芯丝(3%≤含量≤20%),外包棉纤维的本色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

GB/T3292.1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38015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FZ/T01050-1997纺织品纱线藏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芯纱宽core-missing包芯纱截面中芯丝断头,使纱线的一段仅有包缠的外包纤维面无芯丝.

3.2包覆不良纱疯imperfectcover包芯纱中外包纤维未能均匀包覆芯丝,使局部芯丝外露.

3.3 露芯纱症core-basseted包芯纱中芯丝无包覆纤维,使芯丝裸露.

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产品以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4.2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棉为C.精梳棉为JC,氨纶为Pu.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具体表示为:棉含量/氨纶含量.

FZ/T12010-2024

4.4棉氨纶包芯本色纱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的生产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线密度后标明氨纶长丝的规格(加圆括号).具体表示见示例:

示例: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其线密度为13.0tex:氨纶长丝的规格为44.4dtex;棉含量为93%,氨纶含量为7%,可写为:JC/Pu 93/7 13 0 tex(44.4 dtex).

5要求

5.1项目

数、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千米细节(一50%)、千米粗节(50%)、千米棉结(200%)、十万米纱及纤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维含量偏差、外观质量十一项指标.

5.2分等规定

5.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棉氨纶包芯本色纱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5.3技术要求

5.3.1普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

表1普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技术要求

单纱断裂公称线密度/ 线密度 线密度 变异 单纱断裂 强度/ 强力变异 条干不匀 变异 (-50%)/ 千米细节 (50%)/ 千米粗节 (200%)/ 千米棉结 十万米 纱疣/tex 等 级 率/% 偏差 系数/% (cN/tex) 系数/% 系数/% (个/km) (个/km) (个/km) (个/10°m)> 系数/% 系数/% (个/km) (个/km) (个/km) < (个/10°m)优 ±2.0 2.0 16.5 12.5 15.0 35 100 180 106 1~8 0 ±2.5 3.0 15.5 14.5 17 0 45 210 380 20优 = ±3.0 2.0 3.5 13.0 16.5 11.5 19.5 55 440 780 90 10 308.1~11.0 ±2.0 ±2.5 3.0 15.5 16.5 13.5 16.5 14.0 30 20 40 95 190 15±3.0 3.5 13.0 15.5 19.0 40 225 390 2011. 1~13 0 优 ±2.0 ±2.5 3.0 2.0 16.0 14.5 10.0 12.0 15.5 13.0 10 15 35 75 110 50 10 15±3.0 3.5 12.5 14.0 17.5 20 155 230 20优 ±2.0 ±2.5 2.0 13.0 15.0 11.0 9.0 12.5 15.0 8 30 40 85 1013. 1~16. 0 = ±3.0 3.0 3.5 11.0 13.0 17.0 13 18 120 60 175 15 20优 ±2.0 2.0 15.0 8.0 12.5 5 25 25 816.1~20.0 ±2.5 ±3.0 3.0 3 5 13.0 11.0 10.5 12.5 15.0 17.0 14 9 45 85 55 115 13 18优 ±2.0 2.0 15.5 7.5 11.5 1 15 15 520. 1~30.0 ±2.5 3.0 13.5 10.0 14.0 5 30 45 9= 优 ±3.0 ±2.0 3 5 2.0 11.5 15.5 12 0 7.0 16 0 11.5 9 1 60 5 95 8 14 530.1~40.0 ±2.5 3.0 13.5 9.5 14 0 3 17 28 6±3.0 3 5 11.5 11 5 16.0 5 39 58 14 5.3.3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土1.5%.5.3.4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外观质量要求按表3规定. 表3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外观质量要求 空芯纱痰/(个/3000m) 项目 优等品 不允许 一等品 二等品 <1包覆不良纱/(个/3000m) 不允许露芯纱疣/(个/3000m) 不允许 1 6试验方法 6.1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试验 线密度偏差率按式(1)计算,摇纱张力为(1.2士0.2)cN/tex,其中100m纱的实测干燥质量按GB/T4743-2009中程序2烘干后折算,100m纱的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A中式(A.4)计算;线密度变异系数按GB/T4743-2009中程序1调湿平衡后,按式(2)计算;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