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12022-2024 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色纺纱线.pdf

12022,2024,pdf,方桩,粘胶纤维,纺织
文档页数:12
文档大小:903.64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纺织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22-2024代替FZ/T12046-2014 FZ/T12022-2019

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Polyester andviscose blended colour yarn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FZ/T12046-2014(喷气涡流纺涤粘混纺色纺纱》和FZ/T12022-2019《涤纶与粘纤混纺色纺纱线》,与FZ/T12046-2014和FZ/T12022-201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产品分类、标记: 更改了文件适用范围;一更改了单纱(线)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指标(见5.3.1,2014年版和2019年版的4. 3 1) ;删除线的十万米纱、增加捻度变异系数指标(见5.3.1.2.2019年版的4.3.1.2);更改了纤维含量偏差、耐湿摩擦色牢度指标,增加了同批内色差要求(见5.3.2,2014年版和 2019年版的4.3.2);

一删除了取样规定、计算值的数字修约规定(2014年版的表3、表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山东联润色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虹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江苏天华色纺有限公司、绍兴国周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阴美纶纱业有限公司、福建恒源纺织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林芬纺织有限公司、吴江京奕特种纤维有限公司、苏州普路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京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耀斌、程四新、段丽慧、李洋、魏玉强、赵黎新、陆正龙、陶华冠、费强、陈文、徐炯烟、陈路、龚正晖、陈国棵、彭福建、冷景钢.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 12046-2014;FZ/T 12022-2009.FZ/T 12022-2019.

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涤纶与粘胶纤维混纺色纺纱线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及赛络紧密纺)和喷气涡流纺涤纶(含量≥20%)与粘胶纤维混纺色纺纱线(以下简称“涤粘混纺色纺纱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43.1纺织品纱线拾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GB/T2910.1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索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 GB/T4743-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GB/T484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GB/T5718-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01050-1997纺织品纱线疣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FZ/T01086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FZ/T10021-2013色纺纱线检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标记

4.1涤粘混纺色纺纱线以不同颜色、不同生产工艺、不同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FZ/T 12022-2024

4.2涤粘混纺色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AA,紧密纺代号为 JM,赛络紧密纺代号为AAJM,喷气涡流纺代号为JV,传统环锭纺代号不作标识;涤纶代号为T,粘胶纤维代号为R,

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顾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排列顺序可任意.

4.4涤粘混纺色纺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颜色(或代号)、纺纱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及其混纺比,具体表示见下列示例.

示例1:麻灰19.7tex传统环纺涤粘混纺色纺纱,涤纶含量为60%,粘胶纤维含量为40%,可写为:麻灰T/R60/40 19 7 tex

60/40 19.7 tex 示例2:麻实19.7tex喷气涡流纺涤粘混纺色纺纱,涤纶含量为60%,粘胶纤维含量为40%,可写为:麻灰JVT/R

5要求

5.1项目

5.1.1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生产的涤粘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千米棉结(200%)、明显色结、十万米妙疣、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十一项指标.

5.1.2紧密纺、赛络紧密纺生产的涤粘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毛羽数十二项指标.

5.1.3涤粘混纺色纺线技术要求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明显色结、拾度变异系数、纤维含量偏差、色牢度、色差九项指标.

5.2分等规定

5.2.1同一原料、同一色号、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5.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5.2.3涤粘混纺色纺纱线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5.3技术要求

5.3.1涤粘混纺色纺纱线的技术要求

5.3.1.1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涤粘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按表1规定.

表1涤粘混纺色纺纱技术要求(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

单纱断裂 单纱断裂强力 条干不 千米棉结 明显 十万米公称线 等 线密度 线密度 变异系 强度/(cN/tex) 变异系数/% 匀变异 (200%)/ 色结/ 纱症/(个/密度/tex 级 偏差率/ 数/% 涤纶 系数/% (个/km) (粒/100 m) 10° m)≥50% 涤纶 <50% 涤纶 ≥50% <50% 涤纶优 ±2 0 2.2 16 5 14 5 12.0 12.5 16 0 180 6 88.1~11.0 ±2 5 3.0 14 5 12 0 15.0 15.5 18 5 240 12 20= ±3 0 4.0 13 0 10 5 18.0 18.5 21 0 280 20 表1(续) 单纱断裂 单纱断裂强力线密度 线密度 变异系 强度/(cN/tex) 变异系数/% 条干不 千米棉结 明量 十万米密度/tex 公称线 级 偏差率/ 数/% 系数/% 匀变异 (200%)/ (个/km) (粒./100 m) 色结/ 炒疣/(个/ 10m)% 涤纶 涤纶 涤纶 涤纶≥50% 17.0 11.1~13.0 优 ±2.0 ±2.5 2.2 3.0 15 0 15 0 12.5 11.5 14.5 12.0 15.0 15.5 18.0 160 200 12 6 20 8= ±3.0 4 0 13.5 11.0 17.5 18.0 20.5 260 20优 ±2.0 2.2 17.5 15 5 11 0 11 5 14.5 120 6 813.1~16.0 = ±2.5 ±3.0 3.0 4.0 15.5 14.0 13.0 11 5 14 0 17 0 14.5 17.5 17.0 19.5 180 240 12 20 20优 ±2.0 2 2 18.0 16.0 10.0 10.5 14 0 100 6 816.1~20.0 ±2.5 3.0 16.0 13.5 13.0 13 5 16.5 160 12 20= ±3.0 4.0 14.5 11.5 16 0 16 5 19.0 200 2020.1~24.0 优 ±2.0 ±2.5 2.2 3.0 16 5 18 5 16 5 14.0 12.5 9.5 10.0 13.0 13.5 16.0 80 12 6 8= ±3.0 4 0 15 0 12.0 15.5 16.0 18 5 140 180 20 20优 ±2.0 2.2 19 0 17.0 8 5 9 0 13.0 40 6 824.1~30.0 ±2.5 3.0 17 0 14 5 11.5 12.0 15.5 80 12 20优 = ±3.0 4.0 2.2 15 5 19 5 17.5 12 5 14.5 15.0 18.0 120 2030.1~60 0 ±2.5 ±2.0 3.0 17.5 15.0 11.0 8.0 11.5 8.5 15.0 12.5 20 60 12 6 20 8= ±3.0 4.0 16.0 13 0 14.0 14.5 17.5 100 20

5.3.1.2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涤粘混纺色纺线技术要求按表2规定.

表2涤粘混纺色纺线技术要求(传统环锭纺及赛络纺)

单线断裂强度/ 单线断裂强力公称线密度/ 等 线密度 线密度变 (cN/tex)≥ 变异系数/% 明显色结/ 拾度变异tex 级 偏差率/ % 异系数/% 涤纶 涤纶 涤纶 涤纶 (粒/100 m) 系数/%>50% 50% <50%优 ±2.0 ±2.5 2.0 2.5 18.0 16.0 9.5 10 0 2 4.08.1×2~11.0×2 = ±3.0 3 5 16.0 14.5 13.5 11.5 12 0 14 5 12.5 15 0 15 8 5.0优 ±2.0 2.0 18.5 16.5 9.0 9.5 2 4.011.1×2~13.0×2 - ±2.5 ±3.0 2.5 3.5 16.5 14.0 11.5 12.0 8 5 0优 = ±2.0 2.0 19 0 15.0 12.0 17.0 14.0 8.5 14.5 9 0 15 213 1×2~16 0× 2 ±2.5 2 5 17 0 14.5 11.0 11 5 8 5 0 4 0±3.0 3.5 15 5 12.5 13.5 14 0 1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