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K41 南 通市地 東方标 准
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指南
Guide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ower transformer production enterprises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瑞恩电气有限公司、南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南通晓星变压器有限公司、海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小琴、陈鑫维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建、梅德进、袁旗、王生明、孟波、朱勇、韩世泽、丁毅、季袁、冒金金、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质量提升的总则、质量管理提升建设、设计研发提升建设、生产过程提升建设、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质量数字化能力提升建设等内容.
本文件主要适用于液浸式变压器和干式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工作,其他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T1094.11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GB/T2900.95电工术语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24256产品生态设计通则GB/T28180变压器环境意识设计导则GB/T35778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9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围绕电力变压器产品质量主题,通过质量提升工作,为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提供系统化的质量提升方案,推动先进电力装备创新发展.
5质量管理提升建设
5.1制定质量管理提升规划
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分析政策、市场、客户等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技术研发、制造加工、采购、人力资源等内部条件,制定质量提升规划,并分解成相应的企业质量计划、质量目标、质量任务等,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5.2导入质量管理模式
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宜根据自身实际,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包括精益生产、零缺陷管理、QC小组和质量功能展开(QFD)、先期质量策划(APQ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相关模式和方法,形成特色质量管理模式,逐步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5.3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为基础,夯实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质量基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计量:制订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检定计划,并按要求开展量值溯源:在规定的周期内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加贴标签:鼓励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开展产品能效等级测试并加贴能效标识.
标准:以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标准化工作为要求,将企业技术、管理、工作或产品实现、基础保障和岗位等内容纳入标准化管理,按照GB/T35778要求开展标准化工作.
检验检测:应具备满足产品要求的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有检验检测能力的企业开展CNAS实验室认可.
碳排放管理体系、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两化融合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等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相关认证认 一认证认可:适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可:鼓励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开展CE、UL、ASTA等国际认证.
5.4加强质量人才培养
5.4.1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设立职位,明确职责与权限,并建立考核机制.
5.4.2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质量人才,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型,形成涵盖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领域的质量人才能力矩阵:建立质量人才培训体系,定期开展质量管理知识、技能培训等.
5.4.3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强化关键质量岗位管理,根据电力变压器设计、制造、检验等环节的质量风险,识别出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的关键质量岗位,明确关键质量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以及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育、考核激励等机制.
5.5提升质量文化建设能力
5.5.1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制定符合经营发展的质量方针,如“质量为先、顾客至上”“零缺陷、零、零事故”等,制定可量化的质量目标,如产品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
5.5.2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通过定期组织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开展“质量月”等活动,构建质量文化建设氛围,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5.5.3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通过开展满意度调查、质量绩效评估等形式,评价质量文化认同度,并持续改进质量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5.6企业合规管理要求
5.6.1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产品标准以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
5.6.2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合规风险评估,制定并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合规检查.
5.6.3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采用国家鼓励的节能设备和先进工艺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原材料组部件.
6设计研发提升建设
6.1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设计研发规划,明确研发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如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储能等多模式、多场所下的变压器研究,提升清洁能源的存储应用能力.6.2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设计研发需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开6.3建立以创新能力、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 展专业技能培训,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6.4建立创新联合体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电力变压器新产品、新材料(纳米合金和高磁感硅钢等)、新工艺(智能化生产线)、新结构和新组件等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和成果转化工作.6.5建立研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将其结果作为改进设计研发工作、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
7生产过程提升建设
7.1供应链管理
7.1.1文件制度要求
7.1.1.1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应建立供应链管理制度,涵盖供应商开发、评价、绩效管理、退出等环节.
7.1.1.2制定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a)原材料组部件管理制度:b)供应商开发、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c)供应商绩效管理办法:d)供应商退出机制: e)原材料组部件采购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等:f)进货检验规程,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定标准等.
7.1.1.3定期对供应链管理制度和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适用性和持续改进.
7.1.2供应链管理要求
7.1.2.1制定供应商准入标准,建立供应商开发流程,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现场考察、产品 试用等综合评价.
7.1.2.2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质量事故率、质量改进等:b)成本指标:价格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 c)交货期指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