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 装备数字李生系统 通用要求
Information technology-Equipment digital twin system-Generalrequirement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缩略语5系统组成 5.1述5.2目标装备 5.3李生互动5.4数字实体5.5李生服务6技术要求6.1仿真6.2可视化6.3状态监控6.4故障诊断6.5状态预测6.6质量特性7系统建设7.1述 7.2模型构建7.3模型验证7.4连接交互7.5虚实验证与评估 10参考文献 1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浙江西图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工学智联科技 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品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和利康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臣微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居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逸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苏州格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 电大学、西安华云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龙讯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华盛通信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南京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征图新视(江苏)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江苏北数睿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智境(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长沙眸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学、浙江大学、杭州九友智能科技 有限公司、启迪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浙江链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图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上海)仿真技术有限公司、中核核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车瑞伯德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 心、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冠金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浙江正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天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琳、韩丽、李佳、郭楠、张晖、胡成林、马立群、周阳、王勇、张晓梅、周俊雄、宿帅、段海波、李菊峰、董接莲、何智勇、李振轩、张智慧、蒋志超、陶飞、王忠凯、沈杰、黄雅琳、朱国良、曾涛、虞日跃、周立雄、李鉴、缘祺、郑德生、曹义军、何赛克、丁强、陈建成、许可嘉、王红钢、刘海军、黄旭炜、 任志刚、李建慧、陈志漫、龙小昂、夏明、索寒生、沈超、蔡苗、商都、杨旭、王巍、杨会甲、刘莹、项波、丁亮、尚小磊、李家京、朱文魁、吴健雄、李晓瑜、付根利、路松峰、罗俊、王梓行、卢阳光、王梦露、汤松柏、王淼鑫、李爽、罗明、于雷、杨宏旭、曹西飞、刘东庆、邓国栋、魏强、吴俊义、件大奎、赵博、黄海滨、李佳乐、李青、李飞、胡淮兵、孙石栋、王海宁、李爽、何春常、吴通、平艳、王学军、王鸿亮、魏联、常雪梅、李高勇、胡兰芳、 谷利文、宁岩、胡淑燕、张学琴、刘佳昕、何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