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青海省地方 東准
DB63/T 1599-2025代替DB63/T1599-2017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设计规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 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5设计调查.6植物选择及栽植设计7植生层设计8边坡生态防护设计...附录A(资料性)生态防护设计调查表.附录B(资料性)生态防护植物物种推荐表.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3/T1599-2017《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与DB63/T1599-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3.1、3.2、3.3.2017版的3.1、3.2、3.6):b)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2017版的3.3、3.4、3.5):c)增加了“裁植容器苗”术语和定义(见3.10):d)更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17版的第4章):f)增加了“特殊路段植被”[见第5章h)]:g) 将“生态防护物种选择”更改为“植物选择及裁植设计”(见第6章,2017版的第6章),增加了“植物裁植设计”相关内容(见6.2):(集1(集],(i)增加了“植物立地条件较差时的设计要求”(见8.1.3): j)增加了“土质和石质边坡”相关内容(见表1):k)增加了“生态防护植物物种”(见附录B).
e)更改了“生态防护设计调查”的表述形式(见第5章,2017版的第5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果洛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青海省海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青海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应急保障中心.
李洪瑾、周存秀、苗煜、王英学、耿国平、韩生良、王明微.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成龙、刘国祥、乔锦仓、武刚、郭英虎、徐寅东、何兴华、王克建、谢文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DB63/T1599-2017: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设计调查、植物选择及栽植设计、植生层设计及边坡生态防护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及一级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DB63/T23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高海拔高寒地区
海拔高程超过1500m,月平均最低气温低于-10C的地区.
3. 2
边坡生态防护
运用生态学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在坡面建造植被系统,或在工程防护系统的基础上建造植被系统的方法对边坡进行防护、水土流失控制和环境美化.
3.3
植生层
坡面生态防护工程中人工构建于坡面供植被生长的基质材料层,其主要成分为土壤和人工添加的辅助植生混合基材.
3.4
移植草皮
采用挖取、养护、铺设等方法将受施工影响的天然草皮移植于工程创面进行边坡生态修复的技术.
3.5
植被纤维毯
并经过滚压、针刺、定位等工序,加工成为植被纤维毯后,上覆1cm~1.5cm厚的腐殖土,铺设于边坡 采用天然或人造纤维等材料制作成纤维毯,将草种、肥料、添加剂等按一定配比植入到纤维毯上,的建植技术.
3. 6
撒播混植
将设计选择的植物种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与细粒土拌和,撒播在经过改良的表土上,覆盖0.5cm~1cm厚的细粒腐殖土所形成的人工建植技术.
3. 7
客土喷播
采用合适的土壤,与植物种子、基质添加剂、纤维材料、保水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可采用喷射技术喷附于边坡裸地的人工建植技术.
厚层基质喷附
选择适宜土壤,与植物种子、基质添加剂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采用空压设备喷附在边坡裸地的基质层较厚的植被建植技术.
3. 9
植生袋
采用天然或人工纤维制品制成载体,内嵌种子夹层,装入植生基质所形成的一定规格的植生袋,按设计尺寸铺设于坡面上,并覆以编织网防护的边坡表面建植技术.
3. 10
栽植容器苗
按设计尺寸将容器苗裁植到边坡坡面上的建植技术.
4基本要求
4.1植物选用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易于管护”原则.4.2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处理,将公路景观充分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和谐、自然的新景观.4.3保证边坡稳定前提下宜优先采用生态防护措施. 4.4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物种应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可开展试验工程.
5设计调查
5.1气象资料: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等,见附录A表A.1. 5.2边坡地质:坡率、坡向、坡高等,见附录A表A.2.5.3植被:植被类型、植物物种、覆盖度等,见附录A表A.3.5.4土壤:土壤含水量、酸碱度、有机质等,见附录A表A.4.5.6材料来源:植物产地. 5.5社会环境: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见附录A表A.5.5.7工程经验:当地边坡生态防护的工程经验.5.8特殊路段植被:多年冻土路段、景区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