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代替NY/T395-2012
NY/T395-202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monitoring of farmland soil
目次
4.1资料收集4.2监测单元划定. 4.3布点原则与方法4.4布点数量
5.1采样准备5.2采样方法 5.3采样深度及采样量5.4采样时间5.5采样现场记录5.6采样注意事项5.8样品运输 5.7 样品编号5.9样品制备5.10样品保存
6.1监测项目6.2分析方法6.3实验记录6.4数值修约规则.6.5监测结果
8.1单因子评价8.2其他评价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农田土壤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样品采集记录和样品登记表 10附录C(规范性)地理信息数据属性结构描述表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资源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代替NY/T395-201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与NY/T395-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监测点位分类代表面积(见4.4.2);
b)更改了“监测项目"规定(见6.1);
c)更改了“实验记录"规定(见6.3);
()
e)更改了"监测结果评价“规定(见第8章);
f)更改了“监测报告编写"规定(见第9章);
g)更增了“监测数据管理"规定(见第10章);
h)更改了附录A,新增了附录B和附录C(见附录).
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顺安、吴泽赢、闫成、安毅、陆安祥、师华定、李名升、李晓华、祝凌、张荣、倪润祥、高戈、邹国元、秦莉、张爽爽、宋彪、周玮.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NY/T 395-2012
农由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点位布设、采样技术、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结果评价、报告编写和数据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36344信息技术数据质量评价指标NY/TXXXX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田土壤farmland soil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2
区域土壤背景点regional soil background site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且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土壤样点.
剖面样品profile sample
量混均后的系列土壤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将表土竖直向下的土壤平面划分成不同的层面,在每层中部多点取样,等
3. 4
耕作层混合样mixturesample
在农田耕作层(0cm~20cm)采集若干点的等量土壤,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
4监测点位布设
4.1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