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联合资信 工商评级三部).pdf

2025,pdf,三部,其他资料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202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工商评级三部

2024年,上游原材料钢、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零部件成本控制压力增大:智能网联驱动汽车产业变革,汽车芯片为关键技术壁垒,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国产化替代战略持续推进:下游汽车产销量同比有所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随着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和收入规模均实现较大增长,但大部分中国零部件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需求不确定性增强、成本控制压力加大、技术更选加快等因素或将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整合.

一、行业概况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兴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提振,汽车产销规模走高,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随之扩大.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面临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低、成本控制压力加大、技术更选需求加快等挑战.

2024年,上游原材料钢、铝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零部件成本控制压力增大:智能网联驱动汽车产业变革,汽车芯片为关键技术壁垒,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国产化替代战略持续推进.从上游来看,汽车车身、外覆盖件和主要零部件所使用金属材料主要为铝合金及钢材等,钢、铝价格是影响汽车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对行业内公司成本控制及生产安排带来挑战.2024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虽基建、船舶、新能源等领域用钢需求保持稳中有增态势,但难以抵消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对钢材需求端的冲击: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伴随着央行降准、降息以及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9月底至10月中旬国内钢材价格迅速反弹:而后需求端修复不及预期和原燃料成本下移等利空驱动,钢价震荡下行.2024年铝消费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中国氧化铝价格在铝土矿供应短缺和下游电解铝需求旺盛双重因素推动下大幅上涨:LME铝价受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2024年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震荡走高,分季度看,2024年一季度受厄尔尼诺现象、胶树老龄化以及割胶工人短缺等因素影响,天然橡胶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上涨:二、三季度天然橡胶价格先因产区开割情况好转而有所回落,又因降雨等因素大幅走高:四季度主产区旺产,原料价格高位回落,虽国内港口库存再度进入累库阶段,但需求增加对天然橡胶价格形成支撑,天然橡胶价格整体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资料来源:Wind

图1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图2中国氧化铝和LME铝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Wind

图3中国天然橡胶现货价和天然橡胶期货结算价走势

在智能网联技术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进程中,具备环境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的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作为支撑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运算中枢,核心控制芯片在功能安全认证、系统容错设计以及预期功能安全(SOTIF)等维度的可靠性保障,已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壁垒.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算,2024年全球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达758亿美元.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快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905.4亿元,同比增长6.52%.国内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正驶入快车道,目前已有超过数十项技术标准已立项申请或启动.在产业协同层面,以长城汽车、东风汽车为代表的头部车企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芯片研发体系,同步推进国产化替代战略实施.值得关注的是,汽车产业链正经历结构性变革,由传统合作模式逐渐向跨界交融合作模式演进.

2024年,下游汽车产销量同比有所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新

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747.7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和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商用车市场表现疲弱,产销量未达到400万辆预期: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下游新能源汽车增长快,各大整车厂持续推 出新车型,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汽车行业面临地缘政治冲突、贸易壁垒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仍持续释放,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数量和收入规模均实现较大增长,但大部分中国零部件企业等因素或将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进行整合. 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需求不确定性增强、成本控制压力加大、技术更选需求加快

近年来,技术革新及消费需求带动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增长态势,尽管地缘汽车零部件市场保有较为强劲的增长韧性.根据Wind行业(2024)行业分类为汽车 政治冲突、贸易壁垒等因素对产业链带来不确定性,但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营业收入规模从36121.59亿元持续增长至40775.83亿元,净利润规模从1228.30亿 零配件与设备行业的全球上市公司数据,2022一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元波动增长至1401.02亿元.另据《美国汽车新闻》2021一2024年全球百强汽车零部距均呈现扩大态势:同时,75%分位收入水平与最低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 件供应商榜单,上榜企业中最高收入水平,与25%分位、75%分位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势.这一系列数据变化表明,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或正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头部效应有所增强.

汽车零部件涉及多个板块,燃油车可大致分为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电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新能源汽车另包括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等.受益于汽车零部件技术积累、行业标准制定经验,博世、采埃主导地位.借助丰田、现代起亚等整车品牌扶持,日、韩等国出现较多中大型零部件 孚和大陆等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其在发动机系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优势占据快速发展.根据《美国汽车新闻》2021一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日 供应商.中国、印度等国供应商因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及持续释放的市场需求也实现本、美国和德国供应商数量占比20%左右,其中日本和德国供应商收入占比均为25%

左右,美国供应商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5%,上榜中国供应商数量和收入规模均实现较大增长.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围绕其动力、座椅等传统优势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扩大其经营优势,大部分中国零部件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主要集中于金属和塑料汽车零部件、内外饰及模具等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补,联合资信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联合资信整理

图5全球百强供应商收入占比情况

图4全球百强供应商数量情况

通过对部分全球和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对比分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1)数字化管理与生产效益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依托智能制造的后发优势构筑生产技术竞争力,在人均薪酬水平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提升了人均创收水平.2022一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人均创收平均水平从96.2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6.19%至108.54万元,平均员工薪酬从14.2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5.58%至15.87万元:但人均创收水平较曼格纳国际(约170万元)、日本电装(约193万元)和德国大陆(约155万元)等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平均水平保持在3.7次左右,低于曼格纳国际(约4.6次)、但高于日本电装(约3.3次)和德国大陆(约3.5次).未来如智能制造实现更大规模应用或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收入水平或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2)全球化业务布局深化.为加强对整车厂需求的响应、规避关税和国际贸易摩擦等风险,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宁德时代、敏实集团)推动海外扩产,布局东南亚、墨西哥及欧洲(摩洛哥、塞尔维亚等),通过“近岸外包”模式降低交付成本、规避关税、贸易壁垒.根据Wind数据,2022一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境外业务整体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7.80%至2653.7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平均约为23%.同时随着境外业务的增长,汇率波动也对利润情况带来扰动,2022一为42.15亿元、22.97亿元和21.93亿元,对当期净利润影响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3.3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