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2124-2025 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规范.pdf

水池,水产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水产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 2124-2025

蛏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rtificial breeding forrazor clam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志华、董迎辉、王建波、吴彪、何琳、姚韩韩、徐洪强、孙长森、柳敏海、刘志鸿、何京、郑圆圆.

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蛭(Sinonoraculaconstricta)人工繁育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人工繁育的环境与设施、亲贝选择、人工催产与受精孵化、幼虫培育、附苗、稚贝培育、出苗与包装运输的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 的记录和档案管理、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蛏的人工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文件.

GB/T22213水产养殖术语SC/T2065蛏SC/T2066蛏亲贝和苗种

3术语和定义

GB/T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附着基adhesive material

供浮游幼虫附着变态发育至稚贝所需的基质.

3. 2

壳长shell length壳前端至后端的最大直线距离.[来源:SC/T2065-2014,4.1.有修改]

4环境与设施

4.1场址选择

选择在交通便利、进排水方便、涉水水源充足的海滨区域为宜.

4.2设施设备

4.2.1育苗室与培育池

育苗室保温性能好,可调节光照.培育池宜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池深1.2m~1.5m、面积20m²~40m²为宜,池壁标出水深刻度线,池底有2%~3%的坡度斜向排水孔,注排水通畅,两排培育池之间应设置集苗暗渠用于收集苗种和排水,宽1.5m、深以1.0m~1.5m为宜.暗渠上间隔设置集苗口,能同时连通周边4个培育池的排水口.

4.2.2饵料室与饵料池

饵料室包括保种室、一级培养室、二级培养室和三级生产性培养室.饵料池总水体容量宜为育苗池总水体容量的1/3~1/2.应配套一定面积的海水池塘用于肥水供饵,可按每1000m”水体育苗池配套2 500 m²~3000m²海水池塘.

4.2.3供排水系统

包括进水闸、沉淀池、沙滤池(罐)、进排水管道和尼水处理池,供水量为日耗水量的3倍~4倍.

SC/T 2124-2025

4.2.4供气系统

包括鼓风机、输气管道、阀门和均匀分布的散气石,应保证育苗池、附苗池、稚贝培育池、饵料池24h不间断均匀充气.

4.2.5其他要求

配备水质检测实验室、生物观察室等工作间,以及备用电源或发电机等配套设备.

5亲贝选择

5.1来源与质量

亲贝种质应符合SC/T2065的规定,来源和质量要求应符合SC/T2066的规定.

5.2运输条件

根据运输时间采用常温干运或低温干运,且符合以下要求:

a)常温干运:时间<6h的短途运输,可采用带孔的竹筐或塑料筐进行运输;b)低温干运:时间6h~48h的长途运输,温度控制在5℃~10℃,可采用泡沫箱加冰袋低温运输,每5h酒海水1次,控制湿度≥90%. 6人工催产与受精孵化 6.1人工催产 一般在夜间进行,采用阴干、流水或充气刺激方法诱导产卵.将亲贝置于带孔的产卵床上或产卵管1.0kg/m²~1.5kg/m²,保证连续充气,必要时进行水泵流水刺激,诱导产卵. 6.2受精 催产的亲贝可以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排精并受精,其产卵时间一般在22:00至翌日06:00,卵子密表的精液浮膜及排泄物絮团. 6.3孵化 受精卵直接在产卵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以15ind/mL~20ind/mL为宜.适宜水温22℃~25℃、盐度10~18、pH8.0~8.5,孵化期间持续微量充气,保证溶解氧≥5mg/L. 7幼虫培育 7.1幼虫选优 网通过虹吸方法筛选收集自然上浮、游泳能力强的幼虫,转人已加处理好海水的培育池中培育. 当发育到D形幼虫时进行选优.选优前20min停止充气,让幼虫自然上浮,用48μm(300目)筛绷 7.2培育条件 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见表1. 表1举蛭幼虫培育的适宜条件 密度 水识 NH *-N 溶解氧 光照度D形幼虫 ind/ml 壳顶动虫 盐度 mg/L pH mg/1 1x8~10 5 ~6 20 ~26 10~18 5 ≤500

7.3日常管理

7.3.1投饵

早期D形幼虫宜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为1×10cell/mL~2×10°cell/mL,分2次投喂;发育至壳顶幼虫后,可加投角毛藻、小球藻、扁藻等,金藻、角毛藻、小球藻日投饵量4×10cell/mL~5×10cell/mL,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