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 (第孤) 2025年06月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PREFACE 前言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工作,持续打造贯通连续、安全便捷、示范效应明显的无障碍设施样板,不断扩大无障碍设施覆盖范围,推动新增设施质量和存量设施品质双提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平等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2024年,福建省城市品质提升办工作组办公室印发了第一批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典型案例.2025年,为进一步总结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的好经验好案例,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遂选了第二批无障碍设施品质提升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CONTENTS 目录
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 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项目
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以居住小区、公共建筑、世遗景点等场所为核心改造区域,聚焦无障碍通行、服务、信息交流三要素,探索智能化、人性化无障碍设施提升路径,实现无障碍需求人群安全便利出行与文旅生活品质双提升.
图1项目总平图
建设情况
项目改造范围达170公顷,涵盖56个子项目.建成235个缘石坡道、12公里盲道、54处无障碍坡道、16间无障碍卫生间,引入5部爬楼机及5套无障碍信息交流设施,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筑牢硬件基础.
二、经验做法
强化协同摸排,动态优化设施建设
市、区两级住建部门联合万安街道,组建专业团队对辖区道路、公共设施、住宅区开展全覆盖排查.同时邀请残障人士、老年人及其家属担任“体验官”,通过实地体验收集建设性,确保改造方案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精准满足当前及未来需求.此外,深化部门联动,住建主管部门、业主、设计师、施工人员、专家及居民代表深入施工现场,通过实地勘察、现场研讨,面对面解决技术难题,减少信息误差,实现设计人性化、施工精细化.
践行通用理念,打造全龄友好环境
秉持通用设计理念,充分考量不同年龄、身体状况人群需求,在无障碍设施中融入防滑地面、扶手、儿童安全座椅等适老化、适儿化设计,实现无障碍设施从服务残障群体向全龄人群覆盖的转变,打造包容共享的生活空间.注重信息无障碍的建设,全面升级无障碍标识系统,部署无障碍地图,在坡道扶手、公交站牌增设盲文提示,构建多维度无障碍信息交流网络,为弱势群体营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图2残障人士现场体验无障碍设施
图3多部门现场协作解决建设问题
图4图书馆爱心角
图5银行全龄爱心角
图7无障碍适老化公交车站
图6无障碍卫生间
图8农贸市场无障碍地图
图9无障碍地图宣传栏
推进智慧赋能,提升设施建设水平
深度融合智慧化设施,无障碍厕所配备智能马桶、扶手及报警器.图书馆、社区爱心服务驿站部署无障碍导引系统,集成手语翻译功能.图书馆内还设置无障碍机器人,为残障人士提供精准导览服务,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向智能化迈进.
统筹保护利用,优化文旅便民服务
结合洛阳桥及桥南古街保护实际,采用灵活可逆的无障碍设施装置,在满足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前提下,增设景区无障碍通道、智能服务桩,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无障碍改造,提供辅助器具租借、紧急医疗救助等服务,打造无障碍友好型旅游区.
图10无障碍爬楼机
图12无障碍导引系统
图14洛阳桥智能服务桩
图16爱心服务驿站轮椅坡道
图11智能化马桶
图13洛江区图书馆无障碍机器人
图15游客中心提供轮椅租赁
图17爱心服务驿站低位服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