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124-2024/ISO4866:2010代替GB/T14124-2009
机械振动与冲击 固定建筑结构的振动 振动测量及对结构影响评价的指南
Mechanicalvibration and shockVibration of fixed structures-Guidelines forthe measurement ofvibration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effects on structures
(ISO4866:2010 ID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需考虑的振源相关因素4.1通则4.3根据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对事件分类 4.2根据持续时间对事件分类4.4根据振源信号类型分类5需考虑的结构相关因素5.1通则5.2结构类型和边界条件5.3固有期率和阻尼5.4结构尺寸5.5场地状况的影响6测量量7频率范围和振幅8仪器仪表8.1通用要求 8.2传感器的选择8.3信噪比8.4仪器仪表分类9传感器的位置和安装9.1传感器的位置、数量和方向9.2传感器的安装10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评价10.1通则10.2数据描述.10.3测量持续时间11测量方法和报告 1011.1通则 11.2工程分析 1010
11.3现场监测11.4报告内容12振动响应评价 1112.1预测评价 1112.2现有结构的振动评价12.3作为结构振动烈度指标的运动量12.4概率评价方法 1112.5劳因素 1212.6损伤的描述附录A(资料性)结构响应值附录B(资料性)建筑的分类 B.1通则. 16B.2包括的结构 16B.3分类的界定B.4结构的分类 18B.5基础的分类 19B.6土的分类 19附录C(资料性)随机数据 20C.1通则. 20C.2. 20C.3时域..附录D(资料性)建筑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的预测 21D.1概述 21D.2用经验法预测高层建筑的固有频率 D.3用计算机方法预测高层建筑的固有频率 21D.4高层建筑阻尼值的预测 22 22D.5低矮建筑的固有频率和阻尼值 23D.6非线性行为 24D.7说明. 24附录E(资料性)结构基础和土的据动相互作用E.1通则 25E.2理论考虑.. 25E.3大地报动与基础振动之间的关系(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传递函数) 27E.4实际考... 28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4124一2009《机械振动与冲击建筑物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指南》.
本文件与GB/T14124一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一更改了需考虑的振源相关因素的分类和要求(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3章); 一更改了场地状况影响的要求(见5.5.2009年版的4.4);(享9集)*吾却吾中吾喜叫一一更改了测量低频的小振幅信号时传感器选择(见8.2.2009年版的6.2)、仅器仪表信噪比修正方面的规定(见8.3.2009年版的6.3),增加了仪器仪表不同分类和参数要求(见8.4):一更改了不同高度、长度建筑中传感器数量的规定(见9.1.3,2009年版的7.1.1),以及测量设备 与被测结构相对质量的要求(见9.2.2.2009年版的7.2.1);删除了数据分析方法的规定(见2009年版的8.3);一增加了测量持续时间的要求(见10.3);删除了初步评定和初步探测的要求(见2009年版的9.2.1、9.2.2);一更改了训量系统的测试颠率和阻尼精度的规定(见11.2,2009年版的9.2.4),以及现场监测的
相关要求(见11.3.2009年版的9.2.3).
本文件等同采用1SO4866:2010机械振动与冲击固定建筑结构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对结构影响评价的指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限公司、广东环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治金建设有限公司、中城交发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湾区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四局贵州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 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喀什市新隆建设(集工程有限公司、金华市创基建筑有限公司、中建六局土本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微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合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唐山市丰润区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浙江省岩土基础有限公司、广东粤创建设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吉木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靖江重工有限公司、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宜谦、孟鑫、尹京、王余刚、毛红涛、马卫平、柴卫、张利军、耿庆军、刘鹏辉、冯建军、王巍、董振升、王一干、赵健业、周政、李锐、郭建飞、陈文萍、梁亮、喻青、刘海勇、罗杰、李可军、
GB/T 14124-2024/ISO4866:2010
刘爱民、蔡庆军、薛新虎、管振祥、王雪强、刘德、王荣琪、吴辉、曹火勇、朱殖哲、郑响升、时耀文、娄立红、黄帅、管仁秋、王进明、柳晓灿、刘震卿、郝鹏飞、陈庆敏、董一桥、贺建霖、王琦、蔡维放、张罐洪、黄毅、邓启华、王亚维、张文军、孙引浩、李龙吉、肖冰、刘盼、王恒、孙成果、张鑫、李小春、靳壮.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3年首次发布为GB/T14124一1993《机械振动与冲击对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测量和评价基 本方法及使用导则》);2009年第一次修订为GB/T14124一2009机械振动与冲击建筑物的振动振动测量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的评价指南》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