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编制与内容解读.pdf

强夯,技术规程,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3
文档大小:223.88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编制与内容解读

李保华,安明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山西大深030009)

[摘要】在总结我国强夯随工技术发展与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并已经发布.对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设计,随工,质量检测和验收等内容.

[关键司]规程;地基处理;强夯: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472.3 [文融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07-0112-03

IntroductionofTechnicalSpecificationofDynamicConsolidation toGroundTreatmentCECS279:2010

Li Baohua An Ming

(Shanzi Machinery Constraction Company Taiyuan Shansi 030009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the standard of Technigal specification ofdynamic consolidation to ground treatment CECS279: 2010 has been approved and implemented. Maincontents including general principles terms and symbols basic regulations design construetion quality detection and acceptance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specification; ground treatment ;dynamic paction;design; construction

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要求,由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和山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会同 有关单位编制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并于2010年8月16日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63号公布批准发布,自2010年11月1日夯施工技术以来第1部关于强夯施工技术的规程, 起执行.本规程是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人强是我国30多年强夯施工技术发展与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推动强夯施工技术的进步、规范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重点内容介绍

[2008]98号)(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协会标准2.1总则

1)总则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为天然地基、人工填土地基和特殊土地基的强夯地基处理的设 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2)强调了强夯处理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资源的原则.这一点主要针对地基对填方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就地取材,降低运输成本,保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制定适宜的 护环境.强夯施工工艺的确定也应根据当地气候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2.2术语和符号

2.2.1大块石填土地基

1规程主要内容

大块石填土地基是我国近年来在大规模人工填海、挖山填谷中大量出现的一种回填地基类型.这一类地基的出现,缓解了我国基本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但也对传统地基处理工艺提出了挑战.它些工程质量隐患.同时这一类回填地基的回填和 既促进了强夯施工技术的推广和进步,也造成了一处理也急需规范.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在2004年公告第218号关于发布《建设部推广应用

本规程共分为5个章节,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和符号,第三章基本规定,第四章设计,第五章施工,第六章质量检测和验收.

2.2.2固体体积率

2.3基本规定

2.4设计

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中,将强券法处理大4000~6000kNm:③高能级6000块石高填方地基列为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之一.其8000kNm;④超高能级>8000kNm.适用范围为大面积、大块石高填方地基,如开山填 谷、开山填海、西部机场和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性满夯效果直接关系到持力层的强度.4.2.9条规能与特点为:适用于填料粒径大(最大可达800mm)定:满夯能级应根据点夯后地表抗动层的厚度确的高填方地基分层强夯处理.与分层碾压法相比,定,满夯可一追或隔行分2遍完成,夯击时点与点之可减少填料破碎和分层铺填费,分层出来的厚度可间宜搭接1/4锤径.满夯的击数可根据设计地基承广泛的应用前景. 达4m,可降低造价、缩短工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有

工主体的土木工程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检测项也相当于满夯后各通平均夯沉量的累加值.由于 目和方法,如水利、机场跑道、公路工程,而在我国强夯后地面平均夯沉量的估算直接关系到建筑场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中则鲜有使用.但近年来由地的土方平衡和工程费用,所以预估强夯地面的平于高填方地基的大量使用,填土成分的复杂,对大均沉降量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和工程意义.块石、碎石类填土的加固效果检测和评价引人了固体体积率的概念.

3.0.2条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的条件中,强调了人工填土地基,应有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强对这方面数据的积累.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并有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资料.

目前强夯法广泛应用于人工填土地基的处理.近年来,大量的人工填土地基,如挖山填沟、挖山填海成为解决建筑用地的主要途径.其中,不少有各 个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和企业自主开发的挖山填沟的填方地基,在进行人工造地的同时,形成了人为不良地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不排水、不清淤、不清基的回填地基.②在未经处理的湿陷性 黄土地基上建造填土地基.③不考虑级配、不控制粒径、不控制回填分层厚度,随意抛填的块石填土地基.④有地下径流出露,不采取引流、排澄措施回填的填土地基.

增大了地基处理的难度.对于拟采用强夯处理的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给地基留下了隐患,同时也人工回填地基,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现场调查.

3.0.6条规定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他地基处理综合地基处理方案往往是处理复杂地基或特殊岩深度的1/2-2/3. 方法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组成的深度,而强夯半置换法的处理深度应达到土层处理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联合其他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优化组合方案,应用前景良好.

个等级:①低能级<4000kNm:②中等能级夯处理冲填土地基,采用碎石桩联合低能级强夯处 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2.5强夯置换法 2.6特殊土地基强夯处理 强夯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对满夯较为忽视,载力确定,当地基承载力在150~250kPa时,满夯击 数不宜低于4击. 强夯法夯后地面的平均夯沉量,一般指从起夯固体体积率法是一种在我国以土工结构为施面标高到全部强夯施工完毕整平面标高的沉降差, 根据试夯确定的地面平均夯沉量,由于试夯区面积较小,面实际施工时面积较大,与实际情况相 比误差较大,所以强夯地面平均夯沉量的预估,一般应根据工程经验确定.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应加 强夯置换法根据适用条件分为强夯置换法和强夯半置换法.其区别如下. 1)强夯置换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等软塑一流塑等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地基处理.的一般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和高饱和度的 面强夯半置换法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饱和度较高粉土地基. 强夯半置换法的机理实际上是动力固结.单面没有实际意文.在工程实际中由于孔水消散 纯的动力固结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有理论意义时间过长,或大面积施工时排水路径被封死而失去了实际意义.利用动力固结原理,通过在高饱和地基表面铺设垫层,或在夯坑中加填硬质粗颗粒骨料,建立排水通道,使地基土夯坑周围与夯坑底的 孔原水就近转移,加快土层固结,使得动力固结原理在工程实际中有了应用价值. 2)强夯置换法的置换深度应达到全部的处理 1)在近些年强夯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中,强夯联合其他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性地基处理方法在一般规定中,对强夯能级进行了划分,分为4夯法优越.在软土地基中,采用降水联合低能级强 逐渐应用于特殊土地基处理中,效果比单一采用强 理下部为淤泥、上部为冲填土的地基效果突出. 为地下水位以上高填方地基填筑体下部的填方材料,满足条件: 于10%的地基土,增湿能显著提高强夯的加固效 2)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对土的天然含水量低果.对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8%的地基土,必须增提才能进行强夯处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则可以采取洛阳铲钻孔,孔中填人生石灰块,对地基土降低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强夯的处 理方法. (1) 式中:P.为膨胀性岩土的膨胀力(kPa);P为影胀性填土顶面以上非影胀性填土的自重压力(kPa).②泥岩、页岩、板岩等易软化,泥化岩石可作为地下水以上部位填土地基的材料.在气候潮湿多雨地 区,可用于排水条件良好的高填方地带.③对于采用强夯处理的块石土填方地基,最大粒径应≤800mm.④人工填土强夯地基的回填.对于成分简单、粒径均匀的回填土采用抛填;对于成分复杂、粒止抛填.分层堆填的亚层厚度可取0.8-1.2m. 径不均匀的块石和碎石回填土应采用分层堆填,禁 3)强夯法处理山区地基时具有以下作用:①加固建设场地的软弱土层,消除建设场地的不均匀性:②加固建设场地的断层破碎带:③加固分层填筑的填土地基:④用强夯破坏土洞,夯实地基:5对 石芽密布的岩溶地基,用回填料将石芽覆盖后,采用大能量强夯,破碎石芽,并夯实石芽间填土;岩溶漏斗、洼地,用填料回填后,用强夯加固密实:对顶板不厚的溶洞,可以采用强夯破坏顶板,回填填料后,夯实加固. 2.7施工 在施工一章中,重点对涉及强夯施工质量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人施工现场的设备应进行性能认定,并对夯锤质 1)为了保证强夯的施工能级,规定施工前对进量、尺寸进行核对和确定,对控制落距的率引钢丝绳进行位置锁定,并作出标记. 4)人工填土地基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人工建造地基.由于我国建设业的快速发展,高填方地基规模巨大,最大填方高度往往达到百米以上,土石方量往往在数百万到上亿㎡.填方材料来源 和选择,填土地基的回填方法、处理方法成为人工填土地基重要研究课题.《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B50007一2002明确规定:压实填土地基的填料不得使用膨胀性岩土;以砾石、卵石或块石作填料时,分层夯实时其最大粒径宜≤400mm.现实的 情况是,我国西南地区高填方地带大量便利的填方材料为砂石、泥岩、页岩等岩土材料,面泥岩是具有彭胀性的岩类,如果禁止使用,将对施工区域的建造成本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本规范基于大 量的工程实践,作出以下规定:①膨胀性岩土可作 同划分出控制标准.对夯锤排气孔的数量及直径 2)对强夯法的夯锤,锤底按地压力、能级的不作出明确规定. 3)对强夯置换、半置换的锤形、锤底直径,按地压力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要求和规定. 4)对强夯的雨期施工、冬期施工作出了一定的 2.8质量检测和验收 在这一章中,针对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适用地基条件的不同,工工艺的不同,分别按强夯法和 强夯置换法制定了不同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方法. 水体分布、岩层裂隙、溶润溶腔情况等地质参数;在注浆模型的指导下,加强了注浆技术的可控性,优化了注浆方案,调整现场施工思路,真正实现了动 态信息化唯幕注浆施工.大大编短了单循环注浆周期和减少了钻孔注浆材料的损耗,节约了工程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本文就以中梁山隧道幢幕注浆工程通过实践探索一种既能保证注浆效果又可以实现快速掘进的摊幕注蒙思路,供以后类似 工程参考. (上接第102页) 3)检查孔布置 扇区进行布设检查,检验注浆效果,确保开挖的 根据优化的注浆模型,对强水区和无水区部分安全. 4)孔底成像测试及效果评估 检查孔钻设结束后,对检查孔进行孔内成像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检查孔孔壁较为光滑,成孔性较 好、无塌孔现象,满足开挖施工要求. 3动水动态信息化注浆模型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本文以中梁山隧道第6循环K25619-K25649段动态信息化注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动水动 态信息化注浆模型,井初步探讨注浆模型在施工方案优化上的应用.科学的注浆模型能够清晰反映 [1]张梅.宜万铁路岩溶断层隧道修建教术[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0.[2]王梦想,中国疆造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N].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万方数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