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412-2025 地埋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pdf

源热泵,北京市
文档页数:13
文档大小:2.88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北京市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 准

DB11/T 2412-2025

地埋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ground-coupled heatpump monitoring system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体要求,5系统设计6系统安装7数据采集与传输9调试与验收. 8系统安全,附录A(资料性)通讯协议,附录B(资料性)验收单.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京能华清综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清元泰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市地热调查研究所地热研究中心、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勤创新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热力发展有限公司华源分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省浅层地热能研究中心)、北京华 清能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燕民、孟超、刘伟、韩彩云、孙干、王吉标、赵武琦、杜林芳、朱世权、李凯、郭艳春、杨灵艳、王丙友、马琳、魏本平、刘宁、张书臣、王云霞、魏腾腾、于新华、张毅男、赵明、郑文科、王克、杨世明、李聚刚、韩伟鹏、金凯欣、刘雷明、陈宇迪、关鉴.

地埋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1范围

系统安全和调试与验收.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系统设计、系统安装、数据采集与传输、

本文件适用于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的地理管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44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32224热量表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50785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80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DZ/T0225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B11/T125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B11/T1639地源热泵系统节能监测DB11/T2177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地源热泵系统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ground-coupledheatpumpsystem

以岩土体为低温热源,以地埋管为换热方式,以水为传热介质,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

[来源:DB11/T 1253-2022 3.1]

注:简称地源热泵系统.

DB11/T 2412-2025

4总体要求

4.1地源热泵监测系统应作为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实施的组成部分,新建地源热泵系统应同步设计、实施和验收监测系统.4.2监测系统应由计量器具、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分析、存储、应用等部分组成.

4.3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DB11/T2177的要求.

5系统设计

5.1监测内容

5.1.1地理管

地埋管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群孔中心区域监测孔、换热区域外监测孔均纵向设置监测点,测点间隔不大于10m: b)在热泵机房内配置地埋管热量表,监测地埋管的取(排)热量:c)各换热区域分、集水器应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宜设置流量计:d)项目涉及多个打孔区域的,分别设置监测孔,并满足DB11/T1253要求:e)按照DB11/T1253的要求对地质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5.1.2热泵机组及输配

热泵机组及输配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读取热泵机组的工作状态参数,至少包括负载率,温度,压缩机加载率、电流等:b)监测蒸发器及冷凝器的供回水温度和压力: c)监测用能侧分集水器各分路的供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d)监测热水系统的供水量、供水温度:e)监测各热泵机组的耗电量、各类水泵耗电量:f)监测热泵系统的供冷(热)量.

5.1.3辅助能源

辅助能源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a)宜分别监测市政热力、冷水机组、锅炉等其它各辅助能源系统的供冷(热)量、耗能量:b)宜监测地温场平衡措施的补能量和耗能量.

5.1.4室内外环境

室内外环境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a)用户侧温湿度监测点设置的位置、数量、方法宜参照GB/T50785的要求:b)用于监测室外温度情况的传感器应防晒、防雨、防风等: c)监测点至监测系统应采取有效的通讯措施,避免干扰.

5.2监测装置

5.2.1水表、电表、冷(热)量表、流量计的选型及配备器具应符合DB11/T2177的要求. 5.2.2温度、压力传感器应考虑供冷、供热等不同工况下的参数.5.2.3系统进行电力监测时,应选用环形电流互感器,后期加装互感器时,可采用钳形电流互感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