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地方 标 東准
DB44/T 2673-2025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蒸汽药罐
Specification for operation technolog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eam medicinal cup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操作步骤与技术要求5仪器消毒6禁忌症7不良反应及处理附录A(规范性) 操作流程图.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
宋阳、邓丽丽、黄少娟、孙红、陈惠冰、潘晗、钟中慈、胡欣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丽娟、李亮、陈志标、肖小华、李玖利、李智、潘佩婵、陈惠超、陈文嘉、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蒸汽药罐
1范围
处理. 本文件规定了蒸汽药罐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技术要求、仅器消毒、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及
本文件适用于蒸汽药罐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五部分:拔罐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1709.5-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蒸汽药罐技术steammedicinecuppingtechnology
利用药物蒸汽或负压装置排除罐具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应拔部位,必要时采用多种运罐手法进行治疗的一种拔罐技术.
4操作步骤与技术要求
4.1操作流程图
操作流程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4.2施术前准备
4.2.1环境准备
操作环境的准备应按GB/T21709.5-2008中4.1.4的规定执行.
4.2.2物品准备
4.2.2.1拔罐仪器及罐具准备
4.2.2.1.1拨罐仪器
拔罐蒸汽机、恒温蒸汽装置、负压枪.各仪器设备性能完好,恒温蒸汽装置内胆清洁干净,负压枪电量充足.
DB44/T 2673-2025
4.2.2.1.2罐具
各型号竹罐适量、各型号负压罐适量.罐具的罐体应完整无损,罐口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外壁干净.
4.2.2.2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的病证选择合适的中药汤剂.中药汤剂不应含有肉眼可见油滴、沉渣、外来杂质.
4.2.2.3其他物品
治疗盘、专用润滑油或石蜡油、大毛巾、纸巾、清洁纱布,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4.2.3患者准备
4.2.3.1施术部位
施术部位选择应按GB/T21709.5-2008中4.1.2的规定执行.施术部位一般无需消毒,施术前用纸巾或纱布清洁局部皮肤.
4.2.3.2患者体位
患者体位选择应按GB/T21709.5-2008中4.1.3的规定执行.
4.2.4施术者准备
施术者洗手、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IS/T313的要求.施术者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若手部皮肤破损、接触或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它感染性物质时应戴手套.
4.3施术方法
4.3.1吸拔方法
4.3.1.1蒸汽竹药罐
将药液注入拔罐蒸汽机中至不超过其最高水位线:煮沸至药物蒸汽从壶嘴中喷出时,将竹罐套在壶嘴上3秒至10秒后取下,罐口向下迅速扣出罐内多余的水份:待罐内蒸汽温度适宜(不烫伤患者且产生 足够的吸附力)时立即将竹罐扣于穴或患处,轻按竹罐30秒左右,使竹罐吸附在输穴或患处进行留罐.
4.3.1.2负压蒸汽药罐
负压装置的罐具套在蒸汽装置出口3秒至10秒,利用负压装置排除罐具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具吸附于 将药液加入恒温蒸汽装置中至不超过其最高水位线:当药物蒸汽从蒸汽装置出口喷出时,将连接有穴或忠处.
4.3.2运罐手法
4.3.2.1闪罐
将负压调节至病人耐受的压力吸拔于输穴或患处,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闪罐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次至30次,一般在施术部位闪罐3个来回,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 为度,操作应稳、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