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中的应用
二〇二二年九月
目录 CONTENTS
背景介绍
应用场景
目前存在的问题
总结和展望
(一)配电网应用背景
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网面临挑战
配网结构及运行工况日趋复杂给用电可靠性带来严峻考验
分布式海量新能源、储能及电动汽车接入使得原有配网运行方式发生改变,从确定性变为随机性,从单向潮流变为双向潮流,从源随荷动变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在局部区域!出现关键节点电压越限,乃至光伏倒送主网现象,运行人员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配网运行状态,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配网为适应新型源荷接入而进行的工程改造及运方调整日益频繁,易引起线路停电范围!或用户供电方式的变更,运维人员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配网运行方式,导致线路安全检修!隐患、停电信息发布错误等问题,影响用电安全.
(一)配电网应用背景
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网面临挑战
电力市场改革及降本增效对供电经济性提出新的要求:
原有配网运行以供电可靠性即不停电为主要目标,设备运行裕度较大,导致配网非经济运行,不符合增量配售电主体降本增效需求.设备级运行状态无法感知,损耗分析、降损决策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海量新能源消纳面临新的挑战:
受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限制,以分布式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消纳存在卡脖子现象,如何在配网运行状态感知基础上,开展分布式光伏承载力及消纳薄弱环节分析,进而开展电网改造、运方调整等措施面临挑战.
量测装置推广存在门槛
主网采用加装采集装置实现全网网架、方式、潮流的实时监测、在线分析控制与仿真推演.配网点多面广,采用加装量测模式,建设及运维投资大,无法全网推广.
一 配电网应用背景
配电网作为联系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关键枢纽,在“双碳”目标下,呈现出高渗透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高增长电力负荷需求等特征,未来配电网的关键特性将发生深刻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契合新态势下配电网智能发展需求.
数据处理
02 03 04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电气设备、发电机节点、负荷节点数量都成倍增长,随之而来的海量数据对计算、储存的要求越来越高.且配电网的复杂性、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也对数据的辨识处理带来了挑战.
配电网全景感知
为实现配网全景感知,传统方法需要加装大量量测装置,配网点多面广,若都安装量测装置,所需投资巨大.
配电网态势推演
大量分布式新能源、储能和电力电子装备的广泛接入,使得电力系统故障的随机性和非线性性大大增强,故障特征不再明显,建立故障诊断的机理模型及寻找判据日趋困难.
其他
控制等也需要不断完善. 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其他方面,如巡检、图像识别等:电力市场中电价预测等:配电网的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