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周期性开展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外包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安委会,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中央驻院和省属有关企业:
近年采,我省涉及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外包作业等顿域的事故时有发生,且皇现一定的规律性,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为深刻没取教训,坚决防范遇制类似事周期性开展动火作业故发出,省安委办决定在全省范国内 有限空同作业高处作业外包作业(以下筒称 “四种类型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提高思想认识,纵深推进专项整治.周期性开展四种类型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是压降事总量、提升整体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手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四种类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规律和特点 每月至少从四种类型作业中选取1项开展专项整治 突出重点
企业、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聚焦 “人机环管”四要素层层夯实贵任,常态化开展作业负费人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过程安全防范措 确保科学作业、规范作业、安全作业,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二、强化自查自纠,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本区域、本系统工矿商贸企业(单位).建设施工单位(项目)认真学习运用各自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重点自查特殊作业相关制度是否落实、 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规范作业审批管理、作业审批和现场实际是否一致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第一时间落实整改责任和闭环整改措施,尽快整改到位:重大事故隐患按要求录入全国安全生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期间,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撤离人员,严防失管失控引发事故.中央驻陕和省属企业要结合实际,对整治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暑并抓好组织实施.
三、严格督导检查,持续营造浓厚氛围.省安委办将结合常态化指导帮扶工作,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巡查,对在专项整治期间发生特殊作业较大事故的,综合采取通报曝光、约谈问贵以及挂牌督办、联合惩戒等手段,严肃追究贵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对典型违法案例剖析光,以点带面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贵任.要深挖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分析梳理共性问题,探索改进工
作举措,推广各地有登做法,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介手段、媒体平台,对四种类型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报送,分别于6月底、9月底、12月底前将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报省安委办.
联系人:温兆伟 串联系电话:
邮箱: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整治方案3.高处作业安全整治方案4.外包作业安全整治方案
附件:1.动火作业安金整治方案
附件1
动火作业安全整治方案
动火作业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置以外的非常规作业.根据其危险程度和作业环境的不同,通常分为三个等级:特殊动火作业 (在火灾爆炸危险极高的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通常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管理和审批程序) 级动火作业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的除特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除特级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一、重点防范时段
我省近三年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显示,动火作业事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复工复产时期 多发于7月、11月、12月.
二、整治范围
全省涉及动火作业的工矿商贸企业(单位)、建设施工单位(项目).
三、风险要素
动火作业存在多种风险,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人员伤害等严重后果.
(一)火源控制不当. 违规在禁火区随意点火:动火设备使用后未及时关闭或妥善冷却;动火作业结束后未全面检查清理;在同一区域交叉作业未合理规划动火顺序与范围.
(二)不当使用易燃易爆材料. 将易燃易爆材料随意放置在动火区域附近,未保持安全距离:在易燃易爆材料储存区动火,未对易燃易爆材料进行有效置换和隔离:使用易挥发的易燃易爆清洗剂后间隔时间不足即进行动火作业.
(三)动火操作技术不熟练. 动火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照过期:对动火设备参数设置错误,无法有效控制设备运行;操作人员缺乏经验,不能正确操作动火设备.
(四)作业环境缺乏安全防护措施. 作业现场未设置明显的防火警示标识;未配备灭火器材或灭火器材过期、损坏,无法正常使用;高处动火未搭建防火棚、作业下方未铺设防火毯;未对周边的易燃物进行清理或覆盖.
(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 未制定详细的动火审批流程;未对作业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和考核;未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日常巡检制度缺失,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治现场安全隐患.
四、整治措施
(一)完善作业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动火作业管理办法,明确动火作业的组织责任、人员职责和管理流程.建立动火作业许可制度,实施动火作业准入管理,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动火作业技能.建立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和统计制度,对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动态更新制度内容,确保动火作业全过程有章可循.
(二)规范作业操作规程. 强化作业人员操作规程培训,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