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协会标准
T/TAC 2xxxx
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
Competence ofTranslator andInterpret 用(征求意见稿)
中国翻译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范围3术语和定义 规范性引用文件口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5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评估办法6口译人员基本能力评估办法 7口笔译工作经验与实践量的认定8口笔译人员的继续学习9本标准的使用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译服务要求)(英文版)及2017年8月对该标准第3.1.4项的修正版,部分内容做编辑性修改,主要差异如下:
一一对于“获得公认高等教有机构授予的翻译学位、语言学及语言类专业学位,或包括充分笔译训练的同等专业学位”,增加“并且具有文件证据证明完成笔译实践总字数不少于5万汉字或同等文字量”:
一一“对于获得公认高等教有机构授予的其他专业学位,并且具有相当于两年全职专业笔译经验”,增加“并且具有文件证据证明有不少于15万汉字或同等文字量的 践”:
明有不少于30万汉字或同等文字量的笔译实践”:
, 双字或同等文字量:合译作品如未标明个人翻译量的,按全体翻译人员人数地 分计算翻译量”:
-增加“通过公认全国性或国际性翻译取 机构组织的初级及以上笔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翻译系列职称(笔译)”:
一增加“具有国家认可的初
一增加“成为公认全国性或国际 生翻译行业协会的个人会员(笔译),不包括荣誉会员与学生会员”.
本标准由中国翻译协 提出
本机 中国翻译协会归口.
本标 中国翻译协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中译天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中译悦尔(北京)翻译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恒生易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杨森中国研发医学报告撰写与翻译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蒙永业、张雪涛、周长青、王立非、崔启亮、王华树、刘劲松、闫栗丽、柴瑛、罗慧芳、杨建平、李星、王亚宁、李镜、宋燕、傅鹏辉.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外企“走进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之相对应的口笔译需求越来越大.口笔译人员是开展口笔译服务的基础,对口笔译服务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缺乏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评价依据,口笔译市场上相关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翻译质量高低不一等问题比较突出,口笔译服务采购方、提供方、教学培养单位对规范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均提出了迫切需求.
制定本标准将为翻译服务采购方提供判定译员基本能力的标准,为翻译服务提供方甄选译员提供能力依据与参考,为口笔译人员培养单位提供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口笔译活动要求口笔译人员除了具备外语能力、口译能力或笔译能力外,还应具备语言文字处理能力、领域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文化能力及技术能力等专业能力.虽然这些专业能力难以量化,但通过个人的教育、培训、技能、经验等既往 应可以判断其是否满足从事口笔译基本能力要求.因此,本标准通过口笔译人员提任 正据方式评估其是否具备从事口笔译基本能力.
口笔译人员基本能力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口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及评估方法.
通过实施本标准,翻译服务提供方可以证明其译员具备笔译或口译基本能力,能够满足所提供口笔译服务的基本能力要求:翻译服务采购方可以判定为其提供服务的译员的基本能力情况:口笔译人员培养单位可以参照本标准要求进行口笔译人员培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363.1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GB/T19363.2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GB/T19682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2015/Amd 1 IDT)
3术语和定义
3.1笔译的相关概念
以书面形式将源语言内容转换成目标语言内容(来源:T/TAC1-2016,定义2.1.1)
3.1.2
笔译员translator
从事笔译(3.1.1)的人员(来源:T/TAC1-2016,定义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