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pdf

GBT6672,推荐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6
文档大小:191.2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idtISO4593:1993 GB/T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 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

Plastics 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by mechanical scann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本标准是对GB/T6672-1986(塑料薄膜与薄片厚度的测定机械测量法》的修订.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593:19934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除作一些编辑上修改外,在技术内容和编写方法上与ISO4593:1993相同.

与前版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动如下:

测量试样厚度的位置按样品宽度(试样长度)等间距测量.

增加“精度”一章.

报告一章中增加如需要时应给出试验标准偏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6672-198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倩、曾新榕.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家标准机构(ISO成员机构)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通常由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每个成员机构对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都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有联系的政府性或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也可参加这项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标准化事务方面紧密合作.

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机构表决.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至少需要75%的成员机构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4593由ISO/TC61塑料技术委员会,SC11塑料一塑料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本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技术上的修订,并废止答代第一版(ISO4593:19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薄膜和薄片 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Plastics 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thickness by mechanical scanning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测量法测量塑料薄膜或薄片样品厚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不适用于压花的薄膜或薄片.

2装置

2.1厚度测量仪

应能达到以下精度:

-100 μm到250 μm(包括250 μm)精度为2μm; 100pm内(包括100μm)精度为1μm(见注1);--250μm以上精度为3μm,

注1:当要求更高的精度上述测量仪不能股任时,不应使用本方法,面应选用更运合的副量仪或测量方法,ISO4591,1992(塑料-确膜和片--样品平均率度的测量,卷材平均那度和产量的测量--重量测量法(重量 分析厚度))中规定了应用重量分析技术测定厚度.

测量仪应有一个表面为平面的下测量面和一个表面为平面或凸面的上测量面,测量面应是抛光的.

于5μm,下测量面应可调节以满足上述要求.测量面对试样施加的负荷应在0.5N到1.0N之间.2.1.2上下溅量面为凸面/平面时,上测量面的曲率半径应在15mm到50mm间,下测量面的直径应不小于5mm,测量面对试样施加的负荷应在0.1N到0.5N之间.

注2:满量值的传递输出可以采用机械法(使用千分尺)、光学法(使用镜式仅表)或电学法(电感读)等多种方法.

3试样

在距样品纵向端部大约1m处,沿横向整个宽度截取试样,试样宽100mm.除为提交或包装面折叠样品,试样应无折皱,也不应有其他缺陷.

4.1试样在(23土2)C条件下状态调节至少1h,对湿敏谢膜,状态调节时间和环境应按被测材料的规范,或按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2试样和测量仪的各测量面(2.1)无油污、灰尘等污染,

4.3测量前应检查测量仪零点,在每组试样测量后应重新检查其零点.

4.4测量时应平级放下测头,避免试样变形.

2002-05-01实施

4.5按等分试样长度的方法以确定测量厚度的位置点,方法如下:

a)试样长度≤300mm,测10点;b)试样长度在300mm至1500mm之间,测20点;e)试样长度≥1500mm,至少测30点.对未裁边的样品,应在距边50mm开始测量.

5精度

本试验方法的糖度是未知的,因为没有获得试验室间的数据,获得试验室间数据后,将在以后的修订版中加人对精度的描述.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号;b)完整识别试样的信息; c)测量仪测量面类型和负荷:d)试样长度;f)机械测量试样的平均厚度,该平均厚度为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μm(0.001mm), e)所测试样的数量;如需要,报告中还应给出每一测量值;

g)如需要,报告应给出测量总数和标准偏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董秋莉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