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基坑工程概况..第二节周边环境条件 .8第三节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及土方开挖设计 10第四节施工平面布置 11第五节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单位.. 11第六节风险辨识与分级.. 11第二章编制依据及审批.. 17第一节相关文件 17第二节相关规范、标准、图集 .17第三节审批流程. .17第三章施工计划..61第一节施工部署. 19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 19第三节劳动力与设备计划 20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22第一节技术参数 22第二节工艺流程..24第三节支护桩施工方法 .24第四节止水惟幕施工方法. 33第五节立柱桩施工方法 37第六节降水施工方法. ..43第七节塔吊基础施工工艺. 49第八节第一层土方开挖施工方法..50第九节冠梁、第一道支撑梁施工方法 ..51第十节第二层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54第十一节腰梁、第二道内支撑梁施工方法 55
第十二节第三层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58第十三节集水坑施工工艺. 59第十四节监测措施.60第五章施工保证措施. 66第一节组织保障措施 66第二节技术措施. 68第六章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85第一节施工管理人员 85第二节专职安全人员..86第三节特种作业人员 86第七章验收要求.. 88第一节验收标准 88第二节验收程序及人员 92第三节验收内容.. .93第八章应急处置措施.94第一节应急管理体系 94第二节应急处理流程.. 95第三节应急事件及其应急措施 ..95第四节救援路线及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98第五节应急物资准备 .98第六节应急演练.99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基坑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新港,新港三号路以南,新港公园东北角区域,基坑面积约为5700平方米.基坑水平支撑为两造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现场地表相当于建筑标高-0.850米.根据滨海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图纸,基坑底建筑标高为-10.55米,基坑开挖深度约9.7米.
根据建办质[2018]31号文的内容,开挖深度超过5m的基坑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属于超危大工程.
二、工程地质情况
1、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和《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21),该场地埋深约60.00m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8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1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1.40~3.30m,底板标高为1.66~-2.0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杂填土(地层编号①1):仅局部分布,厚度为1.00~2.40m,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渣、石子、废土组成.
第二亚层,素填土(地层编号①2):厚度为1.00~3.20m,呈褐色,软塑~可塑状态,粉质黏土、黏土土质为主,夹石子、砖渣,属高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均匀性、密实度差,压缩性高,不具有湿陷性,分布尚稳定.填垫年限大于十年,一般为机械堆填,来源一般为种植土、建筑挖方等.
2)新近冲积层(Q43Nal)
厚度为0.50~2.00m,顶板标高为1.66~-2.00m,主要由黏土(地层编号③1)组成,呈褐黄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黏土透镜体.受人工填土影响,在D6、3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厚度为16.50~18.00m,顶板标高为0.01~-3.3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黏土(地层编号③2):厚度为15.10~16.00m,呈灰色,流塑状态为主,无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本层土局部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土质软的黏性土,因力学性质相近,剖面图上统一绘制为淤泥质黏土.
第二亚层,粉土(地层编号③3):厚度为1.30~2.30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厚度为1.80~3.00m,顶板标高为-16.79~-20.80m,主要由粉质黏土(地层编号?)组成,呈黑灰~浅灰色,可塑状态为主,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lal)
厚度为6.30~7.20m,顶板标高为-19.52~-23.00m,主要由粉质黏土(地层编号③1)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黏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厚度为9.00~10.50m,顶板标高为-26.55~-30.00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黏土(地层编号@1):厚度为6.00~9.0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局部为黏土土质,因二者力学性质相近,剖面图上统一绘制为粉质黏土.
第二亚层,粉土为主(地层编号@2):厚度为0.80~3.0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局部为砂性大粉质黏土土质,可塑状态,因二者力学性质相近,剖面图上统一绘制为粉土.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7)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厚度为2.50~5.50m,顶板标高为-35.70~-39.00m,主要由黏土(地层编号01)组成,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局部为粉质黏土土质,因二者力学性质相近,剖面图上统一绘制为黏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3cal)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57.01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17.50m,顶板标高为-38.90~-43.00m,主要由粉砂(地层编号①D2)组成,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低压缩性土.
本层土据示范围内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