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01154-2019
非织造布粘结牢度试验方法
Testmethodfor bondingstrength of nonwove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王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江西国桥实业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深圳市宸果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泰鹏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宝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羽绒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静、李桂梅、赵立环、韩玉茹、申景山、朱宏伟、张清学、王海平、夏磊、周思远、刘飞飞、郑冬明、刘真锐、赵瑾瑜、蔡剑波.
非织造布粘结牢度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非织造布粘结牢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无涂层或无复合层的非织造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92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粘结牢度bondingstrength
反映非织造布纤维间的粘结程度,用非织造布在一定条件下的纤维分离状态来表征.
4原理
将非织造布正反两面各贴上一层胶带,在规定条件下,用等速伸长拉伸试验仪将非织造布与胶带分离,检查非织造布上边缘的纤维分离状态以及胶带上粘附纤维的情况,评定粘结牢度等级.
5仪器和材料
5.1胶带
采用剥离强度范围为6.0N/cm~7.5N/cm(按照GB/T2792的要求测定胶带与不锈钢90剥离强度)的布基胶带,布基胶带宽为(48士1)mm,
如果需要,可采用其他剥离强度的胶带,并在试验报告中给予说明,
5.2压辑
圆柱体的钢质压辑(简称压辐)的直径为(85士2.5)mm,宽为(50±1)mm,表面包覆有约6mm厚的橡胶,橡胶硬度(80士5)邵氏A,胶辑表面没有凸凹偏差.压辑的质量为(2222士100)g,
5.3等速伸长拉伸试验仪
5.3.1在仪器满量程内的任意点,指示或记录试样与胶带剥离的力值的误差不应超过士1%,指示或记
FZ/T01154-2019
录夹钳间距误差不超过士1mm.
5.3.2如果使用数据采集电路和软件获得力值,数据采集的额率不小于每秒8次.5.3.3仪器应能设定100mm/min的拉伸速度,精度为士10%.5.3.4仪器应能设定200mm的隔距长度,误差不超过士1mm.5.3.5仪器夹钳的中心点应处于拉力轴线上,夹持线应与拉力轴线垂直,夹持面在同一平面上.夹钳 的夹持面应平整,应能夹持试样面不使其打滑,不剪切试样或破坏试样.5.3.6夹钳的宽度应不小于50mm.
6调湿和试验用大气
按照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对试样进行调湿和试验.
7试样准备
7.1测试前,将胶带和非织造布置于第6章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放置至少24h或直到调湿平衡.7.2从每一个样品上剪取两组试样,一组为纵向试样,另一组为横向试样,并确保试样上无明显点和 褶皱,每组试样应至少包括5块试样,每块试样长度为(120土1)mm,宽度为(60±0.5)mm.7.3剪取一段长度为405mm的布基胶带,胶带一端向有涂胶面的方向对折并粘在一起,对折部分长度为150mm[图1a)所示]:胶带另一端居中粘贴在试样的一面,胶带下边缘距离试样下边缘20mm,胶带左右边缘距离试样左右边缘均为6mm,胶带上边缘与试样上边缘距离不超过5mm[图1b)所示];再剪取一段长度为405mm的布基胶带,按照同样的方法粘贴在试样的另一面[图1c)所示].胶带从胶带卷取出后应在15s内粘贴到非织造布上.
图1试样示意图
7.4试样两面均按7.3贴好胶带后,将压辊(5.2)沿布基胶带与试样粘贴部分正反两面顺着一个方向各碾压2次.手部及任何仪器部分都不应增加压辑的重量,压辊以(10±0.5)mm/s的速率滚动,不要往返滚动压辊,且布基胶带与非织造布粘贴的部分都要碾压到,使布基胶带与非织造布之间粘贴牢 固.试样制作好后,静置5min,立刻试验.
8试验步骤
8.1设定拉伸试验仅的上下钳口隔距为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