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1402.1-2014 天然生胶 蓖麻油含量的测定 第1部分:蓖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pdf

含量,测定,碾压,蓖麻油,农业
文档页数:5
文档大小:217.29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农业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402.1-2014代替NY/T1402.1-2007

天然生胶麻油含量测定第1部分: 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Rubber raw natural-Determination of castor oil contentPart 1:Determination of castor oil glyceride content-thin--layer chromatography(ISO6225.1:2006 M0D)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言

第1部分:范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第2部分:总范麻油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本部分为NY/T140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NY/T1402.1-2007《天然生胶离麻油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本部分与NY/T1402.1-2007的主要差异如下:

增加了“警告”内容;

一删去引用标准GB/T15340天然生胶取样和制样方法.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6225.1:2006《天然生胶麻油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6225.1:200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删去ISO6225.1:2006的前言部分;

-删去ISO6225.1:2006的引言部分;

一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516-2006代替ISO1407:1992(见5.2);

在4.1中列出了经过验证适用的硅胶型号:GF254;

为本部分的使用者提供方便,在5.4中详细列出了薄层色谱板的制备方法;

在1SO6225.1:2006的8.2.1中试液是需要离心的,但没有规定离心机,为了方便并经过验证, 增加:5.10离心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江)、国家橡胶及乳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北龙、周慧莲、华建坤、邓维用、郑向前、黄红海、周慧玲.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 1402.1-2007.

天然生胶麻油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麻油甘油酯 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

1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等级的天然生胶.本部分规定的方法对于麻油甘油酯的最低检测限量的质量分数约为0.0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16-2006橡胶中溶剂抽出物的测定(ISO1407:1992.MOD)

3原理

用丙酮抽提试料,再用薄层色谱法把菌麻油甘油酯从其他可抽出物中分离出来,然后用磷钼酸或对甲氧基苯甲醛使菌麻油甘油酯斑点展开,再用目测或光谱进行测定.

4试剂

本部分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级试剂和蒸馏水或纯度相当的水.

4.1硅胶

薄层色谱级,GF254适用.

制备石油醚(沸程为40℃~60℃)、乙醚和冰醋酸的混合物,三者的体积比为50:50:1.

4.3喷雾剂

15g磷钼酸溶解于100mL的95%(体积分数)乙醇中.

将10mL乙醇、0.5mL硫酸(p=1.84g/mL)和0.5mL的对甲氧基苯甲醛混合在一起.

4.4溶剂

4.4.1丙酮

4.4.2二氯甲烷

4.5标准菌麻油溶液

4.5.1精确称取(0.5土0.01)g药剂级菌麻油,置于单标容量瓶(5.9)中,并用二氯甲烷(4.4.2)稀释至100mL以制备标准贮备液.

4.5.2当用5g天然生胶进行分析时,分别吸取2ml、4mL、6mL、8mL和10mL的贮备溶液

NY/T 1402. 1-2014

(4.5.1),各置于单标容量瓶中.用二氧甲烷(4.4.2)稀释至10mL.以制备相当于0.2%、0.4%、0.6%、0.8%和1.0%(质量分数)的范麻油(按天然生胶计)溶液.

5仪器

5.1普通的实验室仪器.5.2全玻璃的抽提装置(见GB/T3516-2006的图1、图2或图3).5.3水浴或电热板.

5.4薄层色谱板

称取2g硅胶(4.1)加水调成状,在尺寸为200mm×200mm玻璃板上涂覆一层厚度约0.25mm的硅胶,稍干后于110℃的烘箱活化1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备用.也可使用商品薄层色谱板.

5.5薄层敷板器

尺寸可容纳薄层色谱板.

5.7喷雾器

用于使用喷雾剂(4.3).

能使温度保持在(100士5)℃C和(110±5)

容量为5mL、10 ml和 100 mL.

5.10离心机

转速为4000r/min.

能进行精确测量(在700nm土1nm处的总光度达士1%),配备有光程长度为10mm的池,为达到最佳性能,应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分光光度计.

6试样的制备

从胶包取一块至少重10g的天然生胶并切成小粒(约1mm×3mm).

如果天然生胶的范麻油含量过高,则在胶包的表面易有油腻感.在这种情况下,则应选择足够数量的胶块(每块至少10g)以便有充分的代表性.分别制样和测定每块胶块,并确保在制样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污染,

7操作步骤

7.1试料

精确地称取(5士0.1)g试样并将其放人抽提装置(5.2)的抽提套管中.如果样品经过压片,则将其包卷在滤纸或滤布中以防黏结.

7.2测定

7.2.1把套管放人虹吸杯中.在抽提瓶里加入100mL丙酮(4.4.1)将试料抽提16h,用水浴或电热板(5.3)保持足够温度,使回流的丙酮每小时注满抽提杯10次一20次.7.2.3将抽提物转人10mL的单标容量瓶(5.9)中,用二氯甲烷(4.4.2)漂洗,然后再加二氯甲烷(4.4.2)至刻度.2

WWWBZFXWcon

7.2.4将5gl.试液(7.2.3)以及5uL.每一种稀释的标准范麻油溶液(4.5.2)点在薄层色谱板(5.4)上.

7.2.5在展开槽中用展开剂(4.2)将薄层色谱板展开至100mm高度.

7.2.6取出薄层色谱板,让其在空气中干燥,再用磷钼酸溶液(4.3.1)或对甲氧基苯甲醛溶液(4.3.2)喷涂.放入(100士5)℃C的烘箱(5.8)内烘烤,直到浅色的背景上显出逐渐展开的深色斑点为止;烘烤时间需要10min

注:对于相对“清洁”的天然生胶面言(即抽出物含量较少的天然生胶),使用磷钼酸已足够了:然面,对一些不太”清洁“的天然生胶来说,主要的菌麻油斑点会被另一种也呈蓝色的斑点重叠,避免这种干扰的办法是使用对甲氧基苯甲醛溶液(4.3.2),这种溶液显现的斑点最初呈淡紫色,很快转成绿色.

7.2.7如果使用磷钼酸溶液,可按8.1~8.2.4的规定用目测或分光光度计测定麻油的含量;如果使用对甲氧基苯甲醛溶液,则按8.1的规定目测落麻油的含量.

注:用对甲氧基苯甲溶液的方法不适用于范麻油甘油酯的分光光度计测定.

8评定

8.1将两个蓝色斑点中较大的斑点(相当麻油酸的甘油酯,其R,值约为0.2)的面积与各标准溶液的面积比较,再目测估计试料的菌麻油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8.2如果需提高精确度,可从薄层色谱板上刮取较大的斑点,再按下述的方法以分光光度计测定.

8.21分别将由试料以及由每个标准溶液生成的各两个蓝色斑点(8.1)中较大的斑点定量刮下,并用1mL水浸渍,将此液用离心机(5.10)进行离心以获得清亮的溶液,再将上层清液转人一个5mL单标容 量瓶中(如果所得的溶液太浓,也可使用较大的容量瓶),并加水定量至刻度,这一过程要确保没有硅胶进人容量瓶.

8.2.3使用从各标准溶液所得的斑点的数值,以吸光度和荫麻油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作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8.24从校准曲线读取试料的菌麻油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8.3试验结果精确到0.05%(质量分数).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b)样品标识的详细内容: a)本部分的标准号;c)测定结果和使用的评定方法;d)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任何异常现象;e)试验日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