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生产事故管理规程.doc

小型,文档模板
文档页数:4
文档大小:38KB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文档模板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生产事故管理规程

编码标题 生产事故管理规程 共3页页数起草部门 生产部 颁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起草人/日期 QA审核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 分发号分发部门 生产部、工程部、质量保证部、生产车间

一、目的:

建立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规定生产事故的报告、分析和处理,健全管理,以预防、杜绝事故的发生

二、范围:

在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设备事故

三、责任者:

总经理、总工、生产副总、质量总监、生产部经理、工程部经理、生产车间、操作工人

四、正文

1.生产事故的分类1.1生产事故按性质分可分为设备事故、安全事故和技术事故.1.1.1设备事故指设备及仪器因非正常损坏,致使减产、停产、动力供应中断、效能降低、人身伤亡等,均为设备事故.1.1.2安全事故指火灾、爆炸、人身伤亡事故.1.1.3技术事故指在生产操作中因违反工艺规程、岗位SOP或操作不当造成原料、中间体、成品的损失或产品报废的事故.1.2生产事故按严重程度分可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1.2.1一般生产事故指设备零部件损坏或人员受轻伤,修理费用或医疗费用在1000元以下或影响当日产量10%以下者.1.2.2重大生产事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重大事故:1.2.2.1设备损坏严重,修理费用或医疗费用在1000元至10000元或影响当日产量50%以下者:1.2.2.2虽未达到上述损失,但性质恶劣,情节严重,也可列为重大事故.1.2.3特大生产事故: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为特大事故:1.2.3.1设备损失严重,修理费用在10000元以上者.

1.2.3.2事故造成2人或2人以上重伤.

1.2.3.3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1.2.3.4情节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其他事故.

2.对生产事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事故隐惠.

3.处理程序

3.1生产事故发生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保护现场,不接触和移动现场物品,以便分析事故原因.同时,最先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向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报告.

3.2因生产事故造成停产,应积极组织设备的抢修,在未修复之前,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对因工负伤者总经理要及时安排治疗.重大、特大事故要提修复方案、改进措施,并应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等有关单位参加事故分析会,进行调查和分析.

3.3一般事故应在发生事故2天内由车间组织调查,查明结果上报生产部.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由总经理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并在24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

3.4对一般事故的处理意见,应由生产部在征求车间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并报生产副总批准.对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处理意见,应由调查组提出,并经总经理签名、批复意见.

3.5事故发生后要本着“四不放过”(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得不到追究处理不放过)的原则,积极抢救,正确处理,防止蔓延扩大.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以利分析处理:由生产部组织有关人员观看现场,进行现场分析,注重原始数据和凭证的收集,或照相和录像保留原始状况资料,进行详细记录.

3.6对生产事故责任者应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态度好坏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和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7对隐瞒不报,或有意缩小事故,弄虚作假者,要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3.8及时填写《生产事故处理记录》,生产事故的记录、原始资料或凭证、技术鉴定书、调查分析报告、修复方案等均应由生产部留档备案.

3.9对及时发现事故隐惠,带头及防止事故扩大者酌情给予表彰或奖励.

五、变更历史

版本生效日期 变更描述 起草人1 执行新版GMP文件换版 XX

附件1:生产事故处理记录(SMP08-014-a-00)

生产事故处理记录

事故原因 事故性质事故部门 事故日期当事人 处理人事故情况:处理情况:主管部门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