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docx

docx,文档模板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23.5KB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分类:文档模板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打开通风机通风,并检查所使用都工装夹具是否正常:2.检查槽体有无渗漏,是否符合安全要求;3.检查极板和极杠之间导电接触是否良好,极板与槽体之间绝缘是否良好:4.各种电气装置是否正常,设备接地是否正常;5.采用蒸汽加热镀锌,操作前应检查蒸汽管道有无渗漏;采用电加热管时,操作前应检查绝缘是否良好;清洗水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各槽液成分、PH值、温度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二、溶剂除油操作安全

1.清洗现场的防静电应符合GB12158的要求;2.清洗现场溶剂存放量不应超过半个班次的使用量;3.清洗现场应在单独的场所,室内严禁明火及其他火种;4.清洗地点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盛放溶剂的容器应加盖,且溶剂量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2/3;5.弓箭应一干燥状态进行工序操作.

三、工序安全操作

碱性除油操作安全

1.工件挂入碱性槽液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得手操作;

2.槽液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3.用铁丝筐装工件除油时,工件不应高于篮筐高度的2/3;

4.手工操作电解除油处理时,放入工件时,应现将电源关闭,放好挂具后,再开电源;取出工件时,应先将电源关闭后,再取出挂件;

5.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层泡沫,以防爆炸;

6.添加氢氧化钠时,应将成块的氢氧化钠破碎后装在铁丝筐中,然后放入冷水中溶解后再添加入槽.

侵蚀处理操作安全

1.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温升;2.酸液飞溅到身上,应立即出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碱冲洗.

酸碱液操作安全

1.搬运酸碱液前,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2.酸液和碱液的运输和使用采用专用的设备;3.配置或者稀释酸液时,应使用冷水,不能使用热水;4.配置稀硫酸溶液时,要在缓慢搅拌的状态下,将浓

硫酸缓慢地加入冷水中;

5.配置混酸溶液时,应先加硫酸,冷却后再加盐酸、硝酸.

氰化电镀操作安全

1.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在操作前,应打开通风设备通风15分钟以上,通风机出现故障,应停止操作.

2.氰化槽应尽量远离酸槽,镀前侵蚀工序后,工件尤其是形状复杂的工件应清洗干净,防正将酸带入槽内形成剧毒氯化氢气体;氰化镀后的清洗槽应为专用槽.

3.采用蒸汽加热系统的含氰化合物的槽体(包括清洗槽),其尾气管路不应和其他非工业用途的蒸汽管路连通.

4.清洗阳极板时,应使用冲洗,不应用擦干处理.阳极棒和阴极棒不应采用酸直接清洗方法,宜将极棒取下后清洗.

5.掉入槽内的工件不应用手捞出,而应使用专用工具.

6.称量、运输氰化物的应为专用器具,并应在明显处标注剧毒标记,称量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7.存放氰化物或含氰液的场地,应通风良好,氰化物或含氰液不应与酸摆放在一起.

8.已使用过的工具及仪器,用后宜用5%绿矾(FeSO7H2O)的溶液进行消毒.

9.氰化物和其它剧毒品的保管领取、称量和配置都应采用双人制度,凭审批手续按量领取.电镀车间所领用的氰化物宜全部加入溶液中,不应在操作现场存放.

10.存放剧毒品、毒品、腐蚀试剂的包装袋、玻璃器血等用完料后,应专人妥善保管、集中销毁.

11.操作人员下班后应用1%绿矾溶液洗手,应用20%的次氯酸钠或5%绿矾(FeSO47H2O)溶液清洗地面.

钢铁氧化(化学氧化)操作安全

1.操作时应带耐温防碱手套.

2.碱液槽加碱时,为防止碱液溅出伤人,应先将碱块在槽外破碎后再移至铁丝篮中,悬挂于碱液槽的上部,然后沉入槽内,边缓慢搅拌边加温,使碱块充分溶解.

3.不应将冷水、带冷水的工件迅速放入已加温的槽体内以防槽液暴溅.

4.采用人工方法往槽内投放工件,特别是带有深孔的零件时,应使工件有一定倾斜角度,并缓慢进行,以免槽液飞溅.

四、槽液配置安全操作

1.镀液的配置和调整,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由专门操作人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2.槽液混合作业时,添加槽液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3.配置溶液时,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

4.在进行药品溶解操作时,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应在耐热玻璃器血内溶解.

5.镀液配置和调整时,一般将固体化学药品在槽外溶解后再慢慢加入槽内,不应将固体化学药品直接投入槽液中.

6.氢氟酸不应置于玻璃器血内,以防止玻璃被腐蚀而造成事故.

7.不应用浓酸、浓碱直接加入槽液调整其pH值.

五、其他安全操作

1.在化学镀镍操作中,操作者应穿戴耐热耐酸耐碱手套;化学镀镍的废槽液应有集中处理措施.

2.在化学镀铜操作中,采用银盐活化工艺的,银盐活化液的储存容器不能封闭太严,以防爆炸.

3.在有使用水合阱的槽液操作中,因其易挥发、有毒,应加强通风,防止槽液接触皮肤.

4.采用手工操作时,镀件入槽要轻,出槽要慢,要防止槽液飞溅伤人.

5.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再进入电镀操作岗位.在有毒气体可能逸出的场所,电镀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工作服、胶靴、手套;溶液配置或调整、运输和使用酸碱溶液等场所,操作人员应戴长胶裙、护自镜和乳胶手套;在设备维护时,清洗阳极板时应戴耐酸耐碱手套,并防止极板的金属毛刺和碎片刺伤皮肤.所穿戴的防护用品不应穿离工作场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