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683-2025代替GB/T18683-2002
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Laser surface hardening of iron and steel part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次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工件材料及原始状态5激光泽火设备7质量检验 6激光泽火工艺规范8安全防护9记录附录A(资料性) 常用激光器及特点附录B(资料性) 常用吸光涂料参考文献 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术语"搭接率”"表面淬火硬化层深度"“表面淬火总硬化层深度”"表面淬火硬化层宽度”b)更改了常用激光淳火工件的材料牌号(见表1,2002年版的附录A): 3.4 ~ 3.11) ;c)更改了激光泽火设备的要求(见5.1~5.7.2002年版的5.1、5.1.1~5.1.4);d)增加了工艺制定原则要素和工艺参数确定方法,将“搭接系数”更改为“搭接率”,并更改了相应计算公式(见6.1.2、6.2.6.4 6 5.2002年版的5.3.15.3.3、5.3.4);f)更改了质量检验项目及要求(见7.1~7.7.2002年版的6.1、6.3~6.6),删除了对”表面租糙度” e)更改了工件表面预处理方法(见6.3.2002年版的5.2);和“硬度分布”的检验(见2002年版的6.2、6.3.2),删除了“显微硬度测量法”和“显微组织测量法”(见2002年版的6 5.1 6.5.2、6.6.1、6.6.2);g)删除了“仲裁方法”及相关内容(见2002年版的6.7);h)更改了“记录"相关内容(见第9章,2002年版的5.4).
本文件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限公司、中车工业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温州大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武汉材料保护研究限公司、江苏丰东热处理及表面改性工程 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辉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特泰来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南方宇航高精传动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远方高新装备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神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浙江中数激光装备有限公司.
齐欢、王文健、董海涛、卢伟炜、邱荣春、尹家春、孟晓宁、张誉川、马伟良、黄李文、张伟丰、张寅林、韩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建华、徐跃明、李俏、王聪、陈希章、史有森、张群莉、陈智君、潘邻、李美艳、吴志玮、丁吴吴、陈晨、周积妍、辛龙、陈懿.
本文件于200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