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综合勘查规范 (比例尺1:50000)
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 andenvironmentalgeology
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 14设计书的编制 (3)5勘查区类型及精度要求 6综合勘查技术要求 (9) (3)7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15)8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与预测 (18)9报告综写、验收和成果提交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综合勘查规范 (比例尺1:50000)
GB/T 14158-93
Synthetical survey code for regional hydrogeology.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的设计编写:综合勘查精度要求:综合勘查技术要求:环境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评价: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及预测:报告编写、成果验收和提交等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以及国家重点项目,国土综合开发重点地区的1:50000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工作,其他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GBJ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TD10004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DZ44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ZBD14003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55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3总则
3.11:5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以下简称1:50000综合勘查)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应在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进行. 3.21:50000综合勘查目的是:提高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为城市地区、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土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专门性勘查莫定基础:为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现代化管理提出地质依据与建议: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学发展提供资料.
3.31:50000综合勤查基本任务是:在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素、活动规律以及提出相应的防护和整治措施.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诱发因
根据国土整治、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对地质环境作出评价,从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出发,论证工作区适宜的建设发展规模、布局及产业结构.
3.41:50000综合勘查区的确定,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主要部署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重要经济区,国土综合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区.
勘查区范围应根据查明地质问题的需要,考虑行政单元的完整性以及与城市有联系的地区.同时亦
婴顾及1:50000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3.5勘查工作内容应针对工作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应包括:
3.5.1基本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各类含水层(组)的富水程度,并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区范围
3.5.2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
3.5.3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富水区范围内,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精度应达到D级以上储量要求,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及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
3.5.4基本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时空变化规律.
3.5.5初步了解地热、矿泉水的形成、分布及理藏条件,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
3.5.6调查工作区地质构造,特别是活动构造,地震活动等,对区域地壳稳定性作出评价.
3.5.7基本查明地貌形态特征及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与规模,对区域地表稳定性进行评价.
3.5.8基本查明各岩土体岩性、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工程地质特征,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别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3.5.9基本查明自然地质作用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区域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与趋势预测.
3.5.10初步调查天然建筑材料,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对开发前景作出估价,
3.5.11对适宜于生活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3.61:50000综合勘查应采用综合手段,尽量使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综合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入手,遵循地质、测绘、遥感、物操、化探、钻探、监测、测试等各项工作的施工程序,相互配合.
使用工作量应根据不同要求与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有所侧重,要严格控制勘探工作量的投放,凡是通过地面工作可以查明的,就不使用勘探手段,凡是物探可以查明的,就不使用钻探,有目的地布置必要的勘探钻孔和专门试验工作,以查明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
3.71:50000综合勘查工作,根据地区研究程度的差别,可采用以下二种形式:
3.7.1有一定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但某一方面工作程度不足,可采用编测结合的方法,充分搜集与利用已有资料进行试编,然后根据需要补充野外调查和勘探试验工作.
近期开发地区,适当提高工作精度.
3.81:50000综合勘查工作,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部署各项工作,工作程序可以缩短,必要时可以交叉,但不能超越.一般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3.8.1搜集资料,航卫片初步解译,野外踏勘,编制普查设计书.
3.8.2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开展物探、化探工作.
3.8.4进行地质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编制成果图件与综合勘查报告,
3.91,50000综合勤查工作应以同比例尺地质图件作为底图.
3.101:50000综合勘查工作应结合工作区的特点,可有所测重,并在设计书中应有体现.成果验收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必要时各勘查单位可按本规范的基本原则,结合工作区的实际,制定工作细则或质 量检查验收标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3.111:50000综合勘查成果要体现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勘查区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对地质环境条件作出评价.
a.地质环境各组成要素对建设设施的适宜性:
b.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c.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
1:50000综合勘查成果包括报告和图件;成果图件采用自由分幅出版.3.121:50000综合勘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在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工作期限一 般不超过三年.在研究程度较高,但存在某些不足的地区,应尽量缩短工作周期.
4设计书的编制
4.11:50000综合勘查任务书,由主管部门下达,根据下达的任务,由勤查单位编制1:50000综合勘查设计.设计书必须做到任务明确,依据充分,部署合理,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文字简明要,重点实 出,所附图表請晰齐全.
4.2编制设计书,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明确任务要求后,要有针对性地系统收集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试、物探、化探、地下水长期监测、地形图和航卫片等有关资料,并进行航卫片初步解译,草编有关图件,进行野外踏勘,充分了解工作区的工作条件、地质条件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与当地政府的具体要求.
4.3设计书,由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批准.设计书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未经批准不得施工,若工作中出现与设计不尽符合的情况时,勘查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并将调整意见报主管部门批准.
4.4设计书一般包括下列基本内容和图件
4.4.1基本内容
e.组织管理及经费预算.
4.4.2基本附图
a.研究程度图:c.水文地质略图: b.工作区建设现状及规划略图;d.工程地质略图;e.工作部署图,
5勘查区类型及精度要求
5.1查区类型的划分:
a.平原区;b.丘陵山区:包括部分平原和山间盆地;c.滨海地区:包括沿海岛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的山前台地: d.岩溶地区;e.黄土地区;f.冻土地区.
5.2勘查区复杂程度分区:
5.2.1简单地区
含水层结构简单,交间分布比较稳定,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清楚,不存在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现代地质作用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