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2019-08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pdf

DD2019,地质矿产
文档页数:68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地质矿产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19-08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geo-hazard survey (1 : 50 000)

目次

引言.. 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与定义 4总则.4.1目的任务4.2部署原则4.3总体要求5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定额. 5.1调查区划分...5.2调查基本工作量6设计书编写与审查,6.1基本要求.6.2设计书编写提纲 6.3设计书审查与变更..7调查内容7.1基本规定... 57.2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7.3特殊地区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57.4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8基本调查方法 108.1遥感调查 108.2地面调查 8.3物探. 10 108.4钻探... 108.5山地工程. 119综合评价与区划. 8.6测试与试验 11 119.1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119.2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119.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210成果编制与验收, 9.4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13 1210.1图件编制 1310.2数据库建设 1310.3成果报告编制 10.4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14 1410.5资料归档, 15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危害等级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16附录B(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17

附录C(规范性附录)野外记录格式及调查表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4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附录F(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7 48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H(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划分...附录I(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 51附录】(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附录K(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方法与区划 54 56附录L(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Z.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环境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葛华、张勇、王立朝、张泰丽、王军朝、王家松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铁锋、石菊松、乐琪浪、李媛、田运涛、高幼龙、杨旭东、唐亚明、徐勇、

本标准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引言

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标准.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1999~2008年,我国完成了2020个山地丘陵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5年以来完成了1517个县(市、区)1:50000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共查明地质灾害及隐患点28.8万处,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调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基本状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地质灾害调查仍存在准确率较低,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和发育规律认识不足,缺少极端条件下地质灾 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等问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我国新形势下防灾减灾工作的新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开展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1:50000地质灾害调查,深化早期识别、形成机理和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风险评价方法体系,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cook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