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施工及组织管理 [张润 主编].pdf
路基路面施工及组织管理 张润主编作者:张润主编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1本书主要介绍公路路基路面的机械化施工及其施工组织管理,内容包括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并用较多篇幅阐述了各种施工机械和机械化施工方法。编写中力求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工程实践,并适当介绍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和经验
路基路面施工及组织管理 张润主编作者:张润主编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1本书主要介绍公路路基路面的机械化施工及其施工组织管理,内容包括公路工程基础、施工组织设计、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并用较多篇幅阐述了各种施工机械和机械化施工方法。编写中力求结合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工程实践,并适当介绍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和经验
云南省公路工程竣工文件编制实用范本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编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7
CJ/T 3080-1998 承插式柔性抗震接口排水铸铁管及管件.rar
GB/T 22633-2008 住宅部品术语
0
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Engineering for Telemunication Bureaus (Stations) 2011-04-02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Engineering for Telemunication Bureaus (Stations)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05月01日 2012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 (建标(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学习了有关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 总结了多年来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经验,对规范条文反复讨论修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章和7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 接地、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小型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至中讯邮电 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邮编:100048),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刘吉克朱清峰陈强石宇海王志岗祁征牛年增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杨世忠林涌双高健许伟杰李崎张东良郭亚平戴传友郭武孙延玲 邱传睿娄杰良肖波卢智军
目次 1总 则 2术 语 2 基本规定. 5 3.1 般规定 5 3.2接地系统组成, 5 3.3 接地体 3.4 接地引入线 6 3.5 接地汇集线. 6 3.6 接地线 7 3.7 等电位连接方式, 7 3.8各类缆线的入局方式.. 8 3.9接地线布放要求. 8 3.10计算机网络接口、控制终端接口的保护 8 3.11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地与接口的保护, 6 3.12局内布线.... 6 3.13配电系统. 6 3.14机房内辅助设备的接地 10 3.15光缆的防雷接地... 10 4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11 4.1 一般规定... 11 4.2接地连接方式. 12 4.3内部等电位接地连接方式, 15 4.4地网. 15 4.5进局缆线的接地 16 4.6通信设备的接地 17 4.7通信电源的接地 21 4.8其它设施的接地... 21 4.9建筑防雷设计... 22 5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23 5.1交换局、数据局. 5.2接入网站、模块局. 23 5.3宽带接入点.. 25 5.4光缆中继站. 25 5.5通信设备的直流配电系统接地 25 6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 27 6.1一般原则. 27 6.2地网. 27 6.3直击雷保护 6.4天馈线接地 6.5直流远供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6.6GPS天馈线的防雷与接地。
6.7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 30 6.8接地引入线和室内接地处理。
31 6.9其他引入续线的接地处理.. 31
6.10通信设备的直流配电系统接地 31 7小型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 32 7.1一般原则... 32 7.2地网... 32 7.3直击雷防护.. .33 7.4其他.. 33 8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34 8.1微波站的防雷与接地. 34 8.2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35 9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 36 9.1一般规定. 36 9.2防雷器的使用要求 36 9.3通信局(站)电源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原则 36 9.4电源防雷器安装要求 41 9.5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线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原则 41 附录A防雷区... 43 附录B网状、星形和星形一网状混合型接地 45 附录C防雷器保护模式要求. 46 附录D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48 附...
JT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D21-2014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Highway Grade-separated Intersections 2014-08-29发布 2014-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Highway Grade-separated Intersections JTG/TD21-2014 主编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实施日期:2014年11月0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前言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09〕190号文《关于下达2009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 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立体交 叉设计细则》的制定工作. 公路立体交叉是公路勘察设计的一个重要专业,为完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体系,规 范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满足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编制工作遵循“立足国内现状,针对重点问题,体现当代水平,融人现代 理念”的基本原则,以运行安全为主线,体现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在吸收国内外公路 立体交叉最新研究成果和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从控制要素、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几何设计到工程改扩建设计的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技术标准体系. 本细则共14章,即:1总则;2术语;3功能与分类;4控制要素;5总体设计; 6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7匝道横断面;8匝道平纵面线形;9匝道超高与加宽;10连 接部;11匝道端部平面交叉;12其他设施接入;13分离式立体交叉与跨线桥;14立 体交叉的改扩建. 本细则第1、2、3、5、6章由刘子剑起草,第4章由周荣贵起草,第7章由杜博 英、俞永华起草,第8章由高宏起草,第9章由方靖起草,第10章由王宝起草,第11 章由杨少伟起草,第12章由杨少伟、沈顺柳起草,第13章由胡盛起草,第14章由王 小忠起草.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细则日常管理组,联系 人:刘子剑(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116号嘉豪国际中心A座,邮政编码: 100097 电话:010-58930666,传真:010-58930288,电子邮箱:Lizj@ checsc.) 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长安大学 主 编:刘子剑 主要参编人员:杨少伟周荣贵胡盛高宏 王宝王小忠方靖沈顺柳 杜博英俞永华 ...
0
室内设计图典·续集作者: 叶斌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3-1 本书汇集了1600余幅图例,分为七个部分:墙面装饰造型、装饰柜、服务台与吧台、装饰门与门套造型、装饰柱造型,装饰栏杆与隔断、地面拼花造型;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二百余幅室内设计作品,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均为近年来编者参与投标中标的设计作品。本书采用简洁的、用一个主视图为主的表达方式编写,既为精简版面,也为读者留下再设计的余地。《室内设计图典》与《室内设计图典·续集》两书配套使用,既可成为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工具书,亦可为业主从事二次装修设计提供参考。第一部分 墙面装饰造型第二部分 装饰柜 电视柜 精品柜 综合柜 衣 柜 书 柜 酒水柜第三部分 服务台、吧台第四部分 装饰门、门套造型第五部分 装饰柱造型第六部分 装饰栏杆、隔断第七部分 地面拼花造型第八部分 装饰作品选登
汉英桥梁工程常用词汇作者: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编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199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主编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丛编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系列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等同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中的作业指导书,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操作工艺标准规定,用以具体指导建筑施工活动的操作性技术文件。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工长和(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向施工班组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的施工工艺交底。为了使作为技术性文件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容易被建筑工程施工操作人员理解与掌握。北京土木建筑学会组织有关单位和长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班组施工操作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系列》丛书,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所包括的材料、机具、作业条件、施工工艺、质量、安全与环境保护等要素进行了细化和详解。帮助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施工顺序和工艺,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材料、机具、人员等资源和施工条件要求,并贯彻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企业技术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丛书不仅包括了建筑工程施工常见建筑分项工程的主要材料选用要求、施工机具设备选用要求、施工作业条件要求、施工工艺要点、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还涵盖了“四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和建筑节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详解》内容翔实,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力求做到图、文、表并茂,表述准确,取值有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建筑工程项目各级工程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工程建设监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等的必备工具书,也可作为大中院校相关专业及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培训教材,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
材料力学作者:金康宁,谢群丹 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1丛编项: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本教材共分为12章,内容包括:概述,杆件的应用与压缩,剪切与扭转,梁的内力,梁的应用力,梁的位移,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材料性能研究中的其他问题。本教材各章的编写由五部分组成:前言,基本内容,小结,思考题,习题。本教材可用于高等学校工科土木工程专业科学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建议学时数为7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8学时,实验6学时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