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812-1989(1996) 泡沫石棉.pdf
JCT 812-1989(1996) 泡沫石棉.rar
JCT 812-1989(1996) 泡沫石棉.rar
GB/T 7897.1-1987 钢丝网水泥用砂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总则
0
0
本图集为96D301-1《线槽配线安装》、98D301-2《硬塑料管配线安装》、03D301-3《钢导管配线安装》三本图集合订本。
96D301-1《线槽配线安装》图集:
一,设计依据
本图是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7)城设字第368号文,关于印发(《一九八七年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编制《线槽配线安装)》。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正常环境中工业及民用建筑物室内电力,照明。电讯及电缆电视系统配线,不适用于露天特别潮湿。强腐蚀气体或爆炸危险的所。
图集中塑料线槽和金属线槽均适用于预制墙板无法安装暗配线或需要便于维修和更换线路等场所,其中5mm宽塑料线槽适用弱电及照明配线。
图集中地面线槽适用于大面积办公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等隔断位置多变,要求局部照明和电话计算机终端等多种线路配线的场所。
三.图集内容
1·塑料线槽安装;
2.金属线槽安装;
3。地面线槽安装;
4·附录部分痛录几种主要线槽型号。规格及其附件。附表,作为安装图的参考资料。
四。选用注意事项
1·图集中仅绘出常用安装方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作补充设计:
2.塑料线槽的氧指数应为27以上:
3.线槽内电线,电缆总截面积与线槽内横藏面积的比值,应遵守国家现行规程。规范有关规定,附录51页。61页仅供参考;
4.地面线禧(38~47页)适用在厚度≥50mm的现浇混凝士楼板内或现浇及预制楼板垫层厚度≥70mm的垫层内安装,当垫层为45~70mm时适宜采用地面出线盒,钢管配线安装(48页):
五.施工注意事项
1·线槽安装应保证外形平直,敷线前应清理槽内杂物;
2·塑料线槽的截取宜采用钢锯切割,金属线槽的截取宜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切割后去毛刺:
3,地面线槽龍工时应与士建施工密切配合,浇灌混凝士前将线槽调整平直,并使线槽的分线盒、出线口项标高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固定,避免浇灌混凝土时偏移:
4·为避免浇灌混凝土时砂浆进入地面线槽内应采取防水密封处理,使地面线槽系统(地面线槽.线槽分线盒。出线口。中问接头等)具有密封性:
5.土建施工时地面线槽分线盒。出线口和地面出线盒采用施工用盖(生产厂配套供应):
6,金属线槽吊装支架安装间距,直线段一般为500~2000mm在线槽始端.末端200mm处及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应加装吊装支架:
7,除地面线槽外在同一线情内的不同供电回路或不同控制回路的导线宜每隔50Omm分别绑扎成束,并加标记或编号以便检修:
8.沿墙垂直安装的线槽宜每隔1~12m用线卡将导线.电缆束固定于线槽或线槽接线盒上,以免由于导线电缆自重使接线端妥力:
(略)
98D301-2《硬塑料管配线安装》图集:
一,编制依据:
本图集系根据建设部关于〈《一九九七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下达的任务编制完成的。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工业厂房室内正常环境,或有酸碱等腐蚀和潮湿场所作为电气线路明暗敷设保护管用。
三图集内容:
1,硬塑料管(刚性塑料管)及其配件在一般墙体楼板及地坪内明暗配线敷设安装方式。
2.一殷配电设备和灯具地面接线盒等进线安装方式。
3.硬塑料管主要配件材料,技术要求及有关规定。
4,硬塑料管技术指标。
四选用注意事项:
1.本图集安装部分仅介绍典型节点及敷设方法,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装
2,本图集选用的管材均应通过检测且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增塑刚性塑料管应有难燃媳易弯曲,耐腐蚀重量轻及优良的绝缘性等特点,并賄较强的抗压和抗冲击强度。且氧指数应大于27。
3.与管材配套的配件均宜使用同一生产厂的塑料制品,并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4.硬塑料管的管径均按公称直径表示。
五硬塑料营的加工
1硬塑料管的弯曲:
1.1冷弯法:适用于DN25及以下的小管径管材
1.1.1使用专用弯管弹簧弯曲管材,将弹簧插入管内需弯曲处,两手握紧管材两头,缓慢使其弯曲,考虑管材的回弹,在实际弯曲时应此所需弯度小15生右,待回弹后,检查管材弯度,若不符合要求,直至弯曲到符合默为止,最后逆时针方向扭转弹簧,将其抽出。当管材较长时,可将弹黄两端系上绳或细铁丝,一边拉,一边放松将弹黄拉出。
1.1.2使用手板弯管器弯曲管材。将管材插入相应的弯管器,手板一次完成所需的弯度。
1.2热弯法:适用于DN32及以上管径的管材
先将管材需要弯曲处进行加热,加热可采用热风机电热器或浸入100~120°℃液体中(严禁将管材接触明火)若有弹簧可先将弹黄插入管内当管材变软后,立即将管材固定在翅器上,逐步弯成所需弯度,待管材冷却定型后,抽出弹簧即可。
1.3管材的弯曲半径:
1.31管材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1.3.2管材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2.管材的截断
2.1使用专用截管器(或特制剪刀)截管材,适用于DN32及以下的小管径管材。截断后应用截管器的刀背切口倒角。
22使用钢锯锯管,适用于所有管径的管林管材锯断后应将管口修理平齐光滑。
六施工注意事项:
1.硬塑料管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硬塑料管配线工程中宜采用相应的塑料制品及附件。
3,硬塑料管在砖墙内必须局部剔槽敷设时,应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其厚度不应小于15mm。
4,管内穿线的保护管其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面积的40以。作电缆保护管时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进行。
5,当硬塑料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加装接线氙箱)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5.1营长度超过30m无弯曲。
5.2管长度超过20m有-个弯曲。
5.3管长度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5.4管长度超过8m有三个弯曲
6,硬塑料管在混凝士中暗敷,为肪止浇灌时水泥砂浆进入管内,外露管口需用生产厂配套供应的管塞封口。
7.硬塑料管与其它管道之间的距离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硬塑料管及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9,图集中所有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均应采用镀锌标准件,各种现场制做的金属支架及钲构件应除锈,刷防锈底漆一道,油漆两道。
10图集中零配件除注明外通常采用Q235-A钢制造。
11,施工中尚应遵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具体工程设计要求进行。
12图集中未注明单位均为mm。
(略)
03D301-3《钢导管配线安装》图集:
1,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
1,1编制原则
本图集主要解决钢管配线在各种建筑结构的敷设方式包括电线管,焊接钢管,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套接扣压式翻导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等明敷和暗敷。
1.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正常,多尘,潮湿的场所,用钢管敷设的电力和照明等线路。
2.编制依据
2.1建设部文件建设[2001]169号关于印发(二零零一年下半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刘〉)下达的编制任务。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4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5套接扣压式薄壁锅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6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配线I程技术规范CECS87:96
2,7有关生产家的技术资料。
3.图集内容
3.1钢管配线明敷设。
3.2钢管配线暗敷设。
33锅管与各种用电设备接线盒桥架等连接安装。
3.4锅管穿防火墙伸缩沉降缝明暗敷设。
3.5附录钢管规格配件安装用五金件等。
4.选用注意事项
4.1本图集安装部分仅介绍典型节点及敷设方法,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装
4,2混凝土构件中有预埋件或建筑钢构件上允许焊接时,宜将各种支架与预埋件或钢构件焊接而不采用抱箱或螺栓紧固方案。
4.3如混凝土构件上土建专业允许钻孔时,宜采用胀锚螺栓或塑料胀管作为紧固方案,并且钻孔直径与胀管规格相配合。
4,4钠管包括焊接粥管。电线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套接紧定式钠导管可挠金属电线管等管材。选用其配件宜使用同一生产厂制品或市售标准件,专用附件应选用同一生产厂家产品。
5.施工注意事项
5,1钢管严禁对口焊接,镀锌和壁厚〈2mm的钢管不应套管焊接。
5.2钢管应接PE线或PEN线;镀锌钥管,可挠电线管不应熔焊连接,应以专用接地夹跨接,两点间连线为铜芯软导线,截面>4mm。套接紧定式锅导管套接扣压式薄壁钠导管可不设置跨接地线;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套接扣压式薄壁绑导管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管路均不应作PE线用。
5.3钢管接线盒配件等均应按工程设计规定镀锌或涂漆,若无特殊要求可刷樟丹一道灰漆一道。防腐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采用热镀锌钢管及配件。
5,4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径DN≥32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小于2个。套接扣压式薄壁翔导管管径DNK25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2处,管径DN32时,每端扣压点不应少于3处。连接扣压点深度不应小于1.0mm.管壁扣压形狨的凹凸点不应有毛刺。
5,5在潮湿场所内钠导管之间的连接以及钢管与接线盒等的连接处应作防水防腐密封处理。
5.6套接扣压式薄壁钢导管和套接紧定式钢导管暗敷时,接口处的缝隙,在扣压和紧定时应采用封堵措施,可采用导电胶(电力复合脂)封堵或采用胶带纸封包。
5,7管路暗敷设时接线盒的备用”敲落孔”一律不应敲落,中间接线盒应加盖封闭。
5,8管路明敷(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直线段敏设)固定点间最大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
(略)
BS DD CEN/TS 1992-4-4-2009 混凝土中用紧固件的设计.柱上安装类紧固件.机械系统.rar
0
0
GB 50011-2001(2008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0
GB/T 4944-200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合板层间拉伸强度试验方法.rar
0
GB/T 25894-2010 疏散平面图 设计原理与要求
专业表现技法 建筑篇作者: 孟东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本书是一本由一线教师编写的建筑表现方法的专业教材。在着重阐述建筑表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建筑画的表现技法和工具特点。本书以透视图和立面效果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从局部的处理到整体的把握,尽可能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力争做到既简明实用又不失总体的艺术水准。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国内外建筑表现的精品之作,对开拓学生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大有益处。本书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是一本适合专业学生学习和专业人士及爱好者借鉴的参考书。0 绪论 0.1 建筑设计与建筑表现 0.2 建筑表现的手段与功能 0.3 建筑表现图的分类和表现要求 0.4 建筑表现图的学习方法1 建筑效果图绘画原理 1.1 透视知识的运用要点 1.2 阴影知识的运用要点 1.3 画面构图 1.4 色调的选定 1.5 空间和形体的塑造 1.6 画面的整体感把握2 钢笔、铅笔及淡彩表现技法 2.1 钢笔、铅笔及其淡彩的工具特征 2.2 不同工具不同线型的表现力 2.3 建筑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2.4 建筑配景及环境的表现 2.5 淡彩表现技法 钢笔铅笔名作欣赏 线描淡彩名作欣赏3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3.1 彩色铅笔与水溶彩铅的工具特点和技法操作要点 3.2 建筑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3.3 彩色铅笔名作赏析4 水彩与水粉表现技法 4.1 水彩与水粉的工具特点 4.2 水彩与水粉的技法表现 4.3 建筑形体与质感的表现
斜坡岩土工程手册198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JGJ94-2008)作者: 高文生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1 本书围绕《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内容展开,汇集了建筑桩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在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进行了深度阐述和解析的基础上,本书既阐明桩基设计计算原理又剖析其工作机理;既阐明设计基本规定和原则又论述具体技术措施;既阐明设计先进理念又分析对比传统设计理念及其问题;既阐明计算方法与公式又给出具体应用案例。 本书从桩基设计基本规定、桩基构造、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桩基沉降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计算、桩基础抗震、桩基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同时,本书对未列入规范、处于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等问题的机理、设计、原理和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工程应用中提出的大量疑难问题也作了简要释义,以供桩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本书既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配套读本,又是建筑桩基技术的工具书,可供建筑桩基工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检测、咨询等相关人员及高校土建专业师生、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考生参考使用。第1章 概论 1.1 桩基技术标准演进与桩基技术发展 1.1.1 桩基技术初始发展阶段——制订《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4—80 1.1.2 桩基技术加速发展阶段——制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1.1.3 桩基技术全面进步阶段——修订《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出台JGJ 94—2008 1.2 规范修订概要 1.2.1 调整的主要内容 1.2.2 增加的主要内容第2章 桩基设计基本规定 2.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划分 2.1.1 划分建筑桩基设计等级的目的和原则 2.1.2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具体划分 2.2 桩基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2.1 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演变 2.2.2 有关国家和地区规范关于桩基承载能力设计概况 2.2.3 桩基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2.3 桩基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2.3.1 桩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涵 2.4 桩的类型与选型 2.4.1 桩的要素 2.4.2 桩的分类 2.4.3 桩型选择 2.5 桩端持力层选择 2.5.1 桩端土支承刚度对侧阻力的影响 2.5.2 端阻力的深度效应 2.5.3 综合多种因素选择桩端持力层 2.6 承台形式和基桩布置 2.6.1 承台形式设计 2.6.2 基桩布置 2.7 桩筏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 2.7.1 传统设计理念的若干误区 2.7.2 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 本章参考文献第3章 桩基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