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ZK04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施工.rar
斜拉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施组设计140页.doc
目录1.0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和原则1.2采用规范-2.0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22.2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结构形式- -22.3工程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地质 -22.3.1地形、地貌.. .22.3.2工程地质情况... .32.3.3水文条件 ..2.4工期要求- -32.5主要工程数量-3.0工程特点难点及对策.3.1工程特点 -53.2工程难点及对策-54.0总体施工部署... 4.1项目管理指导思想- ..6-64.2工程施工总体目标- -64.2.1工期目标... .74.2.2质量目标4.2.3安全目标4.2.4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4.3施工组织机构- -74.3.1组织机构... .74.3.2指挥系统.. ..104.3.3联络协调系统. 104.4施工准备工作 -124.5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134.6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44.7施工总体安排顺序 -145.0施工总平面布置. .17
四航一公司湘潭市湘江四大桥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175.1.1施工工区划分 ...1.75.1.2临时设施布置... ...1.75.2施工排水及地表水控制 -175.3施工场地管理- --176.0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186.1主桥的施工- -186.1.1主桥桩基的施工. ...206.1.2主墩承台施工方案. ..406.1.3拱座的施工 ...426.1.4主塔施工方案... ..436.1.5边拱及主梁的施工. ..556.1.6斜拉索施工.. ..586.1.7主拱的施工. ...626.1.8吊杆及钢纵横梁的安装施工. ...816.1.9桥面系施工. ..816.2引桥的施工- --826.2.1引桥桩基础施工. ..826.2.2引桥水中墩(20~22)的施工 ..876.2.3引桥承台、承台系梁施工 ..876.2.4引桥墩柱的施工 ...86.2.5引桥盖梁的施工.. ...906.2.6引桥桥台的施工. ...916.2.725m箱梁及45mT梁的安装 ...916.2.8桥面铺装及附属工程.. ..926.3构件预制-- --936.3.1箱梁预制.. ...9.6.3.2T梁的预制 ...996.3.3Ⅱ形板的预制 .1027.0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037.1总工期目标- -1037.2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 -103
7.3工期保证措施- -1037.4工期保证的技术措施 -.1施工用地、电计划- -1058.2施工用水计划- -1058.3劳动力使用计划- -1058.4主要机械使用计划- 1068.5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1068.6主要材料使用计划-- -1068.7资金使用计划 9019.0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07
8.0资源使用计划..10.0施工监控 107
1.0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和原则
在充分考虑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配套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确保质量、安全、工期、降低造价、环保及文明施工等目标并结合本工程现场施工条件来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编制依据包括:
(1)工程设计文件:湘潭湘江四大桥施工图设计:
(2)技术规范:现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与本工程分项相关的技术检验、评定标准:
(3)地质勘察资料:湘潭四大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实地勘察的本桥段自然条件、地区资源条件等:
(4)我公司生产、技术、机械、人员现状、工程计划安排、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在编制中,坚持以下原则:
(1)严格按照现行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一95)《工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JCJ01-8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99-97)等指定的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编制.
(2)充分研究和领会设计意图,吸收已建或在建桥涵建设项目成功的经验,充分发挥我公司技术设备实力、丰富的施工经验的优势组织施工.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坚持施工控制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
(4)积极主动、妥善处理好与工程区域沿线各村镇、地区政府各部门的关系,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
(5)在施工前和施工实施过程中全面、深入、详细地作好施工总体部署和施工组织,为各分项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最良好的实施环境,以利于工程施工按部就班合理有序地连续进行,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6)合理布设工地内的临时设施、临时材料堆场、管理设施等:作好工地区段的施工围蔽、施工场地标识等文明施工措施.
(7)施工材料、工程资源等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8)重视环境保护和美化、绿化工作,使工程实施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1.2采用规范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3、《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CJ01-894、《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J257-2003)9、《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0、《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11、《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329.2一9712、《碳素结构钢》GB700-8813、《桥梁用结构钢》YB/T10-811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一941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1031一8316、 《漆膜厚度测定法》GB1764-7917、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8818、 《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152720、 19、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焊条检验、包装和标志》GB1225-7621、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B2649~2655-8122、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疲劳试验方法》GB2656一8123、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一8224、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一8725、《焊接质量保证一般原则》GB/T12467一9026、《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27、《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9828、《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GB/T9793-1997
2.0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湘江四大桥是湖南某市二环线上的一座特大桥,大桥西起二环线与上瑞国道联络线的交点,东接107国道.该桥距上游湘潭湘江三大桥4.3km,距两座并行的铁路桥3.8km,距下游上瑞高速公路的竹埠港湘江大桥3.0km.
2.2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结构形式
C
2.3工程地形、地貌及水文情况地质
2.3.1地形、地貌
桥位处两岸为不对称丘陵台地,东岸地势较高,高程介于53~67m,除电化厂、淤积带,筑有防洪大堤,堤顶高程约为41m,大堤外为宽阔平坦的一级阶地,高程介 色织染厂外,多为菜地、水田和水塘,无防洪堤,沿江有7m宽的板竹路:西岸系河流
DB11/T 1477-2017 供热管网改造技术规程.pdf
ICS91.140.01 P46 备案号:57472-2017 DBI1 北京 市 地 方标准 DB11/T1477—2017 供热管网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ransformation of heating network 2017-12-15发布 2018-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477-201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2 5查勘评估.... 2 5.1一般规定 . 2 5.2管网查勘...... ...3 5.3热力站查勘.... 3 5.4建筑物供热系统查勘.. 4 5.5综合评估.. 5 6改造方案. 6 6.1一般规定... 6 6.2供热管网... 6 6.3热力站..,.., 7 6.4建筑物供热公共管道.. 7 6.5供热管网系统控制与监测.......... 8 7改造施工及验收 8 7.1一般规定 8 7.2管网. ....8 7.3热力站... . 8 7.4建筑物供热公共管道, 8 7.5系统控制与监测 .....8 7.6安全措施 9 7.7竣工验收 9 8效果评测. .....9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评估指标标准值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分析计算 12 I DB11/T147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震、冯继蓓、孙作亮、王云琦、张玉成、孙蕾、宋文、刘芃、范昕、王丹丹、 曾幸、田立顺、马锐、项婉、李晓明、吴天虹. II ...
建标190-2018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标准.rar
正式版 GB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OCR完整版).pdf
高清无水印带书签PDF、正式版、可搜索、无广告、附条文说明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1251-201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s in buildings
2017-11-20发布
201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850mm×1168mm1/324.25印张 108千字
2018年7月第1版 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55182·0246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参编单位:
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上海迈联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泰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摘抄:
1.0.1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1 本条是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建筑物中存在着较多的可燃物,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和有毒烟气,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烟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对人体伤害极大,致死率高;高温缺氧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烟气有遮光作用,使能见度下降,这对疏散和救援活动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为了及时排除烟气,保障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展开,合理设置防烟、排烟系统,并规范系统的施工、调试、验收及维护保养,制定本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1.0.2 本条规定了适用本标准的建筑类型和范围。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当设置防烟排烟系统时,均要求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对于部分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一些特殊性的措施和要求可按国家相关专业标准执行,但本标准中的通用性条文仍可参照执行。
1.0.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
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 本条规定了执行本标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火灾烟气发展规律与火灾规模,建筑的高度、结构、是否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防烟、排烟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以达到安全可靠的设计目的。“安全可靠”是以安全为本,要求必须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技术先进”是要求设计合理有效,理论科学,应用可靠;“经济合理”则是要求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前提下,力求经济上的合理性。
1.0.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1.0.4 防烟、排烟系统组件的质量是保证系统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设计中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的产品。防烟、排烟系统中,部分组件属于消防产品,按照现行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的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认证方可使用。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制定的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1.0.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1.0.5 本标准主要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等。
2.1.1 防烟系统 smoke protection system
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1.1 防烟系统中的封闭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楼梯间的构造形式。
2.1.2 排烟系统 smoke exhaust system
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2.1.3 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 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without air shaft
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
2.1.4 自然排烟 natural smoke exhaust
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2.1.5 自然排烟窗(口)natural smoke vent
具有排烟作用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通过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方式开启。
2.1.6 烟羽流 smoke plume
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烟气流。烟羽流按火焰及烟的流动情形,可分为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等。
2.1.7 轴对称型烟羽流 axisymmetric plume
上升过程不与四周墙壁或障碍物接触,并且不受气流干扰的烟羽流。
2.1.8 阳台溢出型烟羽流 balcony spill plume
从着火房间的门(窗)梁处溢出,并沿着火房间外的阳台或水平突出物流动,至阳台或水平突出物的边缘向上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
2.1.9 窗口型烟羽流 window plume
从发生通风受限火灾的房间或隔间的门、窗等开口处溢出至相邻高大空间的烟羽流。
2.1.10 挡烟垂壁 draft curtain
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
2.1.11 储烟仓 smoke reservoir
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储烟仓高度即设计烟层厚度。
2.1.12 清晰高度 clear height
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
2.1.13 烟羽流质量流量 mass flow rate of plume
单位时间内烟羽流通过某一高度的水平断面的质量,单位为 kg/s。
2.1.14 排烟防火阀 combination fire and smoke damper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 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一般由阀体、叶片、执行机构和温感器等部件组成。
2.1.15 排烟阀 smoke damper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各支管端部(烟气吸入口)处,平时呈关闭状态并满足漏风量要求,火灾时可手动和电动启闭,起排烟作用的阀门。一般由阀体、叶片、执行机构等部件组成。
2.1.16 排烟口 smoke exhaust inlet
机械排烟系统中烟气的入口。
2.1.17 固定窗 fixed window for fire forcible entry
设置在设有机械防烟排烟系统的场所中,窗扇固定、平时不可开启,仅在火灾时便于人工破拆以排出火场中的烟和热的外窗。
2.1.18 可熔性采光带(窗)fusible daylighting band
采用在 120°C〜150°C 能自行熔化且不产生熔滴的材料制作,设置在建筑空间上部,用于排出火场中的烟和热的设施。
2.1.18 可熔性采光带(窗)是一种新型透光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在火灾高温下能自行熔化且不产生熔滴的特性。安装在厂房、仓库屋顶的可熔性采光带(窗)能在火灾时及时熔化形成开口,以起到及时排烟排热的作用,从而防止建筑结构因高热受损并为救援人员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火灾扑救环境。本标准将可熔性采光带(窗)的作为火场排热设施使用时的熔化温度限定为 120℃~150℃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火灾时采光带能及早熔化形成开口,及时有效的排出火场中的大量烟和热;二是避免采光带在非火灾情况下因日照高温而熔化。
2.1.19 独立前室 independent anteroom
只与一部疏散楼梯相连的前室。
2.1.20 共用前室 shared anteroom
(居住建筑)剪刀楼梯间的两个楼梯间共用同一前室时的前室。
2.1.21 合用前室 combined anteroom
防烟楼梯间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时的前室。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防烟系统设计(7)
3.1一般规定(7)
3.2自然通风设施……(9)
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11)
3.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
4排烟系统设计(16)
4.1一般规定(16)
4.2防烟分区(17)
4.3自然排烟设施·…(18)
4.4机械排烟设施·(19)
4.5补风系统(23)
4.6排烟系统设计计算…………………(23)
5系统控制……(30)
5.1防烟系统(30)
5.2排烟系统(30)
6系统施工…(32)
6.1一般规定………(32)
6.2进场检验(33)
6.3风管安装(35)
6.4部件安装…(38)
6.5风机安装(40)
7系统调试(41)
7.1一般规定(41)
7.2单机调试……(41.)
7.3联动调试(43)
8系统验收(45)
8.1一般规定(45)
8.2工程验收(45)
9维护管理(48)
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49)
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51)
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53)
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54)
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58)
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59)
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61)
本标准用词说明(62)
引用标准名录(63)
附:条文说明…………(65)
CJJT85-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rar
CJJT272-2017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技术标准.rar
CJJT271-2017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rar
MTBF是什么-MTBF如何计算.rar
MIL-HDBK-217F(N2)-美国军标-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rar
JG/T 522-2017铝合金模板.rar
JG/T 251-2017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rar
JG/T 219-2017住宅厨房家具及厨房设备模数系列.rar
正式版 JGJ/T 398-2017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pdf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398-2017 P 备案号J2407-2017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Standardfordesignofassembledhousing 2017-10-30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designof assembledhousing JGJ/T398-2017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海淀三里河路9号)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1%字数:46千字 2018年2月第一版2018年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2.00元 统一书号:1511231319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http://.cabp..cn 网上书店:.china-building..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71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T398-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mohurd.gov. cn)公开,并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0月30日 3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建筑设计;5.建筑结构体与主体部件;6.建筑内装体与内装 部品;7.围护结构;8.设备及管线。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 市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 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 公司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4
苏州科逸住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刘东卫曹彬文林峰樊则森 周静敏伍止超朱茜周祥茵 褚波 李昕 汪 杰刘美霞 龙玉峰 邵磊 张 宏 陈忠义 于小菲 蒋航军 贾 丽 罗文斌 魏素巍 蒋洪彪 秦 姗 刘丹 魏琨 夏锋 刘 斥 曹祎杰 徐弋 姜伟 王 东 孙绪东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冠谦 窦以德 杨家骥 左亚洲 李雪佩 薛峰 宋 兵 岑岩 王全良 胡惠琴 黄炜刘水 刘西戈王晞慧张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