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2月 ( 第 44 页)

应急管理,建筑物空气品质检测,王亚慧,郝学军,《建筑物空气品质检测及应急管理》王亚慧 郝学军

大空间建筑、铁路隧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井下作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等建筑物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一通风的可靠性与空气品质问题。
本书基于作者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空气品质的检测和一些特殊建筑物室间热湿环境及其他空气成分的数据采集、处理、建模,到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论述。文中提出了应急管理的控制论模型;针对特殊建筑物室间的管理一控制一体化理论:数据处理及建模算法一多变量滑膜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算法:基于相似理论的实验室空气流体模型的建立;等等。
本书适合从事公共大空间建筑、铁路隧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者参考使
用,同时也适合这些领域管理者参阅。

大空间建筑、铁路隧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井下作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等(以下暂称为“特殊建筑物空间”一后同)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一通风的可靠性与空气品质!我们看到:SARS期间许多写字楼、候机楼、影剧院、体育馆的空调系统要么关闭,要么全新风运行,造成了这些公共建筑使用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能耗;在许多地下工程的施工阶段,通风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通风量不足,有害气体或粉尘的浓度达到报警值,轻者人员中毒昏迷,重者发生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通过实践和资料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灾难都与人为因素有关,集中体现在管理的缺失或有法不依。同时并非所有的灾难都是人为懈怠造成的,这其中有许多是因为自动检测装置漏报、误报造成的。尤其是各种检测控制装置的误动作,导致了“狼来了”效应,使得人们在真正“狼来了”的时候麻痹大意,造成事故。由此,我们就提出了既要加强应急管理又要改进测控设备工作原理的管控一体化方案。

目录
前言
第1篇有关应急管理及空气调节系统控制的理论研究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状况一现代应急管理
1.2.1国外发展情况
1.2.2国内发展情况
1.2.3研究成果
1.3研究内容及目标
1.4大空间建筑概述
1,4.1大空间建筑的发展
1.4.2大空间建筑的特点和空调特点
1.5本章小结
第2章基本理论间述
2.1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2.1.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及框架
21.2应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1,3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
21.4应急管理的运作
2.1.5预案管理
2.1.6应急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
2.2空气调节系统基本理论
2.2.1空气调节的基本概念
2,2.2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2.2.3集中式空调系统
2.2.4空气调节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2.2.5应急管理基础上空调系统改造方案
2.3空气品质应急管理分析
2.3.1减缓阶段

2.3.2预备阶段
2.3.3响应阶段
2.3.4恢复阶段
2,4本章小结
第3章空调系统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3.1应急预案
3.1.1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
3.1.2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1.3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3.2体制、机制、法制
3.2,1空调系统应急机制的建立
3.2.2机理
3.2.3组织机构与职责
3.2.4预防与预
3.2.5应急响应
3.2.6保障措施
3.3一应急体系四大子系统
3.3.1指挥子系统
3.3.2辅助决策子系统
3.3.3保障子系统
3.3.4信息管理子系统
3.4培训演习
3.5本章小结
第4章关于特殊建筑物空气品质应急管理系统的探讨
4.1应急管理系统中的系统工程方法
4.1.1系统的定义
4,1.2系统的分类
4,1.3有序性原理
4.1.4动态性原理
4,1.5分解综合原理
4.1.6创造思维原理
4.1.7验证性原理
4.1.8反原理
4.1.9系统工程的特征
4.1.10系统分析

4.2控制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4.2.1控制论及管理控制概述
4.2.2应用于危机管理的控制论架构
4.2,3危机管理中引入控制论、系统论方法的意义
4.3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平时一应急状态切换理论
4,3.1空调系统的平时运行状态管理
4,3.2空调系统的应急状态管理
4.3.3平时状态一应急状态切换的控制论架构
4.3.4在切换过程中引人滑模变结构控制
4.4本章小结
第2篇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
第5章测试数据的处理及系统数学建模——多变量系统辨识
5,1特殊构筑物数学建模的研究现状
5.2系统辨识的研究概述
5,2,1一经奥的系统识
5,2.2现代的系统识
5.3多变量系统辨识的研究概况
5.4人工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中应用的研究概述
5.4.1神经网络在线性系统游识中的应用
5.4.2神经网络在非线性系统识中的应用
5.5本章小结
第6章多变量线性系统的结构辨识
6.1多变量系统结构参数辨识
6.1.1 Guidarzi方法
6.1.2残差分析法
6.1.3多变量系统结构参数识方法的仿真研究
6,1.4采用Guidorzi方法进行结构参数的耕识
6.1.5采用残差分析法进行结构参数的解识
6.1.6舞识结果比较
6.1.7时滞多变量线性系统Guidorzi方法结构参数辨识
6.2系统时潘的识
6.2.1时滞的传统辨识方法
6.2,2人工神经网络权值法解识

6.2.3人工神经网络准则函数法识
6.3滑模变结构策略…
6.3,1滑模变结构理论的起源与育景
6.3.2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现状
6.3.3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6.3.4滑模变结构系统的设计
6.3.5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6.3.6离散时间变结构控制
6.4本章小结
第7章多变量线性系统参数辨识
7.1神经网络识的原理
7,1.1两种神经同络识结构
7.1.2系统模型及逆模型的辨识
7.1.3动态系统识常用的神经网路
7.2神经网络辨识需考虑的因素
7.3神经网络辨识常用的学习算法
7.3.1 BP算法
7.3.2 MS算法
7.4基于滑模变结构算法的神经网络辨识
7.4.1滑模变结构算法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7.4,2基于变结构算法的神经网络辨识算法
7.5 VS5学习算法性能与常规学习算法的比较
7.6本章小结
第8章建筑物空间空气品质的实验室建模
8.1模型实验与相似理论
8.1.1模型实验
8.1.2相似原理
8.1.3相似准则
8.1.4准则关系式
8.1.5近似模化
8.2激光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8.2,1 P1V技术的原理及组成
8.2.2 P1V技术的特点
8.2.3 PV技术在室内气流组织的应用及间题
8,3大空间建筑室内气流组织的模型实验

8.3.1实验内容
8.3.2模型设计
8.3.3实验参数的确定、实验过程及结果
8.4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84.1射流结构
84.2舒适性测量及评价
8.5本章小结
第9章系统辨识算法在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上的验证性实验研究
9.1 P℃T-Ⅲ过程控制系统设备
9.2实验系统描述及实验设计
9,2.1双容水箱系统描述及实验原理
9.2.2实验系统硬件组建
9.2.3数据接口软件系统设计
9.3双容水箱系统控制策略
9.3.1数据采集
9.3.2水箱系统的系统辩识
9.3.3基于滑模变结构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参数游识
9,4基于V55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辨识模型与水箱机理建模模型的比较
9.4,1采用机理建模水箱系统输出结果
9.4,2采用神经网络辨识水箱系统输出结果
9.4.3两种模型输出误差及泛化能力比较
9.5本章小结
第3篇现场应用研究及案例
第10章中国美术馆空调房问系统辨识
10.1建立空调房间系统的热湿环境模型应考虑的因素
10.2数据采集和处理
10.2,1中国美术馆基本情况介绍
10.2.2测试方法
10.2.3数据采集及处理
10.3美术馆空调房间的系统辨识
10,3.1美术馆空调房间系统结构参数耕识
10,3.2美术馆空调房间系统时滞参数的舞识

10,3.3美术馆空调房间结构
10.3.4美术馆空调房间神经网络参数辨识
10.4本章小结
第11章地铁空气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
11,1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原则
11.2应对体系与运营状态的对应关系
11.3应对体系的细节设计
11.4本章小结
附录
附录A中国美术馆四号厅温湿度数据
附录B系统运行图
附录C双容水箱系统机理建模
附录D收敛性证明
参考文献
后记

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实用手册,辛长平,《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实用手册》辛长平

本书介绍了建筑弱电工程组成系统的基本功能、工作原理、施工工艺、操作技能、测试标准及验收技术。主要内容有智能化弱电技术基础知识、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广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人侵报警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智能家居弱电系统、智能建筑物防雷与防雷接地系统等。
本书从学有所用出发,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本书可供从事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安装、施工、调试和监理等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和技术培训班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根据国家最新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紧密跟踪当前弱电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各个弱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实用工具书。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化弱电技术基础知识、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电话通信系统、广播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人侵报警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智能家居弱电系统、智能建筑物防雷与防雷接地系统等。
本书对智能化弱电系统设备的功能、组成、线缆选型、系统布设、安装工艺与调试及工程的质量检测验收,都作了比较详细阐述。本书从学有所用出发,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此外,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更易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掌握。

前言
第1章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基本知识
1.1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含义
1.2弱电工程施工的实施
1.2.1弱电工程施工的规范与标准
1.2.2弱电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1.3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
1.3.1施工管理
1.3.2工程技术管理
1.3.3工程质量管理
1.4弱电工程验收
1.4.1弱电工程验收目的
1.4.2弱电工程验收方式
1.4.3弱电工程验收内容
第2章综合布线系统
2.1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
2.1.1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2.1.2综合布线系统等级
2.1.3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构成
2.1.4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的分级与类别
2.1.5-综合布线系统的信道
2.1.6屏蔽布线系统
2.1.7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与常用名词术语
2.2信息模块与网络配线架的安装
2.2.1双绞线
2.2.2网络跳线的制作与测试
2.2.3 RJ45信息模块的压接
2.2.4信息插座的安装
2.2.5110配线系统安装
2.2.6 RJ45配线架安装
2.3管、槽施工与线缆敷设
2.3.1管路和槽道的类型与规格

2.3.2线缆的槽、管敷设方法
2.3.3线缆的槽.管数设要求
2.4光纤的连接
2.4.1光纤连接器件
2.4.2上光纤的连接方式与熔接
2.4.3光纤配线架的安装
2.5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检验验收
2.5.1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要求
2.5.2综合布线工程验收
2.5.3综合布线工程现场验收
2.5.4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
第3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3.1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知识
3.1.1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3.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3.2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选型
3.2.1交换机选型要点
3.2.2防火境选型要点
3.2.3路由器选型要点
3.2.4工作站选型要点
3.2.5服务器选型要点
3.2.6服务器操作系统选型要点
3.3计算机网络系统安装与设置
3.3.1集线器的安装与设置
3.3.2交换机的安装
3.3.3网卡的安装与设置
3.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验收
3.4.1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验收的前提条件
3.4.2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验收方案的审核与实施
第4章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1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基础知识
4,1,1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
4.1.2有线电视系统的划分
4.1.3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与设备
4.2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安装
4.2.1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系统的有关标准
4.2.2有线电视/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
4.2.3前设备的布线与安装

4.2.4传输分配系统的安装
4.3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调试
4.3.1有线电视系统的调试
4.3.2卫电视接收系统的调试
4.4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系统的验收
4.4.1系统验收的一般规定
4.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4.4.3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

4,4,4系统工程的验收
第5章电话通信系统
5.1电话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5.1.1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
5.1.2电话通信系统的功能
5.1.3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组成
5.1.4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功能
5.1.5用户交换机的人网方式
5.1.6电话通信系统的有关标准
5.2电话通信系统施工
5.2.1电话通信线路工要求与方式
5.2.2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
5.2.3电话通信线路施工
5.2.4电话机房布置与安装
5.3电话通信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5.3.1电话通信系统的测试
5.3.2电话通信系统的验收
第6章广播音响系统
6.1广播音响系统基础知识
6.1.1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6.1.2广播音响系统的分类
6.1.3音响系统的传输方式
6.1.4广播音响系统常用设备
6.2广播音响系统的有关标准和设备选用与安装
6.2.1广播音响系统的有关标准
6.2.2广播扬声器的选用与配置
6.2,3公共广播系统的安装
6.3广播音响系统的施工
6.3.1广播音响设备的配置
6.3.2舞台扬声器安装

6.3.3扩音设备安装
6.3.4广播系统扬声器的匹配
6.4广播音响系统的检验验收
第⑦章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7.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基本知识
7,1.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分类
7.1.2一般要求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7.1.3特别要求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7.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有关标准与功能要求
7.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有关标准
7.2.2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7.3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备
7.3.1摄像机的技术参数与智能化功能指标
7.3.2摄像机镜头的基本参数与自动控制
7.3.3摄像机的云台,支架与防护翠
7.3.4解码器
7.3.5监视器
7.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7.4.1摄像机镇头、支架,防护罩的安装与调试
7.4.2一体化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的安装与调试
7.4.3视频矩阵组成设备与安装
7.4.4矩阵控制系统的操作
7.4.5硬盘录像机的结构与主要功能
7.4.6硬盘录像机的安装与词试
7.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测试、检验、验收
7.5.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测试的具体要求与内容
7.5.2传输线路试
7.5.3安全防范工程前端设备测试
7.5.4中.心控制设备测试检查
7.5.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功能测试检验
7.5.6电源测试检查
7.5.7防雷与接地测试检查
7.5.8闭路电视监控工程验收使用的主要表据
第⑧章入侵报警系统
8.1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与有关标准
8.1.1人侵报警系统的组成
8.1.2入侵报警系统的有关标准
8.2入侵报誓探测

8.2.1入侵报警探测器的分类
8.2.2入侵报警探测器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8.2.3入侵报警探测器的安装
8.2.4人侵报警探测界的接线与测试
8.3入慢报警控制器
8.3.1入侵报警控制器的作用与功能
8.3.2入侵报警控制器的分类
8.3.3人侵报警控制器的安装与操作
8.3.4区城警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8.4入侵报警工程哈收
8.4.1人侵报警工程的验收条件
8.4.2人侵报警系统验收要求与检查内容
8.4.3入侵报警工程验收所使用的主要表据
第9章出入口控制系统
9.1出入口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与设备组成
9.1.1出人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功能
9.1.2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
9.1.3出人口控制系统的有关标准
9.2出入口控制系统设备安装
9.2.1出人口控制系统施工准备
9.2.2出入口控制设备安装流程与布线
9.2.3出入口控制设备与软件的安装
9.3出入口控割系统工程的测试、检验与验收
9.3.1检测与验收依据
9.3.2软件的检测与验收
9.3.3硬件的检测与验收
第10章停车场管理系统
10.1停车场管理系统基础知识
10.1.1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组成
10.1.2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主要设备
10.1.3停车场管理系统功能
10.2停车场管理系统安装施工
10.2.1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定位
10.2.2停车场管理系统敷设布线
10.2.3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安装与接线
10.2.4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调试
10.3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哈收
10.3.1停车场管理系统测试

10.3.2停车场管理系统验收
第11章视会议系统
11.1视频会议系统基本知识
11.1.1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1.1.2视频会议系统信号,音频的输入和输出
11.1.3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技术与0MVC终端设备
11.1.4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组建与同络结构
11.1.5视频会议系统组网的主要技术路线
11.2视频会议系统的族工
11.2.1国际视会议系统的标准
11.2.2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
11.3视频会议系统的测试调试、检验与验收
11.3.1视频会议系统的测试与调试
11.3.2视颜会议系统的检测与验收
第12章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12.1图像信泉管理系统基本知识
12.1.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12.1.2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
12.1.3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三级联网方式与接入模型·
12.1.4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整合与管理
12.2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施工
12.2.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施工要求
12.2.2网络视额管理平台与软件的安装
12.3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调试

12.3.1工程调试要求
12.3.2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设备的调试
12.4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哈收
12.4.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工程验收依据与条件
12.4.2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验收
12.4.3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工程移交
第13章楼字可视对讲系统
13.1楼字可视对讲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3.1.1楼字可视对讲系统的组成
13.1.2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13.1.3楼字可视对讲系统的有关标准
13.2楼宇可视对讲系统施工
13.2.1单元型可视对讲系统设各功能
13.2.2楼字可视对讲系统设备的安装
13.2.3楼字可视对讲系统调试与使用

13.2.4联网型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13.3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的测试与验收
13.3.1楼字可视对讲系统的测试
13.3.2楼字可视对讲系统的验收
第14章智能家居弱电系统
14.1智能家居弱电综合布线系统与组成模块
14.1.1智使家居综合布线管理系统
14.1.2智能家居弱电合布线系统的组成模块
14.1.3智家居弱电综合布线系统的线
14.2智能家居弱电系统布线操作
14.2.1智佳家居弱电布线
14.2.2智能家居组网技术
14.3餐能家居弱电系统总线接口
14.3.1系统总线接口定义
14.3.2总线分接器的规格与功能
14.3.3总线分接器的接线与不同电源子系统的连接
14.3.4系统电源安装接线
14.4智能家居弱电系统主要部件的安装
14.4.1智能家居弱电系统主机
14.4.2智能开关
14.4.3多功能面板
14.4.4智能插座
14.4.5集中驱动器
14.4.6智1能转发器
14.5智能家居弱电系统网络控制部件的安装
14.5.1电脑网络控制器
14.5.2电话远程控制器
14.5.3短信控制器
14.5.4网络摄像机
14.6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
第15章智能建筑物防雷与防雷接地系统
15.1建筑物防雷与接地基础知识
15.1.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5.1.2建筑物接地系统的形式与接姓方式
15.1.3易受雷击的建筑物与部位
15.1.4建筑物雷电防护区分区
15.1.5建筑物的防雷情施
15.2建筑物弱电系统的接地
15.2.1电子设备的接地
15.2.2电子设备线缆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15.2.3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的规定
15.2.4,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与接地的规定
15.2.5信号线路线缆与信号线路浪酒保护器的选择
15.2.6信号线路防需与接地的规定
15.3接地装置安装
15.3.1防雷接地装置的规格
15.3.2防雷接地线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规格与安装要求
15.3.3浪涌保护器的安装规定
15.3.4等电位连接安装
15.4防雷与防雷接地系统工程检验与验收
15.4.1工程检验验收的主要内容
15.4.2工程交接验收
参考文献

美国,钢结构 国外,钢结构规范,AISC-360 美国钢结构建筑规范
(This Preface is not part of ANSI/AISC 360-16,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but is includ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This Specification is based upon past successful usage,advances in the state of knowledge,and changes in design practice.The 2016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s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provides an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allowable
strength design (ASD)and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LRFD),and replaces earlier Specifications.As indicated in Chapter B of the Specification,designs can be made accord-ing to either ASD or LRFD provisions.
This ANSI-approved Specifi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as a consensus document using ANSI-accredited procedures to provide a uniform practice in the design of steel-framed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The intention is to provide design criteria for routine use and not to provide specific criteria for infrequently encountered problems,which occur in thefull range of structural design.
This Specific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sensus deliberations of a committee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with wide experience and high professional standing,representing a wid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The committee includes approximately
equal numbers of engineers in private practice and code agencies,engineers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and engineers employed by steel fabricating and producing compa-nies.The contributions and assistance of more than 50 additional professional volunteers working in task committees are also hereby acknowledged.
The Symbols,Glossary,Abbreviations and Appendices to this Specification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pecification.A nonmandatory ommentary has been prepared to provide background for the Specification provisions and the user is encouraged to consult it.
Additionally,nonmandatory User Notes are interspersed throughout the Specification to provide concis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visions.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technical modifications have also been made since the 2010 edi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dopted an ASTM umbrella bolt specification,ASTMF3l25,that includes Grades A325,A325M,A490,A490M,F1852amdF2280·Adopted new ASTM HSS material specifications.ASTM A1085/A1085 M and A1065/A1065M,that permit use of a design thickness equal to the full nominal thickness of themember Expanded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provisions applicable to connection design Added a shear lag factor for welded plates or connected elements with unequal length longitudinal welds The available compressive strength for double angles and tees is determined by the general flexural-torsional buckling equation for members without slender elements·Added a constrained-axis torsional buckling limit state for members with lateral bracing offset from the shear center Revised the available compressive strength formulation for members with slender com-pression elements Reformulated the available flexural strength provisions for tees and double angles Revised the shear strength of webs of certain I-shapes and channels without tension field
action and when considering tension field action·Increased the limit on rebar strength to8 0 ksi for composite columns ·Incorporated provisions for applying the direct analysis method to composite members ·Inserted general requirements to address minimum composite action in composite beams Revised the provisions for bolts in combination with welds
Increased minimum pretension for 1/s-in.-diameter and larger bolts·Increased standard hole sizes and short-slot and long-slot widths for 1-in.-diameter and larger bolts Reorganized the HSS connection design provisions in Chapter K,including reference to Chapter J for some limit states Expanded provisions in Appendix I for direct modeling of member imperfections and inelasticity that may be used with the direct analysis method Inserted a table of properties of high-strength bolt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Appendix4 The reader is cautioned that professional judgment must be exercised when data or recommendations in the Specification are applied,as described more fully in the disclaimer notice preceding this Preface.

问题专业:安装,

提问日期:2022-02-14 21:09:00

提问网友:王强


请问利用基础筏板做接地极,按面积计算,为什么还要从每个避雷引下线出向外甩出一根2米的圆钢?基础筏板的钢筋不就直接把雷电导流到大地了吗?还甩出去圆钢做什么啊?是不是多此一举?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接地电阻不够时,增加人工接地极,按图计算

2016年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张国栋,第2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 第2版 张国栋 2016年版

本套丛书自陆续出版以来,一直以独创的内容和简单实用的计算过程、最新规范的解读、翔实的清单和定额规则对比、严谨的清单表格填写、超多的实例精选,深受读者好评。本套丛书累计销售近9书。
本套丛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2013清单规范,作了相应的修订;同时,根据读者的反馈,还对书中算量过程中的数据,详细解释了来源,使读者摆脱了看不懂的烦恼;本次修订对上一版的实例进行了删减和增补,以适应新版清单规范的变化。

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6一2013),以实例阐述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同时也简要说明了定额与清单计算方法的异同,其目的是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实际操作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本书在编写时,没有指出是定额工程量还是清单工程量的,均按照定额计量规则计算。
本书与同类书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1)内容全面,针对性强,且项目划分明细,书中项目编码与《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6一2013)相对应,以便读者有针对性地学习。
(2)实际操作性强。书中主要以实例说明实际操作中的有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便于提高读者的实际操作水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第二章热力设备安装工程
第三章静置设备与工艺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程
第四章工业管道工程
第五章消防及安全防范设备安装工程
第六章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
第七章通风空调工程

第一章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项目编码:030411004项目名称:配线
【例1】如图1-1所示层高3.0m,配电箱安装高度

为1.5m,求管线工程量。
1.清单工程量
【解】SC25工程量:11+(3.0-1.5)×3m     2016年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张国栋,第2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 第2版 张国栋 2016年版
=(11+4.5)m
=15.5m
BV6工程量:15.5×4m=62m
注意:配电箱M,有进出两根管,所以垂直部分共3根管。
清单工程量计算见表1-1。

2016年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张国栋,第2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 第2版 张国栋 2016年版

2.定额工程量
定额工程量同清单工程量。
项目编码:030411001项目名称:配管
【例2】如图1-2所示、某塔楼19层,层高3m,配电箱高0.7m,均为暗装且在平面同一位
置,立管型号SC32,求立管工程量。

2016年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张国栋,第2版,图解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手册 第2版 张国栋 2016年版

1.清单工程量
【解】SC32工程量:(19-1)×3m=54m
【注释】塔楼第一层的配电箱底部不设线管,最高层配电箱的上部不设线管,共为一层的高度,所以需要减去1。

 

目录
1地下车库防火分区设置
2人防门选型
3梁板结构梁截面高度
4防排烟风管布置
5水电管线不得穿越防火卷帘
6水电分路避让关系
7消火栓设置

地下车库防火分区设置
划分防火分区时,考虑将火势 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人 员安全疏散的同时,防火卷帘 沿次梁布置,也是提高净高方 法之一。

人防门选型
人防门选型确保满足规范 及使用功能的同时,需与 地下车库净高要求相匹配, 避免人防门选型不当,而 导致瓶颈现象发生。

梁板结构梁截面高度
梁柱截面与地下室顶板园林覆土 厚度,消防车荷载,柱距等直接 关联,梁板结构梁截面高度,是 决定机电综合管网及车库净高的 重要因素,项目需综合考量。

防排烟风管布置
《住宅建筑规范》住宅地下机动车 库应符合库内车道净高不应低于2.2m,车位净高不应低于2.0m。 风管应尽量避开主车道设置。

水电管线不得穿越防火卷帘
车辆通道处设置于梁底的防火卷帘, 受制于防火卷帘卷轴箱(500mm) 已是综合管网的最不利点,其上部 穿越水电管线不可取。

水电分路避让关系
水路与电气设备及桥架之间 需分路避让,确保电上水下。 水管在动力配电柜上方布置, 与规范要求相冲突。

消火栓设置
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满足同一防 火分区有2 支消防水枪的2 股充 实水柱同时达到任何部位的要求, 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30m,不应设在车道及车位上。

叶肖雄,地下室综合管网,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运用价值,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及其运用价值(改)叶肖雄 叶肖雄,地下室综合管网,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运用价值,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及其运用价值(改)叶肖雄 叶肖雄,地下室综合管网,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运用价值,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及其运用价值(改)叶肖雄 叶肖雄,地下室综合管网,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运用价值,地下室综合管网技术及其运用价值(改)叶肖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土建 设计 施工 土建计量GTJ 项目管理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2-14 17:51:28

提问网友:王志远


广联达旗下有这类的软件吗?大家平时都用什么软件来做施工组织设计的呢?

解答网友:


这哪有啊,一般都是收集其他项目的,再结合项目实际的编制就行了  施工组织设计 平时都是靠积累,然后东拼西凑。

安全巡检体系原则及架构

现场安全文明检查原则
塔楼出正负零5层(不包含地下室/架空层)后纳入集团工程巡检范围。
若标段内涵盖别墅,则该标段货量区2栋及以上别墅封顶且拆模楼层总数量≥4层,该标段即进入参检阶段。
大型机械设备拆除完毕,且外立面(含门窗栏杆)施工完毕,则不参评;仅对现场存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现场安全文明扣分原则(安全文明现场全覆盖不涉及内容做甩项处理)

直接扣分:
只要有触碰,则该条直接“0”分。

数量扣分:
现场问题触碰数量×问题扣分基数=实际扣分分值。

现场安全文明得分原则:
现场安全文明得分=现场安全文明+加分项-倒扣分
倒扣分原则:
当各维度触碰“0”分项、一类、二类问题内容时,按照触碰类别在“安全文明”中扣除对应得分;
“0”分项触碰扣对应分项中9分/条,
一类问题触碰扣扣对应分项中3分/条

风险处置

1、针对“0分项”和“一类问题”,由区域进行督办,整改计划及方案(需限定时间)由区域审核后报备运营中心对应分部,整改完成后由区域复核后报运营中心对应分部备案;
2、针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风险(0分项和一类问题),巡检组可视情况于当天直接下发“拉闸”通知单, 对隐患部位进行“拉闸”。隐患整改完毕后,经区域审核通过方可“合闸”,并需报运营中心对应分部备案。

风险递增原则:①累计触发3条二类问题时评定为一类问题:②累计触发3条一类问题时评定为0分项。

大型机械
“0”分项:
1、投入使用前未办理使用登记证或未检测验收合格,施工电梯防坠器年检过期;
2、塔吊未及时安装附墙,自由高度超过说明书要求;
3、外用电梯无安全节或上限位挡板失效;
4、标准节和附墙装置螺栓松动、缺失或外露不足三丝;(5处及以上)
5、大型机械存在使用缺陷情况下违规使用。
一类问题:
1、标准节和附墙装置的螺栓松动、缺失或外露不足三丝;(3处及以上)
2、施工电梯层门未关闭,施工升降机不得超过最后一道附墙;(设置上限位装置且灵敏有效)(3处及以上)
3、施工电梯门联锁未有效运行;(2处及以上)
4、塔吊验收合格证书缺失,塔吊未设置防攀爬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5处及以上)
5、①吊装时吊装区域无信号工指挥;②材料吊装时钢丝绳与材料、钢丝绳锁扣未锁死;吊钩防滑锁扣损坏;③吊装不满足十不吊原则;④钢丝绳破损;⑤零星材料吊装需未采用吊斗吊运,吊装料斗不符合要求。(5处及以上)
二类问题:
1、施工升降机不得超过最后一道附墙;(设置上限位装置且灵敏有效)
2、施工电梯门联锁未有效运行;
3、塔吊标准节代替基础节;
4、标准节和附墙装置的螺栓缺失。(1处及以上)

脚手架及爬架卸料平台

“0”分项:
1、脚手架及爬架架体防护高度滞后于工作面,出现冒顶施工现象;
2、爬架附墙装置未有效运行或数量不满足方案要求(使用工况下附墙装置是否满足三道或防坠装置缺失3道);(5处及以上)
一类问题:
1、连墙件单层缺失10处及以上或整段缺失15处及以上;
2、钢管脚手架离墙距离过大(距离大于15厘米)且未设置层间防护(填充杆与脚手板等控制离墙间距的硬防护大于3米或软防护大于6米);(5处及以上)(推荐做法增加填芯杆,适用于新项目,以合同为准)
3、卸料平台存在超载现象或有坠落风险;
4、卸料平台严禁与外架相连,悬挑钢梁严禁搁置在外架上;
5、爬架在使用工况下附墙装置是否满足三道或防坠装置缺失3道;(3处及以上)
二类问题:
1、连墙件单层缺失5处及以上或整段缺失10处及以上;
2、脚手架立杆悬空或设置不符合方案要求;(5处及以上)
3、钢管脚手架离墙距离过大(距离大于15厘米)且未设置层间防护(填充杆与脚手板等控制离墙间距的硬防护大于3米或软防护大于6米);(3处及以上)(推荐做法增加填芯杆,适用于新项目,以合同为准)
4、工字钢悬挑部位,内立杆与墙体空隙无临时防护(未挂网或未封闭);(5米为一处,超过3处)
5、现场未按照要求设置外挑网;(楼栋总层数在8层及以下的,不要求设置外挑网; 总层数在8层以上的,若外架拆除,外挑网网间距不大于20米,若外架不拆除,外挑网间距不大于30米。首层外挑网需在首段悬挑层下方设置。)

高处作业

“0”分项:
1、电梯井防护门未设置且井内防护不到位(存在3米以上坠落高度);(5处及以上)
2、现场四口、五临边存在系统性缺失;(10处及以上)(预留洞口尺寸为25cmX25cm)
3、高处作业未佩戴安全带。(5人及以上)
一类问题:
1、电梯井防护门未设置且井内防护不到位(存在3米以上坠落高度);(3处及以上)
2、现场四口、五临边存在系统性缺失;(5处及以上)(预留洞口的尺寸为25cmX25cm)
3、塔吊上人通道标节位置未设置水平防护,未配备防坠器;(3台及以上)
4、高处作业未佩戴安全带。(3人及以上)
二类问题:
1、塔吊覆盖范围内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升降机出入口,任一位置无防护棚或搭设严重滞后;(外架拆除前)
2、吊篮安全锁超过有效标定期限或失效,限位开关失效或缺失;(3处及以上)
3、吊篮作业人员超过2人;
4、吊篮安装与方案及规范要求不符;(5处及以上)
5、高处作业未佩戴安全带;(1人及以上)
6、现场有5人以上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7、临边防护缺失存在3处及以上;
8、预留洞口(含竖向管井)无防护措施3处及以上;(预留洞口的尺寸为25cmX25cm)
9、电梯井防护门未设置或未设置在墙中间位置。(2019年7月1日后开工新合同项目电梯井防护门未设置在墙中间位置

文明施工

一类问题:
1、8层及以上建筑物未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或临时消防系统无水;
2、现场或楼层灭火器系统性缺失。(10处及以上)(临时消防水未拆除,外用电梯放1组;临时消防拆除后,增设1组)
二类问题:
1、现场或楼层灭火器系统性缺失;(5处及以上)(临时消防水未拆除,外用电梯放1组,拆除了增加1组)
2、动火交叉作业无隔离措施、无消防器材。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2022版,安全巡检,安全巡检体系,现场安全文明,碧桂园,集团巡检,碧桂园 2022版集团巡检安全4A操作指引V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安装,预算,安装算量GQI,

提问日期:2022-02-14 17:38:33

提问网友:lz85335752


安装,安装算量GQI,河北,预算,答疑:第八册钢管安装已经包括管件了,为什么“接头零件价格另行计算”,接头零件指哪些?-河北安装预算安装算量GQI

2022-02-14 17:54:35 补充

截图是错误的电子版定额说明,实际是铜管,不是钢管!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已经包括管件安装了,但不包含管件材料费。

接头零件指弯头、管古、三通、四通、变径等。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质量强国”战略,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助力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建五局科技质量部收集了五局范围 内较为成熟与先进的工艺做法,结合国家相关规范与企业相关管理要求,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常见质量问题、过程工艺关键控制点出发, 旨在通过标准工艺做法及小工具的使用提升过程工序质量,安装公司编制了《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施工工艺标准》。

为了更加形象、具体、直观的表达,同时方便操作及交底,本手册特将《中建五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施工工艺标准》生成了三 维化的模型,并成册发布。建议各公司及项目在编制策划、方案及交底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手册内的做法,扩大推广使用的 范围。

目录

第一章建筑给排水工程
第一节管道连接
1.1薄壁不锈钢管卡压连接
1.2UPVC管承插连接
1.3塑料管电熔连接
1.4铸铁管不锈钢卡箍连接
1.5钢管丝扣连接
1.6镀锌钢管卡箍连接
第二节设备管道安装
2.1自动喷淋安装
2.2室内消火栓安装
2.3潜污泵安装
第二章通风与空调工程
第一节管道制作与安装
1.2管道保温
1.3管道穿楼板做法
1.4管道穿防水墙(基础)做法
1.5管道穿(隔)墙做法
1.6柔性穿墙防水套管安装
1.7风管制作
1.8风管支架在承重砖墙上安装
1.9风管支架在混凝土墙上安装
1.10风管支架在混凝土柱上安装
1.11风管支架在钢柱上安装

第二节设备安装
2.1风机盘管安装
2.2冷却塔安装
2.3制冷机组安装
2.4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接管安装
2.5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不隔振安装
2.6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隔振器安装
2.7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隔振垫安装
2.8单级双吸卧式离心泵弹簧隔震器安装
2.9单机立式泵采用橡胶隔振器安装
2.10单机立式泵采用橡胶隔振垫安装
2.11抽流风机加砌块、空心砖墙内安装
2.12抽流通风机钢支座安装
2.13轴流风机吊装
2.14抽流风机穿混凝土墙安装
2.15轴流风机混凝土墙上安装
2.16轴流凤机混凝土墙砖柱上安装
2.17抽流凤机混凝土柱上安装
2.18抽流风机地面、楼板上安装
2.19离心风机落地安装
2.20离心风机吊装
第三章建筑电气工程
第一节线管敷设
1.1PVC线管砌体剔槽敷设
1.2钢制线管敷设
1.3封闭式母线垂直安装
1.4封闭式母线沿墙固定安装
1.5封闭式母线水平吊装

第二节槽盒电缆敷设
2.1槽盒安装
2.2电缆敷设

第一章 建筑给排水工程

第一节 管道连接

薄壁不锈钢管卡压连接

说明:1.用管道切割器垂直切管,切割后除去管口内外毛刺并整圆。 2.橡胶圈放入管件U型槽内,不得使用任何润滑剂。 3.在管材端部划出插入长度划线标记L。 4.管材插入管件时,保证划线标记到管件承口端面的净距离L1在2mm以内。在此过程中橡胶圈不得损伤、扭曲、移位。通过压接工具产生恒定压力,使得管件及管材外形微变形,达到所需连接强度。 同时使得密封圈产生压缩形变,达到密封效果。

UPVC管承插连接

说明:1.根据测量的承口深度L,在管道端部画出插入深度标记。粘接前应对承插口先插入试验,深度L1=3/4L。 2.插口要平齐,除掉端口内外飞刺,外棱铣出角度α=10~30度,壁厚e=0.3~0.5en(管道壁厚)。 3.涂刷粘贴剂前,应对粘贴表面进行打毛并清洁干净,表面不得有尘埃、水剂及油污。涂抹粘接剂时应先涂承接口,后涂插口,插口涂抹时应在L范围内均匀涂抹,涂抹好的管材应一次性迅速插入至 标记位置L,再旋转90度,整个过程宜在20至30秒内完成。完成后应及时将多余粘接剂清除。并根据粘接剂性能及气候条件静置到接口固化为止。

PE管电熔连接

说明:1.热熔连接冷却后,焊口形成一圈均匀光滑焊圈,熔接圈高度宜为1~4mm,宽度宜为4~8mm。 2.电熔连接管材连接端应切割垂直,连接部位上污物应使用洁净棉布擦净,使用专用工具刮除连接部位表皮。通电前应采用机械装置固定连接部位管段,使其保持直线度及圆度。

铸铁管不锈钢卡箍连接

说明:1.管道切口断面清理平整,无飞刺。内外表面污垢,杂物、泥沙等附着物清理干净。 2.松开卡箍螺栓,取出橡胶密封圈,将卡箍套入接口一端管道或管件上。 3.在该管道端部套上橡胶密封圈,使得橡胶密封圈内挡圈与管道口结合严密,将橡胶圈上部进行翻转。 4.将需连接的管道插入已翻转的橡胶圈封圈内,调整位置后将已翻转橡胶圈复位,校直管道位置,将橡胶密封圈外表面清洁干净。将卡箍套在密封圈外。 5.交替锁紧卡箍紧固螺栓。

钢管丝扣连接

说明:1.螺纹的加工做到端正、清晰、完整光滑,不得有毛刺、断丝,缺丝总长度不得超过螺纹长度的10%。加工次数为1~4次不等。管径15~32mm套2次;管径40~50mm套3次;管径70mm以上套3~4次。 2.螺纹连接时,填料采用白厚漆麻丝或四氟乙烯生料带,顺时针顺缠绕方向一次拧紧,不得回拧,紧后留有螺纹2~3圈;生活给水不采用白厚漆;不建议采用液态生料带。 3.管道连接后,把挤到螺纹外面的填料清理干净,填料不得挤入管腔,以免阻塞管路,同时对裸露的螺纹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油漆应延伸至丝扣外1cm,成整齐环状。

三维图集,中建五局,工艺标准化,技术质量,中建五局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三维图集(机电) 三维图集,中建五局,工艺标准化,技术质量,中建五局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三维图集(机电) 三维图集,中建五局,工艺标准化,技术质量,中建五局技术质量工艺标准化三维图集(机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