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4月 ( 第 121 页)

ICS25.040.3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514—2021代替Q/GDW11514—201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 of the intelligent robot inspection system in substation

2021-12-06发布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514,Q/GDW 11514-2021,变电站,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Q/GDW 11514-2021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检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检测条件、检测规则、通用检测方法及判定准则、专用检测方法及判定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0—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598.27一201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
DL/T2239一2021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intelligent robot for substation inspection
由移动载体、供电设备、通信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组成,采用遥控或全自主运行模式,用于变电站设备巡检作业的移动巡检装置(以下简称机器人),包含变电站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变电站室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等类型。
3.2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intelligent robot inspection system in substation
由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变电站智能机器人监控系统、外部充供电设备等组成,能够遥控或自主开展变电站巡检作业。
3.3
变电站智能机器人监控系统intelligent robot monitoring system in substation

由本地监控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组成,用于监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的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
3.4
本地监控系统local 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控主机、通信设备、监控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等组成,安装于变电站本地,用于监控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运行的计算机系统。
3.5
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outdoor wheeled robot for inspection
一种基于轮式运动平台,用于室外巡检作业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3.6
室内轨道式巡检机器人indoor rail robot for inspection
一种运行于室内吊装轨道上,用于室内巡检作业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3.7
极限位置limit position
机器人每个运动轴,比如升降运动、旋转运动等,在运动方向上可以到达的最大位置。
3.8
外部充供电设备external power charge and supply device
由管理模块、充供电模块、开关、指示灯、机箱等组成,能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或供电的外置设备。

4检测环境条件
除环境影响试验之外,其它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室外环境温度:-5℃~+40℃;
b)室内环境温度:+15℃~+35℃:
c)室外相对湿度:≤85%;
d)室内相对湿度:45%~75%:
e)大气压力:86kPa~106k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40
TV73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57—2021代替Q/GDW11457—2015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
Guideline for maintenance of hydraulic facilities in hydroelectric

2021-XX-XX发布2021-XX-XX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457,Q/GDW 11457-2021,水工机电设备检修,水电站,Q/GDW 11457-2021 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站水工机电设备检修的周期、项目、基本工艺要求、质量标准和试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大中型水电站,小型水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4复合钢的推荐坡口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T3098.6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15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GB/T3323.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GB/T3452.2液压气动用0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014弹性柱销联轴器
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T5976钢丝绳夹
GB/T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6823.2螺纹紧固件紧固通则
GB/T20160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GB/T26103.3GCLD型鼓形齿式联轴器
GB/T26952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
GB/T26953焊缝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验收等级
GB/T27546起重机械滑轮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工机电设备mechanical&electrical equip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水电站闸门(含拦污栅)、启闭机(含门式起重机)及其电源设施。
3.2
空载试验testing of zero load
启闭机在无载荷试验的状态下,只进行传动机构、运行机构、电气控制的运行试验和模拟操作,以检验各机构的功能是否正常。
3.3
静载试验testing of static load
启闭机吊着试验载荷,悬空、持续静置一定时间,然后再卸去荷载,以检测启闭机在吊物过程中和卸载后机架、主梁等构件的变形、挠度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检验启闭机结构的承载能力。启闭机吊具上的试验载荷,是额定载荷的1.25倍。
3.4
动载试验testing of dynamic load
启闭机吊着试验载荷反复地启动、制动、起落、移动、旋转或变幅,以检验启闭机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启闭机吊具上的试验载荷,是额定载荷的1.1倍。

3.5
大修major overhaul
当设备发生较大的损伤或异常问题,修复工程量大,修复技术复杂时安排的整修或部件更换工作。
3.6
故障检修trouble shooting corrective maintenance
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其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水工机电设备日常运行维护应遵循“经常维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
4.1.2各水电站应根据设备结构特点、性能、运行工况,编制厂级水工机电设备检修规程,经审批后执行。设备检修规程应包括设备技术参数、检修项目和周期、检修工艺工序和工艺要求、质量标准、质检点和检修记录要求等。
4.1.3检修工作应加强检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把握住关键节点的质量见证和验收。
4.1.4本标准中未涉及的检修要求应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和设备厂家技术文件要求执行。
4.1.5备品备件、材料、工器具应编制管理规定,明确现场验收、定期清点、维护、检验、更新储备、搬运和储存等工作要求;未经检验合格的备品备件和计量工器具不得使用;存放仓库的备品备件应妥善保管、定期检查,防止其变形、老化。

4.2检修作业要求
4.2.1水工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应与设备维护工作结合开展,检修维护工作宜包括设备检查、维护(含年度检修)、大修和故障检修。日常维护工作无法完成的项目,应纳入设备大修或故障检修完成。
4.2.2检修工作应事先制订检修计划和检修方案,落实费用,经审批后执行。检修方案应包含检修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明确工艺、质量(技术)、试验和验收要求。检修工作应经单项验收、总体验收合格后,形成验收报告。检修工作完成后技术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4.2.3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或意外损伤,危及工程安全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时,应立即开展故障检修;相应的检修项目、工期应根据设备故障情况确定。故障检修前,应对发生故障的设备或零部件分析故障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4.2.4设备试验应严格按试验方案开展;试验应做好数据和过程记录,并形成相应的试验报告,经审批发布。试验期间,各相关人员应依据职责分工,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运行工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处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42-2020代替Q/GDW11442-2015
通信电源技术、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Regulation of operation&maintenance、acceptance and technical for power supply in communication

2020-12-31发布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442,Q/GDW 11442-2020,运行维护,通信电源技术,通信电源验收,Q/GDW 11442-2020 通信电源技术、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通信电源的技术、验收、运行维护界面划分及运行维护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内通信电源的建设、改造、工程验收和运行维护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59.2一2013半导体变流器通用要求和电网换相变流器.第1-2部分:应用导则
GB/T19826一2014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GB50217一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1194一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GB51199一2016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DL/T1336一2014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DL/T5344一2006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YD/T585一2010通信用配电设备
YD/T731一2018通信用48V整流器
YD/T799一2010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YD/T1058一2015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YD/T1095一2018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UPS)
YD/T1235.1一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
YD/T1235.2一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YD/T1363.1一2014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1部分:系统技术要求
YD/T1970.2一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2部分:高低压变配电系统
YD/T1970.10一2009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10部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YD5098一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Q/GDW720一2012电力通信检修管理规程
Q/GDW756一2012电力通信系统安全检查工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通信电源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为电力通信设备供电的电源系统,包括-48V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变电站DC/DC变换装置、电力通信站光伏电源系统,以及通信专用UPS电源系统。
3.2
高频开关整流模块rectifier with high frequency switch
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高频变换开关,经高频变压器隔离,组成将交流转变成直流的主电路,且采用输出自动反馈控制并设有保护环节的开关变换器。
3.3
通信专用DC/DC变换装置DC/DC converter for communication
采用直流220V(或110V)供电,输出直流-48V,用于通信设备供电。
注:一般安装在站内一体化交直流系统内,也有安装在通信屏柜,共享站内直流系统蓄电池组。
3.4
在线式UPS onl ine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逆变器始终为负载提供所需电能,在交流停电时,实现零切换时间的UPS。
3.5
核对性放电check discharge
通过浅放电,检验蓄电池组放电能力。
注:用规定的放电电流对蓄电池组进行恒流放电,一般放出额定容量的30%。

3.6
全核对性放电complete check discharge
通过深度放电,检验蓄电池组实际容量。
注:用规定的放电电流对蓄电池组进行恒流放电,放出不少于额定容量80%。
3.7
容量试验(蓄电池)capacity test(battery)
检验新安装的蓄电池组实际的满容量情况。
注:新安装的蓄电池组,需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充满容量后,按规定的恒定电流进行放电,放出额定容量100%
3.8
通信专用UPS UPS for communication
为电力通信系统中使用交流供电的设备提供电源,主要为包括电力通信系统网管服务器、网管终端、通信专用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会议电视设备、IAD,以及动环监控设备等提供不间断交流电源。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C:直流(Direct Current)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s)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TMS:通信管理系统(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21—2020代替Q/GDW11421-2015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xternal circuit-breakers for electricity meters

2021-03-26发布 2021-03-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421,Q/GDW 11421-2020,电能表外置断路器,Q/GDW 11421-2020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能表外置断路器分类、控制方式、型式结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对其使用条件、电气结构、机械结构、电气要求、可靠性要求、控制方式要求和环保要求等进行了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电能表外置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的验收、检测及全性能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IS02768-1,IDT)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2007,IDT)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2007,IDT)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IEC2859-1:1999,IDT)
GB/T10963.1—2020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IEC60898-1:2002,IDT)
GB/T14048.1一2012低压开关设各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11,M0D)
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8,IDT)
GB/T17626.3一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2010,IDT)
GB/T17626.4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2012,IDT)
GB/T17626.5一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2014,IDT)
GB/T17626.6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IEC61000-4-6:2013,IDT)
GB/T17626.11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1:2004,IDT)
GB/T17626.12一201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2:2006,IDT)
GB/T1933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尺寸在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作电器机械支承的标准安装轨(IEC60715,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0963.1一2020和GB/T21706一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能表外置断路器external circuit-breaker for electricity meters
安装于电能表外,与电能表配合使用,可通过电能表控制实现分、合闸的断路器。断路器的分、合闸状态通过有线信号或无线信号的方式反馈给电能表。
[来源:T/CEC115一2016,3.2,有修改]
3.2
远程自动分、合闸remote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通过主站或其它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对断路器进行远程分、合闸操作的一种自动控制方式。
3.3
远程自动分、合闸时间remote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time
从收到控制信号到断路器完成合闸或分闸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4
手动控制方式manual control mode
合闸和分闸过程均通过手动完成的方式。
3.5
半自动控制方式remote semiautomatic control mode
合闸过程由手动完成,分闸过程通过远程控制由断路器自动完成的方式。

3.6
全自动控制方式remote automatic control mode
合闸和分闸过程均通过远程控制由断路器自动完成的方式。
3.7
内轴传动方式inner shaft drive mode
靠断路器内部一体化轴线实现各极联动的传动方式。
3.8
上电延时power-up delay

4分类、控制方式及特性要求
4.1分类
4.1.1按极数分
断路器按极数分为:
a)1P+N:带一个保护极和一个开闭中性极的二极断路器;
b)2P:带两个保护极的二极断路器:
c)3P:带三个保护极的三极断路器;
d)3P+N:带三个保护极和一个开闭中性极的四极断路器;
e)4P:带四个保护极的四极断路器。
4.1.2按安装方式分
按断路器的安装方式分为:
a)平面安装式:

b)嵌入式安装:
c)面板式,也称为配电板式安装。
注:这些安装方式均可安装在安装轨上。
4.1.3按控制方式分
4.1.3.1手动控制方式
手动合闸、手动合闸的控制方式。
4.1.3.2半自动控制方式
手动合闸、自动分闸的控制方式。
4.1.3.3全自动控制方式
自动合闸、自动分闸的控制方式。
4.1.3.4半自动和全自动控制方式
设置有半自动与全自动模式选择开关,当选择半自动模式时控制方式与本标准中4.1.3.2相同,当选择全自动模式时控制方式与本标准中4.1.3.3相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417—2019代替Q/GDW11417一2015
统一权限平台接口规范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ty security control platform

2020-09-28发布 2020-09-28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417,Q/GDW 11417-2019,统一权限平台,Q/GDW 11417-2019 统一权限平台接口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统一权限平台提供的统一认证、统一身份权限和统一审计的接口服务与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与统一权限平台集成的单体应用、微应用及微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798基于Web服务的IT资源管理规范
Q/GDW1594国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Q/GDW1597国网公司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统一权限平台identity security control platform(ISC-Platform)
属于国网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各业务应用的用户、组织、角色、权限信息统一集中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
3.2
代表性状态传输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
一种用于针对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开发方式,强调对资源状态的描述以及导致资源状态迁移的一组操作。

3.3
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r/server architecture(B/S架构)
一种信息系统体系架构,主要业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人机交互。
3.4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C/S架构)
一种信息系统体系架构,主要业务逻辑在客户端实现,用户通过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进行人机交互。
3.5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SS0)
用户仅需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3.6
统一认证服务unified authentication service(UAS)
为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服务,实现业务应用单点登录功能,提供业务应用信息资源的统一保护。统一认证服务是统一权限平台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7
服务票据service ticket(ST)
认证服务器为用户签发的用于访问业务服务的票据。用户访问业务服务时会对用户提交的服务票据进行有效性校验,校验成功后才会允许用户访问该服务,校验失败则将禁止用户访问服务。
3.8
认证凭证缓存ticket-granting cookie(TGC)
在浏览器和认证服务间通讯时使用基于安全通道传输(HTTPS)的缓存凭证,为认证服务明确用户身份的凭证。
3.9
登录票据ticket granting ticket(TGT)
在用户第一次成功登录认证服务器时临时生成的一次性票据。登录票据被业务应用用于校验用户的认证状态是否正确,是实现单点登录的重要数据交换载体。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SV:字符分隔值(Comma-Separated Values)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
JDBC: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
JSON: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文本格式(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FTP:安全文件传输协议(Secure File Transfer Protocol)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63—2019
Q/GDW11363-2014
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功能规范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for metering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

2020-10-30发布 2020-10-30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363,Q/GDW 11363-2019,智能运维,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Q/GDW 11363-2019 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功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采集、运行监控、运维资源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智能辅助、智能分析和系统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的新建、改造、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1191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系统功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Metering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
包括单/三相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采集终端等自动化检定检测系统、智能化仓储系统和计量生产调度平台(MDS)。
3.2
智能运维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通过依托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告警处理机制,采用智能化的方法、手段和技术等,对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软硬件及其辅助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开展巡检、故障维修和优化提升等运行维护工作。

3.3
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智能运维平台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tform for metering automated production system
支撑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在智能运维全过程中流程化、闭环化管理,并提供智能辅助、智能分析和系统管理等功能的系统。
4系统功能
4.1概述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运行监控、运维资源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智能辅助、智能分析、系统管理等。具体详见表1系统功能配置表。

4.2数据采集
4.2.1运行状态采集
平台应能采集各自动化生产系统实时状态信息,如系统运行和系统停机(正常停机、故障停机、检修、标准器送检等)。
4.2.2生产数据采集
平台应能支持从各自动化生产系统或MDS采集检定/检测任务信息,如生产计划、已生产数量、未生产数量、检定合格率、任务开始/结束时间、相关生产单元、检定数据等。平台与M的接口设计应符合Q/GDW11191的要求。
4.2.3告警信息采集
平台应能实时采集各自动化生产系统上报的各项软硬件告警信息。
4.2.4时序信息采集
平台应能定期采集各自动化生产系统中待检定/检测计量设备在关键节点流转的时序信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55—2020代替Q/GDW11355一2014
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equipment of HVDC system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355,Q/GDW 11355-2020,直流系统保护装置,高压直流系统,Q/GDW 11355-2020 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每站每极双十二脉动串联、单十二脉动LC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保护装置(换流变压器保护、换流器保护、极保护、双极保护和直流滤波器保护)的功能配置、通信接口类型、信号传输内容、内置故障录波、保护定值和现场模拟试验项目统一的原则,以及交流滤波器及其母线保护装置的组屏设计、功能配置、回路设计、接口标准、端子排及压板布置、保护定值和报文格式统一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新建特高压、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直流保护装置、交流滤波器及其母线保护装置,扩建和技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4598.149电热继电器功能要求
GB/T20840.8-2007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22386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通用格式
DL/T478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Q/GDW1396IEC61850工程继电保护应用模型
Q/GDW11010继电保护信息规范
ITU-TG.703分层数字接口的物理/电特性(ITU-T Recommendation G.703 Physic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ical digital interfaces)
IEC60044-8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IEC60044-8 Instrument Transformers-一Part8: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s)
IEEE158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GB/T134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流系统保护装置HVDC system protection
为特高压、高压直流系统提供保护的设备,包含直流保护装置、交流滤波器及大组母线保护装置。
3.2
直流保护装置HVDC protection device
为特高压、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区、换流器区、极区(含极母线区、中性母线区、直流滤波器区、直流线路区)以及双极区(含双极中性母线连接区、接地极线区、金属返回线区)提供保护的设备。
3.3
三取二装置two out of three device
为直流保护装置提供三取二逻辑出口的硬件设备,正常情况下,当三套保护装置中至少有两套动作时,三取二逻辑动作出口。

3.4
交流滤波器及大组母线保护装置AC filter sub-bank protection and AC filterbank protection
为特高压、高压直流系统大组交流滤波器母线区及小组交流滤波器区提供保护的设备。
3.5
交流滤波器大组母线保护装置AC filterbank protection
为特高压、高压直流系统大组交流滤波器母线区提供保护的设备。
3.6
交流滤波器小组保护装置AC filter sub-bank protection
为特高压、高压直流系统小组交流滤波器区提供保护的设备。
3.7
高通C型交流滤波器high pass C-type AC filter
具备一个调谐点,并能提供无功补偿的交流滤波器,如HP3、HP5等。
3.8
双调谐滤型交流滤波器double tuning AC filter
同时具备两个调谐点,并能提供无功补偿的交流滤波器,如HP12/24(高通)、HP24/36(高通)BP11/13(带通)等。

4总则
4.1本标准旨在通过规范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的技术原则、配置原则、组屏(柜)方案、端子排设计、压板设置和回路设计、信号传输内容、内置故障录波、保护定值等,提高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的标准化水平,为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提升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运行、管理水平。
4.2高压直流系统保护装置应与控制装置独立配置。
4.3对于新建工程,交流滤波器保护应选用大组母线保护与小组保护分别独立组屏的方案:对于技改工程,因场地等原因限制,交流滤波器保护可选用大组母线保护与小组保护集中配置的方案。
4.4优化回路设计,在确保可靠实现直流系统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屏(柜)内装置间以及屏(柜)间的连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45.5-2020代替Q/GDW/Z11345.5—2015
电力通信网信息安全
第5部分:终端通信接入网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art 5:Terminal 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2020-12-31发布 2020-12-31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45.5,Q/GDW 11345.5-2020,信息安全,电力通信网,终端通信接入网,Q/GDW 11345.5-2020 电力通信网信息安全 第5部分:终端通信接入网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终端通信接入网在网络结构、通信设备、传输通道与网络边界方面的防护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设计、实施、改造及运行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
GB/T16611一1996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YD/T1099一2005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742接入网安全防护要求
YD/T2571-2015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2575-2016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Q/GDW1374.3一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1553.1一2014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0N)系统第一部分:技术条件
Q/GDW11664一2017电力无线专网规划设计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终端通信接入网terminal 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电力系统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骨干通信网络的延伸,提供业务终端与电力骨干通信网之间的连接通道,实现业务终端与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互,具有业务承载和信息传送功能,分为1kV通信接入网和0.4kV通信接入网两部分。
注1:10kV通信接入网指10kV配电业务终端(含FTU、DTU、TTU等)、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远程通信终端(含集中器、专变采集终端及直接采集的用户表计)至骨干通信网设备的通信接入网络。
注2:0.4kV通信接入网指用户表计至集中器的通信接入网络。
3.2
无线公网public wireless network

由运营商建设运维的无线网络系统。
3.3
电力无线专网electric wireless private network
电力公司主导建设、专用于电力业务,采用广域无线技术通信网络系统。
3.4
安全模块security module
保护主站和终端通信安全的加密认证措施,包括主站侧安全模块和终端侧安全模块:主站侧安全模块可以是专用设备或配置在前置机内,对主站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进行签名,在终端与主站之间建立加密隧道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终端侧安全模块可以是专用设备或配置在业务终端中,可采用软算法库、安全芯片或外置式硬件,安全芯片或外置式硬件需含有加解密逻辑单元的集成电路。
3.5
安全接入网关security access gateway
支持高并发、大规模的业务终端安全接入,实现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高性能加解密、密钥协商与分发等安全功能,形成可支持集群化、高并发的安全接入装置。
3.6
三重搅动triple churning
在单重搅动基础上扩展而成,通过增加搅动后数据的时域关联性提高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3.7
鉴权四元组authentication four tuple
包括随机数(RAND)、期望响应(XRES)、根密钥KASME、鉴权标记(Authentication Token,AUTN)。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N: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
CPE:外置式客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 Equipment)
EPON: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SIM:嵌入式SIM(embedded-SIM)
GRE:通用路由协议封装(General Route Encapsulation)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L2TP:第二层隧道协议(Layer2 Tunneling Protocal)
LCM:内置式LTE通信模组(LTE Communication Module)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al Label Switching)
OAM:运行、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33—2021代替Q/GDW11333—2014
架空输电线路岩石基础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rock foundation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2021-07-09发布2021-07-09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333,Q/GDW 11333-2021,岩石基础,架空输电线路,Q/GDW 11333-2021 架空输电线路岩石基础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岩石基础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试验检测方面的技术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岩石嵌固基础和复合式错杆基础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233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T5021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DL/T1236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
DL/T5219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DL/T5544架空输电线路错杆基础设计规程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Q/GDW11331输电线路岩石锚杆基础施工工艺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岩石锚杆基础rock anchor foundation
将锚筋置于钻凿成型的岩孔内,通过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等胶结体在岩孔内的胶结,使错筋与岩体结成整体的基础型式。主要分为直锚式和承台式。
3.2
复合式锚杆基础compound anchor foundation
由锚杆和其他类型基础相组合而成的基础型式。
3.3

岩石嵌固式基础rock embedded foundation
在岩石地基中直接钻(凿)成所需基坑,将钢筋和混凝土直接浇筑于基坑内而形成的基础型式。
3.4
锚杆anchor
错筋与胶结体形成的锚固体系,将荷载传递到稳定的岩层内。
3.5
锚筋anchor bar
专指置入岩孔内的钢筋或地脚螺栓。
3.6
锚固剂anchor agent
在锚孔内为锚筋和孔壁之间提供粘结锚固力的填充物。通常指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4符号和代号
下列符号和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Tk-标准组合荷载效应下岩石基础上拔荷载:
Tik-标准组合荷载效应下,第根锚筋上拔荷载:
T—基本组合荷载效应下,第根错筋上拔荷载:
Ms,My-作用于承台顶面上水平力对群错基础重心的X轴和Y轴的力矩;
X,Y-锚杆至群锚基础重心Y轴和X轴的距离。
Qf基础自重与承台上覆土体的重量:
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Ta锚筋与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Tb锚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Ts岩石等代剪切强度标准值:
K岩石基础安全系数:
An锚筋的净面积:
d锚筋直径;
la锚筋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内的有效错固长度;
l'a锚筋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内的最大传力范围:
ho锚杆深度:
lb锚杆在岩体内的有效错固长度:
l'a锚杆在岩体内的最大传力范围;
a群锚外切直径;
b'相邻锚杆的中心距;
n锚杆数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11-2021代替Q/GDW11311-201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
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monitoring device (UHF)of 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11,Q/GDW 11311-2021,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Q/GDW 11311-2021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装置组成、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验收、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以下简称GIS)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HGIS、罐式断路器和72.5kV以下电压等级GIS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6190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DL/T61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Q/GDW539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Q/GDW1168一2013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1535一2015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Q/GDW1540.5一2014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第5部分: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Q/GDW11059.2一2018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测试技术现场应用导则第2部分:特高频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
设备绝缘系统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电极)附近,也可发生在其他位置。
注:导体(电极)周围气体中的局部放电有时称为“电晕”,这一名词不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局部放电。“游离”是指原子与分子等形式的电离,通常不应把“游离”这一广义性名词用来表示局部放电。
[Q/GDW11059.2-2018,定义3.1]
3.2
在线监测on-line monitoring
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测检测。

[Q/GDW1168-2013,定义3.1.4]
3.3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UHF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采用内置或外置传感器检测GIS中局部放电在特高频频段(300MHz~3000MHz)范围内所产生的电磁波信号。
3.4
特高频传感器ultra high frequency sensor
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传感单元,用于接收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所激发的特高频电磁波信号并转变为可采集的电压信号,一般简称UHF传感器。
[Q/GDW11059.2-2018,定义3.3]
3.5
GTEM小室Gigahertz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cell
由带状金属隔板为内导体和矩形截面喇叭状金属为外导体构成的特殊矩形截面传输线,其工作频率可从直流至数吉赫兹,一般用于电子装置的辐射电磁场发射测量和抗干扰性能试验,本标准中用于监测装置的检测。

4装置组成
4.1基本组成
特高频法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一般由特高频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诊断分析单元和辅助部分等组成。
4.2特高频传感器
用于耦合GI内部局部放电所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包括特高频传感器和同轴电缆,安装方式主要有内置式和外置式。
4.3信号处理单元
对特高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检波和采样等处理,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局部放电特征提取处理,传至分析诊断单元。
4.4分析诊断单元
实现局部放电特征信号的分析、处理及数据存储,并具备人机交互、诊断、告警、自检和远程通信等功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42—2021代替Q/GDW11304.42—2015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4-2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光声光谱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ized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4-2:Analyzer of gases dissolved in oil(Photoacoustic spectrometry method)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304.42,Q/GDW 11304.42-2021,光声光谱法,带电检测仪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电力设备,Q/GDW 11304.42-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4-2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光声光谱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光声光谱法原理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简称检测仪)的检测原理、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光声光谱法原理的现场便携式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7623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DL/T72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146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分析用工作标准油的配制
Q/GDW11304.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光声光谱法)analyzer of gases dissolved in oil(photoacoustic spectrometry method)
采用光声光谱法原理对充油电气设备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进行现场短时间检测的便携式仪器。

3.2
交叉敏感性cross sensitivity
某一气体组分含量的测量受到其它气体组分含量的影响大小。
4检测原理
试油经脱气系统得到油中溶解气体的气样,利用仪器光源的入射光脉冲以调制频率反复激发光声室中对应的气体分子,受激的气体分子通过辐射或非辐射方式退激并回到基态,在非辐射退激过程中,密封于光声室内气体的吸收能最终转化为分子动能,引起气体局部压力变化,从而在光声室中产生周期性机械压力波动,也即声波。通过在光声室安置的微音器就可以探测到该微小的压力波动,相应数值则对应样品中所含特征气体的浓度。由于氢气在红外波段没有明显吸收峰,氢气组分的浓度一般需通过在气路上串联传感器进行检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41-2021代替Q/GDW11304.41-2015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4-1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ized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4-1:Analyzer of gases dissolved in oil(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04.41,Q/GDW 11304.41-2021,带电检测仪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电力设备,Q/GDW 11304.41-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4-1部分: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气相色谱法原理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简称检测仪)的检测原理、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气相色谱法原理的便携式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3966—2013分析仪器术语
GB/T17623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30431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DL/T72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146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分析用工作标准油的配制
Q/GDW11304.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3966-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法)analyzer of gases dissolved in oil(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采用气相色谱法原理对充油电气设备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进行现场短时间检测的便携式仪器。
3.2
定性重复性qualitative repeatability
仪器在正常测试过程中,连续7次目标组分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
3.3
定量重复性quantitative repeatability
仪器在正常测试过程中,连续7次目标组分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

3.4
热导检测器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TCD)
又称热导池。气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当载气和色谱柱流出物通过热敏元件时,由于两者的热导系数不同,使阻值发生差异而产生电信号。
[来源:GB/T13966-2013,8.61]
3.5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
有机物在氢火焰中燃烧时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信号的检测器。
[来源:GB/T13966-2013,8.62]
3.6
分离度resolution
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程度。常用符号R表示。
[来源:GB/T13966-2013,8.164]
3.7
峰宽peak width
在峰两侧拐点处所作切线与峰底相交两点间的距离。常用符号W表示。
[来源:GB/T13966-2013,8.190]
3.8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
由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常用符号表示。
[来源:GB/T13966-2013,8.176]

4检测原理
一定体积的试油经脱气系统得到油中溶解气体的气样,由载气把气体试样带入色谱柱中,利用各气体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不同分配及吸附系数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进行各气体组分检测,并根据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响应值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获得油中各溶解气体组分浓度。常见检测仪的结构组成见附录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162021代替Q/GDW11063—2013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6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ized test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16:Transient earth voltage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or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04.16,Q/GDW 11304.16-2021,带电检测仪器,暂态地电压,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电力设备,Q/GDW 11304.16-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6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检测原理、结构组成及分类、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研制、生产、检验和订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Q/GDW11304.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暂态地电压transient earth voltage(TEV)
局部放电在电气设备接地金属外壳(包括接地线)中激励的频率在3MHz~100MHz之间的电压信号。
3.2
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TEV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or
安装/放置在电力设备接地金属外壳,通过接触的方式耦合设备的暂态地电压信号,并实现对设备局部放电信息分析显示的带电检测仪器。

4检测原理
通过暂态地电压传感器检测电力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时产生的暂态地电压信号,获得局部放电特征信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15—2021代替Q/GDW11304.15-2015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5部分:S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ized test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15:SF6 gas leakage detector of infrared imaging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1304.15,Q/GDW 11304.15-2021,SF6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带电检测仪器,电力设备,Q/GDW 11304.15-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15部分:SF6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的检测原理、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S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9870一2018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
Q/GDW1168一2013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11304.1一2015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9870一2018和Q/GDW1168一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带电检测energized test
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
[Q/GDW1168—2013,定义3.1.5]

3.2
S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法sulfur hexafluoride gas leakage detection using infrared imaging
利用SF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将电力设备泄漏的通常不可见的F气体以红外成像的方式清晰地显现出来的方法。
3.3
噪声等效温差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NETD
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观察一个低空间频率的圆形或方形靶标时,当其视频信号的信噪比(S/)为1时,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它是评价仪器探测目标灵敏程度和噪声大小的一个客观参数。

注:在某些标准里也被称作热灵敏度。
[GB/T19870—2018,定义3.3]
3.4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在规定条件下,仪器能够检测出的最小SF,气体泄漏速率,单位L/S。
3.5
探测距离detection distance
在某一特定F。气体泄漏速率下,仪器能够有效检测到气体泄漏现象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之间的距离范围,该距离从仪器镜头前端算起到被测试目标为止。
3.6
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
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可观测到的空间范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最大张角。
[GB/T19870—2018,定义3.4]
3.7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F。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仪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镜头对准已知泄漏位置起至观测到稳定泄漏图像的时间。

4检测原理
利用F。气体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较空气强,致使两者反映的红外影像不同的特性,采用高灵敏度探测器,配合电子及图像处理技术,将通常可见光下看不到的F气体泄漏,以红外视频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检测原理见图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7—2021代替Q/GDW11304.7一2015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ve-testing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7:insulation charged monitoring device of capacitive equipment

2021-12-06发布 202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04.7,Q/GDW 11304.7-202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Q/GDW 11304.7-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7部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的工作条件、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电容型设备绝缘带电检测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1498.3一2016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第3部分:电容型设备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绝缘在线监测装置
Q/GDW11304.1-2015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第1部分:带电检测仪器通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容型设备capacitive equipment
采用电容屏绝缘结构的设备,如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电容型套管等。
[DL/T1498.3—2016,定义3.1]

3.2
取样单元sampling unit
用于获取测量电容型设备绝缘性能参数所需要的电压、电流信号,包括电压取样单元,电流取样单元。其中电流取样单元可分为传感器型和接线盒型。
4检测原理
4.1绝对测量法
通过安装在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和安装在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上的信号取样单元,分别获取被试设备C的末屏接地电流信号I和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信号U、(测试原理图如图1所示),计算出两个基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的绝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4.2相对测量法
选择与被试设备Cx同相的另一台电容型设备作为参考设备C,通过设备末屏接地线上的信号取样单元分别测量被试设备电流信号x和参考设备电流信号I(测试原理图如图2所示),计算出电流基波信号的相位差值和幅值比值,从而获得被试设备和参考设各间的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电容量比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304.2—2021代替Q/GDW11304.2—2015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红外热像仪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ve-testing devic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2: Infrared thermal imager

2021-12-06发布 2001-12-0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Q/GDW 11304.2,Q/GDW 11304.2-2021,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红外热像仪,Q/GDW 11304.2-2021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第2部分:红外热像仪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气设备检测用红外热像仪(以下简称“热像仪”)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热像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7-20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8268.1-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9870-2018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
DL/T664-2016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频信号的信噪比video signal to noise ratio;(S/N)
热像仪正常工作时,信号电压的峰一峰值和噪声电压均方根值之比。
[GB/T19870-2018,3.2]
3.2
噪声等效温差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NETD
热像仪观察一个低空间频率的标准靶标时,当其视频信号的信噪比(S/)为1时,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也称热灵敏度。
注:它代表热像仪可以分辨的最小温差,是评价热像仪的关键参数,单位:mK
[GB/T19870-2018,3.3,有修改]

3.3
空间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
热像仪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它与所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像元面积大小、光学系统焦距和像质、信号处理电路带宽等有关,一般也可用像元张角(DSA)或瞬时视场来表示。
注:此参数通常可近似计算得出:空间分辨力=[2π×水平视场角度(°)]/(360°×水平像元数),单位:毫弧度(mrad)
[GB/T19870-2018,3.5,有修改]
3.4
测温准确度measurement accuracy
在测温范围内允许的最大温度误差,以绝对误差或误差百分数表示。
3.5
视场field of view
可观测到的空间范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最大张角。
[GB/T19870-2018,3.4]
3.6
测温一致性measurement uniformity
在热像仪视场内不同区域温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GB/T19870-2018,3.9]
3.7
探测器detector
红外热成像系统中探测红外辐射,将辐射能转变成可测量电信号的传感器。
注:包括微测辐射热计(micro-bolometer array)、热电堆等,不包括制冷型探测器。

[GB/T19870-2018,3.12]
3.8
采样帧速率frame sampling rate
采集两顿图像的时间间隔的倒数。单位:赫兹(Hz)。
[GB/T19870-2018,3.10]
3.9
最小可分辨温差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ece;MRTD
目标与背景间的温差,即在特定的空间频率下,观察者刚好能分辨出四杆靶时的温差。是综合评价热像仪温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的特征参量,包括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GB/T19870-2018,3.13]

4产品分类
4.1便携型热像仪
通常指可手持移动检测,要求电池供电,一般具备图像显示、存储和分析等功能。测温准确度要求较高,能实时地给出被测目标的温度及温度分布等图像信息。主要适用于输、变、配电和电机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包括一般检测及精确(诊断)检测等。(仪器基本要求见附录表A.1)
4.2在线型热像仪
可安装或放置在被检测目标附近(定点或可移动),进行连续的在线检测,将信号传输到主控后台系统,接受其指令进行功能切换。要求具有外部供电接口,连续稳定工作时间长,并能满足各种复杂的使用环境(电磁和气象等环境)要求。主要用于对重要电气设备进行实时连续检测。(仪器基本要求见附录表A.2)
4.3机载用热像仪
可安装在无人机、机器人等移动平台上,进行巡视检测用,一般具备图像传输、存储等功能。飞机巡线检测用热像仪应具备普通宽视场镜头和远距离窄视场镜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仪器基本要求见附录表A.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