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分歧器如何套定额-河南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5-12 18:14:34
提问网友:暗號
解答网友:郭卫科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5-12 18:14:34
提问网友:暗號
解答网友:郭卫科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5-12 18:12:53
提问网友:故本题答案选C
解答网友:
风机两侧各画一截圆形风管。
ICS91.140.01
P36
上海市安装行业协会标准
T/SIIA005-2021
民用建筑机电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Standards for maintenanc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civil buildings
2021-07-08发布2021-08-09实施
上海市安装行业协会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建筑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提高机电设备维 护保养工作质量,保证机电设备功能稳定、工作状态正常、系统 运行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适 用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
1.0.3 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 地方、行业现行的其他有关规定。
2 术语和缩略语
2.1 术 语
2.1.1 维护保养 maintenance
为了防止设备劣化,维持设 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 滑、紧固、调整等相关工作。
2.1.2 维护保养计划表 maintenance schedule
用表格的形式反映维护保养工作计划实施的 时间与内容。
2.1.3 常规保养 daily maintenance
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工 作。
2.1.4 定期保养 regular maintenance
按照一定的时间对设备进行周期性 的维护保养工作。
2.1.5 巡检 on一site inspection
定时定点对现场设备的运行 状况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如发 现设施设备缺陷及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
3 基 本 规 定
3.0.1 维护保养单位应取得从事相关维护保养工作的资质许可, 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3.0.2 维护保养单位应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3.0.3 维护保养单位应制定 《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计划表》 (附录 A),按计划实施维护保养工作,并填写 《机电设备维护 保养记录》(附录 B)以及 《系统维护保养检查记录》(附录 C)。 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还应签署 《定期维护保养确认单》(附录 D)。
3.0.4 用于维护保养工作的各类计量器具,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且外观和精度应良好。
3.0.5 用于维护保养作业的设备、元器件、辅料应符合国家现 行技术标准的规定,与设备规格匹配,并应有合格证件及相关技 术文件 。
3.0.6 设备机房内的应急检修设备、工具应通过相关检测合格, 且配备齐全、存放在固定位置。防虫、防鼠设施应处于有效状 态。照明、空调与通风等系统应处于正常状态。
4 电 气 系 统
4.1 一 般 规 定
4.1.1 电气系统维护保养范围应包括:高压电力系统、低压电 力系统、防雷接地与等电位系统。
4.1.2 高压、低压电力系统维护保养作业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 家电网公司现行国家标准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 电气部分》GB26860、《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 语》GB/T2900.50的规定。
4.1.3 预防性试验项目周期应符合现行电力行业标准 《电力设 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S% 的要求。
4.1.4 高压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应满足设备技术书规定的 范围。
4.2 高压电力系统
4.2.1 高压电力系统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接, 其范围应包括:高压断路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干式电力变 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容器、继电保护系统、 高压布线系统、高压母线、高压电缆头、高压避雷器、高压电 动机。
4.2.2 高压断路器的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常规维护保养应包括以下内容: 1)清除瓷质绝缘部件、导电接触 部分表面的灰尘 、污垢。
2)检查绝缘子,对存在机械损伤和闪络痕迹的应及时更换。
3)检查桩 头与母线之间的连接,采用力矩扳手校验紧固力矩,紧固力矩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备案号J15257-2020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P
DBJ51/T148-2020
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mining tunnel method of urban rail transitin Sichuan Provinc
2020-07-03发布 2020-1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管理 , 完善施工技术标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施工质量 ,做到技术先 进、工艺合理、安全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制 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矿山法施工。
1.0.3 本标准为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的基本要 求,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1.0.4 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矿山法隧道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 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 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 统 。
2.0.2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传统的矿山法是指用钻眼爆 破的方法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 法,又称钻爆法。现代矿山法还包括机械开挖法、新奥法等施工 方法。
2.0.3 超前地质预报 geology recast
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 地质调查 、物探、超前 地质钻探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下水、有害气体、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不 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 产状、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判断及预报。
2.0.4 近井导线 adjacent traverse
附合在一、二等卫星定位点或 三等精密导线点上,为测设近 井点而布设的导线。
2.0.5 近井水准 adjacent levelling route
附合在一、二等水准点上 ,为测设近 井高程点而布设的水准 线路。
2.0.6 联系测量 connection survey
将地面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 地下,使地上、地下坐标与 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测量工作。
2.0.7 较差 differential observation
同一未知量的两个观测值之间的 差值。
2.0.8 建筑限界 structure gauge
在设备限界基础上 ,满足设备 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有效 断面。
2.0.9 物探法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方法和专门的仪 器,探测并综合分析地 质体或地质构造形态的勘探方法。
2.0.10 联络通道 connecting bass
连接同一线路区间上下行的两个行 车隧道的通道或门洞,在 列车于区间遇火灾等灾害,或因事故停运时,供乘客由事故隧道 向无事故隧道安全疏散使用。
2.0.11 工程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
根据隧道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的风.险大小,对 工程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
2.0.12 监测项目控制值 controlled value for monitoring
为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测 对象的 状态变化 ,针对各监测项 目的检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 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制。
3 基本规定
3.0.1 工程开工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 价标准》GB507巧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的规定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3.0.2 工程开工前应制定项 目管理规划 ,重点加强注浆加固、 锚喷支护、二次衬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等过程控制,注 重防排水 、接口工程 、预制构件等的细节管理。
3.0.3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质量管理 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0的规定 ,并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全 过程控制。
3.0.4 施工单位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和《环 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 的规定,并应制定实 施性管理计划并加以落实。
3.0.5 工程所用的原材料、预制品等应有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 明等资料。
3.0.6 当采用爆破施工时,应事先编制爆破方案,并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要求。爆破专项施工 方案须组织专家论证 ,并经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
3.0.7 在复杂地质条件或环境下,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专题研究, 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
3.0.8 对永久性测量标桩和地质、地震观测桩等应予保护,如 需改动 ,应报相关部门批准。
4 施工准备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应完成现场调 查和设计文件核对、会审、交底工作。 4.1.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点部位、难点部位和专 项工程应分别编制施工方案。
4.1.3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风险工程进行再分析与评价,并 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或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2 施工调 查
4.2.1 施工调查前应查阅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制定调查大纲。 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情况编写书面的施工调查报告。
4.2.2 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 (构 )筑物应进行现场踏勘 和调查,对需加固的建 (构 )筑物应进行详细调查,并应提前做 好施工方案。
4.2.3 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障碍物、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 线等应进行调查 ,必要时应进行探查。 4.2.4 施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理环境、气象资料、交通 要求、地下空洞、文物、古 墓、居民点的社会状况和民风民俗。
2 施工运输道路 、水源、供电 、通信、施工场地、征地拆 迁情况 、弃渣场地及容纳能力、环水保要求等。
3 施工场地及周边的道路、桥梁、建 (构)筑物、地下地 上管线、既有线等周边环境核查。
4 原材料及半成品的品种、 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等。爆 破器材的供应情况、供货渠道及管理方式等。
5 交通导改涉及地块用地性质、范围、 地下管线、周边建 筑物及交通量等。
6 可供利用 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包括工费、就业情况等。
7 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及特殊要求。
8 对隧道施工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其他问题 。
9 地方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情况。
备案号J15378-2020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52-2020
四川省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rainage asphalt pavement of
urban road in Sichuan Province
2020-09-23发布
2021-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排水 系统设计、材料、配合比设计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0.2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工程。
1.0.3 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及施工遵循因地制宜、合理 选材的原则。
1.0.4 修建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时,除本标准已有明确规定 外,还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排水沥青路面 drainage asphalt pavement
指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 道的沥青路面类型。由于排水沥青路面具有大空隙结构,降雨情 况下雨水可通过渗入路面内部并横向排出,从而消除严重影响行 车安全的路表水膜,并具有降低交通噪声等特征。
2.1.2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sphalt mixture
指压实后空隙率在 18%以上,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 道的沥青混合料 ,它是一种以单一粒径碎石为主、按照嵌挤机理 形成的具有骨架一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2.1.3 高赫度改性添加剂 high viscosity additive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工艺合 成并制备成为 均匀粒子状的改性材料 ,以增强沥青绝对砧度 、增强沥青与集料 之间的私结性能为目的,可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投放并 快速实现改性 ,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强度 、水稳性、高低温和抗 飞散 、耐疲劳等多种性能。
2.1.4 高赫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asphalt
60“C毛细管动力砧度值不小于 20 kPa·5的改性沥青。
2.1.5 熔融指数 melting index
在190“c温度和2.16kg压力下,高勃度改性添加剂熔体在 10min内通过标准毛细管的质量,以9/10min计。
2.1.6 防水豁结层 waterproof adhesive layer
排水沥青路面防水赫结层 ,又称为应力吸收 防水勃结功能层。 排水沥青混合料由粗集料骨架构成 ,路面荷载应力释放传递能量 损失小,对下卧层吸收和消化应力要求高;并且排水沥青混合料 的大空隙特点导致层间接触面积小 ,勃结层需要具备更高的勃附 能力和预防下卧层裂纹导致水浸人破坏的功能。因此 ,排水沥青 路面防水豁结层具有多功能的结构特点。
3 结构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包括结构厚度设 计 、防水薪结层设计 、结构组合设计 、透水标线设计 、路面性 能设计。
3.1.2 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宜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 分析。
3.1.3 城镇道路排水沥青路面包括单层式排水沥青路面、双层 式排水沥青路面和全透式沥青路面。对需要减小降雨时的路表径 流量和降低道路两侧噪声的各类新建、改建道路,宜选用单层式 排水沥青路面;对需要缓解暴雨时城市排水系统负担的各类新建、 改建道路 ,宜选用双层式排水沥青路面 ;路基土渗透系数大于或 等于7x10一sc而5的公园、小区道路,停车场,广场和中、轻型 荷载道路 ,可选用全透式沥青路面。
3.1.4 在冷接缝和其他易飞散的路段 ,应采用增强抗飞散能力 的技术措施。
3.1.5 结构组合设计时应考虑结合路面的防水、排水系统综合 设计。
3.1.6 排水沥青路面应遵循环保优先的取材原则 ,注重 自然及 生态环境保护。
3.2 结构厚度设计
3.2.1 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与沥青结构层设计厚度相匹配, 排水沥青混合料下卧层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层厚度不宜小于混合 料最大公称粒径的 3倍。排水沥青混合料最佳压实厚度不宜小于 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2倍。
3.2.2 单层排水沥青路面厚度以 40 一50 mm为主,单层排水沥 青面层下卧层横坡应大于表面层横坡。
3.2.3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结构的排水功能层由小粒径排水沥青 混合料上层和大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下层组成 ,上层厚度宜为 20一30mm,下层厚度宜为 35一50mm。
3.2.4 全透式沥青路面结构最小厚度设计宜符合表 3.2.4的 规 定 。
4 排水系统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沥青路面超高段、多车道 、陡坡大径 流排水以及边缘排水系统结构设计。
4.1.2 排水沥青路面排水系统应计算饱和条件下的排水能力和 排水汇流点储存能力。
4.1.3 排水沥青路面下卧层及基层应优化层间 自由水和两侧浸 水的排水系统设计,防止排水设施的倒灌破坏。
4.1.4 水文与水力计算应符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现行 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和现行行业标准《公 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的相关规定。
4.2 边缘排水系统设计
4.2.1 排水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按照路面结构分为全透式和 浅层式边缘排水系统,沥青结构层与基层之间应设计层间自由水 排水盲沟或预埋渗水管道。
4.2.2 排水沥青路面边缘排水系统按照结构位置分为内置式和 表层式结构,排水结构分为明沟、暗沟和盲沟,全透式边缘不宜 设计明沟结构。边缘排水系统结构设计应根据排水需要 、路侧安 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优化,断面尺寸可根据工程经验 或经水力水文计算确定。
4.2.3 明沟边缘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下卧层顶面排水的最大饱和排水能力,以及不得产生回流倒灌。明沟排水的断面可选用矩 形、浅碟形等结构,明沟结构设计,宜按图 4.2.3一1和图 4.2.3一2 的规定确定。
备案号J15508-2021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54-2020
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与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standard for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in Sichuan Province
2020-12-04发布2021-03-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发布
1 总 则
1.0.1 为提升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发挥 其服务交通出行,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彰显时代精神, 展现地域文脉,促进交旅融合等的综合功能,体现高速公路服务 区 “实用、便利、多样 、现代 、开放、富有人文特色”的建设理 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除川西高原区外的新建高速公路服 务区设计与建设 、扩建与改建。
1.0.3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与建设应按照 “以人为本、服务群 众、发展经济”的原则 ,做到使用方便、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 、 经济合理 ,并符合高速公路交通现代化管理和高速公路环境保护 的要求 。
1.0.4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与建设涉及交通工程、城市规划、 房屋建筑、环境景观、通信、电力等多个专业 ,除应符合本技术 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高速公路服务区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沿线规定 区域,为过往 车辆、驾乘人员和旅客提供停车休息 、如厕盟洗、餐饮购物、加 油汽修、休闲娱乐等服务的设施。
2.0.2 基础功能 basic function
基础功能是指具有卫生、休息 和简单补给功能等高速公路服 务区最基础的功能。
2.0.3 必要功能 necessary function
必要功能是指为高速公路交通出行 提供必要补给,为司乘人 员提供人性化 、便捷化服务 ,同时兼顾地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
2.0.4 拓展功能 expanded function
拓展功能是指集中体现城乡综合发 展,展示地方文化、经济、 自然资源特色 ,为高速公路交通出行提供高品质服务、打造智慧 化服务、创建绿色生态建筑、实现人车流量与地方经济的相互促 进、体现交通+旅游相融合的特色而延展的功能。
2.0.5 司机之家 family of driver
司机之家是指为道路运输车辆及 驾驶人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场 所和建筑设施,一般具有餐饮、休息、停车安保、宣传教育等服 务功能 。
3 功能与等级
3.1 一般规定
3.1.1 服务区的等级划分应与功能设置相对应,且均在满足交 通出行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拓展与融合。服务区等级及功 能划分的意义 旨在满足不同路段的不同需求 ,重点突出、主次分 明地打造人性、舒适、绿色、智慧的高速公路服务建筑。
3.1.2 服务区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标准,应根据交通调查和该公 路工程项 目预测交通量确定,设计交通量应采用未来第 10 年的预 测交通量。
3.1.3 服务区功能设施按服务对象分为以下四部分:
1 为车服务的设施 :包括通行道路 、停车场 、 加油站、修 理所、降温池 、加水设施、交通信息告示牌 、交通导向标志等设 施 ;
2 为人服务的设施 :包括公共厕所 、客房、餐饮区、购物 区、商务中心 (含电话、传真、问讯等服务 )、银行、医疗救护、 警务室、室内外休息场所、道路以及绿地等设施;
3 附属设施 :包括场区监控 、照明、管理用 房、职工用房、 配电间、水泵房 (水塔),以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
4 辅助设施:包括人文历史 自然物产展示、特色旅游服 务、 仓储物流服务等其余拓展和辅助的设施。 3.1.4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配置应符合表 3.1.4的规定。
4 选址与布局
4.1 建设选址
4.1.1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总体布局原则,应结合交通量发展预 测、路网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区域 自然人文资源分布情况 以及城乡发展规划,同时根据该服务区所在路段的交通区位、交 通性质、场地特征、环境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充分利用 自 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建设富有地方特色、人文历史的服务区。
4.1.2 服务区选址应符合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要求,与主线联 系密切,流向合理 ,出人方便。
4.1.3 选址可以根据车流量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地的特征确 定,充分考虑服务区对车流的引导及调节作用。
4.1.4 服务区土地征用应符合国家土地和环保政策,少占耕地、 林地 ,应减少拆迁和填挖方工程量,场地应尽量避开低洼易淹及 山洪 、断层 、滑坡、流沙、地震断裂带等地质灾害易产生地段。
4.1.5 服务区选址宜靠近城镇或水源、电源、通信 、消防、疏 散及排污等建设基础条件便利的地点。饮用水应符合国家标准 , 水源必须充足。
4.1.6 服务区场地与隧道出口、互通立交应保持一定距离,其 距离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 的 相关规定。
4.1.7 服务区选址应尽量避免设置于下坡凹地,以免车辆出现 制动故障造成事故。
4.1.8 服务区选址应考虑场区所在地的气候区划,尤其是在川 西等寒冷地段,服务区选址应尽量选择冻土层较浅、朝向适宜的 地带 。
备案号J15510-2021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
DBJ51/T156-2020
四川省装配式轻质墙体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ssembled lightweight wall in Sichuan Province
2020-12-04发布2021-03-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建筑技术经济政策,促进建筑产业化发 展,规范装配式轻质墙体技术的工程应用,提高装配式轻质墙体 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水平,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 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9度及以下地区, 以装配式轻质墙体作为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新建、改建、扩 建工程的内隔墙体和外围护墙体的设计 、施工及验收。
1.0.3 装配式轻质墙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 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装配式轻质墙体 assembled lightweight wall
用于非承重内隔墙或外围护墙,面密度不大于 1 90kg/m“或 表观密度不大于 80kg/m3的非砌筑墙体。包括轻质条板墙体、 骨架组合墙体以及一体化墙体等。
2.1.2 轻质条板墙体 lightweight panel wall
采用轻质材料或大孔洞轻型构造制作的长 宽比不小于 2.5的 预制条板组装而成的墙体。
2.1.3 骨架组合墙体 composite wall with framework
在由规格材料制作的骨架外覆盖墙面板,并可在骨 架结构之 间的空隙填充保温隔热及隔声材料而构成的非承重墙体。骨架可 选用金属骨架或木骨架。骨架组合墙体宜工厂组装。
2.1.4 一体化墙体 integrated wall
在轻质条板、骨架组合墙板基础 上预先集成装饰、保温、隔 声等功能的复合墙体,包括基墙装饰一体化、基墙保温一体化、 基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等墙体。
2.1.5 面密度 surface density
指定厚度墙体的单位面积质 量。
2.1.6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
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
3 材 料
3.1 一般规定
3.1.1 墙体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1.2 墙板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 规定 ,并应采用节能、利废、环保的原材料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 淘汰的材料。
3.1.3 用于墙板接缝的密封、嵌缝 、粘结及防裂增强材料的性 能应与墙板材料性能相适应。
3.1.4 墙板及其构配件应符合标准化、模数化的要求。管线 系统与墙体宜采用分离 的方式。墙板宜在工厂组装 ,减少现场 作 业 。
3.1.5 墙体的耐久性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 求。
3.1.6 墙板外观质量应符合表 3.1.6的规定。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轻质墙体设计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轻质墙体的轴线定位、轻质墙体或墙体单 元的规格尺寸、 门窗位置和洞口尺寸等宜进行标准化设计,同时应考虑制作、运 输及施工的可行性。
2 应明确轻质 墙体的连接 、接缝 、门窗洞 口等部位的构造 节点,空调室外机 、遮阳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及绿化设施等重要 附属设施的连接节点。
3 应明确墙体的 吊挂重物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1.2 轻质墙体的设计应根据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进行相应的 防火、防水、防潮、热工、隔声等设计。
4.1.3 轻质墙体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以 及现行地方标准 《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1/5027 等有关规定。
4.1.4 轻质墙体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 》GB50118 的有关规定 ,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1.5 轻质墙体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 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 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3的有关规定。
4.1.6 轻质墙体接缝处应采取密封处理等措施 以降低缝隙对墙体隔声性能的影响。
4.1.7 轻质墙体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相邻防火分 隔构件的耐火性能。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应具有密封性和耐久性; 在遇火状态下 ,应在规定的耐火极限内有相对稳定性。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5-12 16:52:44
提问网友:梅小虎
解答网友:小小杰哥快快跑
不建议一上来就去跟审,留在机关跟老师傅学的快点
ICS79.080 B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102-2020
代替GB/T18102-2007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Laminate floor coverings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102一2007《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本标准与GB/T18102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非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和地采暖用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类别和要求(见第4章、第5章和第6章);
修改了商用级为商用I级和商用Ⅱ级(见4.1,2007年版的4.1);
删除了表面耐磨等级分类(见2007年版的4.5)、甲醛释放量分类(见2007年版的4.6);
在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规定中,增加了锁合力、表面耐水蒸气的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见5.4.1、6.3.15和6.3.18);
修改了密度的指标值、甲醛释放量的等级和指标值(见5.4.1,2007年版的5.4);
在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规定中,调整了吸水厚度膨胀率、表面胶合强度和表面耐磨的性能指标按用途进行设定,修改了相应的指标值(见5.4.1,2007年版的5.4);
一删除了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静曲强度性能要求(见2007年版的5.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非林格尔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德尔未来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宏耐木业有限公司、苏州大卫木业有限公司、北美枫情木家居(江苏)有限公司、久盛地板有限公司、成都市美康三杉木业有限公司、湖南圣保罗木业有限公司、江苏双奇地板有限公司、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巴洛克木业(中山)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易福诺木业有限公司、杭州天元诚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书香门地(上海)美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联丰木业有限公司、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四川升达林产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贝辉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汉邦木业有限公司、佳美斯特江苏木业有限公司、南京久扬木业有限公司、寿光市鲁丽木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好宜家木业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辉木业有限公司、中山市创意玩家家居有限公司、东营隆康木业有限公司、东营东康人造板有限公司、江苏飞翔木业有限公司、浙江云峰莫干山地板有限公司、常州市东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召群、吕斌、邓超、王瑞、杨忠、程献宝、金枝、胡生辉、刘敦银、陈大男、张立新、雷响、于朝阳、蒋卫、周清华、张恩玖、叶昌海、杨素文、房春利、李伯涛、方崇荣、李文忠、张治宇、林德英、余学彬、沈金祥、郑智华、林孝州、郦海星、卜立新、沈建新、钟耀灿、倪月忠、王瑾、金月华、向中华、孔笑明、朱振宇、陶振杰、李立喜、国智武、罗惠明、宫成、沈建康、刘硕真、王金童、张杰、陶烨华、赵建忠、刘叶丰、李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102-2000、GB/T18102—200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15102一2017浸渍胶膜纸饰面纤维板和刨花板
GB/T17657一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8259一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
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28995人造板饰面专用纸
GB/T39600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量分级
LY/T1700地采暖用木质地板
LY/T1859仿古木质地板
3术语和定义
GB/T18259一2018、GB/T289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8259一201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laminate floor coverings
以一层或多层专用纸浸渍热固性氨基树脂,铺装在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人造板基材正面,专用纸表面加耐磨层,基材背面加平衡层,经热压、成型的地板。
注1: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商品名称为强化木地板,
注2:耐磨层包括耐磨表层胶膜纸或涂布耐磨材料层。
3.2干花frosting mark
产品表面存在的不透明白色花斑。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68。
3.3湿花water mark
产品表面存在的雾状痕迹。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69。
3.4污斑spots;dirt and similar surface defects
原纸中的尘埃、印刷时出现的油墨迹,以及加工过程中杂物等造成的装饰缺陷。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72,
3.5纸张撕裂tearing of impregnated paper
由于胶膜纸部分折断而造成产品表面断裂痕迹。
3.6局s缺纸bare substrate spots due to defective surface covering
由于胶膜纸破损造成基材显露的缺陷
[GB/T182592018,定义3.4.76]
3.7透底pervious spots of impregnated paper
由于装饰胶膜纸遮盖能力不足造成基材的颜色或缺陷在板面上显现的现象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77
3.8光泽不匹配gloss mismatching
板面的光泽与给定标样的光泽不一致。
3.9崩边dents
产品在齐边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装饰面边部锯齿状缺陷。
3.10鼓泡blisters
产品内部出现空穴并在表面局部凸起的缺陷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2.45
3.11鼓包bulge
产品内含固体实物引起的局部异常凸起。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79。
3.12分层delamination
基材自身、胶膜纸自身或胶膜纸与基材之间的分离现象。
3.13龟裂fissure
由于固化过度或表面层与基材膨胀收缩不一致而造成的产品表面不规则的细微裂纹。
注:改写GB/T18259一2018,定义3.4.70。
3.14表面耐磨abrasion resistance
产品表面在一定摩擦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图案及色彩的能力。
[GB/T18259一2018,定义3.4.82]
3.15面层净尺寸size of the surface layer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面层不包括桦舌的长和宽。
3.16耐光色牢度light fastness
产品表面在日光或人造光源照射下保持其原有颜色不变的能力。
[GB/T18259—2018,定义3.4.80]
3.17颜色不匹配color mismatching
某一图案的颜色与给定标样图案的颜色不一致。
[GB/T182592018,定义3.4.73]
3.18锁合力locking strength
地板锁扣连接部位抵抗侧向(垂直于锁扣连接拼缝且平行于板面)拉力的能力。
4分类
4.1按用途分:
a)商用I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b)商用Ⅱ级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c)家用I级浸溃纸层压木质地板;
d)家用Ⅱ级浸溃纸层压木质地板。
4.2按地板基材分:
a)以高密度纤维板为基材的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b)以创花板为基材的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4.3按装饰层分:
a)单层浸渍装饰纸层压木质地板;
b)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装饰层积板层压木质地板。
4.4按表面模压形状分:
a)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b)非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4.5按是否适用地面辐射供暖场所分:
a)非地采暖用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b)地采暖用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5要求
5.1分等
根据产品的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
5.2规格尺寸及偏差
5.2.1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幅面尺寸为(600mm~2430mm)X(60mm~600mm)。
5.2.2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厚度为6mm~15mm。
5.2.3经供需双方协议可以生产其他规格的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
5.2.4平面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略)
备案号J15592-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60-2021
成都市综合管廊人民防空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civil air defence of urban utility tunnel in Chengdu
2021-01-14发布 2021-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落实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建设要求,提高综合管廊的战 时防护能力,使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做到安全 、适用 、经 济、合理、环保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和现行的 《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的相关标 准 ,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新建 、改建 、扩建的属于下列抗力 级别范围内除缆线管廊以外的干线综合管廊和支线综合管廊人民 防空工程 :
1 防 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5级和 6级。
2 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5级和 6级。
1.0.3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的规划和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防 护要求 ,并满足城市地下空间、人民防空等专项规划和现行国家 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的有关规定。
1.0.4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坚持 “长期准备 、重点建设 、平战结合”的方 针 ,做到 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相 融合。
2 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并纳人城市规划和城市防护体系。
3 符合 “分类分级 、突出重点、综合防护”的基本原则。
1.0.5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1 综合管廊相关术语
2.1.1 综合管廊 utility tunnel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 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 附属设施 。
2.1.2 干线综合管廊 trunk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 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 管廊。
2.1.3 支线综合管廊 branch utility tunnel
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 ,采用单舱 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 合管廊。
2.1.4 缆线管廊 cable trench
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 置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 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 ,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2.1.5 城市工程管线 urban engineering pipeline
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 、 雨水 、污水 、 再生水 、燃气 、热力 、电力 、通信等市政公用管线 ,不包含工 业管线。
2.1.6 舱室 compartment
由结构本体或防火墙分 隔的用于敷设管线的封闭空间。
2.1.7 通风 口 air vent
供综合管廊内外部空 气交换而开设的洞口,包括进风口、排风口、排烟 口等。
2.1.8 逃生口 escape hatch
紧急情况下供廊内人员逃 生的口部。
2.1.9 吊装口 hoisting hole
综合管廊上开设的将各种 管线和设备吊人或吊出综合管廊的 洞口,通常采用水平布置形式。
2.1.10 人员出入口 personnel entrance
供工作人员进出综合管廊的出人口。
2.1.11 管线分支口 junction for pipe or cable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和外部直埋管线相衔接的 部位。
3 基本规定
3.0.1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应保证在预定武器打击荷载下其 内部管线的安全 ,保障战时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 、减少损失 ,并 为平时和战时受损管廊提供快速恢复的必要工程条件。
3.0,2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平时的设备设 施,完善其战时功能。
3.0.3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应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通风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管道、线缆防护设计和平 战转换设计等内容,监控中心等地下附属设施也应纳人人防保 护范 围。
3.0.4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的抗力级别应与其重要性相适 应,防核武器、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均不低于 6级。
3.0.5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一E程的防化级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管廊主体部分无防生化武器要求。
2 地下有人值守的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的 防化级别不低于 丁级 ,其隔绝防护时间不少于 3h。
3.0.6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L程应根据防护需求划分防护单元, 少仁符合下列要求:
1 综合管廊 工程宜分线划分为不同的防护单元。
2 综合管廊仁程主体的不同舱室之间可不单独划 分防护单 兀 。
3 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应独立划分为一个防护单元。
3.0.7 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并应满足有关 抗力要求和构造要求。
3.0.8 根据管线的重要程度和破坏后对城市营运的影响,宜分 类分舱设防:
1 利用综合管廊结构本体排水 (含污水 、雨水 )的舱室 , 可仅做结构设防。
2当污水管、雨水管独立为一个舱室时,可仅做结构设防。
3燃气舱室应靠近综合管廊外侧设置,采取泄压和抗爆措 施,应加强燃气舱室整体防护能力。
3.0.9 综合管廊应满足战时通风要求。
3.0.10 穿越综合管廊防护结构的各类 管线应采取防护密闭措 施 。
4 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规划应与四川省和成都市人民防 空专项规划相衔接,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应对落实人民防空需 要进行专项设计。
4.1.2 综合管廊人民防空工程应根据城市防护类别进行设计。
4.1.3 地下有人值守的监控中心等附属设施应满足防早期核辐 射的相关要求。
4.2 人员出入口设计
4.2.1 人员出人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防化要求时,战时出人口应设置一 道防护密闭门;有 防化要求时,战时出人口应设置一道防护密闭门和一道密闭门。 防护密闭门应向外开启。
2 战时不使用的人 员出人 口,应设置一道向外开启的防护 密闭门封堵。
4.2.2 综合管廊战时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战时出人 口应结合平时人员出人 口、逃生口、通风口、 监控中心与综合管廊之间的连通道进行设置。
2 每个防护单元应不少于两个战时出人 口,且应直通室外 地面;战时出人 口出地面口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设置成不同朝向。战时出人 口不包含垂直式出人 口、连通口。
3 设置于地下的监控中心应至少设置一个直通室外地面的
战时出人口、一个与综合管廊连通的连通口;无人值守的地下分 控站和区域火灾报警控制站 ,可仅设置垂直式出人口。
4 战时出入口宜设置在地面建筑倒塌范围之外 , 倒塌范围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有 关规定;当条件限制设置在倒塌范围之内时,口部应有防倒塌堵 塞 的措施。
5 相 邻防护单元的出人口设置在同一方向时,防护密闭门 以外通道部分可合并;相邻防护单元的抗力级别不同时,共设的 战时出人口应按高抗力级别设计。
6 战时出人口、连通 口通道 净宽不应小于 1.2m,净高不应 小于 2.2m;门洞净宽不应小于 1.0m,净高不应小于 2.0m;楼 梯净宽不应小于 1.1m;防护密闭门的门前通道,其净宽和净高 应满足门扇的开启和安装要求。
备案号J15594-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62-2021
四川省地螺丝钢管桩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round screw steel pipe pile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1-14发布2021-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使地螺丝钢管桩在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检查 及验收中做到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和确保 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型市政 、 验收 。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承载力要求不高的建 (构 )筑物及小 园林等工程地螺丝钢管桩的设计 、施工 、质量检查与
1.0.3 地螺丝钢管桩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地螺丝钢管桩 ground screw steel pipe pile
一种桩下部带有桩身增大螺纹或大叶片段的挤 土钢管桩,简 称地螺丝桩。
2.1.2 螺纹段 screw shape section
桩身下部由焊在桩身外侧的连续 螺纹组成的桩身增大部分。
2.1.3 大叶片 large helical blade
桩身下部由焊在桩身外侧非连 续钢板旋片组成的桩身增大 部 分 。
2.1.4 桩身 pile shaft
经过热锻或机械加工 而成不同规格的钢管。
2.1.5 螺纹/大叶片倾角 helical blade inclination
连续螺纹或非连续大叶片的叶片腹面法线方向 与地面法线方 向的夹角 。
2.1.6 螺距 screw pitch
连续螺纹的间距。
2.1.7 叶片间距 large blade spacing
两组非连续大叶片沿桩身方向的距 离。
2.1.8 顶部连接件 top counector
桩身顶端部用于连接上部构件并传递上部荷载的部件。
2.1.9 桩端钻头 pile end drill
桩身底端部的锥形尖头,或 由合金材料制成的不同尺寸麻花 钻头 。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 定
3.1.1 地螺丝钢管桩适用于压实性填土、粉土、砧性土、砂土、 松散一中密的碎石土、全风化岩和强风化软质岩等地层 ,对于新 近填土、饱和软豁土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桩的选型应 根据地层特点,并结合建 (构 )筑物的性质、施工环境等按照本 标准附录 A综合确定。
3.1.2 地螺丝钢管桩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设计 。
3.1.3 地螺丝钢管桩的设计与施工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 条件、环境条件 、建 (构 )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特征及施工设 备性能等因素,结合当地经验使用。
3.1.4 桩基设计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场地与环境条件资 料、建 (构 )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结构类型、荷载类别、建筑 物的使用条件和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等资料。
3.2 桩身构造及耐久性要求
3.2.1 地螺丝钢管桩可分为连续螺纹型和非连续螺纹型,桩身 类型见本标准附录 A。地螺丝钢管桩由钢管桩身、螺纹段或大叶
片段、桩端钻头、顶部连接件四部分组成 ,桩身构造见本标准附 录 B。
1 地螺丝钢管桩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 准》GB50017的规定。
2 桩身、连接件、 螺纹或叶片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5和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1的规定。
3 根据场地 的地质条件 ,桩端可采用圆尖型或合金麻花 钻 头 。
4 桩顶部连接件与上部结构连接形式设计可参考附录 C选 用,其连接强度应满足桩与上部构件之间的传力及构造要求。
5 桩长大于 4m 可接桩 ,接桩方式可采用法兰盘连接、 套 筒连接、螺纹套连接或焊接 ,连接需满足桩性能要求。
6 非连续大叶片型桩的大叶片位置宜设置于厚度 较大、分 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同一土层中,相邻大叶片间距不宜 小于 ZD(D为大叶片直径 ),每根桩的大叶片数量不宜超过 3个。
3.2.2 地螺丝钢管桩应根据岩土的腐蚀环境条件和使用年限采 用相应的防腐处理方法。
3.2.3 强腐蚀环境中不宜采用地螺丝钢管桩 ,腐蚀等级为中及 以下岩土环境中地螺丝钢管桩的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颗粒较细、土质疏松且不含块石的土层 ,地螺丝钢 管桩 的防腐可采用外表面涂防腐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当钢管桩内壁同 外界隔绝时,可不考虑内壁防腐。
2 土中含有较多的粗颗粒物质时,可采用特殊耐腐蚀材料, 也可增加桩体管壁、螺纹或叶片厚度,并留有一定的腐蚀裕量。
3 当桩管壁和叶片的腐蚀速率无实测资料时 ,可按表 3.2.3 确定。
4 桩基计算
4.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4.1.1 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 (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 小的建筑群桩基础,应按式 (4.1.1) 计算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 的桩顶作用效应 :
1 竖向力
轴心竖向力 作用下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备案号J15595-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63-2021
成都轨道交通设计防火标准
Standard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Chengdu rail transit
2021-01-14发布2021-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 则
1.0.1 为保障轨道交通消防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 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 标准的规定 ,符合消防总体规划,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做到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轨道交通采用钢轮钢轨的地铁、轻轨、 市域轨道交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防火设计。
1.0.4 针对火灾应贯彻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一条线路 、一座换乘车站及其相邻区间可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考虑 。
1.0.5 上盖建筑与轨道交通车站、车辆基地的防火设计应各自 独立设计 。
1.0.6 成都轨道交通的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及其 他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0.1 上盖建筑upper cover building of rail transit
利用轨道交通车站 、车辆基地上部空间建设的 非轨道交通类 建 (构 )筑物。
2.0.2 板地top slab floor
轨道交通车站、车辆 基地上方建造的承载上盖建筑的结构 顶 板 。
2.0.3 上盖平台platform on upper cover
上盖建筑中,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消防 扑救要求 ,可用于人员 疏散和灭火救援的板地,以及建设在板地上部的、满足上述消防 功能要求的室外露天平台。
3 建筑的耐火等级与防火分隔
3.1 一般规定
3.1.1 下列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1 地下车站及其出人口通道、风道 。
2 地下区间、联络通道、区间风井及 风道。
3 控制中心。
4 主变电所。
5 易燃物品库 、油漆库及地下车辆基地用房。
6 板地下部建筑。
3.1.2 下列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 地上车站及地上区间。
2 地下车站 (含中间风井 )出人口地面厅 、风亭等地面建 (构 )筑物。
3 地上 车辆基地除易燃物品库、油漆库外的其他用房。
4 板地上部建筑。
3.1.3 当车站出人口、风亭与地面建筑或上盖建筑合建时,合 建的出人 口、风亭 口部周围均应采用防火墙、固定甲级防火窗进 行防火分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建的出人口,其上方及 两侧保护距离均不应小于 5m。
2 合建的风亭,其风口上方保护距离不应小于 15m,新风 亭两侧不应小于 5m,排风亭和活塞风亭两侧不应小于 10m。当 风口口部上方设置宽度不小于 1m、每侧长于风口宽度 0.5m、耐
火极限不低于 2.0 h的不燃材料作挑檐时,其上方保护距离可减 少至 5m。
3.1.4 设置在板地或上盖平台上的车站 、车辆基地各出人口、 采光窗井 、风亭等附属建筑 ,在穿越板地 、上盖平台时均应采用 防火墙 、固定甲级防火窗等进行防火分隔 ,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各出人口的围护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0 h。
2 采光窗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O0h。
3 风亭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 h。
3.2 车站及区间
3.2.1 地下车站的出人口通道及风道、区间风井及其风道等围 护结构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 3.0 h; 区间风井内梁、柱、楼板 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 2.OOh; 车站内站台至站厅垂直电梯井道 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ooh。
3.2.2 车站内的商铺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台层 、站厅付费区、站厅非付费区 的乘客疏散区以及 用于乘客疏散的通道内,严禁设置商铺和非轨道交通运营用房。
2 在站厅非付费区的乘客疏散区外设置的商铺 ,不得经营
和储存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商品,不得储存可燃性液体类商品。 站厅商铺的总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mZ;单处商铺的建筑面积不 应大于30mZ,并设置一扇开向公共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逃生门。
3 商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 h的防火隔墙或耐火极 限不低于 3.0 h的防火卷帘与其他部位分隔。
4 总平面布局
4.1 一般 规定
4.1.1 地下车站 、中间风井 、车辆基地位于地面或上盖平台上 的出人 口、风亭 、电梯和消防专用出人口等附属建筑,以及地上 车站、地上区间、地下区间及其敞口段 (含车辆基地出人线)等 与周围建筑物、储罐 (区 )、地下油管 、上盖建筑等的防火间距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地下车站 、地下车辆基地 、有上盖建筑的车站及车辆基 地的采光窗井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当相邻建筑物的外墙为防火墙或在采光窗井与相邻建筑物之间设 置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限。
备案号J15880-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0-2021
四川省既有建筑外墙面涂饰翻新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furbishing exterior walls of existing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7-06发布2021-1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了规范和指导既有建筑外墙面涂饰翻新工程的设计、 _施工及验收,确保翻新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 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既有建筑改造外墙旧基层为涂饰基 层、面砖 (含马赛克)基层、混凝土基层、砂浆基层、砌体基层 (清水墙基层)、水刷石基层等采用涂饰翻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 验 收。
1.0.3 外墙涂饰翻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 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涂饰翻新refurbishing with coatings
对既有建筑进行检查、评估、处理后,采用建筑涂料进行装饰装修的技术活动。
2.0.2旧基层former substrate
既有建筑外墙面已经存在的装饰面。既有装饰面包括既有的涂料、面砖(马赛克)、混凝土、砂浆、砌体、水刷石等装饰构造,但不包括既有建筑外墙的玻璃、金属板、保温装饰板的装饰面。
2.0.3防护层rendering system
由抗裂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共同组成的对保温材料起保护作用的面层。
2.0.4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eternal thermal insulation composite system repair
为治理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缺陷和损伤,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安全性和热工性能,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检查、诊断、检测、评估和修复的活动。
2.0.5节能改造building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通过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和用能设备采取技术措施,增设或更换用能设备,达到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改善既有建筑室内环境,提高人体舒适度目的的改造活动。
3 基本规定
3.0.1 既有建筑外墙涂饰翻新工程外立面的色彩体系设计应符 合当地建筑规划的相关规定,并宜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
3.0.2 既有建筑应在确保主体结构安全后,方可进行外墙涂饰 翻新改造。
3.0.3 既有建筑外墙涂饰翻新工程应遵循技术可行、绿色环保、 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美观适用的原则,涂饰耐久性应满足使用 要求。
3.0.4 既有建筑外墙涂饰翻新工程涉及节能改造增设保温层 时,保温材料及系统的选择、设计、施工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 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3.0.5 当涂饰翻新涉及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的外墙装饰 工程时,宜采用与原保温系统同一材料修复,修复采用的材料 及保温系统的性能应符合国家和 四川省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采用与原保温系统不同材料修复时,应经有资质单位设计并通 过技术评审。
3.0.6 应预先对涂饰翻新的墙体进行质量评估,必要时应对旧 基层进行处理,具体措施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和四川省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3.0.7 涂饰翻新工程宜与既有建筑外立面门窗、管线、屋面等 其他综合改造工程相协调,宜同期同步设计施工。
3.0.8 涂饰翻新工程应在保证旧基层处理后的养护期、涂饰工 期和涂层养护期的合理周期完成后投人使用。
4 评 估
4.1 一般规定
4.1.1 涂饰翻新前应制定专项质量评估方案。评估宜按下列步 骤进行 :
1 对既有建筑项目技术文件、建筑结构安全性、墙体及墙 面缺陷情况等进行现场查勘;
2 对旧基层进行现场检 查与现场检测;
3 对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并形成评估报告。
4.1.2 评估宜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使用年限10年 以上的建筑工程,评估应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
4.1.3 评估报告应包括工程质量缺陷和处理措施建议,且应全 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拟进行涂饰翻新工程的既有建筑存在的质 量缺陷或问题,并结合本工程对质量缺陷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处理 措施建议,供涂饰翻新设计参考。
4.2 现场查勘
4.2.1 现场查勘应进行档案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
4.2.2 档案资料收集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 项目概况,包括建筑规模、结构类别 、外墙保温系统构 造、旧基层类别等 ;
2 建筑原设计 文件,包括外墙保温工程和外墙装饰工程的 设计变更资料 ;
3 外墙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的性能检测报告 、隐蔽工程记 录、施工方案 、施工时间、施工期间环境条件 、施工质量验收报 告等技术资料 (必要时);
4 外墙装饰工程用材 料的性能检测报告、隐蔽工程记录、 施工方案、施工时间、施工期间环境条件、施工质量验收报告等 技术资料 (必要时 );
5 材料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施工单位等信息;
6拟翻新墙体及饰面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及修缮情况的记录 和图像等资料;
7 其他需 要提供的资料。
4.2.3 现场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建筑的高度、朝向、周边环境、 当地气候条件等情况;
2 旧基层的类别、使用年限;
3 旧基层的女儿墙、窗周边、 阳台、空调机位等周边细部 和大面的表面渗水或者外墙污染缺陷情况; 4 外墙保温系统出现开裂、空鼓、脱落 等质量缺陷情况(必 要时 );
5 结构安全评估;
6 其他需要调查的 内容。
备案号J15881-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1-2021
四川省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7-06发布 2021-1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在四川省建筑工程中的应 用,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环保节能、技术先进,确保工程 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 6一9度的地区新 建、改建、扩建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非承重玻纤增强复合保 温墙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应用此类外围护墙板的建筑 高度不宜超过10 m。 1.0.3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的设计、制作、施工及验收,除 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体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
由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外围护墙板或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内隔墙板组成的墙体。
2.0.2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外围护墙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for exterior enclosure wall
由玻纤增强无机板、保温材料、钢骨架或轻钢龙骨及连接材料组合而成的墙板,简称外围护墙板。
2.0.3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内隔墙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insulation wallboard for interior partition wall
以玻纤增强无机板为两侧内面板、以保温绝热材料为芯材的复合墙板,也称内隔墙板。
2.0.4玻纤增强无机板glass fiber reinforced inorganic materials board
以硫铝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添加多种外加剂,用耐碱玻璃纤维增强制成的板材,简称玻纤增强板。玻纤增强板按其应用部位在外侧为外面板,在内侧为内面板。
2.0.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度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 基本规定
3.0.1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 板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
3.0.2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并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正常变形,在长期承受自 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变化的情况下 ,不应出现裂缝、空鼓、脱 落等现象。
3.0.3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及其连接的抗震性能、防火性能、‘ 防水性能、防腐性能、耐久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 定。
3.0.4 钢骨架、轻钢龙骨、预埋件、连接件所用材质应符合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墙体工程所用金属材料应采取有效的表 面防腐蚀措施。
3.0.5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
4 材 料
4.1 一般规定
4.1.1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不得使用国家或 四少1省淘汰的材料。
4.1.2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体用防火封堵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 《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 和 《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GB/T24267的规定。
4.1.4 密封胶的勃结性能和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具有适 用于墙板面板基材和接缝尺寸及变位量的类型和位移能力级别 , 且不应污染所接触材料。
4.1.5 玻纤增强复合保温墙板材料性能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装配式玻纤增强无机材料复合保温墙体技 术要求 》GB/T36140的规定。
备案号J16001-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3-2021
四川省筒仓式地下停车库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ilo underground parking garage engineer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9-01发布 2022-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在筒仓式城市地下停车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筒仓式城市地下停车库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与维护 。
1.0.3 筒仓式城市地下停车库应结合城市建设规划 、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停车设备和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设计和施工。
1.0.4 筒仓式城市地下停车库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 语
2.1.1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mechanical parking garage
主要采用机械式停车设备来立体搬运或存放汽车的停车库。
2.1.2 筒仓式地下停车库 silo underground parking garage
设置于地下且平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及其组合形状的筒仓式结构内的一种全自动机械式机动停车库。本标准简称停车库。
2.1.3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 mechanical parking equipment
利用机械方法,将车辆进行垂直、水平搬运,实现存放和取
出车辆使用的机电智能一体化全套设备。
2.1.4 单车最大进出时间 maximum entry and exit time or single vehicle
从发出一个进车或出车指令开始到将车辆从停车设备的最不利位置停放或取出,直至停车设备能进行下一个进车或出车指令为止所需的时间。
2.1.5 设备存容量 parking capacity
一套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能同时存放车辆的最多数量。
2.1.6 停车位 parking space
停车库中为停放车辆而划分的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及四周必需的安全距离决定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车辆的部位 。
2.1.7 车辆升降机 vehicle lift
依靠升降机械,改变车辆停放高度的机械设备。
2.1.8 转台 turntable
通过回转动作,改变所载车辆纵轴方向的机械设备。
2.1.9 控制单元 control unit
一个由大小与存取车的效率有关的操作装置所控制的停车单元。
2.1.10 竖井 shaft
施工及运营期间,为满足管道安装、设备和材料运输、人员进出、供电、通风、给排水等作业而修建的工作井。
2.1. 11 竖井操作区 shaft operation area
满足竖井口周围油泵、水泵、仪表、电气等的维护、操作和管理的空间。
2.1.12 泵坑 pump pit
竖井中用于安装设备的坑槽。
2.1.13 筒仓 silo
平面为圆形、矩形、椭圆形及其组合形状的直立仓体。
2.1.14 仓上建筑物 ancillary structures of silo
依据筒仓式停车库工艺要求,建在筒仓顶上的用于辅助停车和管理用房。
2.1.15 仓顶 roof structure of silo
封闭仓体顶面的结构。
2.1.16 筒壁 shaft lining structure
形成筒仓并支承相连结构或构件的结构侧壁。
2.1.17 单仓 single 5110
不与其他筒仓组合的单体筒仓。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 规定
3.1.1 筒仓式地下停车库由筒仓建筑、机械式停车设备及设施、附属设施 、管理设施及引导与标识构成,并符合下列要求:
1 筒仓建筑包括主体结构、围护结构和附属结构,附属结构包括设备基础及停车库所需要的行车通道及坡道、人行道、无障碍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 、地面停车空间、地面候车空间和配套设施;
2 机械式停车设备及设施包括钢构架、仓内停车位空间、载车板、设备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及安全装置等;
3 附属设施包括给水排水系统、供暖通风系统、电气与智能化系统、消防系统等;
4 管理设施包括办公、收费、调度、监控、警卫等空间;
5 引导与标识包括安全匝道 、标志标线 、信号机信息诱导系统等。
3.1.2 筒仓式地下停车库适停车型尺寸及质量可按表 3.1.2分类。
4 场地与停车库设计
4.1 场地设计
4.1.1 场地可根据需要设置车库区、候车泊位区和回转区、管
理区、服务设施、辅助设施等,并遵循下列原则:
1 功能分区应合理,交通组织应安全、便捷、顺畅;
2 应组织好车辆流线和步行流线,并设置相关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安全设施;
3 设置的管理用房、停车辅助设施等建筑面积应按照不高于 1扩 每机动车停车位的标准设置,且管理用房、停车辅助设施的占地面积不大于城市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的 5%。
4.1.2 场地出人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出人口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的规定及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2 场地出人口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相连接,且不宜直接与城市次千路相连接。
3 场地出人 口距地铁出人 口、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的距离不宜小于 30 m;距公交站加、减速段端点的距离不宜小于巧m;距桥梁引道端点的距离,当引道坡度大于或等于 2%时不宜小于 80 m,并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4 停车库的人员疏散出口和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备案号J16003-2021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75-2021
四川省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basalt fiber and its composite materials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09-01发布2022-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 总 则
1.0.1 为促进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 、安全适用 、经济合理、质量可靠,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管辖区内工程建设中采用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及验收。
1.0.3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应综合考虑工程类型、功能需求、所处地质及环境条件等,因地制宜 、合理选型 ,精心设计和施工。
1.0.4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玄武岩纤维 basalt fiber
玄武岩石料在高温熔融后 ,通过铂佬合金漏板拉丝制成的连续纤维,主要由 5102、A1203、Fe203、Cao、Mgo、K20、Na20及TiO2:等多种氧化物构成。
2.1.2 玄武岩短切纤维 chopped basalt fiber
以玄武岩纤维为基材 ,通过短切而成的长度小于 50 mm、能均匀分散在混凝土或砂浆中的纤维。
2.1.3 玄武岩纤维单向布 basalt fiber unidirectional fabric
以连续玄武岩纤维为基材 ,经精编工艺制成、未经树脂浸溃固化的单向织物。
2.1.4 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 basalt fiber grating
以连续玄武岩纤维为基材 ,编织成网格并经过表面涂覆、烘干等处理成型的土工格栅。
2.1.5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BF对 )
以连续玄武岩纤维为增强材料 ,并与树脂基体 (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醋等 )、固化剂等基材结合,经拉挤、缠绕、表面涂覆等工艺成型的筋材。
2.1.6 玄武岩纤维光圆复合筋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plain bar
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表面光滑的玄武岩纤维复合筋材。
2.1.7 玄武岩纤维螺旋复合筋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piral bar
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表面带连续螺旋状肋的玄武岩纤维筋材。
2.1.8 玄武岩纤维喷砂加强型复合筋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sandblast bar
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表面光滑或带连续螺旋状肋,经喷砂工艺糙化处理的玄武岩纤维筋材。
2.1.9 玄武岩纤维砂浆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mortar
掺加适量均匀分布的玄武岩短切纤维的砂浆。
2.1.10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掺加适量均匀分布的玄武岩短切纤维的混凝土 ,包括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玄武岩纤维普通混凝土、玄武岩纤维喷射混凝 土 。
2.1.n 玄武岩纤维复合筋锚杆 BFRP anchor
采用玄武岩纤维复合筋作为锚固构件杆体的锚杆。
3 基本规定
3.0.1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可通过喷射 、浇筑和灌注及构件骨架等方式形成结构或构件 ,用于对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支挡 、基坑及边坡的支护、隧道与地下空间的防护、结构体加固。
3.0.2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选型、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工艺,应根据工程类型、功能需要,并结合受力特征、工程经验等确定。
3.0.3 工程用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产品标准及环保要求。
3.0.4 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运至现场后 ,必须对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并现场取样进行质量检验,满足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抽样、留样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JT/T 776 的规定。对重要工程尚应按设计需要确定试验项 目和试验方法。
3.0.5 玄武岩纤维单向布和玄武岩纤维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3.0.6 玄武岩纤维土工合成材料强度折减系数应根据所选择的材料规格及性能、环境条件、堆填材料类型、所处的应力水平等通过有关试验获取且总折减系数宜为 0.2一0.5。当缺少试验资料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按表 3.0.6取值。
4 材料性能
4.1 玄武岩短切纤维
4.1.1 玄武岩短切纤维的规格和尺寸应符合表 4.1.1的规定。
4.1.2 玄武岩短切纤维基本性 能指标 应符合表 4.1.2一1、表4.1.2一2的规定。
4.1.3 用于水泥混凝土与水泥砂浆的玄武岩纤维应检测耐碱性;用于沥青混凝土与沥青砂浆的玄武岩纤维应检测耐热性、可燃物含量和含水率。
4.1.4 玄武岩纤维检测应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
备案号J16145-2022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T183-2021
四川省盾构隧道混凝土预制管片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 of shield tunnel in Sichuan Province
2021-12-24发布 2022-04-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 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 隧道混凝土管片 (以下简称管片)的设计、预制、拼装、检验及验收,保证工程施 工质量,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隧道圆形断面衬砌 钢筋混凝土管片的预制和拼装。
1.0.3 管片的预制和拼装推行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 化。
1.0.4 管片的设计、预制、拼装、检验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 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盾构 shield
在钢壳体保护下完 成隧道掘进、出渣和管片拼装等作业,由 主机和后配套设备组成的全断面推进式隧道施工机械设备。
2.1.2 混凝土预制管片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s
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设计制作,用于城市 轨道交通盾 构隧道的混凝土预制构件。
2.1.3 合模 mould closing
关闭钢筋混凝土管片模具 盖板和端侧模板的过程。
2.1.4 开模 mould loosening
打开钢筋混凝土管片模具盖 板和端侧模板的过程。
2.1.5 出模 demoulding
钢筋混凝土管片脱离模 具的过程。
2.1.6 蒸汽养护 steam curing
通过输人蒸汽升温,加速混 凝土凝结硬化的方法。
2.1.7 管片拼装 segment installation
盾构推进结束后,迅速将预制管片 拼装成环,形成隧道永久 衬砌结构的过程。
2.1.8 预埋槽道 slot embedded parts
在管片内弧面预埋的用于固定电线 电缆、疏散平台板等管线 物件的槽式部件。
2.1.9 推进油缸 propulsion hydraulic cylinder
顶推在前一环衬砌管片上为盾构机向前掘进 提供反作用力的 油缸 。
2.1.10 壁后注浆 back-fill grouting
对管片与地层间隙采用同步注浆、 二次注浆、后续跟踪补注 浆等方式填充密实的过程。
2.1.11 水平拼装检验 testing of leakage
通过测量管片水平组装两环或三环后的 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后 ,对管片和模具进行的检验。
2.1.12 定位桦 positioning tenon
在盾构管片侧面 (连接面 )预制 定位凹槽的位置、两片管片 之间加装的用于安装限位的定位装置,用以保证管片施工拼装限 位要求,保护弧形连接螺栓。
2.1.13 抗弯试验 testing of bending
对管片进行的承载能力试验,以检 测其在规定的试验方法下 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1.14 管片修补 segment repair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对影响结构 安全的裂缝和碎裂掉块进行 修补,以满足规范及后期运营安全要求的过程。
2.1.15 盾构姿态 shield position and stance
盾构主机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 、竖向偏差、俯仰 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参数描述。
2.1.16 椭圆度 ovality
圆形隧道管片衬砌拼 装成环后隧道最大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与 隧道内径的比值 ,以千分比表示。
广东省标准
DBJ/T 15-70-2021
备案号 J 11504-2021
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nail wall
2021-05-21 发布 2021-11-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了采用土钉支护的基坑工程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广东地区采用土钉支护的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
1.0.3 本规程中的土钉支护包括土钉墙支护和复合土钉墙支护,土钉支护基坑工程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选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检测和监测。
1.0.4 土钉支护基坑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土钉 soil nail
植入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例如:钢筋杆体与注浆固结体组成的钢筋土钉,击入土中的钢管土钉。
2.1.2 预应力锚杆(索) prestressed anchor
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普通钢筋或钢管)、注浆锚固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借助杆体自由段的弹性伸长施加预应力控制侧向变形。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为预应力锚索。
2.1.3 土钉墙 soil nailing wall
由随基坑开挖分层设置的、纵横向密布的土钉群、喷射混凝土面层及原位岩土体所组成的支护结构。
2.1.4 复合土钉墙 composite soil nailing wall
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微型桩、旋喷桩、搅拌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复合型支护结构。
2.1.5 基坑工程 excavation engineering
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的总称。
3 基本规定
3.0.1 土钉墙支护主要适用于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碎石土、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存在砂土、淤泥、淤泥质土等松软土层的场地应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时,应采取降排水或截水措施。
3.0.2 以下建设场地基坑工程不应采用土钉墙支护:
1 在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存在淤泥、淤泥质土和软塑状黏性土等软弱土层的总厚度大于 6m;
2 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3.0.3 基坑工程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按照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J/T15-20)有关规定执行,土钉支护适用于安全等级二级及以下的基坑工程。
3.0.4 土钉支护基坑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少于一年,对暴露时间超过一年的基坑,应结合基坑周边环境和监测数据,考虑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0.5 土钉支护基坑工程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 标有用地红线的建筑总平面图、基础和地下室平面布置图;
3 周边环境调査资料,包括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及基础埋深等;
4 基坑施工条件的资料,如施工季节、地表排水、施工场地布置及荷载要求。
3.0.6 变形控制值应根据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确定,最大位移不宜超过表 3.0.6 控制值中的小值,周边环境有更严格的保护要求时,按相关规定执行。
4 勘察与环境调查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勘察前,应详细了解项目情况,收集场地及其邻近地段已有的勘察资料和工程案例。
4.1.2 在初步勘察阶段,应根据岩土工程和周边环境条件,初步分析评价可能采取的基坑支护措施并提供岩土参数建议;在详细勘察阶段,应提供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型建议和岩土参数;在施工阶段,必要时应进行补充勘察。
4.1.3 基坑支护设计前应进行环境调查,调查范围和内容可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环境状况和岩土工程条件等确定;必要时开展工程周边环境专项调查。
4.2 勘察要求
4.2.1 基坑勘察范围应根据基坑平面布置特点、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和岩土条件等确定,宜超出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 2~3 倍。
4.2.2 勘探点宜沿基坑边线和外侧布置,基坑每边中间位置、转角处、相邻重要建(构)筑物附近均应布置勘探点,间距宜取 15m~25m;若遇地下障碍物或软土、饱和粉细砂、暗沟和暗塘等,岩土层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4.2.3 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支护结构稳定性和地下水控制设计的要求,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 2.0 倍;基坑底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时,勘探孔应穿过软弱土层或承压含水层。
4.2.4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小于勘探孔总数的 1/2;每一主要岩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 6 个(组),当土层差异性较大时,应增加取样或原位测试数量。对软土宜采用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
4.2.5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快剪试验或固结快剪试验,必要时采用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及自重应力下预固结不排水剪试验。
4.2.6 对岩面或其他不利结构面向基坑内侧倾斜的情况,应查明其倾角、倾向、埋深变化和结构面的工程性质。
4.2.7 应查明周边地表水分布、地下水类型和埋藏条件,有承压水时,应测量其水头高度;应进行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广东省标准
DBJ/T 15-164-2019
备案号 J 14806-2019
智慧灯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lighting pole
2019-08-30 发布 2019-10-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则
1.0.1 为规范智慧灯杆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改建智慧灯杆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
1.0.3 智慧灯杆的规划、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运行管理和维护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0.4 智慧灯杆作为统筹性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应联动各行业应用建立起覆盖范围广、功能齐全的信息感知网,并应充分考虑与城市风貌景观相融合,对杆体、机房、传输管线、电力管线和运营管理平台进行整网统筹,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治、共享。
2 术语
2.0.1 智慧灯杆 Smart lighting pole
以灯杆为载体,通过挂载各类设备提供智能照明、移动通信、城市监测、交通管理、信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功能,可通过运营管理后台系统进行远程监测、控制、管理等网络通讯和信息化服务的多功能道路灯杆。
2.0.2 智慧灯杆系统 Smart lighting pole system
智慧灯杆系统由杆体、综合机箱、综合机房、供电系统、通信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以及配套管道等设施构成,其中:
1 杆体由杆身、悬臂、基础等部分组成,作为挂载设备的安装载体;
2 综合机箱包括杆箱一体化底座式或独立式机箱,内部含光缆终端盒、智能网关、监控单元及交、直流配电单元等设备;
3 综合机房为集中放置供电设备、光缆交接设备、各业务需求的接入设备等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为挂载设备提供集中供电、集中传输接入等服务;
4 供电系统由交、直流电源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组成,可为机房设备、挂载设备提供交、直流电源和备电服务;
5 接入光缆是指杆体至机房接入段的光缆线路,可为智能网关或挂载设备提供上联网络的光纤传输线路;
6 配套管道包括布放外电电缆、传输光缆所需要的管道及手孔资源;
7 运营管理平台主要对智慧灯杆及挂载设备进行管理、运行监控、数据运维等。
2.0.3 移动通信基站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安装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收发信设备的通信站,如:4G、5G 基站。
2.0.4 一键求助 One touch call
一键式紧急按键设备,快速传递报警信息。
2.0.5 综合机箱 Integrated chassis
为智慧灯杆管理部门设置的用于杆上设施提供承载控制设备、 供电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专用机箱。
2.0.6 智慧照明 Intelligent lighting
对智慧灯杆的照明系统进行精细化管控,实现远程开灯、关灯、调光及照明设备状态监测,并根据经纬度、时区等设置定时任务,控制所有路灯或指定路灯的开灯、关灯、调光、接收故障告警等。
2.0.7 公共 WLAN Public WLAN
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提供可随时随地接入的无线网络,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并实现无线公共接入、无线定位、视频服务、无线支付等功能。
2.0.8 公共广播 Public broadcasting
公共广播系统可按区域和功能提供音频广播,可远程控制播放内容,如政府公告、应急指挥信息等。
2.0.9 视频监控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 5 大部分组成。
2.0.10 管理平台 Management platform
管理平台即软件管理系统,主要对智慧灯杆及相关设备进行管理、控制、运行监测、数据运维等。
2.0.11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气体、声音传感器监测城市环境参数,如 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扬尘、臭氧等。
2.0.12 气象监测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通过气象传感器监测城市气象参数,如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气压、能见度、紫外辐射、路面温度、积涝等。
2.0.13 交通流检测 Traffic flow detection
通过交通流检测器采集城市交通信息,可实时传递交通状态信息,如车流量、车道平均速度、车道拥堵情况等。
2.0.14 信息发布屏 Information display
通过显示屏可远程统一发布信息,如异常天气警报、公益广告、天气情况、环境信息等。
3 基本规定
3.0.1 智慧灯杆宜作为基础设施系统网络的载体,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治、共享。
3.0.2 道路照明灯杆作为道路上连续、均匀和密集布设的道路杆件,应作为智慧灯杆系统前端各类功能集成的主要载体。
3.0.3 智慧灯杆专项规划及智慧灯杆建设计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批流程按相关规定执行。
3.0.4 在满足业务功能要求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道路上各类杆件、机箱、配套管线、电力和监控设施等进行集约化整合设置,宜为未来拟挂载设备预留资源,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3.0.5 智慧灯杆系统和其它道路设施等应统筹进行系统设计,风格、造型、色彩等应与道路环境景观整体协调,体现城市特色。
3.0.6 智慧灯杆系统的建设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经济性,与架空线入地、景观提升等市政工程同步开展,避免后期重复投入。
4 系统规划
4.0.1 智慧灯杆系统以服务区块为基本单元,服务区块可结合空间规划及市政道路分布等要素进行划分。智慧灯杆系统示意图如图 4.0.1所示:
4.0.2 智慧灯杆系统规划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以智慧灯杆系统为基础,强调规划先行;
2 智慧灯杆专项规划与管道、供电、传输、机房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同步编制,科学指导智慧灯杆建设。
4.0.3 智慧灯杆系统的需求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收集城管、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水利、林业、应急管理等领域关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信息化业务的相关需求;
2 收集电信运营、广电和物联网等领域关于无线通信的需求;
3 根据收集结果编制《智慧灯杆需求汇总表》。
4.0.4 智慧灯杆系统的现状调研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现状调研内容包括:
1) 杆体老旧程度、杆体高度、杆体强度、杆体稳定性等杆体信息;
2) 配套管道、供配电及通信线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信息。
2 根据调研结果编制《市政道路杆件信息目录》。
4.0.5 智慧灯杆系统的需求匹配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对现有道路杆体的改造,应根据挂载需求,明确可利用的杆体资源;
2 对新建市政道路的杆体,应根据挂载需求,衔接相关基础设施规划,明确建杆规模与建设要求。
4.0.6 智慧灯杆专项规划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以服务区块为基本单元开展智慧灯杆专项规划的编制;
2 规划以三年或五年为规划期限,每年根据收集的业务需求进行滚动修编,明确智慧灯杆系统的总体目标、建设规模、布点规划等主要内容;
3 总体目标:明确规划期末智慧灯杆系统的总体建设水平;
4 建设规模:根据建设现状、业务需求明确智慧灯杆建设规模;
5 智慧灯杆布点规划:
1) 智慧灯杆的布点应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兼顾经济适用性及美观性,同一根杆体上不宜挂载过多功能设备;
2) 以业务需求定间距:根据需求匹配,综合不同业务需求的功能特点,明确智慧灯杆的布点间距;
3) 以间距定杆位:对于已有道路,明确需要改建或新建的杆体位置;对于新建道路,结合相关规划明确新建杆体位置。
4.0.7 智慧灯杆建设计划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结合智慧灯杆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及建设规模,编制智慧灯杆年度建设计划,明确新建智慧灯杆及改建现有杆体的计划;
2 结合智慧灯杆专项规划的布点情况,明确本年度新建、改造智慧灯杆的总体数量、总投资、进度要求:
1) 新建道路的智慧灯杆建设计划应考虑与市政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2) 原有道路的灯杆改造应明确改造的优先顺序,并充分考虑共享原有杆件资源。
广东省标准
DBJ/T 15-218-2021
备案号 J 15774-2021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uctile Iron Pipeline of Drainage Engineering
2021-05-14 发布 2021-08-01 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则
1.0.1 为了在室外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合理地应用球墨铸铁管道,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城镇、居住区、工业区的室外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行业及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球墨铸铁排水管 DI pipe for sewerage application
球化铁液经过高速离心铸造、退火、水压试验及内外防腐处理等工艺生产的直管,应用于排水工程的管材。
2.1.2 球墨铸铁排水管件 DI fitting for sewerage application
采用球墨铸铁铸造的弯头、异径管、三通、四通等铸件,满足管线偏转、分水、变径、特殊连接等功能。
2.1.3 接口 joint
管和管或管件之间的连接部位,通常采用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包含滑入式柔性接口、机械式柔性接口、自锚接口、法兰接口等型式。
2.1.4 非埋地管道 uncovered pipeline
指架空、固定于支座或支架上的管、管件、附件、密封圈及检查井,包括综合管廊内敷设的管道。
2.1.5 土弧基础 arc shaped soil bedding
用砂砾回填或原土开挖而形成的,用于支撑管道结构的弧形基础。由管底基础层和管底腋角两部分组成。
2.1.6 水压试验 water pressure test
以水为介质,对已敷设的有压管道采用满水后加压的方法,来检验在规定的压力值时,管道是否发生结构破坏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允许压力降标准的试验。
2.1.7 闭水试验 water obturation test
以水为介质对已敷设的无压管道所做的严密性试验。
2.1.8 闭气试验 pneumatic pressure test
以气体为介质对已敷设的无压管道所做的严密性试验。
2.1.9 球墨铸铁成品检查井 DI inspection chamber
采用球墨铸铁铸造,且在工厂内完成内外防腐层的成品检查井。
2.1.10 允许工作压力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
管或管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力,不包括冲击压,代号 PFA。
2.1.11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
管或管件使用中可安全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力,包括冲击压,代号 PMA。
3 管材管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
3.1 一般规定
3.1.1 球墨铸铁排水管、管件和附件的技术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 26081 的规定。
3.1.2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管、管件、检查井及其配套产品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标准、材质、规格、生产批号等,应符合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且具有产品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
3.1.3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管、管件、附件及检查井的内外防腐涂层应按照设计要求在工厂内制作完成,且应符合相应的国家产品标准。
3.1.4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管、管件、附件及检查井的表面不应有裂纹、重皮,局部凹陷、铸造缺陷,毛刺以及飞边应已清除。
3.1.5 球墨铸铁排水管应依据 C 压力等级或 K 壁厚等级进行分级,管件壁厚等级应不低于 K12。
3.2 管材
3.2.1 标准球墨铸铁排水管由承口、直管段和插口三部分组成,内外喷涂防腐层(图 3.2.1)。
3.2.2 顶管专用球墨铸铁排水管应由承口、直管段和带有顶推法兰的插口三部分组成,内外喷涂防腐层,外部再包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图 3.2.2)。
3.2.3 球墨铸铁排水管的公称壁厚、最小壁厚或压力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标准球墨铸铁排水管的公称壁厚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顶管专用球墨铸铁排水管的公称壁厚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管测量出的壁厚不得小于最小壁厚。
3.2.4 球墨铸铁排水管及管件的外径 DE 及公差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和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应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2 等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要求。
4.1.2 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中,在进行管材选择时,应执行广东地区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当设计管径≥DN300 时,宜采用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和球墨铸铁成品检查井。
4.1.3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公称直径范围为 DN150~DN3000,包括有压和无压管道,工作压力不大于 1.6MPa,敷设方式可采用埋地或非埋地。
4.1.4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输送介质包括污水、雨水、合流污水、工业废水和再生水,温度为 0℃~50℃,其中污水、合流污水和工业废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 的有关规定。
4.1.5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可根据排水系统布置需要,采用无压管道或有压管道设计,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应不低于 50 年。
4.1.6 管道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地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水系情况、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等因素确定。
4.1.7 球墨铸铁排水管道的壁厚应根据外部荷载、地质条件、防腐要求、运行压力等因素经结构计算后,按附录 B 取值。
4.1.8 设计文件应注明球墨铸铁排水管道的规格、压力等级、接口型式、防腐涂层等相关参数。
4.2 工艺设计
4.2.1 在进行球墨铸铁排水管道设计时,应掌握全面的基础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经充分论证后再开展工程设计。
4.2.2 球墨铸铁排水管管径应按远期规划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设计,按现状水量复核,并考虑城镇远景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地区宜考虑初期雨水进入污水管道的因素;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按当地降雨资料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