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机械挖土定额套用-陕西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7:51
提问网友:SKY
请问设计图中说明采用机械挖土,距离基底标高300-500厚采用人工挖土方,此处人工挖土工程量是不是需要套用人工挖土定额?还是机械挖土定额中含了300厚范围人工挖土?
解答网友:泡8喝9
这个可以考虑市政定额的相关规定,按机械0.95+人工修边0.05的量分别套定额。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7:51
提问网友:SKY
请问设计图中说明采用机械挖土,距离基底标高300-500厚采用人工挖土方,此处人工挖土工程量是不是需要套用人工挖土定额?还是机械挖土定额中含了300厚范围人工挖土?
解答网友:泡8喝9
这个可以考虑市政定额的相关规定,按机械0.95+人工修边0.05的量分别套定额。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7:48
提问网友:星期四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图二看不清,你最好自己看看,现浇板钢筋平面图的阳角都是的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6:46
提问网友:一点五。
解答网友:5G冲浪运动员
不包含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6:03
提问网友:moon3585
广联达上下层变截面钢筋能否设置成这样?
解答网友:陈工
没有发现设置的方法。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西
提问日期:2022-05-10 15:55:17
提问网友:w
解答网友:雪莲
备案号J15380-2020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51/5016-2020
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Sichuan Province urban landscape virescence construction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分册
Virescence maintenance technical fascicule
2020一09一23发布 2021一01一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和操作程序,维持植物正常生 长,保持园容环境整洁,巩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效果,提高绿地 质量 ,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城镇园林绿化养护技术 管理及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园林绿地养护效果考核工作。其他需 要开展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按本标准《园 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册 》执行。
1.0.4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 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绿地养护 greenland maintenance
完成绿化施工的绿地的浇水 、除草、 施肥、植物有害生物防 治、修剪、整形 、补苗等工作统称为绿地养护。
2.0.2 浇水 watering
又称灌水。给土壤补 充水分 ,满足树木生长需要的措施。
2.0.3 松土除草 scarification and weeding
松土和除草一般同时进行。松土 ,又称 中耕。松土是为了改 善土壤的透气性 ,减少水分的蒸发 ,避免土壤板结;除草则为了 避免杂草与园林植物争夺养分 ,同时有利于改善光照。
2.0.4 施肥 fertilize
当土壤里不能提供 足够的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时或 预先人为地进行营养元素补充的活动。
2.0.5 有害生物 pest
危害植物并造成经济 损失或使植物失去观赏价值的生物。包 括植物病原物、植食性昆虫 、植物蜡类、软体动物 、鼠、鸟、兽 类、恶性杂草等。
2.0.6 植物有害生物防治 pest control of plants
针对园林植物的生长、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 的生物 (包括 动物、植物 、微生物 ),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综合防治、实 现有效控制的人为活动。
2.0.7 修剪 clipping
对植物的某些器官 如芽 、干、枝、叶、花、果、根等进行剪截、疏除,以达到某种 目的的措施。 修剪可分为自然性修剪和造型修 剪。修剪的方法有截干、剪 枝、抹头更新、抹芽、摘心、捻梢 、摘叶、摘蕾、摘果、除孽、 长放、切刻 、纵伤、横伤 、环状剥皮、断根。
2.0.8 整形 topiary
又称造型修剪。依 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为的意愿, 通过对植物施行剪、锯 、捆 、扎等修剪措施 ,使植物长成所期望 的特定的形状。
2.0.9 截干 stem一cut
又称大枝疏剪。对干 茎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等进行截断的 修剪措施,在植物休眠期修剪。截干可促使树木更新复壮。
2.0.10 剪枝 Pruning
根据调节植株生长势 和整形的目的灵活应用,在植物休眠期 进行。剪枝可分为疏剪 、短截。
2.0.11 疏剪 thinning一out cut
又称删剪 、打枝 、疏枝。将 整个枝条 自基部完全剪除,不留 基部的芽的剪枝方法 ,在植物休眠期进行修剪。 疏剪的对象主要是病虫枝 、伤残枝、内膛密 生枝、干枯枝 、 并生竞争枝 、徒长枝 、过密的交叉枝、衰弱的下垂枝和造型树木 的干扰枝等。 疏剪能使 枝条分布趋于合理和匀称,加强树冠内膛的通风与 透光 ,使枝叶生长健壮。 疏剪以修剪强度不同 分为 : 轻度疏剪:疏去的枝条数不 超过全树的10%;
中度疏剪:疏去的枝条数占全树的 10%一20%;
重度疏剪 :疏去的枝条数超过全树的20%。
其他属于疏剪性质的修剪有抹芽、除粟、长放。抹芽和除粟 是对未成熟枝进行的疏剪 ,而长放是对多年生枝进行的疏剪。
2.0.12 短截 cutting back
又称短剪。剪去当年生枝 条的一部分,保留枝条的一定长度 和一定数量的芽。 短截能刺激剪 口下的侧芽萌发,抽生新梢,增加枝条数量 , 多发叶多开花。短截程度影响到枝条的生长,短截程度越重 ,对 单枝的生长量刺激越大。希望修剪后萌发的枝条长得长和粗壮 , 短截的程度就应强些。 根据短截的程度不 同分为: 轻短截:剪去枝条前端占枝 条长度的 1/5一1/4。修剪后刺激 单枝生长量小,萌发的侧枝长势较弱,能缓和树势。
中短截:剪去枝条前端占枝条长度的 1/3一1/2。修剪后侧芽 萌发多,形成新枝条的能力高 ,生长势强,枝条加粗生长快,一 般用于培育延长枝和骨干枝。 重短截:剪去枝条前端 占 枝条长度的 2/3一3/4。侧枝的生长 势多数过于旺盛,以徒长枝居多,对树木生长不利,重短截后可 使树木侧枝减少。但重短截会削弱树木整体的生长量。 极重短截:仅留枝条基部 1一2个瘪芽,其余剪去。 修剪后萌 生 1一2条弱枝,可起到降低枝位的作用。多用于竞争枝的处理。 回缩短截:又称缩剪。由于受到地下土壤、管线、路基的限
制影响,当树冠长到最大限度后 ,开始衰退或受限制,应逐年在 生长良好、部位合适的枝条处短截 ,将多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 进行回缩更新。
2.0.13 抹头更新 renewal heading back
对无主轴的乔木 (如柳 、枫 、奕树 ) 若树冠已经衰老、病虫
严重或因损伤已无发展前途但主干仍很健壮,可将树冠自分枝点 以上全部截除,使之重发新枝。 主枝基部完成者可不进行抹 头更新 ,但要进行抹芽,避免萌 枝簇生枝顶 、分权处积水导致的腐烂。
2.0.14 抹芽 bud picking
又称除芽、剥芽、摘芽 。将多余的芽除去的修剪措施。大多 在树木萌动生长初期徒手进行。 通过抹芽可避免过多的枝条 争夺养分而使生长势减弱、枝条 过多使树冠内膛通风透光不良。 对萌芽力强的树种,春季在 主干或侧枝上形成的新梢过多时, 为了培养主干、主枝,应将多余的芽抹除。使植株养分集中,改 善其他留存芽的养分状况而增强生长势。 抹芽时应选留中上部强壮、分布方向 合适的芽。每根枝条上 应多保留 1一3个后备芽 ,待发枝后再次选择疏剪。 抹芽时也可将主芽除去而使副芽或隐芽萌发,可 抑制过强的 生长势或延迟发芽期。
2.0.15 摘心 pinching
在新梢长出后 ,为了 限制新梢继续生长而将新梢顶端摘除的 修剪措施 ,在植物生长期进行。 摘心的摘除部分约长 2cm一 5cm,可解除顶端优势,抑制新 梢生长,有促发侧枝扩大树冠的作用,球形苗的培育以摘心为主; 摘心还可通过促发侧枝 ,削弱长势,使枝条生长适中而达到有利 花芽形成的作用 ,并使果实肥大或枝条充实。 摘心后新梢上部的芽易萌发二次梢,可 待其发出数叶后再 进行摘心。摘心工作是阶段性的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摘心 次数 。
备案号J15380-2020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51/5016-2020
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Sichuan Province urban landscape virescence construction
园林苗圃育苗技术分册
Garden nursery technical fascicule
2020-09-23发布 2021-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城市园林苗圃技术管理、规范育苗技术工作的操 作程序,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满足城乡园林绿化工程对苗木的需 要,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园林绿化苗圃育苗技术 管理,省内其他专业苗圃可参照使用。
1.0.3 苗圃育苗工作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按本标准 《园林 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册》执行。
1.0.4 城市园林绿化苗圃育苗技术管理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园林苗圃 garden nursery
根据市场需求,用先进的栽培 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 的成本培育的优质苗木,满足城乡绿化工程需求的繁殖和培育苗 木的基地 。
2.0.2 整地 soil preparation
通过翻耕、耙细、平地 、 镇压 、起垄 、作畦等工序,创造良 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 ,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 因素,提高土壤肥力 ,为播种和园林苗木繁育、生长提供良好条 件。
2.0.3 肥料 fertilizer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 养分 、改善土壤性状,提高植物产量和 品质的物质。 按肥料的 来源和供肥 目的分类有有机肥料 、化肥、微生物肥 料 、间接肥料 ;按肥效快慢分类有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迟效肥 料 ;按肥料的生理性质分类有生理酸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 、生 理碱性肥料。
2.0.4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又称农家肥 ,是含有植物所需的 各种营养和丰富的有机质的 完全肥料。肥效稳而长 ,如人粪尿、厩肥。
2.0.5 化肥 chemical fertilizer
又称无机肥料或不完全肥料 ,是使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肥料。 一般养分较单一,大多含一种或两种营养元素。常用的类型有氮
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如尿素、过磷酸钙。
2.0.6 微生物肥料 microbial fertilizer
依靠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改善植物的 生长条件和营养条件。 如根瘤菌肥、菌根菌肥。
2.0.7 间接肥料 indirect fertilizer
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间接地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的肥料。如石灰、石膏。
2.0.8 施肥 fertilization
当土壤里不能为苗木提 供足够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时 或预先进行的营养元素补充的人为活动。
2.0.9 基肥 base fertilizer
在植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 土壤耕作翻埋人土壤的肥料。基肥 是较长时期内供给苗木养分的基本肥料,基肥用量较大,一般以 有机肥为主,如腐殖质类肥料、氨基酸类肥料 、商品有机肥 、堆 肥 、厩肥、圈肥、鱼肥、绿肥、饼肥、骨粉、猪粪尿 、土杂肥以 及腐熟的作物秸秆、树枝、落叶等,使其逐渐分解 ,供苗木较长 时间吸收利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0.10 种肥 seed fertilizer
在植物播种时施用的肥料 ,通过拌种施用。种肥要求充分腐 熟,营养全面,无病虫害。如草木灰、复合肥料和商品有机肥。
2.0.11 追肥 additional fertilizer
在植物各生长发育期所施用的 肥料,补充基肥的不足。追肥 多使用腐熟的人畜粪便、饼肥和速效化肥。
2.0.12 根外追肥 foliage top一dressing
在植物生长季节,根据植物生长情况 ,利用植物的茎叶吸收 养分的特点,将液状肥料及时喷洒在植物体上的施肥方法。此法用肥量少,见效快,但不能代替根的吸收,只能作为及时补充根 部吸收养分不足的补救措施。如尿素、微量元素肥料等直接喷洒 在植物枝叶上施用。
2.0.13 环状施肥法 annular fertilization
在树冠垂直投影边缘处挖 30 cm一40 cm宽环状沟,沟深根据 树龄、树势以及根系的分布深度而定,一般深20cm一50。m,将 肥料均匀地施人沟内,覆土、填平、灌透水。
2.0.14 放射沟施肥法 radial ditch fertilization
以树干为中心,从距树干 60 cm一80 cm的地方开始 ,在树冠 四周等距离的向外开挖 6条一8条由浅渐深的沟,沟宽 30cm- 40cm,沟长视树冠大小而定。一般沟长 1/2在冠内,1/2在冠外, 沟深一般 20 cm一50 。m,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 、微 量元素肥与表土混匀后施人沟中,封沟浇水。
2.0.15 穴施法 spot application
在树冠投影外缘和树盘中,开 挖深 40。m,直径 50cm左右 的穴,其数量视树木的大小、肥量而定,施肥人穴后,再填土、 平沟、浇水。
2.0.16 全面撒施法 full一spreading fertilization
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投影内外地面上 ,再 翻入土中。
2.0.17 灌溉式施肥 fertigation
采用喷灌、滴灌、浇灌等方式 进行施肥。
2.0.18 轮作 crop rotation
在同一块绿地上,有顺序 地在不同季节或不同年份轮换种植 不同的苗木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 种生产措施,俗称换茬
3 圃地的选择与区划
3.1 园林苗圃用地的选择
3.1.1 园林苗圃应选在城市郊区,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利于 排水 、地块规整 、土层深厚、病虫害不严重、无大的环境污染的 地域 。
3.1.2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或坡度为 1%一3%的缓坡地开阔、 向阳、背风地方。生产区的坡度一般不大于 2%。;如建于丘陵地, 应开垦梯田。切忌在易于积水不宜排洪的低洼处 、风 口和闭塞的 山谷地作苗圃。
3.1.3 苗圃地应选择无严重大气和水源污染的地区,土层厚度 在 50 cm以上,病虫害少、有机质含量不少于 2.5%,水源含盐量 不超过0.2%,地下水位在 1.sm以下,土壤pH值在6.0一7.5的 壤土、沙壤土或轻豁土地作圃地。应尽量避开在化工、冶炼、火 力发电、造纸等污染源生产企业附近建圃。
3.2 园林苗 圃土地的区划
3.2.1 苗圃地的区划应遵循科学布局、合理利用土地、适合苗 圃的系统作业 、便于生产管理和方便职工生活等原则。苗圃土地 应划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其中生产区用地不得少于总面积的 80%。
3.2.2 苗圃生产用地应根据生产经营的 目的、苗木的习性和圃 地 自然条件可划分为以下五个小区:
1 幼苗繁殖小区:宜设在土质好 、水源近、并靠近管理区 的平坦地段。
2 小苗培 育小区:宜靠近幼苗繁殖区。
3 大苗栽培小区:宜安排在土质一般的 平地或缓坡地。
4 科学试验小区:根据不同试验的需要 ,分别在上述 小区 内选定,一般宜设在管理区附近。
5 母本小区:应在土壤肥沃 、土层深厚处建立,也可在圃 外建立采种基地。
3.2.3 苗圃辅助区包括管理区、机具站、仓库、积肥场等。要 统筹规划,科学安排道路、水、暖、电等系统;苗圃周围宜营造 防护林。
3.2.4 道路设置及宽度要便于生产和运输,与排灌系统相结合。 主干道宽 6m一sm,各作业区间道宽Zm,如设环圃路时,路宽 4m 一6mo
3.2.5 排灌系统要在主道两侧和苗圃四周设置主渠和支渠 ,相 互贯通。渠道坡度以 0.5%一1%为宜。
4 整地、施肥与轮作
4.1 整 地
4.1.1 圃地整理的环节有翻耕、耙细、平整、镇压等。要求清 除杂草、残根 、石块 、杂物等 ,达到平、松、匀、细。
4.1.2 地势不平坦的缓坡地、新改土的育苗地或大量土球出圃 后的换茬地 ,应清除杂物 、粗平后进行翻耕 ,深度为 25 。m- 30cm,要求翻耕深度一致。
4.1.3 播种和扦插地应在翻耕的土地上再进行一次浅耕,深度 为15cm一20cm,再进行耙地、整平、切碎土块、清除残根杂物, 深度为 巧 cm左右,土块粒径不超过 1.5cm。栽植幼苗的圃地翻 耕的深度在 20 。m左右 ,土块粒径不超过 2.0cm。
4.1.4 播种和扦插用人工苗床,床宽 100cm一120cm,床高 15cm一25cm,步道宽30cm一40。m。用绳索按要求的尺寸定位 拉直绳索后,用锯木屑或石灰粉沿绳划线。然后撤去绳索 ,将步 道里的土按尺寸要求翻人床基内。再次平整床面,要求表层 10 cm 内无较大土块,床面要平,土粒要细。
4.2 施 肥
4.2.1 施肥的方式 :按肥料使用的目的和施肥期分为基肥 、种 肥 、追肥、根外追肥。
1 基肥:花木类 植物在晚秋落叶后和早春发芽前可施环状 沟肥 ,但肥料与根不能直接接触 ,基肥如用多种肥料混施 ,效果更佳 。常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 ,施肥后应覆土 浇水。
2 种肥:常用腐熟的有机肥速效化肥和微生物肥 ,采用拌 种或浸种的方法施用。要求肥料颗粒细、含养分高、无病虫害, 易溶解更佳。过酸、过碱或产生高温的肥料不可作种肥。
3 化肥 。 追肥:多使用腐熟的农家肥 、商品有机肥、饼肥和速效 1)在植物的生长期每月施肥一至二次,氮磷钾肥配合施 用。根据各种植物生长的不同需要 ,还应追施一些相应的微量元 素肥料。
2)植物在近开花或将进入休眠期时,应控制氮肥 ,增加 磷、钾肥。
4 根 外追肥 :在清晨或傍晚将稀释的肥料喷洒在植物的叶 背面,宜在晴天喷施。
4.2.2 施肥的方法 :有环状沟施肥法、放射沟施肥法、穴施法、 全面撒施法 、灌溉式施肥。施肥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且应 交替更换不同的施肥方法。
1 环状沟施肥法 :随 树冠的扩大,环状沟逐年外移 ,每年 的扩展沟与上年沟之间不要留间隙。此法多用于幼树施基肥。
2 放射沟施肥法 :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与 表 土混匀后施人沟中,封沟浇水,下次施肥时,调换位置开沟,开 沟时要注意避免伤大根。此法适用于中壮龄树木。
3 穴施法:在植株根系分布范围外缘处挖穴 施肥 ,视植株 大小决定挖穴的数量和深浅,穴与穴之间尽量分布均匀 ,在有机 肥不足的情况下,基肥以集中穴施最好。适用于中壮龄树木。
4 全面撒施法 :把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投影内外地面上 ,再翻人土中。适用于群植、林植的乔灌木及草本植物。
5 灌溉式施肥 :结合喷灌 、滴灌等形式进行施肥 ,此法供 肥及时,肥分分布均匀,不伤根,不破坏耕作层的土壤结构,劳 动生产率高。一般应选择水溶性好的水溶肥,注意灌溉式施肥浓 度不易过高,防止烧根烧苗。
ISC 27.080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IIDIE3
DB5115067-2010
备案号: J11538-2010
四川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实施细则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for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engineer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0-02-01 发布 2010-02-15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1总则
1. 0.1 为使我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勘察(查)、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含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下同)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制冷、制热的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与监测。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查)、设计、施工、验收及监测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主要引用的规程规范: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66- 5 年修订版〉、《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 (DZIT0225-2009)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27-2001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0296-99)
2术语
2.0.1 富水性( water yield property)
含水层的水量丰富程度,一般以某一口径的井孔的单位降深的涌水量表示,量纲为 [L .yl]
2.0.2 渗透性 (permeability)
地下水在含水层多孔介质中运动的难易程度。
2.0.3 渗透率 (permeability rate)
表征空隙介质本身的渗透性能,仅和介质的结构特点有关,不随渗透液体性质而变化的水文地质参数。量纲为 [e]
2.0 .4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fficient)
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在数量上相当于水力坡度为 时的渗流速度,量纲为[L.T
2.0.5 影响半径Cinfluence radius)
抽水井工作时,附近水位降深为霉的位置距井的距离。实际应用中,为从抽水井起到实际上观测不出(或可忽略)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量纲为[L]
2.0.6 影响区域Cinfluence range)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对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的区域。
2.0.7 最大吸热量 (maximum heat ex 'acted)
在吸热高峰期时表示吸收热量的平均速率。
2.0.8 释热 (heat rejected)
通过地热能换热系统,向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排出热量。
2.0.9 含砂量 sand ratio)
水中所含泥沙等固体颗粒物的体积百分比。
2.0.10 回填 Cbackfill)
在水平地埋管工程中,热交换器管道在管沟内就位后,用砂石土壤材料充填管沟的施工程序。
2.0.11 综合制冷系数 SCOP) (synthesis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在名义工况下,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量与机组本身和所有一次水侧水泵(如地下水的抽水泵、间灌水泵等)净输入能量之比。
3 工程可行性评估
3.0.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立项前,应在充分了解法规许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与经济可行性评估,编制可行性方案。可行性评估(研究)报告作为工程立项的主要依据之一。
3.0.2 评估工作应广泛收集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的有关规划、气候、环境、地层分布、工程与水文地质、地下水条件、地下管线分布和地下建筑物、原有建筑物结构、设备、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能力、当地物价和消费水平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编制评估报告。
3.0.3 当无区域温度变化监测资料时,其温度变化规律可参照附录选择使用。
3.0 .4可行性评估除必要的技术、经济和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估资料外,还应对工程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进行比较。
3.0.5. 可行性评估(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环境气候条件:
2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4地下含水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下水渗透系数 (K) 、影响半径 (R) ;群井抽水时的建议单井取水量及单井回灌量:
5地表水分布及流域特征,丰期、枯期水位及水质变化等:
6地下岩土热物性指标能否满足工程负荷的要求:工程场地岩土体热响应数据:
7环境影响、节能与环保评价、场地适宜性、地热能资源及热交换介质数量的可利用率及保证率;
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经济性分析:
9对适宜采用何种地源热泵方式提出建议。
4工程勘察
4.1 -般规定
4. 1. 地源热泵工程应进行专项勘察:勘察工作应委托具有水文地质(水资源)勘察(查)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编写专项勘察报告。
4.1.2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详细勘察。
4.1.3 对己具各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充分收集水文地质资料。
4. 1. 4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出水量、水温、水质:
6周边建设工程项目对热交换介质的条件要求与限制。
备案号Jl 130 1. -2015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IIDffi3
DB51/T5061-2015代替DB5 1/T5061 - 2008
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rmal Insulating Rendering Systems of Buildings Made of Cement Based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Tiny Bead
015-07-23 发布 2015-12-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规范我省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及其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墙体、楼地面采用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的建筑保温工程。
1.0.3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thermal insulating rendering systems of buildings made of cement based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tiny bead
设置在建筑墙体一侧或两侧、楼地面,由界面层、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饰面层构成,起保温隔热、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
2.0.2膨胀玻化微珠expanded and vitrified tiny bead
由玻璃质火山熔岩矿砂经膨胀、玻化等工艺制成,表面玻化封闭、呈不规则球状,内部为多孔空腔结构的无机颗粒材料。
2.0.3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thermal insulating slurry based on cement and mixed with expanded and vitrified tiny bead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聚合物胶粉、添加剂、膨胀玻化微珠等搅拌混合而成的干粉料;使用时加水配成膏体,抹在基层面上,硬化后形成保温层。简称C-EVB保温浆料。
按产品性能分为I型和Ⅱ型两种。
2.0.4界面砂浆interface treating agent
用于改善基层与保温层表面粘结性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2.0.5基层substrate
保温系统所依附的结构实体。
2.0.6抗裂砂浆finishing coat mortar
由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纤维、聚合物胶粉、外加剂搅拌混合制成,能够满足一定变形而不开裂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2.0.7耐碱网格布alkali-resistant fibre mesh
以耐碱玻璃纤维织成的网格布为基布,表面涂覆高分子耐碱涂层制成的网格布;或以玄武岩为基材制成的无机纤维网格布。耐碱网格布按用途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
2.0.8柔性耐水腻子waterproof flexible putty
由弹性材料、助剂和粉料等制成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耐水性的腻子。
2.0.9面砖粘结砂浆adhesive for tile
由普通硅酸盐水泥、砂、聚合物胶粉和添加剂制成的具有一定耐温和耐水性的面砖粘贴专用砂浆。
2.0.10面砖勾缝料jointing mortar
由高分子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填料和助剂制成的面砖勾缝材料。
2.0.11保温层thermal insulating tier
由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浆料制成,在保温系统中起保温隔热作用的构造层。
2.0.12抗裂防护层defend tier
抹在保温层表面,中间夹有网状增强材料,保护保温层,并起防裂、防水和抗冲击的构造层。
2.0.13饰面层facing tier
保温系统抗裂防护层外侧起装饰作用的构造层。
3基本规定
3.0.1复合保温墙体、楼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或《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3.0.2保温系统涂料饰面层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及抗裂性,应选用柔性腻子和弹性涂料作饰面层材料;保温系统采用面砖饰面时,面砖尺寸、质量不宜过大,应采用符合本规程质量要求的面砖粘结砂浆粘贴,禁止使用普通水泥砂浆或水泥浆粘贴。
3.0.3保温系统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0.4墙体内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外墙内外组合保温系统中的内保温构造部分和分户墙保温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无贯穿整个墙面的裂纹,局部裂纹宽度不应超过0.2 mm.
2能抵御使用、装修时正常撞击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3.0.5楼地面保温系统应能承受使用、装修时正常的压力、冲击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3.0.6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组成材料界面砂浆、胶粉料、抗裂砂浆、面砖粘结砂浆均应在工厂配制拌和均匀制成单一组分,严禁在施工现场配制。
3.0.7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生产企业应具备满足生产要求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配备对原材料和成品质量进行检测的仪器设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生产的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建筑保温系统及组成材料应达到本规程第5章要求。
3.0.8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有相应的技术标准。
4系统构造
4.1外墙外保温系统
4.1.1涂料饰面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图4.1.1。
4.1.2面砖饰面水泥基复合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见图4.1.2。
备案号J11538-2019
DB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51/T5066-2018
四川省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gas fumes centralized drainage system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9-01-14发布 2019-05-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四川省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的建设与管 理,贯彻执行节能环保 、消防相关政策 ,做到质量可靠、安全适 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居住建筑 (含改、扩建) 厨卫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及部品的生产、设计、施工及验收。本 标准不适用于燃气 、燃煤 、燃油热水器及户式燃油采暖锅炉等设 备的排气道工程。
1.0.3 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的产品质量、设计 、施工 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 fume gas centralized exhaust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
由排烟气管道、防火止回阀、屋 顶风帽组成 ,是将居住建筑 内厨房油烟、卫生间浊气集中到屋面高空排放 ,具有降低居住建 筑室内环境污染及火灾危害的工程系统。
2.0.2 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 exhaust gas fire control check valve
安装在排烟气管道进气 口处 ,用于防止烟气回流和火灾蔓 延的阀门。风机工作时阀片呈开启状态 ,风机不工作时阀片处 于自然关闭状态,防止烟气倒灌,且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 J性能要求。
2.0.3 排烟气管道 exhaust duct
用于排除厨房油烟或卫生间浊 气的管道制品,具有一定耐火 性能要求和防烟气回流功能,简称烟道。
2.0.4 屋顶风帽 roof hood
安装在屋顶烟道上排油烟 气的防雨导向装置 (混凝土或金属 制品 )。
2.0.5 进气口 exhaust inlet
排烟气管道制品的进气部 位。
2.0.6 导流管 guideing duct
排烟气道管内在进气口处用 以引导气流向上排放的排气管。
2.0.7 公称动作温度 nominal action temperature
按使用环境条件,将感温元件规定在一个确定 值下能动作的 温度,即防火阀门起防火功能作用的起始温度。
ICS 93.040
CCS P 28 DB51
四川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841—2021
盾构管片橡胶密封技术规范
2021-10-14 发布 2021-12-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1
5 分类 .......................................................................... 2
6 技术要求 ...................................................................... 2
7 试验检测 ...................................................................... 3
8 设计 .......................................................................... 4
附录 A(规范性) 耐水压性能试验.................................................. 6
附录 B(规范性) 压缩应力试验.................................................... 9
附录 C(资料性) 安装与注意事项................................................. 1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盾构管片橡胶密封垫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检测、设计及安装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盾构法施工的公路、市政、铁路及轨道交通等隧道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3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 邵氏硬度计法
GB/T 169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 2423.1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7759.1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 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
GB/T 18173.3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
GB 18173.4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4部分:盾构法隧道管片用橡胶密封垫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盾构管片 segment of shield tunnel
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或其他地下结构用于抵抗土压力、水压力以及其他荷载的装配式衬砌结构件。
3.2
橡胶密封垫 rubber gasket
也叫“弹性橡胶密封垫”,为盾构管片接缝间用于防水、密封的橡胶材料。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1 设计参数有关符号
——短期防水抗力;
——长期防水抗力;
——短期防水能力设计指标;
——理论水压值;
——安全系数;
——压缩应力保持率,可取:0.65;
——弹性橡胶密封垫闭合压缩力;
——管片部分自重压力与螺栓预紧力之和;
——弹性橡胶密封垫的最大压缩率;
——弹性橡胶密封垫的最小压缩率;
C ——设计的接缝允许张开量;
S ——最大设计错位量。
4.2 几何参数有关符号
A ——密封垫沟槽横断面面积;
A0 ——弹性橡胶密封垫横断面面积;
B ——弹性橡胶密封垫宽度;
D ——密封垫沟槽深度;
H ——弹性橡胶密封垫高度。
ICS 93.040
CCS P 28 DB51
四川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842—2021
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
2021-10-14 发布 2021-12-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2
5 分类 .......................................................................... 2
6 技术要求 ...................................................................... 3
7 设计 .......................................................................... 3
附录 A(规范性) 防落梁与极限位移性能试验........................................ 6
附录 B(资料性) 安装与验收...................................................... 7
附录 C(资料性) 维护........................................................... 10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防落梁支座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分类、技术要求、设计、安装与验收、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市政桥梁的防落梁设计,铁路和城轨交通桥梁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55 桥梁球型支座
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T 391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T 852 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JT/T 927 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
JTG B0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TB/T 1853 铁路桥梁钢支座
TB/T 2331 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TB/T 3320 铁路桥梁球型支座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955、JT/T 391、JT/T 852、JT/T 927、TB/T 1853、TB/T 2331、TB/T 33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落梁支座 collapse-proof of bridge bearing
在盆式支座、球形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等支座上集成防落梁装置,在不影响支座正常使用及抗、减震性能发挥的同时,可实现在罕遇地震、偏载、外部撞击等特殊情况下限制墩梁 间的水平相对过大位移,以防止落梁。
3.2
水平抗力 horizontal resistance
防落梁装置的最大水平承载能力。
3.3
自由行程 unstrained displacement
支座从中心位置到防落梁装置开始受力过程中所发生的位移。
3.4
缓冲行程 buffer displacement
防落梁装置从开始受力到达到水平抗力过程中所发生的位移行程。
3.5
设计极限位移 ultimate displacement
支座从中心位置到防落梁装置达到水平抗力的整个过程所发生的位移。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KH ——防落梁装置的水平刚度;
u0 ——防落梁支座的自由行程;
umax ——防落梁支座的设计极限位移;
Fs ——设计水平需求力(kN);
FR ——防落梁装置的水平抗力 (kN)。
ICS 93.080
P 69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57—2015
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坡面防护与支挡工程
Guide for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xpressway in anhui province—Slope protection and retaining engineering
2015 - 12 - 30 发布 2016 - 01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坡面防护与支挡工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施工准备、坡面防护、框架锚杆(索)防护、生态防护、挂网防护、支挡工程、安全施工、环境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改建(大修)、扩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其他等级的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98 被JGJ/T 98-2010代替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
JTJ 054 被JTG E41-2005代替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DB34/T 1663 安徽省高速公路工地标准化建设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坡面防护工程 slop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保证道路、桥梁的主体在汽车通行时稳定、安全、畅通,防止冲刷、滑塌而设计制作的一些混凝土或砌筑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是对坡面体所进行的各种人工工程行为。
3.2
坡面支挡工程 slope retaining engineering
为支撑天然坡面或人工坡面以保持土体稳定或加强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以及防护坡面在水温变化条件免遭破坏,通过砌筑圬工、修建各类挡土墙、抗滑桩等对坡面采用工程加固措施与实施的建筑物。
3.3
坡面防护 slope protection
为保护路基坡面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坡面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美化路容,协调自然环境。
3.4
生态防护 ecological protection
生态防护即坡面植被,主要是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以及根茎间的互相缠绕来达到固结表面、提高坡表抗冲刷能力;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或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营造高速公路运行期行车的良好视觉视野和适宜绿色环境空间;对坡面进行坡面种草、铺草皮和植灌木等绿色植被防护的工程活动。
3.5
坡面锚固工程 slope anchorage engineering
利用锚杆(索)技术形成的一种挡土结构物,锚杆(索)一端与工程结构物连接,另一端通过钻孔、插入锚杆(索)、灌浆、养护等工序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以承受土压力对结构物所施加的推力,从而利用锚杆(索)与地层间的锚固力来维持结构物的稳定。
4 基本原则
4.1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积极改善施工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4.2 坡面防护工程应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综合考虑安全、美观、经济、实用性和各路段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做到节约施工用地,少占田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污染,做到绿色施工。坡面防护工程施工结束,应对工程项目所涉及施工场地和紧邻周边,做到工完场清,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周边环境与生态。防护工程应坚持“在保持坡面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生态防护”的原则实施;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4.3 坡面防护工程采用的小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宜工厂化集中预制;混凝土采用能够准确计量的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拌制。
4.4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应推广成熟、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工法,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
术、新材料、新工艺。
4.5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应按照施工合同、设计文件的要求,明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施工项目全过程的专业化管理。根据坡面防护工程现场实际和施工坡面的功能,对坡面防护工程进行施工分类控制。
4.6 坡面防护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4.7 坡面防护与支挡工程施工标准化图片见附件 A。
ICS 93.040
CCS P 28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03.1—2020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1 部分: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布设指南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long span bridges Part 1: Guide for the deployment of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安全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内容、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数据存储与处理子系统、数据预警与结构评估子系统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的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对于其他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296(所有部分)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GB/T 50132 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
IEEE 802.3 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殊要求 第3部分:载波检测多址存取 采用冲突检测(CSMA/CD)的存取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Ethernet (IEEE Computer Society)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监测系统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一种集传感、数据采集与传输、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性能评估与预测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和采集仪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和结构分析等软件系统构成。
3.2
长大桥梁 long span bridge
总长 1000 m 以上或单跨 150 m 以上的桥梁。
3.3
环境参数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桥梁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参数,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
3.4
损伤识别 damage identification
利用结构的响应数据来分析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而识别结构的损伤的过程。
4 总体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系统应进行总体设计,宜与桥梁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行。
4.1.2 系统应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和传输,并具备数据在线显示和预警功能。
4.1.3 监测点宜布设在结构反应最不利处或已损伤处,并准确地反应结构的静、动力特性。
4.1.4 监测内容应合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原则,对测点布设方案进行优化。
4.1.5 系统设计应具有适度冗余,以确保其可靠性,并满足系统未来改进、扩充和升级的需要。
4.1.6 系统布设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各项安全保障、环保要求和措施。
4.1.7 现场设备安装及线缆布设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采取措施避免线缆受接触不良、电磁干扰等,不影响传感器、采集设备及通讯设备的关键性能技术指标;
b) 应采取措施防锈蚀、防老化和防人为破坏,并做好防雷、防盗等安全措施;
c) 设备安装及线缆布设工艺应整洁规范,不影响桥梁外观;
d) 系统实施不应造成对桥梁结构及其附属设施的破坏,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
4.2 系统架构
4.2.1 系统宜采用 B/S 架构,宜与桥梁巡检和养护管理系统相结合。
4.2.2 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应能相互独立,并通过系统集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
4.2.3 系统应能实现桥梁监测信息的归档、查询、存储、管理和评估等功能。
ICS 93.040
CCS P 28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03.2—2020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2 部分: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指南
Guide for maintencance of long and large bridges Part 2:Guide for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eical systems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机电维护管理的术语与定义、总体要求与系统分类、巡检、通用设施维护、特有设施维护和维修。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其它桥梁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761 航标灯通用技术条件
JTG F80/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MH/T 6012 航空障碍灯
TSG T5002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 T700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 Bridge structure monitoring system
由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及外围设备等软硬件组成,对桥梁的荷载与环境作用以及桥梁结构性能参数进行测量、收集、处理、分析,并对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水平与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和预警的系统。
3.2
除湿系统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有效地控制梁内、主缆等部位温湿度,辅助散热,维持梁内材料及主缆正常工作,减缓钢结构内部及主缆腐蚀的装置。
3.3
检修车 bridge inspection trolley
通过驱动机固定轨道上行走,检查桥梁整体情况,同时让桥梁检修人员进行桥梁的常规项目检修作业的装置。
3.4
航空障碍灯 aviation obstruction light
通过显示出构筑物的轮廓,使飞行器操作员能判断障碍物的高度与轮廓,起到警示作用的标识障碍物的特种灯具。
3.5
航标灯 navigation mark light
在夜间发出规定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达到规定的照射角度和能见距,对夜行的船舶进行指引的交通灯具。
4 总体要求与系统分类
4.1 总体要求
4.1.1 机电系统维护技术要求应符合 JTG F80/2 的规定。
4.1.2 对于使用时间较久、接近或已到使用年限设施的维护,应根据实际使用状况,及时安排专项工程进行更新。
4.1.3 内业资料应建立机电系统设备台账和技术管理档案,宜以年度或一个养护合同期为周期单位。
同时,应收集相关竣工资料。
4.1.4 桥梁结构重要传感器、航空航标灯等宜配备应急电源。
4.1.5 应在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前对机电系统开展应急检查。
4.1.6 机电系统各设备宜参照附录 A 建立一机一档。
4.2 系统分类
桥梁机电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a) 通用设施
1) 监控设施:动态称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机房设备及软件、大屏幕系统、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通信设施:通信管道与光电缆线路、通信电源、紧急电话等。
3) 中低压配电设施:结构(园区)内中低压配电设备、外场设备电力电缆线路等。
4) 照明设施:桥梁结构内照明、桥梁景观照明、道路照明设施、园区照明设施等。
5) 防雷接地装置:雷电接受装置、引下线、防雷装置、接地装置等。
b) 特有设施
——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除湿系统、检修车、电梯、航空障碍灯、航标灯等。
ICS93.040
CCS P 28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703.3—2021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第3部分:定期检查工作验收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long span bridges Part 3:The acceptance of regular inspection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定期检查工作验收的验收内容、验收评价、质量评分。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定期检查工作的验收,对于其他桥梁的定期检查工作的验收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H1O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Ⅲ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O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验收内容
4.1工作阶段划分
定期检查工作的验收分为前期核查、过程核查和成果验收三个阶段。核查清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
4.2前期核查
4.2.1定期检查实施单位(以后简称实施单位)进场前,管养单位应依据规范标准(JTGH10、JTGHⅢ11
等相关规范)、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等要求对定期检查实施单位提交的工作方案进行核查,内容包括:
a)完整性核查。工作方案应包括待检桥梁概况、管养历史、检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检查方法和内容,、组织机构人员、设备投入,安全与环保措施、进度计划和交通组织方案等内容:
b)符合性核查。检查人员的资质和数量,现场检查人员应持有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仪器设备应在校准周期内且功能正常,桥检车、登高车等平台应提供能证明其安全运行的相关材料:
c)适用性核查。核查工作方案中的检查方法、安全环保措施、交通组织方案等内容,检查方法应适用于被检桥梁,安全环保措施、交通组织方案等应满足相关文件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d)合理性核查。核查工作方案中的检查重难点及应对措施、进度计划等内容,检查重难点的分析须合理,应对措施有效,进度计划安排合理并满足相关文件要求。
4.2.2实施单位应将原始记录表单向管养单位备案,管养单位对记录表单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进行核查:如采用检测系统移动终端进行记录的,应向管养单位证明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4.2.3管养单位应对安全防护设施准备情况进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实施单位应予以更换或补充。
4.2.4实施单位应组织检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管养单位应组织人员监督。
4.2.5在前期核查结果满足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且工作方案经管养单位审批后,实施单位方可开展下阶段工作,前期核查和方案审批工作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4.3过程核查
4.3.1实施单位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管养单位应依据审定批准的工作方案核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试验检测人员(试验检测师、助理试验检测师)的履约情况。
4.3.2实施单位在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3.3实施单位在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采用的安全防护设施须满足JTGH30的要求,现场交通组织、警示标志的布设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和相应监管单位的要求。
4.3.4实施单位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管养单位应依据审定批准的工作方案核查定期检查实施单位现场工作组织及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情况。
4.3.5实施单位开展现场检查过程中,如遇到突发事件或发现重大安全风险,实施单位应立即停止检查工作并及时上报管养单位。
4.3.6实施单位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开展的以目视检查为主,以常规设备(如:钢卷尺、游标卡尺等)检查为辅的项目,管养单位须核查其现场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完成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a)依据审定批准的工作方案核查实施单位现场检查的工作范围、内容和方法。如与工作方案不一致时,应核查其变更流程的完备性。
b)核查实施单位现场检查时的病害记录情况。实施单位现场检查时填写的病害记录应规范、完整、准确:影像资料应清晰、准确和真实,并能反映病害主要特征。
c)核查实施单位现场检查的记录表单填写情况。实施单位现场检查时人工填写的原始记录表单应保证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人员签字完整、有效:检测设备自动输出打印的原始记录表单应经操作人员确认数据准确、完整、有效后由相关人员签字、留存。
d)抽查实施单位现场标记的病害位置、大小、范围、程度、检测日期等信息的规范性、准确性,及与病害记录的一致性。实施单位现场检查时发现的主要病害的关键信息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指导文件等要求进行现场标记,包括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起止符、检测日期等,且病害标记应规范、准确、信息表述完整。
e)核查实施单位现场检查时关键病害的分级评定情况。实施单位对现场检查时发现的关键病害应依据JG/TH21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分别给予记录,并按评定标度进行分级评定。
4.3.7实施单位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开展的以仪器检查为主的项目,如空间位置测量、结构无损检测等,管养单位须核查其现场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完成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a)按4.3.6条中a)~e)的规定核查相关工作:
b)核查实施单位空间位置测量项目中控制点的布设和现场计算、记录情况。实施单位空间位置测量项目中控制点的布设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现场计算过程及记录应准确、完整、可追溯:
c)核查实施单位结构无损检测项目中测点数量、测区选取和仪器操作记录情况。实施单位无损检测项目中测点数量和测区选取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仪器操作规范,记录准确、完整,数据校核无误:
d)核查实施单位开展的除空间位置测量、结构无损检测外其他以仪器检查为主的项目使用的测量方法与测量精度的情况。实施单位开展的除空间位置测量、结构无损检测外其他以仪器检查为主的项目使用的测量方法与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e)在实施单位开展现场检查工作时,管养单位应委派技术人员全过程旁站。
4.3.8实施单位开展的现场检查项目中,针对次要部件、一般构件、容易到达的部位的管养单位应按要求的频率进行抽检核查:针对主要部件、承重构件、不易到达的部位,管养单位应组织人员全程参与,并对照历史检查资料、病害台账及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ICS 93.040
CCS P 28
安徽省 地方标准
DB34/T 3703.4—2022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4 部分: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标准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long span bridges Part 4:Guide for database architecture of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2022 - 03 - 29 发布 2022 - 04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通用要求、数据表、数据交互。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其他类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708 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 20273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JT/T 132 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要求
4.1 数据库架构
4.1.1 数据库应采用技术先进、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遵循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原则。
4.1.2 数据库架构设计应根据业务分析模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类型。
4.1.3 宜构建若干子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4.2 数据库范式
4.2.1 在保证查询效率条件下,数据表结构设计宜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
注: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 3NF)符合第三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是在满足第二范式(2NF)的基础上,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4.2.2 根据其存储数据的具体特征,设计合理的数据表结构。
4.3 交互
数据库与其他系统数据库应能满足数据交互需求。
4.4 安全
数据库的维护、安全要求应符合 GB/T 20273 和 GB/T 22239 中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第二级或以上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ICS 93.040
CCS P 28
安徽省 地方标准
DB34/T 3703.5—2022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 5 部分:健康监测报警阈值设定
Guid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long span bridges Part 5:Warning Threshold Guide for the structural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2022 - 03 - 29 发布 2022 - 04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阈值设定的总体设计、阈值设定、阈值验证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在役长大桥梁的健康监测系统阈值设定,其他类型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TG/T 33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T 33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JTG/T D65-05 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体设计
4.1 桥梁健康监测报警阈值指标体系包括荷载、环境、结构响应三类,其中:
a) 荷载类包括车辆荷载(如:车重、轴重、车辆荷载分布);
b) 环境类包括风速、温度(如:大气温度、桥面温度、结构温度)、湿度;
c) 结构响应类包括整体变形(主梁变形、主塔变形、倾斜)、结构位移(锚碇位移、梁端位移、支座位移)、索力、应力、结构振动(主梁振动、索振动)、结构固有频率。
4.2 报警阈值设定应满足报警指标的物理意义及相应的养护管理要求,并通过多传感器、多参数和连续时点的数据进行相互验证。
4.3 报警等级分为三级:黄色报警、橙色报警和红色报警,各报警等级的技术状态见表 1。缺乏技术工况的报警指标,可设定一个或两个报警等级。
ICS 01.140.20
CCS A 1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023—2021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竣工资料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of project completion documents for public security video image information system
2021-09-30 发布 2021-10-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的种类和立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21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1822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786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
DA/T 28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DA/T 50 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
GA/T 74 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BD-R)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DB34/T 3226-2018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A/T 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public security video image information system
利用视频图像设备、技术,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部位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来源:DB34/T 3226-2018,3.2]
3.2
竣工资料 documents of completion
建设项目完成后形成的、真实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和项目真实面貌的资料集,包括文字、图表、音像、实物等。
4 基本要求
4.1 应完整齐全、准确真实、图文表一致、签章完备、整洁美观。
4.2 竣工文件应符合 GB 50348 的规定,竣工图纸应符合 GB/T 50786 的规定,图形符号应符合 GA/T 74
的规定。
4.3 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咨询等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竣工资料收集齐全后,由承建单位统一立卷编目。
4.4 宜形成与纸质文件相一致的电子版。
ICS 91.060.10
CCS P 32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094—2022
江淮区域建筑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应用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application of foamed ceramic thermal insulating board on wall
insulation in Jianghuai area
2022-03-29 发布 2022-04-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淮区域建筑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的总体要求、性能要求、设计、施工和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的发泡陶瓷板外墙外保温、墙体内保温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10.9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
GB/T 3810.11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
GB/T 3810.12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2部分:抗冻性的测定
GB/T 3810.13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GB/T 3810.14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耐污染性的测定
GB/T 5486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811 硬质泡沫塑料 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4683 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7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 55015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JG/T 287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 366 外墙保温用锚栓
JG/T 511 建筑用发泡陶瓷保温板
JGJ/T 12 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JGJ/T 70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J/T 101 建筑抗震试验规程
JGJ 14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JGJ/T 235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DB34/ 146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T 3826 保温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DB34/ 507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T 5080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泡陶瓷保温板墙体保温 foamed ceramic thermalinsulating board on wall insulation
由发泡陶瓷保温板、胶粘剂、锚固组件、嵌缝材料和建筑密封胶等组成,并置于建筑物外墙的非承重保温构造的总称,简称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分为发泡陶瓷板外墙外保温、发泡陶瓷板墙体内保温。
3.2
发泡陶瓷保温板 foamed ceramic thermalinsulating board
以黏土、石英、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原料为主,辅以发泡剂等,经高温焙烧发泡或施釉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轻质板状陶瓷制品,简称发泡陶瓷保温板。
3.3
胶粘剂 adhesive
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以及填料和添加剂等组成,用于基层和保温板之间粘结的聚合物水泥砂浆。
3.4
锚固组件 mechanical fixings
用于将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固定在基层墙体的专用组件,由锚栓、连接件等组成。
3.5
承托件 support bracket
置于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底部用于辅助保温板自重的不锈钢或热镀锌处理的金属制品。沿墙体水平布置,锚固于层间钢筋混凝土梁或楼板处。
3.6
嵌缝材料 gap-filling material
用于对发泡陶瓷保温板接缝进行填充处理的柔性材料。
3.7
建筑密封胶 building sealant
用于对发泡陶瓷保温板接缝、孔隙等进行防水密封的柔性材料。
4 总体要求
4.1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 GB 50176、GB 55015、DB34/ 1466 和 DB34/ 5076的规定。
4.2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能适应基层墙体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
b) 应能长期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
c) 外保温工程在正常使用中或抗震设防烈度时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d) 应具有防止火焰沿外墙面蔓延的能力;
e) 应具有防止水渗透性能;
f) 各组成部分应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
g) 用于内保温工程时,釉面发泡陶瓷板及其组成材料还应符合 GB 50325 和 GB 6566 的有关规定。
4.3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使用的各组成材料及配套部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地方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国家、地方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
4.4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系统安全和节能设计。在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条件下,其正常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25 年。
4.5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的所有组成材料及配套部品应彼此相容,系统组成材料应具有防腐性,并符合下列规定:
a) 系统组成材料应具有耐久性,并与系统耐久性匹配;
b) 系统使用的各组成材料及配套部品应按系统要求成套供应。
4.6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应符合 GB 50016 和 GB 50720 的相关规定。
4.7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的外门窗洞口外侧四周墙面、凸出外墙面线条、外挑板、开敞式阳台、内天井、空中花园、空调机位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均应进行保温、防水处理。
4.8 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应采取胶粘剂粘结和锚固组件机械锚固相结合的方式与建筑外墙基层可靠连接,必要时设置承托件支撑。
4.9 无釉面发泡陶瓷板墙体保温系统执行 DB34/T 3826 的相关规定。